「匠氣」和「匠技」、「匠心」不是一碼事

2021-02-19 馬爾的視覺

世間的成見無處不在。

有的是他人給出的障礙,有的屬自設門檻,自我監禁。

「教書匠」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老觀念裡,匠的層次低,就是機械重複的做手工活。

沾染上匠氣,束縛在套路裡精益求精,無異於緣木求魚。

老師群體裡有人是師,教有所成,深受學生尊崇,少數人甚而成就為大師;而另一些人則一生都是個匠人,靠教書謀生,日日循環往復,如此而已。

    

但「教書匠」說的是一個人身上的匠氣重,並非否定了匠技、匠心。

其實教書還就得先從匠技練起,而且要做個出活細緻、紮實的「教書匠」。

「匠氣」和「匠技」、「匠心」不是一碼事,我們老混。

    

語文功底的形成有兩個來路:一是孩童時期,寫好字,記誦大量的好詩文在肚子裡存著。

由這個意義說,我們生不逢時。

不僅錯過了已經廢掉多年的私塾,文革前講求文化元素與傳統材料的學校教育我們也沒趕上。

我們這一代接受基礎教育時,恰好橫跨文革十年,沒有正經的念過書;正是背書、習字、學詩打底子的年紀,天天卻捧著紅寶書倒背如流,以後再想寫好字、多記誦老祖宗的好東西就格外難了。

語文功底的第二個來路就是後天裡進補。  

大學裡學的東西按理說足夠用於基礎教育的學科教學了,而就漢語言來說,大學側重的是道與理的教育,對墊實、補足語文的基礎倒沒有多少針對性。

比如漢語拼音,小學沒學好,大學裡你別指望能填上坑。

要做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就得象學戲一樣,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練到唱念做打皆成模樣,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一出手就知你有沒有功夫。

匠技得結實。

「匠氣」的最大特點概括講就是手高眼低。

技法熟練,功底紮實,但缺乏識見和創新。

初上課堂的新教師,存在的最大毛病大多呈現的都是眼高手低。

音讀不準,字寫不正,咬文嚼字的功底虛弱。

沒有這一份匠功夫,做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就難。

  

到現在我都佩服教過我的兩位高中教師,一是丁淼,一根粉筆上數學課,教材內容爛熟,畫圖不用尺子,成形就讓人驚嘆其精準;再就是語文康雲峰、劉金奎老師,重要篇目和詩文不用看書,張嘴就來。

他們給學生的感覺是肚子裡有貨,而且不是三年兩年的積蓄。

    

莫擔心做個老師埋頭於「匠功」別掉入了「匠氣」的窠臼。

想有「匠功」而避免沾染上「匠氣」很簡單,一面踏踏實實做精雕蟲小技,一面保持自己的識見和創新意識。

有文化的翅膀,還怕自己不想飛了?

 

練教書的匠技,你不能急求大進。

人的成長與成熟是需要過程或階段的,火候不到,欲速而不達。

我對動輒提倡拼搏精神是很有看法的,尤其是在技藝的形成上,它需要熟的過程,需要時間磨練,企圖縮短這一過程無異於偷機取巧。

為什麼有些學校熱衷於讓學生泡在題海裡,耗盡每一點時間而難出成績?就是這樣一種「拼搏」的結果。

更惡劣的是,「拼搏模式」把學生的思維寬度變窄了,學死了,麻木了,一批又一批學生一進課堂頭就大。

在傳統的分類中,匠人和技師的區別並不在於手工水平的高低,而是在技術方法與專業識見上的高下被明顯的區分開來;匠人只會做,多數技師還會變化與創新。

對語文老師來說,「匠」和「技」的不同,一個是看能否把自己的專業知識整合起來,把教育學、心理學的東西自覺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二就是有無摸索或總結出自己的教學方法來。

    

語文教學是很講求技術方法的,這一點由於它的語言工具性與文學性導致我們歷來重視不夠。

傳統啟蒙教育就很有針對性,它的對對子、描紅臨帖,對積蓄、成就孩子的語言感覺非常有用。

它實則蘊涵了教育心理學的道理。

私塾的那一套,比我們現在小學語文教學有效,尤其是在培養學生語言功底上。私塾出來的,顯見的要比我們現在的小學生強許多。

    

篇目教學是自古而來的學語文方式,這種方式倘若多為閱讀有意義間隔的文言還好,老師有嚼頭,學生有學頭;但一到現代文章,語言和歷史的間隔沒有或大大的縮小了,閱讀教學就變得味同嚼蠟了。

在標準化教參書的引領下,好文章常常被老師大卸八塊,讓所有學生興味索然,完全喪失了學與讀的樂趣。

而在一些講究方法的老師手裡,他們都會把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與探究交給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快感,進而在語言學習、思想觀念上受益。

 

一個教師長時間從事專業工作,必然會逐步教得程式化,感知、表達、引領因此會變得愈加麻木;儘管也能中規中矩、認認真真,甚至可能帶的學生語文高考也說得過去,但還是脫不去「匠氣」,連帶著「技」也僅在工具層面發揮效用。

