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業「快看漫畫」之前,偉大的安妮已經摸清了你的少女心)
摘要:細膩、羞澀、溫柔,是雞湯也是發糖,在成為網紅並
創業之前,@
偉大的安妮就已經摸清了少女的心思。
【本文來自鈦媒體特色欄目我造快公司,被報導項目由我造社區推薦】
《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在微博上被瘋傳之後,投資人不請自來,安妮的創業大門就這樣打開了。
2014年,@偉大的安妮從普通本科生成為網紅,她的漫畫不算精緻細膩,但她的故事《安妮和王小明》卻著實打動了一顆顆少女心,和安妮有關的話題登上熱搜榜,「快去看看,她畫的小故事還挺有意思。」彼時,當小造向夥伴們起安妮是誰,收到了這樣的回答。
當新聞話題的熱度退散,安妮也從大學生變成畢業生,決意紮根漫畫界的安妮融到資做起了手機端的漫畫APP「快看漫畫」,「幫畫漫畫的朋友掙到錢,讓讀者1分鐘就能讀完一個好故事」,安妮一直沒有考慮過商業模式,只是用「一定有人看」來形容快看漫畫。
畫自己的漫畫並爭取大賣是一回事,但聚攏資源、漫畫家去做漫畫平臺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從零到一的階段,快看漫畫因為版權問題走了彎路,同時也讓快看和其他漫畫平臺產生不了質的差異。
或許是「網紅」的身份感在這時發揮了作用,每當快看上出現了存在版權問題的作品時,讀者就會跑到安妮的微博下評論,嚴肅批評,這讓安妮意識到,擁有正版,才是快看漫畫要走的路。
在微博上 關於快看漫畫的推廣很常見,這讓它幾乎成為「潮」和「年輕人」的代名詞。
然而,作為一款靠內容打天下的APP,保證正版只是開始,另一方面保持怎樣的格調才決定著你能在多大程度上俘獲讀者。
安妮表示對自己的團隊很是自信,她認為一支獨特嗅覺的內容團隊和包裝運作團隊就是快看的核心競爭力。事實上,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內容的介質和傳播方式也在發生改變。
一個鮮明的現象是,人們的閱讀習慣已經從書本轉移到手機,而碎片化與快節奏的新特徵同樣適用於漫畫內容。在移動時代漫畫產品的呈現也必須更多地考慮到這些場景。對於漫畫來說,越新奇刺激、越能自帶話題性的內容就會顯得越突出。
例如連載中的熱門作品《整容遊戲》,它最初的靈感來自於快看內容團隊的選題會,敲定了要畫一個和整容有關的故事之後,再為它找到一位匹配的籤約漫畫家開工,邊畫邊發,即時反饋。
「在評論區還出現了特別獨特的氣氛,有讀者為了讓作者看到就會用標點符號拼湊出一些圖畫,比如』你再不更新我就跳樓啦』。」快看漫畫內容團隊的阿良叔叔說。
為了保持輕質,快看漫畫每日只更新10到15篇,並且故事短小,畫面乾淨簡單。如果你只追某一部漫畫,則要像追美劇那樣每周看它更新一篇,這讓真愛粉們只好用評論來發發牢騷。
毫無疑問,愛追漫畫的群眾基礎是廣泛的,就像是,曾經在放學路上捧著《機器貓》《蠟筆小新》甚至《阿衰》,以及第一部在到日本《Ultra Jump》上連載的國漫代表《子不語》,雖然不比日本擁有悠久的二次元文化積澱,但多虧了「IP」熱和90後的精神消費需求,漫畫在中國也處在了一個快速生長期。
說是故事精彩吸睛也好,或是漫畫閱讀節奏拿捏的準確也對,3000萬的用戶量可能是對快看漫畫目前成功最好的證明。然而,這是否意味著,國產漫畫要逆襲了?
安妮還不完全認同,她承認與日韓漫畫相比,快看上的作品還有很大差距,「快看」更像是網紅紅利中一家做出特色的漫畫團隊,你甚至可以用「漫畫興趣社」來形容這個由年輕人組成的小而美團隊,他們在一個朝陽產業裡憑著自己對潮流的感覺做事,「比起「經驗」,我們更看重』創意』和』氣味相投』」,阿良叔叔說。(本文首發鈦媒體)
------------------
更多好項目,歡迎來鈦媒體&我造社區來提交:
我造社區
關注更多「快公司」精彩報導,請掃「我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