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愣神」,警惕兒童癲癇

2020-09-03 靳醫生科普健康

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意識喪失......這是人們熟知的癲癇發作的典型症狀。

但癲癇還有一些「隱蔽的危險」不太為人所知,日常生活中更需加以識別。

醫生提醒您,孩子發生突然「愣神」的症狀時,要警惕兒童癲癇

經常走神,警惕兒童癲癇

兒童癲癇中,有一類發作時無明顯肢體抽搐,而表現為突然「愣神」的症狀,極易被忽視。

仔細觀察,可發現孩子有短暫的意識喪失、表情呆滯、凝視,或走路、說話、講故事、吃飯等動作突然中斷、停頓等,少數孩子可能伴有輕微的眼瞼、口角抽動,或做一些刻板動作,比如咂嘴、吸吮樣等。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失神發作」。由於這種癲癇發作時意識喪失時間極為短暫(幾秒鐘,最長不超過30秒),且無四肢抽搐、跌倒等症狀,手中物體也無掉落,發作前又無先兆,發作後可繼續原來的動作,孩子也無任何不適感,因而容易被家長忽視。有的家長甚至將這種情況誤認為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當成壞毛病批評。「癲癇的失神發作,每天可出現數次甚至數十次,嚴重影響兒童的學習和記憶能力,不利健康成長。青春期後若仍未控制,還可能對患兒成年後的認知、精神、行為、社交等造成負面影響。」

該病大多與遺傳有關,少數可能與圍產期合併症、頭部外傷、感染等因素有關。因此,家中有癲癇家族史或日常發現孩子頻繁「發呆、走神」等情況,一定要儘早到醫院明確診斷。孩子被診斷出失神性癲癇,家長也不要過度焦慮。隨著年齡增長,部分患兒的症狀會自然好轉,大多數患兒經過科學治療,都可有效控制病情發作,甚至逐步停用藥物。

注意事項

需要提醒的是,癲癇治療的終極目的除了無發作,還要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孩子雖然病情控制得很好,但家長緊張焦慮的情緒及對孩子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限制幹涉,會讓他們時刻都覺得自己是個癲癇病人,留下心理陰影。所以,家長自己首先不應擔心孩子癲癇會被別人歧視而刻意迴避或隱瞞病情,治療過程中除了謹遵醫囑、堅持服藥,要儘量讓孩子多參與集體生活,但在爬山、遊泳等可能發生危險的活動時,家長要嚴密看護,以免因癲癇突然發作而發生意外。

