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識別遇到的是機遇還是挑戰

2020-12-24 電子發燒友

虹膜識別遇到的是機遇還是挑戰

中國安防行業網 發表於 2020-03-20 15:44:19

虹膜識別技術是隸屬於生物識別技術中的一種重要的識別獨特個體的方式。我們一般比較熟悉的是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目前這兩種較為成熟的技術被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的解鎖(如蘋果在iPhone5s上開始的嘗試的指紋解鎖,Nubia的人臉解鎖等)。不過,前不久三星正式宣布即將推出首款虹膜識別平板,其準確性是指紋掃描器的1萬倍。同時,MWC上富士通的「看一眼便可解鎖」眼紋識別手機,可謂是驚豔四座。而微軟也稱WIN10將全面支持面部、指紋和虹膜識別,集成了市面主流的生物識別技術,只要硬體能採集標準數據。一時間讓手機虹膜支付來到了風口浪尖,引發廣泛熱議。

現象

一、虹膜識別的發展機遇

(一)虹膜識別受廠商追捧

眾所周知,虹膜識別技術早已運用到軍隊軍械庫、銀行金庫、機場內部管理以及重要安全級別政府部門等的人員進出識別管理系統當中。不過,伴隨虹膜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技術成本有所下降,越來越多的虹膜設備廠商開始進軍民用市場。EyeStart就是其中一家,與Intel、民生銀行和聯想合作,推出了EyeSmart全球第一款具有支付功能的虹膜手機。除此之外,深圳企業普創天信、富士通等相繼推出了虹膜識別技術的智慧型手機。一時間手機虹膜支付來到了風口浪尖,引發廣泛熱議。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下,一些手機業人士甚至認為,虹膜識別技術或將是引爆智慧型手機市場下一新增點。

伴隨智慧型手機同質化嚴重,需要新的技術亮點升級,這也是手機廠商決勝的焦點,必須通過獨特功能和體驗激發用戶的購買慾望。另外,目前手機和APP解鎖方式主要是四位密碼識別(指紋識別不成功還需密碼識別後方可進入)和手勢識別這兩種方式,安全性極低。隨著手機信息私密化程度升高以及手機應用和交易、支付以及銀行證券產品的關聯,帳戶安全、信息安全與資金安全都會需要手機生產商提供安全級別更高的「柵欄」去屏蔽隨時會出現的不安全性。

「行動支付對安全性要求較高,而指紋作為身份認證級別的安全還不及虹膜的萬分之一。而且在支付認證方式上,用戶不僅要安全還有簡單便捷的訴求,移動端交易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輸入支付帳戶密碼。虹膜識別支付能免除用戶忘記密碼的尷尬。同時,虹膜可以完全取代指紋開機,直接用虹膜解鎖手機和軟體更加方便,滿足懶人的需求。」

(二)虹膜識別優勢明顯

虹膜識別技術是基於眼睛中的虹膜進行身份識別,應用於安防設備(如門禁等),以及有高度保密需求的場所。虹膜由相當複雜的纖維組織構成,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錯的類似於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細節特徵,這些特徵從嬰兒胚胎第八個月就以隨機組合的方式確定下來了,一旦形成終生不變。可以說虹膜是目前世界上最為精確的生物識別技術,防偽性極好。

另外,比起指紋識別,虹膜識別更精準可靠。認假率FAR(FalseAcception)和拒真率FRR(FalseRejectionRate)都要分別比指紋低很多。指紋的特徵點大概在五十個左右,而虹膜的特徵點可以達到244個獨立的自由維度,大大提高精準度。另外,虹膜位置在瞳孔和鞏膜(眼白)之間,是人眼的可視部分,但卻是人體唯一一個暴露在外的內部器官,不會如皮膚、面部肌肉一樣隨年齡發生巨大變化。」

由此可見,虹膜識別技術在識別的精確程度上而言確實要比指紋識別技術以及人臉識別技術要高一些。

不過這還不算什麼,在場景適應性方面,虹膜識別技術也展示出了極大的優勢,日前,卡耐基梅隆大學生物識別中心已開發出了一種新型虹膜掃描技術,通過掃描人眼球虹膜來識別40英尺(約12米)之外的人。在這項技術的演示視頻中,卡耐基梅隆大學生物識別中心主任馬裡奧?薩維德斯(MariosSavvides)坐在一輛小型貨車駕駛座上,在他身後一輛車長距離的地方,他的同事只是簡單使用攝像頭對準汽車後視鏡就識別出了他的身份。具體操作就是,跟攝像頭關聯的計算機系統會將拍攝的薩維德斯虹膜圖片與其數據作對比,然後會準確顯示出薩維德斯的名字和其他身份信息。

