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主流的手機解鎖方式有三種:指紋解鎖,3D面部解鎖(Face ID),虹膜解鎖。
指紋解鎖自不必說了,目前大多數手機上搭載的解鎖技術。目前應用最為廣泛,識別錯誤率是5萬分之一左右。從未來趨勢來看終究要被後兩種解鎖方式取代。
虹膜識別是三星一項引以為傲的技術,在自家的高端旗艦機上都採用了這一技術。虹膜識別屬於生物識別的範疇,而且虹膜具有唯一性。人類的虹膜在形成以後具有極好的穩定性。且每個人的虹膜都是不同的,(即使是雙胞胎的虹膜特徵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虹膜識別的錯誤率是在百萬分之一以上,而且解鎖的速度也不差。
再來說下3D結構光(Face ID)
Face ID的核心部件就在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器和點陣投影器。簡單的說,除了圖片二維識別以外。 Face ID還會指揮點陣投影器投影無數個點到人臉上,利用返回的數據在AI中算出一個人臉的三維模型。這樣就可以進一步識別人臉特徵,從而大大提升了Face ID的安全性。
Face ID的識別錯誤率也是在百萬分之一。(當然了雙胞胎這種bug級存在的生物除外)
再來說下Face ID和虹膜識別的體驗。iPhone X上的Face ID個人體驗過,抬起手機就解鎖,識別度沒有問題。因為使用了紅外鏡頭。所以在全黑的條件下解鎖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唯一麻煩的就是如果你的面部改變過大,(有數據顯示是面部改變超過40%)比如帶個口罩,敷個面膜什麼的。faceID就沒法解鎖了。
再來說說虹膜解鎖,因為虹膜解鎖是靠識別虹膜的。所以你把整張臉罩住露個眼鏡也能解鎖。至於網上流傳的虹膜解鎖識別率低的問題。筆者特意去查了一下s8和s9用戶真實使用體驗。事實證明對於一般用戶虹膜解鎖識別率並不低,即使在弱光條件下也能解鎖。但是對於高度近視用戶,尤其是像筆者800+近視度數 帶1.74折射率眼鏡,虹膜解鎖的成功率就會低很多。
當然虹膜解鎖的時候需要眼鏡正對著手機,拉開大一定距離上(20到25cm)。但和Face ID一樣:用用就習慣了。
所以得出的結論是:從安全性來講兩者識別錯誤率都在百萬分之一以上,用可以應用到支付領域。從易用性方面來說,雙方都有各自的局限和優勢。可以說兩種技術是不相伯仲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的手機開始採用了3D結構光解鎖,而不使用三星的虹膜識別呢?
個人認為還是供應鏈的關係,因為無論是蘋果的Face ID還是三星的虹膜解鎖。其核心技術和專利都掌握在蘋果和三星手中,並沒有向第三方廠家授權。此次用在小米8和 Find X上的3D結構光模組是由高通、Himax Technologies和Truly Opto-electronics聯合開發的3D人臉識別模塊。因為高通自己並不生產手機,所以它的技術是需要對外輸出的。憑藉和高通良好的合作關係,小米和oppo在第一時間拿到了3D結構光的組建。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3D結構光模組產量有限且價格昂貴,所以小米和oppo也只是在自己的高端手機上才配備。
3D結構光和虹膜識別誰將成為未來手機上的主流識別技術呢?
目前看來,至少在國內基於3D結構光的Face ID將會會成為主流。 因為目前三星手機在國內的市場太小了。而將來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廠商將採用faceID去取代指紋解鎖。
而且從軟體支持上來看,支付寶和微信都已經支持iPhone X的Face ID。未來支持更多的手機 faceID解鎖並不是問題。而目前支付寶和微信都不支持虹膜解鎖技術,目前只有三星自家的Samsung Pay支持虹膜支付功能。所以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講 faceID已經領先一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