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去日本旅遊,在京都走馬觀花,沒有機會深入街巷。電影《在京都小住》,讓我隨甜美的女孩,重遊了一回。辭職的佳奈,從東京去京都探望手指受傷的舅公,小住了五天。舅公繪製了一張地圖,差遣佳奈去店鋪選購食物。佳奈騎著單車,穿行在寂靜、有著傳統建築的街道,尋找具有日本特色的美食文化。
第一天的幾家店鋪,就令人垂涎欲滴。在鐮田鰻魚店,佳奈買了蒲燒鰻魚,還有誘人的八幡卷(星鰻牛蒡卷)。鰻魚「滋滋」冒著熱氣,被烤得外皮焦黃,呈油亮的金色,純粹的關西風。中年店主說:「關東的鰻魚先蒸再烤,關西不蒸直接烤,口感不一樣。」這家店開店一百多年,到店主已是第四代,連包裝紙的式樣都用了五十年,百年來盛醬汁的鍋,也一直沒有換過。後來舅公說:「在京都,沒有上百年,是不敢自稱為老店的。」佳奈去的豆腐店,創業時間為1897年。這家店所做的油豆腐,全都是手工切成,再油炸。胖胖的店主說:「現在京都這麼做的店越來越少了,只有手工切制的時候,才能根據豆腐質地的不同,調整每一塊的厚度,這是機器操作做不到的。」在七味粉店,店主是一位老年人,他爺爺開創的七味粉調製小秘方,一直流傳至今:七味之外,再加青紫蘇,成為八味。在京都一年四季,除了吃火鍋、烏龍麵外,味噌湯、醃菜、豆腐,都要放調味品——七味粉。看店主現場將芝麻、亞麻籽、花椒等原料,混合、舂擊和調製,真是令人開眼。
佳奈的舅公,算是一個普通的老者,但他嘴裡常常會說出一些意味深長的話,比如「晴」和「褻」:「有喜慶的事或者廟會之類,就是晴,這時人們會精心打扮;褻就是普通的日子。料理也有晴和褻之分,高級的、很貴的店是晴,隨隨便便進去就能吃的店是褻,但往往這些平民小店隱藏著意想不到的美味。」對於佳奈進去的這些店,舅公定義為:「褻中的晴。」
第二天,當舅公要佳奈去打水,佳奈有點疑惑:不是有自來水嗎?京都被人稱為水都,雖然有鴨川,還有嵐山的桂川——這些都是從人們眼前流過的河流,可是真正的好水都在地底下。舅公懷戀小時候的情景:「不管哪條街,都有一個可以用手按得吱嘎吱嘎響的泵來打水。」佳奈去神社和麩包子店附近的井邊打水,人們告訴她,這裡的水,柔軟、溫和,可以煮湯、泡茶、做麩包子,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京都人都非常珍惜水。舅公用佳奈取來的水泡咖啡,並驕傲地告訴佳奈:京都人去外地,在當地喝了水之後,總會用上一句老話:「不行,水土不服。」
佳奈曾打算在網上搜索日式小點心,舅公阻止了她:「你自己喜歡的東西,必須由你自己摸索,放下手機,聞著味道去尋找。」佳奈開動了靈敏的嗅覺,果然找到了鐮餅——一種細長、薄薄的豆沙餡精緻小點心,用木紙包著。這木紙也有風味:將木頭薄薄地削出一層,既有木頭的香氣,又不會粘住食物。她還找到了酥酥脆脆的葡萄乾牛軋餅、一休餅……佳奈遵照舅公的囑咐,又去了京都周邊,在秋天滿是紅葉、鳥鳴、瀑布的自然環境裡,品嘗著青花魚壽司。
事實上,佳奈來京都前,胸中充滿鬱悶之氣。她對舅公說:「我辭職了,雖然我想當設計師,但不是那塊料。工作要到很晚,還要和其他人競爭,吃飯基本靠便利店解決,我的人生真的非常失敗。」舅公這樣回答:「我沒有結婚,也沒孩子,按你的標準,我的人生全是敗筆。不過,我覺得可以生活得更簡單一些,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幹著幹著,不就能發現很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嗎?就這樣越來越多,興趣愛好不斷增加,這樣的生活難道不快樂嗎?」舅公面對美好的事物,總有一句口頭禪:「這明擺的事,就不用都說出來。」他樂在心裡。
舅公不僅給了佳奈一張美食地圖,還給了她一把心靈鑰匙,讓她學會開啟生活的方法,無怪乎,當佳奈離開時,對舅公說:「我感覺自己有了一點成長。」(劉偉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