據了解,目前,美國執法機構現在對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感興趣。西雅圖最近宣布,他們將成為美國境內採用人臉識別軟體的最大城市。去年夏季,美國FBI也採用了類似系統。

最後,關於虹膜識別技術的應用成本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與視網膜掃描技術不同,虹膜識別僅需使用相機拍攝眼球的虹膜部分,技術層面上要簡單許多。」因而,虹膜識別的成本要接近指紋甚至更低。

二、虹膜識別的發展難點與挑戰

在完成虹膜技術識別之後,通過技術轉移轉換之後,對於監獄犯人的管理、機場安檢、計劃生育、防恐、國外的提款機都有應用,也會發布虹膜安全手機。現在虹膜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可以取得很好的識別效果,但是並不一定完全解決虹膜識別的問題,因為在複雜場景中,特別是在遠距離、多目標包括溝通量的條件下,怎麼精確識別人的身份還需要很大的研究。

包括用戶處於不同的姿態和速度,環境不同的光照等等,都是這個系統未來的發展方向。特別是網絡條件下,為虹膜識別提出了無處不在新的機遇,比如說三五米甚至十米之外實現虹膜採集和識別,包括網際網路上、移動網際網路怎麼在手機上進行挑戰。有三個挑戰:一是如何便捷性的挑戰。二是魯棒性的挑戰。三是安全性的挑戰。即:

如何便捷獲取遠距離移動人群的虹膜圖像?

如何魯棒識別多源導質的虹膜圖像?

如何保障泛在網絡環境下虹膜識別系統的安全性?

雖然虹膜內在的安全比指紋跟人臉安全很多,但是也有可能別人用這種虹膜文理或者是玻璃眼球,或者是戴有隱性眼鏡來進入虹膜識別系統。因此虹膜要從近距離到遠距離,從被動成像到主動成像,從靜態成像到動態成像。以後不管在什麼樣情況下,可以同時採集多個人的虹膜,包括從遠距離到近距離,甚至人可以呈現3D的人臉,包括成像的獲取和用戶的配合。在虹膜在生物特徵進行上還需要變革的創新,因為虹膜採集的對象、距離都是千變萬化,因此用固定的模式去應對變化的場景,很難保證每次都能採集到高質量的虹膜成像。

除此之外,由於之前虹膜識別的應用範圍屬於高精尖但是涉及人數很少,所以未能擁有大量的可供虹膜算法自主學習的資料庫,也就是大量的虹膜信息庫。在全球範圍內,目前規模最大的虹膜數據採集是在印度,大概有6億多人參與到了身份證的虹膜採集工作中,積累了本國大量虹膜數據和樣本,可以更好地優化虹膜識別算法。而我國這方面數據的積累工作起步較晚,還未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中。

「在發達的歐美國家,出於對人權的考慮以及公民隱私信息的保護,虹膜識別是否能如印度一樣在大範圍內得到使用還有待商議。同時,我國政府部門目前在護照審批等方面一直採用指紋識別,用戶對虹膜識別還需要一段時間去了解和認可。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種的虹膜差異也需要手機生產商進行綜合考量,尤其是全球化戰略的手機廠商。據記者調查發現,西方人的虹膜含黑色素很少,相對較容易獲取圖像,而東方人的眼睛大部分是黑色的,也有些人是黑色中帶茶色。普通攝像頭採集東方人的紋理特徵不明顯。這些問題需要從硬體設備到算法層面針對不同地區用戶進行細分和定製。

可以預見,未來智慧型手機將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上得到更大提升,Intel今年無疑給大家提了一個醒。虹膜支付將成為繼蘋果指紋解鎖手機後在安全性上的新亮點,而虹膜技術帶來的更加酷炫的手機使用體驗會迅速讓虹膜技術走到普通用戶之中。

