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虹膜識別技術原理、優勢、供應鏈構成

2020-12-12 LEDinside

2016-08-15 13:32:24 [編輯:nicolelee]

因應行動支付的需求崛起,三星最新旗艦智慧型手機Note 7已將虹膜識別功能列為標準配備,可望帶動其他品牌展開導入相關規格應用的硬體軍備競賽。

到底什麼是虹膜識別技術?目前發展狀況如何?下文總結了虹膜識別的相關技術原理、發展潛力、廠商布局情況。

虹膜識別部分構成

虹膜識別系統主要包含虹膜圖像採集裝臵、活體虹膜檢測算法、特徵提取和匹配三大模塊。

虹膜圖像的獲取是虹膜識別中的第一步,虹膜面積小,而且不同人種的虹膜顏色有著很大差別。這些使得普通的攝像頭無法拍攝出可以用於識別的清晰虹膜圖像。因此必須採用專用的虹膜圖像採集裝臵,包括紅外光學成像系統、電子控制單元和適當的軟體算法(如圖像恢復與增強、聚焦判斷等算法)。

特徵提取和匹配則是虹膜識別系統中核心的部分,即使用有效的特徵對虹膜圖像進行描述,並刻畫特徵向量之間的相似性。最終由系統將採集的信息與資料庫內的信息進行比對,決定用戶的身份和權限等。


Note 7虹膜識別構成

就Note 7而言,虹膜識別由兩部分構成:一個紅外LED 發射裝臵和一個專門負責虹膜掃描的紅外攝像頭,兩者配合完成掃描、識別的過程。因此在Note 7 的正面上方,除了傳統的前臵攝像頭之外,還有紅外LED 和紅外攝像頭兩個孔。

根據韓國媒體的報導,本次三星發布的Note 7 搭載的虹膜識別主要的算法來自三星自家研發,紅外攝像頭模組來自於韓國廠商Patron,紅外LED 由歐司朗提供。

虹膜身份識別系統流程


虹膜身份識別系統流程

例如:Note 7的虹膜識別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通過紅外掃描來實現虹膜的解鎖,實際應用的時候則利用一個發光二極體(紅外光)和光接收傳感器工作,在虹膜檢測時,首先打開紅外LED,紅外LED發出紅外光,打到人的眼球上再反射回來,由紅外攝像頭Camera捕捉圖片,供後端算法進行識別。

虹膜識別原理


虹膜識別原理

例如三星Note 7的虹膜識別系統包含一個特定紅外LED光源,以此發射紅外線輔助掃描,可以保證晚間虹膜識別的正常使用。

有人不免擔心,既然有額外的紅外線參與,使用虹膜識別是否也會對眼睛造成傷害?實際上並不會,用於虹膜識別的紅外線波長在800-900納米之間,能量小,複合國際安全標準,保持一定的距離使用大可放心。

虹膜識別相比於其他生物識別技術優勢

虹膜識別技術是基於眼睛中的虹膜進行身份識別。虹膜是位於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的細節特徵。

而且虹膜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後,在整個生命歷程中將是保持不變的。這些特徵決定了虹膜特徵的唯一性,同時也決定了身份識別的唯一性。因此,可以將眼睛的虹膜特徵作為每個人的身份識別對象。

我們需要指出眼紋識別和虹膜識別是不同的兩個概念,虹膜識別在容錯率、信息量以及穩定性上均完勝眼紋識別。眼紋識別是針對眼白(鞏膜)進行的識別,而虹膜識別則是針對瞳孔外圓環部分(虹膜)進行的識別。

此前,微軟、中興、TCL、VIVO均推出過眼紋識別手機,反響不佳,主要原因是眼紋識別由於採集的是眼白的信息,存在較大的信息誤差,同時眼紋識別藉助現有的普通前置相機,首先環境光線的影響非常大,其次相機的識別速度慢。


眼紋識別技術有別於虹膜識別技術/虹膜的紋理

生物識別技術主要是指通過指紋、人臉、虹膜、掌紋、步態等人類生物特徵進行身份認證的一種技術,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障安全。而虹膜識別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得益於其具有最高級別的安全性能。


