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學生活費,大家應該都會有一些感觸。對大學生活費的記憶,或許已經是幾十年來幾代大學生僅有的共同興趣點了。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費用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最近,就有一位19網友在論壇吐槽剛來杭州上大學的表弟花錢大手大腳,5000的生活費居然還不夠用…… ▽
19樓網友@肥白兔愛吃:
表弟剛來杭州上大學,舅舅一個月給他5000,他居然說不夠?我真的驚呆了,現在大學生的生活費這麼高了?這到底是去上學還是去享受生活的?我怎麼記得我之前一個月3000都用不完,而且我的生活費在我的同學裡面已經是夠多的了,不過我每個月都有1000多剩下來。
算起來,大學裡的住宿費都是在學費裡一次性交清的,平時也不用再繳什麼費用。吃飯在食堂,早飯幾塊錢,中飯晚飯十幾塊,都很便宜。按理說男孩子用錢的地方應該更少啊,所以這些錢都花哪裡去了?
不過我這個表弟也確實挺會花錢的,隨便一雙鞋子就好幾千,我看到他房間裡的名牌鞋子一雙接一雙,基本上一個月最少要買一雙。表弟對穿著這麼講究可能也跟家裡條件不錯有關,再加上舅舅舅媽就他一個兒子,外公外婆也都特別疼愛這個孫子,所以生活費給得很高。
但是5000也真的讓我震驚到了,現在的大學生活費哪有這麼高的,3000應該就足夠了吧。如果現在的生活費都這麼多還不夠用的話,他以後畢業上班該怎麼辦?可能工資到手都還沒有5000呢……
樓主表弟的5000元大學生活費也把不少網友給驚著了,很多網友都表示不解:錢都花哪兒去了?還有網友猜測表弟是不是談戀愛了。
而對於表弟初入大學花錢就如此大手大腳的行為,一些網友表示擔憂:父母現在是可以寵著,但以後進入社會,要自己養活自己的時候就麻煩了。
不過也有網友說,既然父母願意給這麼多也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的家庭條件和消費觀念都不一樣。
每個月5000塊還不夠花的大學生活志玲表示只能仰望。想起當初自己讀大學的時候, 一個月2000不到的生活費,雖然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要吃土,但總得來說錢還是夠花。難道短短幾年,大學生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已經變得這麼高了?
評論裡,大家也藉機對現在大學生生活費該給多少的問題進行了討論。有網友認為,在杭州,2000到3000足矣。一些家長也表示自己給孩子的生活費就是2000,基本夠用。
有網友說現在的大學吃飯一般每月800就夠了,不過給多少這種問題還是因人而異的,要結合家庭實力和父母的教育理念來看。
另外,還有一些網友回憶起了自己當時上學時的生活費。
新聞多看點
說到大學生活費,前幾天微博熱搜榜上還出現了一個話題:#2019大學生月均花1197元#。
據報導,近日發布的《2019大學生消費理財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花銷(不含學費、家庭與學校間往返交通費)達1197元。2019年,雙十一期間,大學生平均花費1012元。
數據表明,除基本夥食費外,包括鞋服、首飾、化妝品、美容美髮等在內的形象消費,成為每月總消費比重前三位中大學生選擇比例最高的一項,佔比達到了62%。
其次,包括戀愛、聚會、旅遊、看電影等活動在內的社交和娛樂消費,佔比為51%,學習上的消費則排到第三位,佔到50%。
那麼大學生們手中的生活費都來自哪裡?數據顯示,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自「父母或親戚提供」(70%),其次是「打工兼職或創業」(56%)。
而對於自己手中的生活費,53%的被調查學生認為生活費能夠滿足需求,且有結餘。30%的學生生活費剛好滿足需求。此外,也有17%的大學生認為生活費不夠花。
在微博一項「你每月生活費多少?」的投票中,有59%的網友表示自己的大學生活費在1000-2000元之間,佔比最多。另有18.3%的網友生活費在1000元以內,14.4%的網友生活費在2000-3000。每月擁有3000元以上的生活費的網友僅佔8.4%。
在大學生活費這一問題的討論中,志玲認為其實關於生活費的標準並沒有具體的定義,因為每個人的家庭情況都不一樣。家庭條件、教育觀念、消費理念等都會影響消費習慣。除此之外,大學所在的地理位置也會對消費水平產生影響,一二線城市的物價相對來說都會高一些。有的學校校區在市中心,有的在郊區或開發區,消費水平也肯定不一樣。
因此其實錢多少都無所謂,主要還是看你怎麼花,是花在有意義的地方還是純粹就是浪費。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千萬不能盲目攀比。
來源:19樓(my19lou) 綜合整理自19樓論壇、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