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書法家潘伯鷹,小楷字帖《豫園記》欣賞,筆力遒勁鐵畫銀鉤

2020-12-13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小楷和大楷有很大的區別,並不是把楷書寫成小字就是小楷了。歷史上的小楷大家鍾繇、鍾紹京二位可謂是小楷書法的宗師,仔細觀摩就會發現他們的小楷和大楷的用筆及筆勢都有很大的差別,那麼如何分辨小楷和大楷的區別呢?蘇東坡雲「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兩者雖皆為楷,實不同體系耳,小楷者,非大字縮小,體勢、章法、用筆皆不一也,若新手未得大楷法度而習小楷,易混淆二者法度,寫出「四不像」也,故斑竹須習大楷稍得法度,再習小楷,方可大字小字切換自如,若大字之法未得而習之,恐的小楷之法而大楷之法皆忘也,或棄大楷而只習小楷,也未嘗不可也。

大楷要從墨跡入手,智永千字文是最好的導向,或者從趙孟入手,基本問題解決個一年到兩年,再增加小楷的練習。至於學習方法,跟大楷學習方法一樣,將幾個典型的字練到極致,然後再進行通臨,不要一寫寫一大堆,解決不了問題,喜歡高古風格的練鍾繇,王羲之,不喜歡的練汲黯,草堂十志,拙的風格寫祝允明。

民國的老字帖小楷書法欣賞:

書者介紹:

潘伯鷹(1898-1966),安徽懷寧人。原名式,字伯鷹,號鳧公、有發翁、卻曲翁,別署孤雲。早年從吳闓生學習經史文詞。國共和談時,曾擔任國防代表章士釗的秘書。建國後,曾任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副主任委員、同濟大學教授。對文學頗有造詣,曾著小說多種,後潛心於詩詞及書法。是近代書壇"二王"書風的積極追崇者之一。著有《中國的書法》、《中國書法簡論》、《玄隱廬詩》等。

潘伯鷹是舉世公認的書法名家。坊間論及潘書,多言他是"二王書風的積極追慕者"。潘伯鷹的行草書瀏麗健勁、瀟散超然,得《十七帖》及孫過庭《書譜》之法,可以說頗有二王風致;但其正書大楷則顯露出了他關於碑帖並行的書學主張,擘窠大字偶有露鋒者,仍顯古拙質樸,雄渾有北碑風貌。潘伯鷹曾有詩自言:"我曾祖習《龍藏寺》,因識河南所結字"(《奉贈沈參議》),正是由於他長期浸淫魏隋碑書,而生發聯繫到褚字放大了王右軍書中隸味的特點,以致於後來長期宗褚,曾苦臨過褚遂良早期的《伊闕佛龕碑》及《孟法師碑》。