責任編輯:C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孫哲南研究員:帶你認識虹膜識別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
    虹膜識別的機遇與挑戰在完成虹膜技術識別之後,我們通過技術轉移轉換之後,對於監獄犯人的管理、機場安檢、計劃生育、防恐、國外的提款機都有應用,也會發布今年虹膜安全手機。特別是網絡條件下,為虹膜識別提出了無處不在新的機遇,比如說三五米甚至十米之外實現虹膜採集和識別,包括網際網路上、移動網際網路怎麼在手機上進行挑戰。我們認為有三個挑戰:一是如何便捷性的挑戰。二是魯棒性的挑戰。三是安全性的挑戰。
  • 五項全能 虹膜如何識別獨一無二的你
    虹膜識別技術  所有對這一主題感興趣的人,可能都會在很多好萊塢大片中看到有關於虹膜識別的場景展現,比如說湯姆克魯斯的《少數派報告》,比如說施瓦辛格的《真實的謊言》以及《查理的天使》等等。  這些好萊塢大片其實展示了很多關於虹膜識別的場景,這些場景非常的酷炫,看起來非常具有未來感。
  • 一文讀懂獨一無二的虹膜特徵識別
    而虹膜識別技術通過人體獨一無二眼睛虹膜的特徵來識別身份,虹膜特徵匹配的準確性甚至超過了DNA匹配。   這種技術在生物測定行業已經被廣泛認為是目前精確度、穩定性、可升級性最高的身份識別系統。   什麼是虹膜?   我們的眼睛由鞏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構成。
  • 3D結構光、虹膜識別在安防行業的技術應用
    虹膜識別的流程為圖像採集-->圖像預處理-->虹膜分割-->特稱籌碼-->特徵存儲和特徵匹配,儘管虹膜識別並未同人臉識別技術一樣得到廣泛,但需要強調的是,虹膜識別正受到國家的廣泛關注並在不斷發展之中。
  • 一文了解虹膜識別技術原理、優勢、供應鏈構成
    到底什麼是虹膜識別技術?目前發展狀況如何?下文總結了虹膜識別的相關技術原理、發展潛力、廠商布局情況。 虹膜識別部分構成 虹膜識別系統主要包含虹膜圖像採集裝臵、活體虹膜檢測算法、特徵提取和匹配三大模塊。
  • 為什麼現在的手機採用3D結構光解鎖,而不使用三星的虹膜識別?
    虹膜識別是三星一項引以為傲的技術,在自家的高端旗艦機上都採用了這一技術。虹膜識別屬於生物識別的範疇,而且虹膜具有唯一性。人類的虹膜在形成以後具有極好的穩定性。且每個人的虹膜都是不同的,(即使是雙胞胎的虹膜特徵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虹膜識別的錯誤率是在百萬分之一以上,而且解鎖的速度也不差。
  • 華為虹膜識別戴眼鏡也能秒開 三星看得目瞪口呆!
    華為虹膜識別戴眼鏡也能秒開 三星看得目瞪口呆!麒麟960的開發板和展示機(密級非常高)顯示,目前方案已支持虹膜解鎖功能,這一技術最早在今年的三星Galaxy Note7上實現,但遺憾的是後者召回銷毀,目前已經無法體驗了。
  • 3D結構光、屏幕指紋、虹膜識別,誰才是全面屏手機的未來?
    所以,3D結構光無論是從安全角度還是實用性來說,其實都不如超聲波指紋解鎖。只可惜,超聲波指紋解鎖是小眾黑科技,沒有被普及。2、屏幕指紋屏幕指紋這個技術早就有了,可真正應用到手機上還是vivo帶的好頭。屏幕指紋解鎖的工作原理簡單理解就是手機向手指發射光線或超聲波,通過比對反射回來的光線或超聲波的不同來實現指紋識別。小編一直認為,屏幕指紋識別是最適合真全面屏手機的解鎖方案。它不用在手機前面板的額頭或下巴堆放複雜的傳感器,不用給手機面板開孔,從而讓手機的屏幕無限趨近於100%全面屏。
  • 三星虹膜識別專利曝光:Note 7或用三個攝像頭掃描用戶眼球
    在智慧型手機身份識別方面,指紋識別技術早已經「爛大街」,但是廠商仍然在研發眼球虹膜識別等更先進、更便利的技術。最近媒體紛紛報導,三星下一代的Galaxy Note旗艦手機,將會整合虹膜識別。  而最近,美國專利商標局公開了三星電子的相關專利申請文件,顯示三星在虹膜識別方面已經在做技術準備。  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Patently Apple報導,最近韓國媒體報導,三星電子已經申請了兩個商標,分別是「Galaxy Iris」(iris為虹膜的英語單詞)和「Galaxy Eyeprint」。據分析,在Glaxy Note 7手機中,三星極有可能推出虹膜識別。
  • 智能虹膜圖像採集終端設計
    基本原理主要是通過對比虹膜紋理圖像特徵之間的相似性來確定人體的身份,其核心是經計算機進行大量的多種算法,使用模式識別、圖像處理等方法對人眼的虹膜紋理特徵進行描述和匹配(如早期應用Gabor小波對虹膜紋理編碼,用漢民距離對虹膜模版進行匹配),從而實現自動的人體身份鑑別。
  • 智能虹膜圖像採集終端設計方案
    人眼虹膜的可見生物組織結構依賴於嬰兒胚胎期中胚層的初始條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可能是隨機的或是混沌的,但一出生就終生穩定,而且每個人的虹膜紋理絕對地不同。統計表明,虹膜紋理有幾百個自由度,即使是同樣的基因型,其虹膜的表現型表達是不相關的。正因為人眼虹膜獨特的紋理圖像適合用於自動身份識別,所以其具有高效、準確、不可複製等特點。