虹膜識別的五大優勢

相比當下流行的指紋識別與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在準確性、穩定性、可複製性、活體檢測等綜合安全性能上佔據絕對優勢。


三種主流生物特徵識別的性能對比

譬如相比指紋識別,虹膜識別的準確度更高。虹膜測定技術可以讀取266個特徵點,而其他生物測定技術只能讀取13-60個特徵點。根據富士通方面的數據,虹膜識別的錯誤識別可能為1/1500000,而蘋果TouchID 的錯誤識別可能為1/50000,虹膜識別的準確率高達當前指紋方案的三十倍。

虹膜識別與指紋識別的特點對比


虹膜識別的特徵點 


指紋識別的特徵點

除了安全性能優越,虹膜識別手機的用戶體驗也是可圈可點的。對於具備指紋識別功能的手機,手指潮溼或脫皮甚至受損,都會影響指紋識別,而且由於識別精度問題,通常要識別數次才能通過驗證,降低了用戶體驗。而虹膜識別只需要對準備鏡頭,不用刻意配合,在30 釐米的自然條件下,哪怕是戴著眼鏡,也可以不到1 秒可完成身份認證。

在生物識別方面,目前最主流的是指紋識別,指紋識別已經大量普及,滲透到了隱私加密、支付等場景,使用十分方便。但是這並不代表虹膜識別就一定處於劣勢,虹膜識別的安全性無可附加,因此在一些高層級安全場景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比如支付認證的情景,用戶僅需要給手機一個眼神,就可以完成支付,既安全又方便。因此,指紋與虹膜各有優勢,適用於不同場景,是一種互補的存在。

整體來說,指紋識別的產業成熟,應用生態完善,依舊是移動端的主要選擇。而虹膜識別作為一種更加先進的存在,會持續完善,為高層級的安全認證提供有力的支持。隨著生態系統的逐步完善,虹膜識別也將成為主流的選擇之一。

虹膜識別的應用範圍

可廣泛應用於金融、醫療、安檢、安防等領域。

虹膜掃描的最初應用主要是訪問控制,如今,安防設備製造商都在努力佔據生物特徵識別市場,包括桌面驗證、銀行安全、電子支付、文件加密等,甚至是遠程授權、雲服務認證。

目前,虹膜識別憑藉其超高的精確性和使用的便捷性,已經開始應用於金融、醫療、安檢、安防、特種行業考勤與門禁、工業控制等領域,相信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和認可度逐步提升,虹膜識別未來的滲透率和應用領域將繼續提升,市場空間仍然有非常大的空間。

同時,虹膜識別在金融、醫療、安檢、安防等領域的廣泛使用,也為消費電子端的普及提供了生態基礎,不同應用場景的交互與交融將有效提高虹膜識別的滲透加速和生態系統的豐富。


虹膜識別技術的應用範圍

附:虹膜識別產業鏈結構

 



