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虹膜圖像採集終端設計

2020-12-19 電子產品世界

O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50333.htm

虹膜是位於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可見的環狀組織,在一定頻率的近紅外光下,可呈現出豐富的紋理信息,如斑點條紋、細紋、冠狀、隱窩等生理細節特徵。人眼虹膜的可見生物組織結構依賴於嬰兒胚胎期中胚層的初始條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可能是隨機的或是混沌的,但一出生就終生穩定,而且每個人的虹膜紋理絕對地不同。統計表明,虹膜紋理有幾百個自由度,即使是同樣的基因型,其虹膜的表現型表達是不相關的。正因為人眼虹膜獨特的紋理圖像適合用於自動身份識別,所以其具有高效、準確、不可複製等特點。基本原理主要是通過對比虹膜紋理圖像特徵之間的相似性來確定人體的身份,其核心是經計算機進行大量的多種算法,使用模式識別、圖像處理等方法對人眼的虹膜紋理特徵進行描述和匹配(如早期應用Gabor小波對虹膜紋理編碼,用漢民距離對虹膜模版進行匹配),從而實現自動的人體身份鑑別。

1 虹膜識別系統的構成

虹膜識別系統由軟體系統和硬體系統組成,其中軟體系統即虹膜信息處理系統,用以實現虹膜圖像處理、用戶登記、用戶識別、虹膜圖像存儲管理、虹膜特徵存儲管理等功能。構成框圖如圖1所示。硬體系統包括虹膜圖像採集系統以及支持虹膜信息處理系統運行的硬體環境。

目前市場上較成熟的計算機核心算法有英國劍橋大學的Daugman技術、英國巴斯大學的MJRLIN技術以及中國科學院的技術。本文實驗系統採用英國巴斯大學的MIRLIN技術

2 受限條件下的虹膜紋理圖像採集技術分析

國際人眼安全標準協會要求虹膜圖像採集裝置為實時自動無侵害的虹膜光學成像裝置。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虹膜鏡頭採用640×480像素以上的CMOS逐行掃描攝像頭,其中在人眼虹膜直徑範圍內要求至少有100個像素採集點以上,儘可能地保留原始虹膜圖像的特徵。根據ISO/IEC 19794-6圖像標準,同時確保黑暗環境下拍攝的需要,光源選擇波長為720~900nm的近紅外光源,輻照功率0.5mW/cm2,對眼睛無傷害。攝像頭的傳輸速率設為251幀/s,保證視頻流的實時傳輸。拍攝過程中,中央處理模塊對每幀圖像作實時分析,直至該幀圖像滿足判別標準,同時該數據幀被傳輸到虹膜識別處理器核心模塊做相應的判別處理。整體硬體設計架構如圖2所示。

在共計352730次試驗中我們發現,實際系統虹膜圖像採集成功與否的幾個重要限制因子包括人機的交互配合、光強度等系統外界限制。因此系統的適用性設計十分重要。為達到全自動智能化虹膜採集,通過數萬次的實驗,我們總結出系統設計有如下幾方面的考慮:

2.1 距離感應

首先,攝像頭模塊須外置用戶距離感應傳感器用以監測個體的存在。傳感器的選型可為接觸式(如讀卡器或密碼開關模塊等)和非接觸式模塊(如紅外感應或雙肩探頭模塊等),考慮到系統今後的兼容性,與CPU的接口設計建議使用GPIO連接。

2.2 人機互動

攝像頭內置應用軟體可以使用多國語言指導用戶作相應的上機操作。根據內嵌的距離感應傳感器模塊將用戶的距離反饋到中央處理器,然後以語音輸出的形式指導用戶調整頭部位置直至進入合適的成像區域。或者使用視覺上的多色指示燈也可以滿足這個效果。

2.3 可調成像深度

攝像頭的成像深度是另外一個限制條件。為減少該限制因子的影響,提高系統的使用性能,攝像頭應該有一定範圍的成像深度。在這個範圍內,光學鏡頭可以自動調節焦距實時成像。本試驗系統的成像深度在22~36cm範圍內均可正常成像。減小了系統對用戶操作的限制。

2.4 頭部傾斜檢測

攝像頭同時需要具有「頭部傾斜檢測」功能模塊,來檢測用戶的頭部是否傾斜超過一定範圍導致無法正常進行後續的匹配判別。消除用戶因頭部位置不當導致認證失敗的限制,確保系統的穩定性。

2.5 眼鏡/墨鏡檢測

眼鏡鏡片會對攝像頭入射的閃光燈進行反射,從而導致採集的虹膜圖像有強烈的反射亮斑。如果該亮斑位於虹膜區域內,將導致匹配誤差。因此攝像頭需要有特製的偏光性能,消除反光,同時使色彩更鮮豔,增強圖像的對比度以及圖像特徵的提取。圖3為實驗中佩戴眼鏡所採集的未偏光與偏光後虹膜成像效果的對比。

