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臨近開學,各大高校的學子已經準備返校了,又到了家長面臨一年一度繳交學費的時候。大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是一筆不少的支出,這筆支出對於不少家庭來說,擁有一定的壓力,尤其是家裡有多個孩子的父母。
普通家庭要供養一個大學生原本就實屬不易,但是一些大學生並不考慮自身家庭的條件和父母的辛苦,一味和同學攀比,花錢大手大腳。
一位大一的女學生,其父母是普通的公司職員,一個月的固定薪水有限,也不過三四千塊錢,除去日常的花銷,和給孩子預留學費的錢,每月也所剩無幾。
原本父母給她安排的生活費是一個月兩千,因為孩子的學校在二線城市,這兩千塊錢的生活費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已經算高的了,只要孩子有節制的消費,滿足孩子的日常生活和部分額外花銷綽綽有餘。
但是女兒剛到學校沒多久,跟同學一起去吃吃喝喝,加上購物,一下子把父母給的錢都花光了。看到舍友的花銷比自己大,便問了一下舍友每月的生活費。不問不知道,問了之後女兒心理不平衡了,立馬打電話給父母,怒氣衝衝地向他們要錢,並要求父母一個月要給予自己5000塊錢的生活費。
其父母因女學生幾天內就花費兩千塊錢感到詫異,面對孩子的要求,存在著些許為難,說明自己的難處,讓孩子節約點花費。女學生對於父母的難處不以為然,理直氣壯地對父母說,自己舍友的生活費每個月6000塊錢,自己要的和別人比起來已經算少的了。
針對此情況,網友紛紛表示女學生沒有良心,直接怒懟女學生以後準備每月寄多少錢給父母養老。該女學生所發生的情況在大學中並不少見,每個家庭的家庭環境不一樣,同學之間的經濟差距明顯時,很容易引起攀比、不滿甚至於自卑的情緒。
1、 養成正確的消費觀
金錢的用處實質上就是在於消費,合理的消費才能充分地利用好金錢的作用,享受金錢帶來的喜悅。許多大學生花銷巨大,完全在於盲目跟風,購買東西時,不經過理性思考自己是否有需求。
而是看到別人有了就想買,但是買回去後往往沒什麼用,或僅是一時新鮮就丟棄了,白白浪費。養成正確的消費觀,明確購買的東西是必要還是非必要的,可有節制的消費,杜絕不必要的浪費。
2、 養成孩子理財的觀念
教育孩子,讓孩子擁有理財的觀念,並不是說要求孩子每個月要節省下多少錢用於理財,而是要養成孩子的計劃性消費。對於金錢更有概念性,對於每個月自己的花銷有計劃,有控制,從而養成合理的消費習慣。
每個家庭的環境不一樣,父母的工作性質不一樣,所能獲得的經濟存在差距實屬正常。每個父母都願意也都捨得為孩子付出,孩子應該更加體諒父母的難處和辛勞,以自身的家庭情況出發,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費。
大家認為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多少合適??當孩子要求的生活費過高時,父母該如何做?歡迎大家分享!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