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新華社記者吳晶)教育部23日統一印發並部署實施《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辦法》、《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辦法》等三個文件。它們的基本內容是什麼?學校如何貫徹落實?有哪些激勵和處罰措施?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就此進行了解讀。
學校體育仍是薄弱環節
記者:學生體質健康一直是我國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為何還要出臺這三個辦法?
王登峰:多年來,各地推動學校體育改革發展取得重要進展,但是由於缺乏管理規範和基本制度保障,一些地方思想認識不足,學校體育工作遇到諸多困難,仍是薄弱環節,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三個辦法從目標管理切入,《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以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為目標,旨在激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鍊;《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辦法》以強化體育課程和課外鍛鍊為目標,旨在引導學校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辦法》以督促各地政府有關部門落實責任為目標,旨在推動各地加強學校體育工作。這是一套組合拳,就是要建立更加長效的管理和考評體系。
抽查覆核確保數據質量
記者: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涉及全國幾十萬所學校的數億學生,如何保證測試、上報和監測數據的質量?
王登峰:首先要修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一步增強標準的信度、效度、區分度和可靠性程度,為提高測試、上報和監測數據的質量打下基礎。二是建立逐級審核機制。為確保報送的數據真實、準確、有效,縣(市)、地(市)和省級教育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上報數據逐級審核,地方各級教育部門,按照管理權限,進行逐級審核。三是建立抽查覆核制度。教育部在各地上報測試數據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學校和學生進行現場抽查測試,並將抽查測試數據與學校上報測試數據進行比對和公示,省級教育部門也將建立本區域內的抽查覆核制度。四是完善信息管理系統,設計並升級完成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信息系統,提高系統運行效率、信息共享能力和數據支撐能力。五是加強社會監督,積極利用監督電話、第三方機構、新聞媒體的監督,確保數據質量。
監測評價結果將公示
記者:三個辦法涉及的相關監測和評價結果是否公示?
王登峰:要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一是中小學校要將有關情況向學生家長通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每年委託第三方機構分析和發布本行政區域內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基本情況;公布高校新生入學體質健康測試結果,並反饋至生源所在地政府有關部門。公示不得洩露學生個體的信息和侵犯其個人隱私。二是教育部設置學校體育工作評估監測點學校,每年抽查各地學校體育工作評估情況,並公布各地學校體育工作評估情況。三是教育部委託第三方機構編制和發布《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研究、分析和公布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相關信息。
杜絕運動傷害 保障學生安全
記者:校園體育運動風險一直制約學生參加體育鍛鍊,如何保障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的安全?
王登峰: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與校園日常體育活動一樣面臨運動傷害的可能,保證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工作的健康、安全和有序開展,必須加強管理,特別要在以下幾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各地和學校要加大經費投入,不斷改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環境、設備、場地等條件,確保測試環境的安全性。二是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技術培訓,保證測試人員按照規範的技術、方式和方法進行測試,避免操作失誤致學生傷害。三是妥善處理霧霾、陰雨、冰雪等惡劣天氣或特殊自然條件下的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四是合理安排測試前、測試中和測試後的醫療防護保障措施。加強學生運動安全教育,依法處置測試期間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此外,教育部正在組織研究「學校體育運動傷害風險管理辦法」。
「三連降」學校「一票否決」
記者:對三個辦法涉及的學生和學校將採取哪些激勵和處罰措施?
王登峰:處罰措施包括:對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學校體育工作評估和年度報告中弄虛作假或工作不力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批評;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三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在教育工作評估和評優評先中實行「一票否決」。激勵措施包括: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地方、部門、學校和個人進行表彰宣傳;鼓勵地方將體質健康狀況作為評定三好學生的重要依據;各地可設置一定比例的學校體育工作評估監測點學校和示範性學校,在各省(區、市)遴選推薦基礎上,教育部分期分批認定並公布學校體育工作示範學校;遴選設立一批深化學校體育改革的試驗區,形成典型案例,帶動全國發展。(本文原題:真正落實「健康第一」——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解讀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系列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