2.6 高度可調

不同用戶高矮差異是制約虹膜採集系統的另外一個限制因素。本系統使用滑道工業設計允許攝像頭升降(如圖4所示),從而達到普適性。

2.7 其他限制因素

本研究的所有虹膜採集方式均是靜態或半靜態的,即要求用戶在採集虹膜的過程中保持相對靜止的狀態。這對人體在行進中的動態圖像採集存在一定的技術困難。在行動中實時採集虹膜圖像方面美國有較成熟的技術,但產品價格相對比較昂貴,廣泛應用還有待改進。採用先進技術的同時還要大大降低硬體成本,才有望實現在我國廣泛應用。

本文針對目前虹膜識別系統實際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幾點限制因素進行了相應的分析以及提出了解決方案。對現有虹膜識別終端系統的工業設計和自動化開發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生物識別技術有很多種類,而逐步應用的虹膜識別技術其應用前景十分明顯。中國目前在電子和信息產品領域的製造實力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中國生物識別技術製造企業在虹膜識別產品的生產方面也正在趕超世界先進。2007信息安全技術《虹膜識別系統技術要求》國家標準發布並實施,對虹膜識別技術在我國身份認證領域的快速推廣應用提供了有力的保證。虹膜識別技術因其獨有的特點,在中國這個佔世界人口十分之一大國裡,將為解決人體身份鑑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應用前景不可估量。