來源:海通證券、CNLED網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LEDinside官網(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眾帳號(LEDinside)。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獨一無二的虹膜特徵識別
    一文讀懂獨一無二的虹膜特徵識別 Duke 發表於 2016-09-27 09:55:01   生物測定學是一種技術,這種技術是將獨特的人體特徵翻譯成數字編碼,這種編碼可以識別
  • 虹膜識別遇到的是機遇還是挑戰
    而微軟也稱WIN10將全面支持面部、指紋和虹膜識別,集成了市面主流的生物識別技術,只要硬體能採集標準數據。一時間讓手機虹膜支付來到了風口浪尖,引發廣泛熱議。 現象 一、虹膜識別的發展機遇 (一)虹膜識別受廠商追捧 眾所周知,虹膜識別技術早已運用到軍隊軍械庫、銀行金庫、機場內部管理以及重要安全級別政府部門等的人員進出識別管理系統當中。
  • 3D結構光、虹膜識別在安防行業的技術應用
    3D結構光、虹膜識別技術的應用優勢3D結構光作為3D人臉識別技術的一種,其與2D人臉識別類似,圖像數據獲取-->人臉檢測-->特徵提取-->信息比對也是3D結構光主要步驟,但3D結構光與2D人臉識別在圖像數據獲取和人臉特徵提取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
  • 為什麼現在的手機採用3D結構光解鎖,而不使用三星的虹膜識別?
    目前的主流的手機解鎖方式有三種:指紋解鎖,3D面部解鎖(Face ID),虹膜解鎖。指紋解鎖自不必說了,目前大多數手機上搭載的解鎖技術。目前應用最為廣泛,識別錯誤率是5萬分之一左右。從未來趨勢來看終究要被後兩種解鎖方式取代。
  • 五項全能 虹膜如何識別獨一無二的你
    1虹膜識別技術    膜識別目前是一門新興的技術,在生物特徵識別領域實際上是被認為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今天的指紋和人臉識別,也是精度最高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所以我們今天所做的分享,某種程度上是著眼於未來的分享。
  • 3D結構光、屏幕指紋、虹膜識別,誰才是全面屏手機的未來?
    說3D結構光安全是因為它較2D面部解鎖確實安全,但經過網友們各種測試後發現,這種技術也有局限性:雙胞胎可以互解手機、臉部被大面積遮擋也會影響手機解鎖等。所以,3D結構光無論是從安全角度還是實用性來說,其實都不如超聲波指紋解鎖。只可惜,超聲波指紋解鎖是小眾黑科技,沒有被普及。
  • 中國科學院孫哲南研究員:帶你認識虹膜識別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天津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哲南研究員就虹膜識別這一話題做了詳細的講解。今年是人工智慧60周年,像虹膜、人臉、指紋識別是比較實用的人工智慧,也是發展利用比較成功的幾個方向。
  • 智能虹膜圖像採集終端設計
    人眼虹膜的可見生物組織結構依賴於嬰兒胚胎期中胚層的初始條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可能是隨機的或是混沌的,但一出生就終生穩定,而且每個人的虹膜紋理絕對地不同。統計表明,虹膜紋理有幾百個自由度,即使是同樣的基因型,其虹膜的表現型表達是不相關的。正因為人眼虹膜獨特的紋理圖像適合用於自動身份識別,所以其具有高效、準確、不可複製等特點。
  • 智能虹膜圖像採集終端設計方案
    人眼虹膜的可見生物組織結構依賴於嬰兒胚胎期中胚層的初始條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可能是隨機的或是混沌的,但一出生就終生穩定,而且每個人的虹膜紋理絕對地不同。統計表明,虹膜紋理有幾百個自由度,即使是同樣的基因型,其虹膜的表現型表達是不相關的。正因為人眼虹膜獨特的紋理圖像適合用於自動身份識別,所以其具有高效、準確、不可複製等特點。
  • 眼紋識別技術大顯神通 一眼認出你
    Face ID  在了解其他生物識別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已經大面積應用的人臉識別。  人臉識別是目前最接地氣的,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識別正應用于越來越多的場景。  虹膜識別識別的是眼睛的虹膜部分,虹膜屬於眼球中層,位於血管膜的最前部,在睫狀體前方,可調節瞳孔的大小,調節進入眼內光線多少的作用。三星Galaxy S8內置了虹膜識別技術,它要求用戶以特定的姿勢出現在鏡頭前系統才能進行識別,不夠方便,導致它的實用性並不高。
  • 三星虹膜識別專利曝光:Note 7或用三個攝像頭掃描用戶眼球
