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意識喪失......這是人們熟知的癲癇發作的典型症狀。
但癲癇還有一些「隱蔽的危險」不太為人所知,日常生活中更需加以識別。
醫生提醒您,孩子發生突然「愣神」的症狀時,要警惕兒童癲癇。
經常走神,警惕兒童癲癇
兒童癲癇中,有一類發作時無明顯肢體抽搐,而表現為突然「愣神」的症狀,極易被忽視。
仔細觀察,可發現孩子有短暫的意識喪失、表情呆滯、凝視,或走路、說話、講故事、吃飯等動作突然中斷、停頓等,少數孩子可能伴有輕微的眼瞼、口角抽動,或做一些刻板動作,比如咂嘴、吸吮樣等。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失神發作」。由於這種癲癇發作時意識喪失時間極為短暫(幾秒鐘,最長不超過30秒),且無四肢抽搐、跌倒等症狀,手中物體也無掉落,發作前又無先兆,發作後可繼續原來的動作,孩子也無任何不適感,因而容易被家長忽視。有的家長甚至將這種情況誤認為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當成壞毛病批評。「癲癇的失神發作,每天可出現數次甚至數十次,嚴重影響兒童的學習和記憶能力,不利健康成長。青春期後若仍未控制,還可能對患兒成年後的認知、精神、行為、社交等造成負面影響。」
該病大多與遺傳有關,少數可能與圍產期合併症、頭部外傷、感染等因素有關。因此,家中有癲癇家族史或日常發現孩子頻繁「發呆、走神」等情況,一定要儘早到醫院明確診斷。孩子被診斷出失神性癲癇,家長也不要過度焦慮。隨著年齡增長,部分患兒的症狀會自然好轉,大多數患兒經過科學治療,都可有效控制病情發作,甚至逐步停用藥物。
需要提醒的是,癲癇治療的終極目的除了無發作,還要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孩子雖然病情控制得很好,但家長緊張焦慮的情緒及對孩子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限制幹涉,會讓他們時刻都覺得自己是個癲癇病人,留下心理陰影。所以,家長自己首先不應擔心孩子癲癇會被別人歧視而刻意迴避或隱瞞病情,治療過程中除了謹遵醫囑、堅持服藥,要儘量讓孩子多參與集體生活,但在爬山、遊泳等可能發生危險的活動時,家長要嚴密看護,以免因癲癇突然發作而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