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欣明、杜欣朋是一對孿生兄弟。
弟弟杜欣朋中考總分746分,語文136分,數學146分,物理80分,化學59分,英語147分,政治44分,歷史44分,體育50分,信息10分,地理生物20分,藝術10分。
哥哥杜欣明中考總分740分,語文130分,數學144分,物理80分,化學59分,英語147分,政治45分,歷史45分,體育50分,信息10分,地理生物20分,藝術10分。
這就是傳說中的人家的孩子!
誰說倆娃會互相影響的?不,兩娃你追我趕、齊頭並進。
看看他們是怎麼學習的?
弟弟杜欣朋:中考我的語文成績為我增色不少,其實在平時的學習中,我不是班級最優秀的。但我從不放棄,總是會和哥哥暗地裡比一比,好多老師和同學都認為我們兄弟會一起學習,其實不是,我們總是各自一個房間,各學各的。遇到難題才會討論一番。在平時的學習中,我會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不完成堅決不休息。在學校的時間,我會合理分配,利用邊角料時間找老師過關或鑽研難題,力爭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哥哥杜欣明:雖是哥哥,其實在家我和弟弟在家沒有大小之分,父母也總是對我們不偏不倚。老師們也總是把我們認錯,和弟弟相比,我的學習目標明確,比較喜歡鑽研難題,對待不懂的題目,總是追著老師問個究竟。尤其在政治和歷史學科學習上,雖是開卷考試,其實拿滿分很困難。我總是篩選出老師整理的筆記,逐條背誦,甚至有的答案在那一頁都能一清二楚。遺憾的是語文比弟弟遜色些,接下來,我要在語文漢字書寫和閱讀積累上下功夫。聽說高中語文閱讀量較大,要想迅速高效做題,還得提前預習。
看看雙胞胎的爸爸和媽媽
杜欣明和杜欣朋之所以選擇文通中學就讀,是因為我們當時開了一個小型超市,整天在店裡忙碌。文通中學的寄宿制很適合我們家庭,宿舍管理員也很負責。孩子初一和初二都是住校,學習成績很好。初三開始時,我結束了外地的生意,在淮安發展,總體來講,我們的付出和辛苦孩子能夠體會得到,也能夠理解。孩子的學習我們幫不上忙,只能搞好後勤工作,不拖孩子後腿。但兩孩子如果學習態度出了問題,我是一著不讓,該批評則批評,從不留情面。孩子考出這樣優秀的成績,感謝文通中學,感謝孩子的老師們,是他們對孩子的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呵護,孩子才能夠走向理想的高中。
聽聽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兄弟倆」
化學老師童朝元:倆孩子我教了他們一個星期,才分辨得出。可下了課,背影就沒法子了。等轉過身來,這個是老大、那個是老二才才知道。一個文靜、一個活潑,一個愛問問題、一個喜歡獨立思考。總體來說,各有千秋。
數學老師劉炳輝:學習數學,態度很重要。弟兄倆態度都很端正,他們能體諒父母的辛苦,放棄外地生意,在淮安重新創業。起步階段,聽說孩子父親虧空了十多萬,孩子們都安慰父母:沒關係,咱們重來,我們好好學,就是為家裡在掙錢。話語簡樸,可孩子的懂事和體貼卻讓父母為之感動和驕傲。兩人的學習主動性很強,你追我趕、互不相讓。在這樣的比學敢拼氛圍的引導下,成績的取得也水到渠成。因此,我認為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家長要成為孩子言行的榜樣。榜樣若此,何愁孩子不優秀!
25班班主任夏成超老師評價道:孩子的成長家庭教育很重要,家庭營造的氛圍也很重要。我沒有教過弟兄倆,可兩孩子只要在走廊裡遇見我,總是微微彎腰,向我問好,眉眼間是燦爛、自信、陽光般的微笑。
同學周晨蕊眼裡的兄弟倆:我這兩同學,在學校從不一起玩,總是各玩各的,各有各的朋友圈。可當誰遇到困難或難題時,就湊到一起討論了。看似疏遠,實則親密。這是我與他們同學三年的認知。
葳蕤綠樹,寬闊操場,如畫長廊,明亮教室,三年光陰,他們學會了分析與思考,學會了豐富與凝練,學會了合作與競爭,學會了繼承與創新,也學會了不斷超越、突破極限而成長。
三年光陰,他們不斷成長。他們優異成績的取得來自於勤奮,更來自於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教育。他們自律、專注、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品質,是學習最重要的素養。
我們相信:那些初中時光、那些溫暖記憶定將銘刻內心深處,他們將帶著在這個美麗校園裡耕耘三年的收穫奔赴八方,在高中及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書寫新的華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