相關焦點

  • 智能虹膜圖像採集終端設計方案
    1 虹膜識別系統的構成虹膜識別系統由軟體系統和硬體系統組成,其中軟體系統即虹膜信息處理系統,用以實現虹膜圖像處理、用戶登記、用戶識別、虹膜圖像存儲管理、虹膜特徵存儲管理等功能。構成框圖如圖1所示。硬體系統包括虹膜圖像採集系統以及支持虹膜信息處理系統運行的硬體環境。
  • 中國科學院孫哲南研究員:帶你認識虹膜識別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天津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哲南研究員就虹膜識別這一話題做了詳細的講解。今年是人工智慧60周年,像虹膜、人臉、指紋識別是比較實用的人工智慧,也是發展利用比較成功的幾個方向。現
  • 3D結構光、虹膜識別在安防行業的技術應用
    虹膜識別的流程為圖像採集-->圖像預處理-->虹膜分割-->特稱籌碼-->特徵存儲和特徵匹配,儘管虹膜識別並未同人臉識別技術一樣得到廣泛,但需要強調的是,虹膜識別正受到國家的廣泛關注並在不斷發展之中。
  • 【報告】智能終端指紋識別行業分析
    為此手機中國聯盟編輯,撰寫了 一份《智能終端指紋識別行業分析報告》供大家了解這個行業現狀。一、生物識別採集方式:隨 著移動互聯、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浪潮的到來,傳統的一些對人的認證識別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 虹膜識別遇到的是機遇還是挑戰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下,一些手機業人士甚至認為,虹膜識別技術或將是引爆智慧型手機市場下一新增點。 伴隨智慧型手機同質化嚴重,需要新的技術亮點升級,這也是手機廠商決勝的焦點,必須通過獨特功能和體驗激發用戶的購買慾望。另外,目前手機和APP解鎖方式主要是四位密碼識別(指紋識別不成功還需密碼識別後方可進入)和手勢識別這兩種方式,安全性極低。
  • 基於智能移動終端的安全檢查系統設計與實現
    為此,本項目設計了基於智能移動終端的安全檢查系統,它使用手持終端設備,進行現場檢查,並及時將檢查結果上傳伺服器資料庫,安全管理人員通過對檢查信息進行分析,能夠很好地對礦山安全進行綜合評估,確定其安全狀況。
  • 一文了解虹膜識別技術原理、優勢、供應鏈構成
    因應行動支付的需求崛起,三星最新旗艦智慧型手機
  • 一文讀懂獨一無二的虹膜特徵識別
    虹膜識別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從虹膜圖像的獲取到最終的身份匹配,中間要經過大量的專業計算。搭載虹膜識別的手機在前置攝像頭之外,還會配備紅外LED以及虹膜識別攝像頭,以保證在黑暗環境、強光照射、佩戴眼鏡等條件下虹膜識別也可以正常工作。
  • 基於Video Port的Camera Link的圖像採集接口設計
    解決了圖像數據輸出速度為40 MB/s的高速圖像數據採集系統中,前端採集與後端輸出的速度匹配問題。系統可實時、高速地採集大量的圖像數據。關鍵詞:Camera Link;TMS320DM642;視頻接口;視頻採集 圖像採集的運用非常廣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採集技術有了很大程度的進步。
  • 基於OV6630圖像傳感器和DSP的圖像採集系統設計
    0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5790.htm  DSP是基於可編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計算機技術發展起來的一門重要技術,DSP晶片的快速數據採集與處理功能以及片上集成的各種功能模塊為
  • 專業智能終端解決方案供應商,捷寶科技將亮相IOTE 2019蘇州物聯網展
    十八年年來,公司專注於手持和臺式多功能智能終端的研發生產(PDA、POS),專注於為行業客戶提供專業的產品定製開發服務(ODM),具有強大的產品設計研發實力和18年行業應用實戰經驗。成功實施了如現場服務智能終端應用、智能電網、快遞物流、抄表收費、現場作業、線路巡檢、設備運維、餐飲POS收銀終端、訪客、社保金融一體化終端、網際網路智能POS等一大批定製項目等應用領域。捷寶科技產品推介
  • 五項全能 虹膜如何識別獨一無二的你
    1、虹膜識別的五項全能  這幅圖是虹膜的基本的構成,可以看到,虹膜實際上是在瞳孔周圍的一圈。灰色的結構中間的黑顏色的那個圓孔,我們稱之為瞳孔。虹膜在瞳孔周圍形成一個環形紅魔的外部有白色的區組成,這個區域一般稱為鞏膜。  在虹膜的上方是上眼瞼,下方是下眼瞼,中間的環形呈現放射狀紋理的就是虹膜紋理。
  • 從水電氣熱數字終端到供熱供氣「一張網」,智能表計和智能終端大有...
    其中指出:夯實新型基礎設施支撐,推進縣城公共基礎設施數位化建設改造,加快交通、水電氣熱等市政領域數字終端、系統改造建設。通知中並未就水電氣熱市政領域數字終端和系統改造有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依據小編的經驗,基於物聯網通信技術和數字傳感技術的智能表計和智能終端都應該在這個範疇中。
  • 比利時最新研究:嵌入人工虹膜的智能隱形...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和 CMST(比利時根特大學的 IMEC 附屬研究小組)的研究人員近日研究出了一種嵌入智能隱形眼鏡的人工虹膜,在擴大視覺清晰度、減少光差和減少進入眼睛的動態光量方面具備極大潛力。
  • 淺談目前pda智能手持終端在各行業的應用現狀
    很多的pda智能手持終端產品例如條碼手持機、RFID手持機等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如平時的零售購物、物流場景的存取快遞,再到票務場景中的門票採集、檢驗等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由此可見,手持數據採集終端在各行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 基於ARM9的電力負控終端系統的設計
    >的整體設計方案。終端利用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為應用軟體提供強大、穩定的資源環境,根據Q/GDW 374.1-2009《電力用戶用電信息採集系統技術規範:專變採集終端技術規範》的要求,將智能電網管理終端多個任務劃分為應用軟體下執行任務多個線程,使得系統完成多任務的能力更強、穩定性更高。
  • 基於CC2420晶片和ARM單片機實現智能交通系統的設計
    基於CC2420晶片和ARM單片機實現智能交通系統的設計 黃武陵,艾雲峰 發表於 2020-12-22 09:59:25 智能交通系統(ITS)應用在城市交通中主要體現在微觀的交通信息採集
  • 從人工拍照到智能攝像頭 ImageDT實現圖像識別新能力
    作為康師傅的AI商業服務商,ImageDT在與康師傅通路創新中心合作的創新實踐中,通過智能攝像頭的開發,實現了從人工拍照識別到智能攝像頭拍照識別的跨越,圖像識別新能力的實現,進一步提升了獲取渠道數據的效率。同時這也說明智能攝像頭不僅在安防監控等安全領域有應用的場景,在 「新零售」領域的商業化應用也有著廣闊的空間。
  • 為什麼智能模組成為了車載終端市場化普及的最有力推手?
    廣和通智能模組為DMS系統提供硬體載體,集成智能算法的DMS能夠基於人臉識別、姿態識別、手勢識別、疲勞監測,精準「感知」駕駛員疲勞、分神、動作、體徵情緒等多種狀態,充分發揮DMS最大價值。該方案有助於網約車平臺運營者實現高效管理和監管,保障駕駛安全。•  網約車基礎運營系統,廣和通智能模組支持多路攝像頭錄入,可有效採集音頻、視頻信息。
  • 面向智能移動終端的微課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通過對移動學習理論的研究,結合當前微課的現狀和應用情況,提出了把微課與智能移動終端結合在一起的理念,設計了一個面向智能移動終端的微課教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