  • 身份認證:腦波識別是否可以代替指紋或虹膜識別?
    BU 的研究人員列出了一份有 75 個縮寫詞的清單,比如 FBI 和 DVD;然後對著 45 位志願者朗讀這些詞彙,並同時觀察志願者在聽到每個詞時的腦波變化,其中尤其關注志願者在閱讀和識別這些詞彙時的腦波變化。這次實驗用的設備是貼在頭皮上的三個電極,這是能獲得乾淨讀數的最小電極數目。
  • 眼到門開 5款虹膜掃描神器推薦
    韓國KT&C公司研發的KEES門鎖帶有虹膜掃描功能,外型像是老式的手提電話,但安裝在門上還是較為輕巧合適的。早在2014年的CES大展上,Eyelock就將眼球ID解鎖技術應用於旗下各類產品中,例如汽車虹膜解鎖。Eyelock稱人類每顆眼球的虹膜中有240多個識別點,人類手指上僅有20個識別點,所以眼球ID解鎖技術的安全性要遠遠高於指紋解鎖。NO.3 iCAM7101-TEC3
  • 早知道:車聯網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華為新旗艦手機將採用虹膜識別
    東方材料、宇環數控今日申購;車聯網標準體系建設徵求意見,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華為新旗艦手機曝光,將採用虹膜識別;氫氟酸價格接連上漲,環保因素助力龍頭受益;中科院專家研製成功石墨烯重防腐塗料;工業電子商務獲政策力挺,採購銷售額有望達十萬億級;抵禦99%愛滋病病毒變種新抗體研製成功,臨床試驗明年啟動;草甘膦市場價創近三年新高,鐵腕治霾推漲原料價格。
  • 蘋果的Face ID、三星的虹膜和國內的屏幕指紋,你最看好誰?
    這個Face ID的識別速度還是可以秒識別的,尤其是如果你設置抬手喚醒時,可以做到拿起手機秒開,但是如果你是在床上躺著或者橫屏的話失敗率就會非常高其實主要是距離問題,它沒有看見你那完整的臉,你也不用擔心隨著你容貌的變化,它會識別不出來你,比如長了頭髮、長了鬍子或者長了個痘痘,因為它有個「學習」的算法在裡面,每一次識別,它都會「記住」的,理論上來看,你錄入一次Face
  • 人工智慧之於專利代理:挑戰與機遇並存
    原標題:人工智慧之於專利代理:挑戰與機遇並存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智能搜索、自動程序設計、智能控制、語言和圖像理解、專家決策系統等子學科與專利代理行業密切相關。
  • 譚鐵牛院士:人工智慧,天使還是魔鬼?
    第一,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推動人工智慧進入了新的春天。這個大家都容易理解。第二,專用人工智慧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我把專用人工智慧定義為面向特定領域的人工智慧,比如說識別圖像和語音識別。這種特定的領域,知識比較豐富,功能需求比較單一,所以發展很好,在單項能力方面有些已經超越了人的智能。
  • 航天科工203所虹膜測溫設備中標多地安保領域項目
    本報訊 (倪 娜 記者王惜純)近日,航天科工203所(以下簡稱203所)遠距離虹膜識別系列產品連中三標,將為江蘇某地公安局、陝西某煤礦、安徽某地應急管理局提供近千臺套虹膜設備。虹膜識別作為目前已知最先進的生物識別技術,在準確性、穩定性、安全性和實用性等方面均具有其他常見身份認證技術無可比擬的優勢,適合用於機場、車站等人流密集場合的危險人員身份排查,提升暴恐事件預防和應對工作的效能。據悉,此次203所遠距離虹膜識別設備在江蘇某地公安系統的使用,將大大提高公安系統對各類人員的排查效率和安全管控力度,為公共安全管控提供技術支撐。
  • 三重生物識別各展其長 國美U7有點意思
    同時還需要說明的是,國美U7的三重生物識別,除了單純的解鎖以外,得利於GOME OS 2.0的深度針對性優化,在日常生活使用中也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 保障安全的根本——虹膜識別 虹膜識別的安全性不用多說了,低至百萬分之一的誤識率可以說是輕鬆超越了現在主流的指紋識別,畢竟在U7之前,這是大部分的高端旗艦都沒有用上的大殺器。
  • 在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生物識別技術是什麼?
    生物識別技術是什麼?生物識別技術就是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徵(如指紋、人臉圖像、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通過計算機和高科技手段(如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測定原理)的結合來進行個人識別。 由於人體獨特且不可複製的特性,所以生物特徵不易被複製、竊取或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