    在智慧型手機身份識別方面,指紋識別技術早已經「爛大街」,但是廠商仍然在研發眼球虹膜識別等更先進、更便利的技術。最近媒體紛紛報導,三星下一代的Galaxy Note旗艦手機,將會整合虹膜識別。  而最近,美國專利商標局公開了三星電子的相關專利申請文件,顯示三星在虹膜識別方面已經在做技術準備。  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Patently Apple報導,最近韓國媒體報導,三星電子已經申請了兩個商標,分別是「Galaxy Iris」(iris為虹膜的英語單詞)和「Galaxy Eyeprint」。據分析,在Glaxy Note 7手機中,三星極有可能推出虹膜識別。
  • 同樣是屏下指紋,三星Galaxy S10所用的技術有何不同?
    要知道,自從高通方面推出該項技術之後,相關落地、量產的傳言就不斷的在供應鏈端被傳出。2018年10月,華為Mate 20系列發布會前夕,華為公關公司流出的局座張召忠評測腳本資料中顯示,華為Mate 20系列採用的屏下指紋技術是高通的超聲波屏幕指紋技術。然而後續,華為官方卻否認了這一事實。自三星Galaxy S7以來,虹膜識別就已經應用在三星手機產品中。
  • 在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生物識別技術是什麼?
    生物識別技術是什麼?生物識別技術就是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徵(如指紋、人臉圖像、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通過計算機和高科技手段(如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測定原理)的結合來進行個人識別。 由於人體獨特且不可複製的特性,所以生物特徵不易被複製、竊取或遺忘。
  • 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朝著什麼方向發展
    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朝著什麼方向發展 億歐網 發表於 2020-01-28 17:17:00 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
  • 華為虹膜識別戴眼鏡也能秒開 三星看得目瞪口呆!
    華為虹膜識別戴眼鏡也能秒開 三星看得目瞪口呆!麒麟960的開發板和展示機(密級非常高)顯示,目前方案已支持虹膜解鎖功能,這一技術最早在今年的三星Galaxy Note7上實現,但遺憾的是後者召回銷毀,目前已經無法體驗了。
  • 蘋果的Face ID、三星的虹膜和國內的屏幕指紋,你最看好誰?
    ,它包含了細絲、冠狀和斑點等等各種複雜的結構,安全性來看,可能虹膜識別更有優勢,在解鎖時需要用眼睛看著手機,速度也是非常快,用S8、S9都是秒解鎖,而且它的錄入速度是三者最快的,秒錄入、秒解鎖是它的特性。
  • 早知道:車聯網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華為新旗艦手機將採用虹膜識別
    東方材料、宇環數控今日申購;車聯網標準體系建設徵求意見,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華為新旗艦手機曝光,將採用虹膜識別;氫氟酸價格接連上漲,環保因素助力龍頭受益;中科院專家研製成功石墨烯重防腐塗料;工業電子商務獲政策力挺,採購銷售額有望達十萬億級;抵禦99%愛滋病病毒變種新抗體研製成功,臨床試驗明年啟動;草甘膦市場價創近三年新高,鐵腕治霾推漲原料價格。
  • 語音識別的技術原理是什麼?
    在開始語音識別之前,有時需要把首尾端的靜音切除,降低對後續步驟造成的幹擾。這個靜音切除的操作一般稱為VAD,需要用到信號處理的一些技術。要對聲音進行分析,需要對聲音分幀,也就是把聲音切開成一小段一小段,每小段稱為一幀。分幀操作一般不是簡單的切開,而是使用移動窗函數來實現,這裡不詳述。幀與幀之間一般是有交疊的,就像下圖這樣:
  • 生物識別技術產業發展深度報告:指紋與人臉識別
    生物識別技術的主要研究對象包括語音、臉部、指紋、掌紋、虹膜、視網膜、體形、個人習慣(包括敲擊鍵盤的力度和頻率、籤字)等,與之相應的識別技術包括語音識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掌紋識別、虹膜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流程一般為,通過設備對信息進行採集,隨後進行預處理,然後將生物信息中的特徵進行提取,將其與檔案特徵進行比對,對比結束後得出識別結果。
  • 分析生物識別技術的現狀及在各領域的應用
    從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再到靜脈識別、聲紋識別,生物識別技術及其商業應用發展至今已逾30年,隨著應用增加、應用場景豐富,終於開啟快速發展模式,我們終於看到了生物識別技術商業應用的春天。生物識別技術用於企業員工考勤,指紋識別技術是開路先鋒。傳統的考勤市場幾乎是指紋識別技術一統天下,但是,隨著其他的一些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目前這種狀況正在慢慢改變,例如人臉識別憑藉其非接觸和遠距離的優勢,靜脈識別憑藉其非接觸的優勢也開始逐漸介入考勤市場。指紋考勤系統良好的性價比、便利性、易用性,是其得以成功推廣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