相關焦點

  • 孩子突然「愣神」一查竟然是癲癇 有這些症狀趕緊去醫院
    紅網時刻9月25日訊(通訊員 楊根)如果你走在街上看到,有人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意識喪失......大多數人很快可以反應過來,這多半是癲癇發作了,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一些看似很正常的「小動作」,也可能是癲癇作怪。
  • 孩子突然「愣神」一查竟然是癲癇,有這些症狀趕緊去醫院
    紅網時刻9月25日訊(通訊員 楊根)如果你走在街上看到,有人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意識喪失......大多數人很快可以反應過來,這多半是癲癇發作了,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一些看似很正常的「小動作」,也可能是癲癇作怪。
  • 孩子突然「愣神」,一查竟然是癲癇!有這些症狀,趕緊去醫院
    一些看似很正常的「小動作」也可能是癲癇作怪孩子突然「愣神」>要警惕兒童癲癇我和老公帶著孩子醫院做了檢查,當醫生告訴我們是「癲癇」時,我們怎麼也不能接受,甚至情緒激烈地質問醫生:「孩子這麼小,怎麼可能患有癲癇呢?」
  • 孩子突然「愣神」,一查竟然是癲癇!有以下這些症狀,趕緊去醫院
    如果你走在街上看到有人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意識喪失......大多數人很快可以反應過來,這多半是癲癇發作了,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一些看似很正常的「小動作」也可能是癲癇作怪!一:孩子突然「愣神」要警惕
  • 孩子經常流口水、發呆愣神?當心這種疾病
    後來他白天也流,還經常會愣神,我叫他半天都沒反應,而且晚上睡覺時身子會突然抖一下。前兩天老師反映豆豆上課頻繁發呆,口水流到作業本上都不知道,腦子反應也越來越慢,完全跟不上學習進度。可把我急壞了,我想問問專家,這種情況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才好?」為此,西安健康幫聯繫了西安中童兒童康復醫院崔玲主任。崔玲主任介紹:「孩子流口水可能是脾胃虛寒,胃酸分泌過多所造成的,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原因。
  • 兒童癲癇別要怎麼判斷?這些症狀就是「警示燈」
    意識突然喪失、呼吸暫停、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抽搐、握拳、兩眼上翻或偏斜一方……這些症狀發生時,家長們會很快反應過來,這是兒童癲癇大發作的表現。但是,一些看似很正常卻又容易被忽略的「小動作」,也可能是癲癇作怪,家長遇到此類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 孩子突然「愣神」。
  • 孩子沒有抽搐,哪可能是癲癇?這些表現別忽視
    對於具有較強自我控制能力的成年人,發呆是一種休息和調節,但是父母要注意如果兒童經常發呆和愣神。家長應該要注意觀察區分是走神性發呆還 是失神性發呆,因為後者可能是癲癇失神發作的表現。大多數人認為患有癲癇病的人會突然倒地上,四肢抽搐口吐白沫。
  • 沒有抽動也有可能是癲癇,寶寶經常愣神,家長不可大意!
    大多數人都認為癲癇病患者會突然摔倒在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沒有這些現象,就不會是癲癇,其實不是,這些只是癲癇的外在表現的一部分。沒有這些表現,嬰兒可能仍會有癲癇!那麼,患癲癇病的兒童有哪些表現呢?父母如何判斷嬰兒是否患有癲癇?
  • 沒有抽動也有可能是癲癇,寶寶經常愣神,家長不可大意
    大多數人都認為癲癇病患者會突然摔倒在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沒有這些現象,就不會是癲癇,其實不是,這些只是癲癇的外在表現的一部分。沒有這些表現,嬰兒可能仍會有癲癇!那麼,患癲癇病的兒童有哪些表現呢?父母如何判斷嬰兒是否患有癲癇?
  • 孩子常有異常「小動作」 當心癲癇
    李建國提醒說,在他接診的大量患者中,很多是從兒童時期開始發病的患者,因未得到規範治療,直至病情經常發作、不斷惡化,成年後演變成了頑固的難治性癲癇。其實,由於兒童神經功能的恢復和再生能力比較強,疾病相對容易治療,因此兒童癲癇更要積極治療,切莫錯過治療時機。
  • 重慶弘醫堂癲癇醫院-治好癲癇,孩子就不是「木頭人」了
    一個月前,1歲的東東突然出現「定住不動」的行為,家人最初以為孩子是在跟自己玩「木頭人」的遊戲,最近東東媽媽發現兒子在吃東西、玩耍時都會變成「木頭人」,這讓她非常疑惑。日前,東東被爸媽帶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孩子之所以有這個舉動,竟是因為患有癲癇。
  • 患者家長必看 | 如何減少孩子癲癇的發作?
    近日,劉女士帶6歲的女兒來到了廣州天使兒童醫院。6歲的熙熙平時和普通孩子表現的不太一樣,總是會經常性的發呆愣神,叫她也不理,雖然一會兒就恢復正常了。但是最近這種情況發生的越來越頻繁,最後劉女士不放心就帶熙熙來到了醫院檢查。
  • 兒童經常「走神+發呆」,除了在深思,也可能是癲癇
    說起癲癇,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往往只有發作時突然倒地,口吐泡沫,四肢抽搐的那一種。絕對沒想到,時不時的發愣,或持續數秒凝視一個地方,其實這也是一種癲癇發作。最近老師反映,小明在上課時常常「走神」,看著某一處發呆,老師點名提問也不理,停頓片刻才有反應,但並不知道老師前面在問啥。
  • 上課時突然大喊大叫 孩子癲癇發作怎麼辦?
    紅網時刻10月16日訊(通訊員 田芳梅)前不久的一個早晨,小楊同學正在上課,在課堂上,他突然大叫一聲,隨即倒向後方,兩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同學們和老師都嚇壞了,大聲呼喊小楊,但此時小楊卻毫無反應。想不到的是,在老師和同學們正準備送他上醫院時,僅5分鐘小楊自己已逐漸甦醒。
  • 寶寶經常愣神、沒有抽搐也可能是癲癇?家長別大意
    大多數人認為患有癲癇的病人發作時會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如果沒有這些現象就不可能是癲癇。實際上並不是的,這些只是癲癇的一部分外在表現,沒有這些表現寶寶還是有癲癇的可能!那麼,患癲癇的孩子到底有哪些表現呢?家長可以怎樣判斷寶寶是否患有癲癇呢?
  • 兒童癲癇病要怎麼判斷?這些症狀就是「警示燈」
    意識突然喪失,呼吸暫停、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抽搐開始為四肢的強直、握拳、兩眼上翻或偏斜一方,然後面部及四肢肌肉呈陣攣性抽動,這些症狀發生時,家長們會很快反應過來,這是兒童癲癇大發作的表現。但是,一些看似很正常卻很容易被忽略的「小動作」,也可能是癲癇作怪,家長遇到此類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
  • 警惕!孩子頻繁發呆愛走神,可能是失神性癲癇發作
    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意識喪失,這都是人們熟識的癲癇發作的典型症狀。然而,在兒童癲癇中還有很多不典型的發作,例如,失神性癲癇發作表現為發呆、走神、翻眼睛等。這些細微的異常表現,如果家長不仔細觀察,常常不能及時發現和識別。
  • 孕期使用抗癲癇藥值得警惕
    孕期使用抗癲癇藥值得警惕智力殘疾、神經發育疾病風險可高達五倍科技日報北京10月22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22日發表的一項數據調查報告為孕期用藥敲響警鐘。該研究顯示:服用抗癲癇藥物丙戊酸鈉的孕婦生下的孩子,在童年早期患上神經發育疾病的風險可能是原來四到五倍。
  • 兒童癲癇不容忽視的六大表現
    核心提示:兒童是癲癇疾病的高發人群,癲癇對兒童的成長發育影響巨大,甚至會影響智力發育。很多患兒的癲癇早期一些特殊症狀常常被忽視,以致很多小兒癲癇在早期沒有被發現,錯過治療時機。   兒童是癲癇疾病的高發人群,癲癇對兒童的成長發育影響巨大,甚至會影響智力發育。很多患兒的癲癇早期一些特殊症狀常常被忽視,以致很多小兒癲癇在早期沒有被發現,錯過治療時機。
  • 癲癇發作前有哪些跡象可循?注意了,這四大「信號」不可忽視!
    癲癇發作是一種非常嚴重的事情,癲癇患者發病往往都很突然,但如果能夠提前感知疾病到來,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危險發生,那麼癲癇發作之前會有哪些跡象呢?為什麼會癲癇?聽覺異常:癲癇發作前可能會出現聽覺異常,比如會聽到聽到鈴聲、講話聲、鳥叫、蟲叫、嗡嗡的機器響聲等。還會發現外界真實聲音突然變大或變小,變遠或變近等失真感,這些感覺多為雙耳,但也有單側聽覺異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