相關焦點

  • 筆法險峭爽朗,筆力遒勁舒放,唐代李邕《法華寺碑》書法欣賞
    他繼李世民《晉祠銘》後以行書書寫碑文,其書法個性明顯,高勢左低右高,筆力遒勁,舒放,有險峭爽朗之感。李邕提倡創新,有似我者俗,學我者死的精僻論點。傳世作品有《李思訓碑》、《《麓山寺碑》、《法華寺碑》、《端州石寶記》、《李秀碑》等。
  • 學習書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練習的碑帖或字帖?
    學習書法,選哪一種碑帖或字帖來作為自己學習的臨摹對象,這很關鍵。因為,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今後學習書法的審美觀和價值取向。不過,從眾多書法家習練書法的經歷來看,都是從楷書練起,再練行書、行草、到章草甚至狂草。那麼練習楷體書法,如何選碑帖或字帖呢?
  • 王羲之最好的小楷作品,王羲之小楷字帖高清圖
    王羲之小楷流傳下來的有《黃庭經》《樂毅論》《孝女曹娥》、《佛遺教經》等,都是傳為王羲之所書,很難考證確定為真跡。其中最經典流傳最廣者《黃庭經》與《樂毅論》。此本字帖《王羲之小楷字帖》選字本 ,就是採用了滋蕙堂刻本的最初拓本,用方格編排,選字精印而成。刻本精良,字口清晰,實乃學習之尚好字帖。
  • 周慧珺新版楷書字帖欣賞,800個常用漢字筆法演示,好帖請收藏
    所以小編認為,學書法的首要是選帖,字帖是書法學習的最好的參照物,俗話說:照葫蘆畫瓢,選擇好的字帖就是學好書法的第一步。對此,我們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周慧珺女士的楷書,周慧珺女士的楷書融合的米體字的特點,筆力遒勁,而且美觀耐看。
  • 硬筆書法鋼筆臨摹小楷字帖推薦
    提示:請點上方藍字↑↑楷書行書硬筆書法 訂閱關注《楷書行書》 書法作品欣賞
  • 顧祝同11幅書法作品欣賞,筆力遒勁字體端正,網友:可以當書法家
    顧祝同顧祝同在民國時期是實打實的知名人物,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他的書法可以說在那個時期稱不上一流,畢竟民國時期的書法水平遠遠高於現在的,而且那時候大部分人自小都用毛筆寫字。對於民國書法水平比現在高的言論,有人表示不同的看法,若是把民國時期的書寫量來作例證是站不住腳的。他們認為:書寫量的說法,是老生常談了,但並不是寫字多,寫字就好看。我們看醫院裡的醫生,由於需要大量的書寫,所以使得這個人群的字跡普遍潦草。所以,我覺得練習書法,和寫字還是有區別的,大概就是書法的藝術性吧。而現代科技的進步,使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去學習書法。
  • 顏真卿楷書作品字帖欣賞和楷書的速成教程
    顏真卿作為大書法家,在楷書書法領域地位是很高的。他生活在唐朝的中期,從楷書誕生和發展到今天的歷史推算起來,他的楷書對於後世的影響是最大的。顏真卿畫像顏真卿早期重點學習的就是褚遂良的書法,對比褚遂良和歐陽詢的楷書書法特點區別,歐陽詢的楷書比較嚴謹細緻、筆力險峻,給人有法度、很正式的感覺,褚遂良的楷書書法特點則是比較自然流暢
  • 幾幅「楷書字帖」分享給學習書法的小夥伴們
    今天給大夥看的就是學習楷書特別好的字帖,多分析,多臨摹,方法得道,不久也能寫出一手好字!歷史上寫楷體好的書法家有很多,堪稱「創造小楷啟蒙第一帖」的鐘紹京,「楷書鼻祖」鍾繇,「楷書四大家」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以及唐代褚遂良等等書法大家,下面我們就來一一欣賞他們的書法作品。
  • 學習硬筆,請用這些小楷字帖替代田英章字帖!
    作為培訓機構的硬筆書法老師 選擇字帖成為首要問題 當低年級孩子打牢規範漢字基礎之後 老師切不可繼續讓孩子學習田英章了 原因小編就不多說了 你懂得
