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喝奶茶被罵上熱搜:界限感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尊重

2021-02-08 少兒守護人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可尊重卻是一種涵養,我們愛他們,卻也只能做到適可而止,不必過界。


——少兒守護人

近日,一個孩子偷喝奶茶被媽媽罵的視頻上熱搜。

 

原來媽媽買了兩杯奶茶,和孩子一人一杯,她上班了,孩子下意識以為媽媽不喝,偷偷喝了。媽媽回來知道後,大發脾氣,對孩子氣憤地說:「我還特意囑咐你一百遍,我說你別動我這杯奶茶,別動你非得動!」


不少網友認為她小題大做,我卻不以為然,她對奶茶的介意,給孩子樹立了明確界限感。


界限感是什麼:是親近地保持距離。通俗來講就是:愛,可以親密,但不能無間。


無論是和愛人、孩子,都需要保持適當的界限感,關係才能和諧而長久。可不少父母卻容易忽視它,對孩子總是打著愛的幌子,進行明目張胆的控制幹涉。


導致親子關係不和諧,出現「父母不知子女,子女也不知父母」的狀況。


熱播電影《囧媽》給觀眾帶來很多笑點,同時也帶來反思,不少人在電影裡找到原型。徐伊萬陪媽媽在去莫斯科的火車上,和別人講語音,媽媽便將食物一口一口地餵進他的嘴裡,緊接著用紙巾給他擦嘴。

看到這一幕,都驚呆了,把四十幾歲的兒子當小孩喂。 


當時,徐伊萬和妻子張璐正協議離婚,她不知情,一直以為他們很好,便催促生孩子。可徐伊萬「有苦說不出」,只說還有問題沒有解決,不曾想母親窮追不捨,卻又幫不上什麼忙。


一個中年人,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至於吃什麼,和愛人什麼時候要孩子,工作等,都是自己的事,而母親卻不以為然。


關心和過問可以適當,可也不能太過,因為一旦過了就會變質。而缺乏界限感的關愛,只會讓關係疏離。


幾年前熱播劇:《小別離》裡面的董文潔,她是一個新知女性和女強人,但卻是一個缺乏界限感的媽媽。


女兒交朋友、報考學校,不想去美國上學,她都不顧及女兒的意願,按自己的意志來。女兒的日記也不放過,有一次趁女兒睡著,要求老公和她一起偷看,結果被抓包,因此鬧得很不愉快。


青春期正是孩子叛逆和有自己小秘密的時候,最不喜人管著,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可她不管不顧。


她對於女兒的愛不容置疑,可是沒有界限的愛,只會讓雙方都感到既痛苦又疏離。


阿德勒有句話說,「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的界限感。」


徐伊萬媽媽和董文潔都由於缺乏界限感,才導致和孩子關係疏離。


而缺乏界限感的父母,不僅親子距離遠,還插手成年後的婚姻生活,讓整個家庭充滿矛盾和指責,缺少溫暖和理解。


民國時期, 趙慶華和呂葆貞生有一個女兒:趙一荻,即趙四小姐。趙慶華有遠見、有涵養,呂葆貞雖沒有什麼文化,但兩人都是有界限感的人。


因此,當趙慶華知道女兒和張學良的關係後,儘管生氣,卻只認為是女兒青春期的躁動,沒有選擇直接幹涉,而是以旁觀者的姿態,默默觀看。後來張學良父親去世,回家處理和安頓後事,趙慶華也只是靜觀其變,沒有趁機對女兒進行強制的勸解和打擊。


呂葆貞雖出身不好,卻也懂得女人在愛情上的縝密心思。擔心自己對女兒的幹涉,會導致她走極端,毀掉她一生的幸福,也選擇尊重和理解。


為人父母,愛護、關心是人之常情,但有界限感的關愛,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黃磊夫婦對於女兒多多的做法同樣值得我們借鑑。青春期染髮,塗口紅,打耳洞,這些在常人眼裡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他們眼裡都化為理解和尊重。


作為一對開明的父母,理解她追求美愛美的心思,多多才能做自己,有機會在最美好的年華,綻放出美麗和自信。


記得黃磊說過一段話:


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因此,界限感既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尊重、理解,也是最堅實的底線和愛護。


如今很多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疏離,就是因為:和孩子之間缺乏了界限感。


那麼,我們如何在相處中給予孩子界限感呢?