一千多年前韓愈對教書匠有一種不屑:「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他也正是對老師的教書識見與心胸,僅局限於工具性那一面表達強烈不滿。

我們需明白的是,他反對的是「匠氣」,而非匠技、匠心。

作者相關文章

《教育的溫度》自序

教師節絮語:學做真人

教師節絮語:象徵的陷阱

關注馬爾的視覺

相關焦點

  • 匠心與匠氣
    閱讀讓人更能享受人生,閱讀讓教師更能享受職業——在深感自己淺薄和愚蠢中,享受挑戰和期待的快樂。感謝大力倡導並積極推動閱讀活動、熱切關注並鼓勵青年教師成長的王建明校長。              2019年世界閱讀日  王建明,合肥市第八中學校長,合肥市十佳校長,長三角最具影響力校長,2015年度「全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獲得者。
  • 匠人/匠心/匠品 雷克薩斯九州工廠參觀
    希望這些遠道而來的匠人、匠器,在為我們呈現獨特東方美學與文化的同時,更向社會傳遞出『匠心』所承載的態度。」當初雷克薩斯提出這個詞彙時,並不是在宣揚自家的口號,相反是展現了雷克薩斯的信仰。  而這種「匠」的精神僅從設計上來說,從2012款GS和ES開始的紡錘形進氣格柵的雛形,到2013款RX更鮮明的紡錘形進氣格柵,再到 2014 年的NX等,這些產品的家族形象變得愈加清晰,相信 這種改變不僅給雷克薩斯品牌注入了新鮮的元素
  • 國畫作品如何脫去俗氣和匠氣,一人簡說
    匠氣有很多角度,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夠匠氣。】有些人理解「俗」,就是土,不機巧的拙。現在「俗」的問題,主要是「豔俗」或者「媚俗」。現在有一些畫家,用國畫畫一些女性。現在「匠氣」的問題,不夠匠氣。「匠氣」本來是一個比較中性的詞,甚至偏褒義。
  • 寫毛筆字,如何擺脫匠氣?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這個「匠氣」所要表達的具體內容是什麼。一、什麼是匠?匠氣,重在這個匠字,也就是工匠之氣。那麼工匠到底是一群什麼人呢?比方說,他們將做壽司的過程給藝術化,披上一層藝術的外衣,每一次做壽司,都是一次全新的經歷,像完成一件藝術品一樣,對他傾注感情,並把對事物最美好、最真誠的祝福,灌注在壽司裡,這樣的精神、高度,就是藝人的高度。因此,打破匠氣,就是要努力擺脫掉匠人的身份,成為一名藝人。
  • 國畫最忌諱俗氣與匠氣,可是如何去擺脫呢?這三點足夠了
    國畫作品中的俗氣和匠氣的說法由來已久,所謂俗氣就是畫面構圖拘謹,用色豔俗,筆墨韻味不足,線條死板,缺乏變化,整體效果缺乏美感和意境。所謂匠氣,是指在國畫的創作中用筆拘謹乃至刻板,造型缺乏變化,好似工匠做活一樣,好的工匠做的活不但精緻,而且美觀,差的工匠做的活就不那麼美觀 ,總是顯得死板。
  • 貴州安酒以「初心、匠心」釀「醬中匠品」
    從1955年與茅臺獲得全國第一屆釀酒大會「甲等酒」,到1958年出口香港和東南亞地區,榮獲「安酒一杯入口,回味終身難忘」的稱讚,再到1963年與茅臺、習酒蟬聯歷屆「貴州名酒」……這些過往的榮耀,都是貴州安酒「品質基因」的佐證。
  • 學書法,一身「匠氣」要如何破解?
    冒昧地說一句,你看各大書法交流群裡,論學問的少,糾纏於一筆一畫、如何運筆使轉的多。甚至,有很多的人,沉醉於一個字劃分出幾十個筆法的技術,埋頭苦練,而忘記了書法背後需要文墨支撐。這可不是浮誇,方家深明此中深意,即使相同的筆墨痕跡,但你就沒有學問文章之氣,那就是廢紙一張,不足珍也。
  • 臺北故宮以動畫短片《匠心神技》展現青銅器文物的多重面貌
    此次推出的《匠心神技》動畫短片和網站,即是透過動畫短片的趣味引導,藉由網站激發知識的探索,讓觀眾可以用不同的角度,超越傳統展示和導覽的形式,再度賞青銅器之美。故宮副院長黃永泰表示:「我們希望用更能吸引年輕人的方式來呈現文物的故事。這部影片的特色在於把這些距離我們有點遙遠的青銅器,結合現今流行的科幻元素,來說明青銅器紋飾的風格發展與轉變。」
  • 【尊師感恩五】匠心築夢 技贏未來
    一、一路走來,職業教育在成長1944年,在戰火與硝煙所留下的廢墟中,職業教育的種子開始在騰衝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
  • 匠心匠藝綻放非遺魅力 馬欄山好物文創市集點亮長沙夜經濟
    7月25日晚,馬欄山好物文創市集「匠心匠藝」專場活動在馬欄山月湖文創小鎮廣場舉行。傳統書法展演。湖南老斯基商貿有限公司帶來的重機車展示及摩旅文化展演。紅網時刻7月26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曾紫芊 陳雅芳)逛文創、看非遺、品美食、觀節目……7月25日晚,馬欄山好物文創市集「匠心匠藝」專場活動在馬欄山月湖文創小鎮廣場舉行。