  • 小學生硬筆書法,筆力遒勁,比老師寫得好,教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各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精益求精了,眼下各個輔導班也如雨後春筍般地開起來了,很多學前班的孩子就要學很多的特長,比如美術、音樂、書法、英語、大小提琴,二胡等等不一而足,小編導師覺得不需要給孩子報太多的特長班,小小年紀就如同明星趕場子,一天下來把孩子累壞了,要報就報一兩門孩子感興趣的,把它學好,這樣才能給孩子留一點時間玩,很多家長喜歡讓孩子們學習書法,年齡不大,寫的硬筆書法筆力遒勁
  • 著名書法大師蘭陵居士,行書字帖《三十六計》欣賞,字體遒勁幽古
    著名書法大師蘭陵居士行書字帖《三十六計》欣賞:書者介紹:蘭陵居士,劉大勇,字,愚翁,山東人。他自幼受書法藝術的薰陶,從歐陽詢的九成宮入手,取其森嚴的法度、雄厚的筆力,以其態靜穆、豐腴潤澤、平中求險作為立字之本。 書法從本質上講又是「形其哀樂」的載體,那抽象的線條和柔軟的毛筆,就是書法家萬種風情、永不枯竭的訴說。
  • 徐朝江小楷書法欣賞——深度解析如何寫好小楷書法
    書法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長盛不衰,在書法領域,小楷以其結構疏朗,筆力勁道規範而深受書法愛好者的喜歡,那麼怎麼才能寫好小楷呢?學小楷書法之最好有三五年或十年以上的大楷基礎。因為小楷書法雖然字形小,但一點一畫和大楷一樣精到。
  • 魏晉五大小楷,學書法必知!
    傳世小楷字帖甚多,初學小楷者,當取法其上,避免誤入歧途,學就學小楷書之正源?那麼何為小楷的正源與高標,自然是魏晉風韻。
  • 徵服世人:鐵畫銀鉤御書錢
    錢文清秀骨瘦,鐵畫銀鉤,是宋徽宗瘦金體存留世間的最真實呈現。有詩云:「風流天子出崇觀,鐵畫銀鉤字字端。聞道蜀中銅貨小,任憑頑鐵買江山。」於是,「鐵畫銀鉤」成了宋徽宗趙佶獨創瘦金體書法的美稱。瘦金體書體運筆極為瘦硬,精神外露,沒有可以遮醜的肥筆,因瘦勁剛挺而得名。橫畫收筆帶點,豎畫收筆帶鉤,其鉤、撇、捺處均能體現出一種獨到的瀟酒俊逸,而連筆卻如遊絲飛舞,鋒芒外露。
  • 顏,柳,歐,趙四大書體對聯欣賞!
    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四大書體對聯作品欣賞! 顏體對聯 顏體由唐代書法家顏真卿 所創,和柳公權合稱為「顏柳」,有「顏筋柳骨 」的說法。
  • 男子寫簪花小楷,竟然被認為居心不良 盤點將夜裡值得學習的字帖
    簪花小楷是寧缺在書院入院考試時所寫。當時由於禮科考試完全不會,而想起了臨來馬將軍的考試攻略指南:題不會答沒關係,一定要用字把卷子填滿,於是用小楷洋洋灑灑的寫了一篇「太上感應篇」打算糊弄過去。陳皮皮將行草「夫子飲了二壺酒,斬盡滿山桃花」的試卷給了甲等,在我看來:既是因為答案準確,也是因為草書形如流水,一起來欣賞下考試中的「桃花帖」吧。而他想要的禮科分數,卻被給了個丁末,也就是最差不及格的意思吧。原諒我,看到這的時候,差點笑了:說好的寫滿就有分了,說好的同情分了,原來老師都是騙人的。哈哈哈!
  • 正楷毛筆書法入門字帖
    正楷毛筆書法入門字帖圖片2  楷書結體上平正工穩,用筆力求中鋒,寫出來的字豐厚遒勁,即使以後再學習其他字體,也不至於虛浮輕滑。如習武練內功、扎馬步,基礎紮實了再使十八般武藝,才不會是花拳繡腿。  楷書在筆法上向內求妙入微,創造很多美的形態,比如點、橫、豎、撇、捺、鉤筆等,一筆之間的弧度、粗細、方向、力度變化極豐富,每一筆都具有美的張力。
  • 成語「入木三分」:王羲之書法功力的深度 其遒勁筆力赫然可見
    當工人接著要削板時,發現王羲之的筆跡竟然入木三分,其遒勁筆力赫然可見。還有一個類似的例子。明代沈德符說,韓宗伯藏著王羲之的真跡曹娥碑。字寫在絹素上,年代久了,絹素稍黯,字跡也淡了。然而,細視端詳時,可以發現筆意透出絹外,神採奕然,乃知古人說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一點也不假!
  • 小楷寫得漂亮適合當字帖
    劉墉小楷書法這部小楷作品內容是佛經,整篇作品是長軸,字體取法趙體,筆畫渾厚,字體形態偏扁矮,整個作品又用泥金書寫,襯以深色重底,和書寫內容非常協調。劉墉小楷作品現在我們開始重視傳統文化,在學校中英語的比重被削弱,書法等傳統文化的課程變得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