  • 德技雙馨 匠心傳承——民航重慶空管分局「德技雙馨師徒」評選活動
    為深入開展民航空管系統「匠心傳承」主題活動,大力弘揚和踐行當代民航精神、工匠精神,繼承和發揚優良的空管傳統與工作作風,營造良好氛圍,促進空管人才提升,重慶空管分局工會於2019年6月25日舉辦了「德技雙馨·匠心傳承」的師徒評選活動,用故事會的形式講述師徒的成長經歷,重慶空管分局黨委書記王一兵、副局長徐顥及分局各分工會主席等領導參加了本次活動
  • 功匠世家創始人般若一修,從白手起家到家居修護行業翹楚,用匠心...
    ,不同材質家具的修復又有哪些特點,這次有幸採訪了家具修護行業專家般若一修師傅,熱情又健談的般若師傅在這次採訪裡,將他與品牌起承轉合講述的十分精彩,希望對家具修護憧憬和未來規劃迷茫的人們,都能在這次採訪裡找到答案。
  • 師者當有「匠」味
    因此,教師當染「匠」味,秉匠心、煉匠藝、創匠作,耕耘杏壇,提升「產品」質量、人才品質。秉持匠心。工匠精神,匠心為本。一方面,要有矢志奉獻教育的堅定事業之心。摒棄浮躁喧囂,堅守寧靜致遠。對學生有愛心、有耐心,對孩子常懷「容錯」情愫,持之澆灌,默默耕耘,靜待花開。另一方面,要有追求教育教學卓越的境界格局。專心專注,至精至善,不斷提高學科教學水平和掘深教育綜合理論修養。
  • 雷克薩斯用"匠心"和藝術演繹豪華的溫度
    從今年10月底開始,由雷克薩斯獨家贊助的「天工開物·非凡匠藝—中國新匠精神」巡展,分別登陸上海、深圳,並於12月在北京三裡屯太古裡橙色大廳收官。藉由二十六位「中國新匠」詮釋生活溫度與詩意的匠心之作,雷克薩斯與觀眾分享「匠心」承載的蓬勃生命力,一起品位生活的藝術。 筆者有幸採訪雷克薩斯中國副總經理植田浩一先生,得以對汽車中的匠藝、豪華與溫度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 「匠心築夢」——電力工匠思政育人工程
    一、內核——以匠心致初心「匠心」是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匠心築夢」——電力工匠思政育人工程的核心,其本質是「技能固本,人文興校」。高質量建設「兩廊一廳」(校園文化長廊、電力企業文化長廊)、一廳(校史文化展廳),加強校園人文和職業環境建設,滿足師生文化需求和社會發展需求;高水平推進「匠」中心、「星」中心、「德」中心三個文化基地建設,發揮思想薰陶、文化科普、交流學習、示範推動等作用。宜「境」。
  • 高考作文素材4:懷大國匠心,做大國匠人
    懷大國匠心,做大國匠人工匠精神應內化為一種普遍的職場信仰,成為個人事業刷新與中國國力提升的「利刃」。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放眼古今中外,成事者所用方法無非有二:一曰「道」,二約「術」。「道」為理念,「術」為方法。道術未裂,是為成功的不二法門。如果說「道」是路徑的指南,那「術」就是實踐的過程。我們所言的工匠精神,則為「術」的極致。
  • 「匠享」:打造男裝領域的奧特萊斯
    2019-05-10 09:12 | 柯橋日報 | 柯橋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王思5月7日上午,匠享新品發布秀在亮相本屆柯橋時尚周(春季),80餘套春夏服飾驚豔全場。什麼是匠享?「匠享寓意是『匠人精神』和『匠心文化』的傳承,事實上,我們也是希望倡導情懷、品質和極致性價比。」浙江匠享服飾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匠享打造的是從工廠直達消費端的新零售模式。浙江匠享服飾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1月,由紹興本土企業浙江巴魯特服飾有限公司控股。通過聯合傳統服飾製造商以及知名設計師,打通網際網路和傳統製造,構建一個男裝領域的垂直線上平臺。
  • 《匠心演繹》智能AI學習小板
    【匠心演繹集團】在線發布了一款產品【匠心演繹】AI智能學習小板(小匠
  • 獲評重慶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示範工作室,這群刑警有點「匠」!
    獲評重慶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示範工作室,這群刑警有點「匠」!爭當勞模,爭創匠心,這就是渝北分局陳德林勞模創新工作室!近日,重慶市總工會在全市範圍內評選25家重慶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示範工作室,渝北分局陳德林勞模創新工作室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