許多父母會有這樣的意識,孩子是我生的,那他就是我的,便認為:孩子的一切,我都要管,因為我是他媽。比如買衣服、三餐的搭配、報輔導班、填寫志願、考工作等都要插手。


卻忘了孩子是一個有獨立意識的生命個體,他不屬於也不依附著我們,只是他自己。



當孩子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很多悄悄話也不願意和父母說,父母會覺得彼此疏遠了。便有意無意地旁敲側擊,殊不知,這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或許一開始是打算說的,但你的做法,把他們的勇氣給「嚇」回去了。


因此,別隨意打聽,尊重他們的小秘密,你在尊重他們的時候,會覺得你是可以信任的,就不會疏遠你,那麼彼此之間的距離也就近了。



父母之於孩子,最需要懂得放手。蔡少芬堪稱娛樂圈最狠心的媽,不僅讓女兒自己做飯、做餅乾、給玩偶縫衣服,而且每次女兒做的時候,她只會用手機記錄分享,不會幹涉。


因此拍照時,是帶有喜悅和成就感的,因為樂意,照片才會流露出喜悅,這也在潛意識中培養了父母和女兒之間界限。讓她明白父母會幫助,但不會幹涉,自己將來亦是如此。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可尊重卻是一種涵養,我們愛他們,卻也只能做到適可而止,不必過界。

選擇尊重和理解,給他們獨立的空間和界限感才是最好的愛。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相關焦點

  • 鄭爽踩凳子被罵,大S女兒坐姿被誇上熱搜:教養是孩子最好的名片
    教養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名片鄭爽踩凳子被罵,而大S女兒卻因為坐姿,曾經被眾人誇上了熱搜。大S女兒標準的「公主坐」,從坐姿和笑的動作裡,我們同樣看到了習慣,而這種習慣卻自帶高貴氣質和教養。這也能看出,大s平時沒少教女兒各種禮儀。
  • 為啥父母要尊重孩子?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往往更優秀,建議父母看看
    文丨飯飯媽家長是否知道,尊重一個孩子,對他們到底有多大的幫助?黃磊和孫莉的教育方式,一直都被很多父母關注,每次他們家娃有點風吹草動的事,都會上熱搜,閱讀量和討論量都非常高。但是在羨慕別人的同時,家長有沒有想過,這和她父母的教育其實是分不開的關係,他們尊重孩子愛美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成長,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家長的界限感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教養
    孩子會不會模仿和嘗試? 其實關鍵還在引導。 良好的引導,滿足的是孩子的求知慾,而不是催生「性早熟」。父母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觀念,才能讓孩子學會愛護自己、尊重生命。 三、界限教育,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和「尊重」 對孩子的性啟蒙教育工作,不僅要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構造,教孩子學會保護好自己的私密部位,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身體的界限」的意識。
  • 羨慕德國孩子的界限感?學會這3招,你的孩子也可以
    眾所周知,德國人的嚴謹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在日常中表現最明顯的就是,他們的「界限感」很高,從不幹涉他人的私生活,也很尊重他人的個人空間,並且,不僅成人能做到,德國的孩子們也很克制,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 伊能靜13歲兒子穿女裝上熱搜: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從小底氣就十足
    最近由於參加新一檔綜藝節目的伊能靜重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而且還登上了熱搜榜,不過上熱搜的不是伊能靜,而是她和前夫哈林的兒子——哈利。而母親伊能靜也是直接回復網友表示尊重哈利的選擇,支持哈利勇敢的愛好,堅持自我,包括伊能靜的現任老公秦昊也對哈利表示了支持。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從小就是底氣十足的樣子,非常的耀眼。
  • 什麼是自我界限 孩子有自我界限感很重要
    原標題:什麼是自我界限 孩子有自我界限感很重要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我們往往因為愛,而模糊了界限。父母和孩子是兩個個體,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一個人有自我界限感是很重要的。
  • 父母最失敗的教育,莫過於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如果出現不尊重父母的行為時,就要考慮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3、不尊重父母的孩子也不會尊重他人美國著名牧師「口紅一哥」李佳琦,在今年的雙十一活動中登上了熱搜,據淘寶直播榜單顯示,李佳琦20日晚直播總銷售額為
  • 這位爸爸把全家福拍成特片火上熱搜,父母相愛的家庭孩子才幸福
    這位爸爸把全家福拍成特效大片火上熱搜, 父母相愛的家庭孩子才幸福中國有一位爸爸愛拍的照片很不一樣——愛拍特效大片。拍了科幻片、冒險片、親情片、運動片、槍戰片、漫威片……這些照片火上了熱搜,引來8萬網友圍觀點讚,快樂幸福的一家人也把我暖哭了。
  • 孩子上幼兒園,如何幫助TA建立界限感、學會保護自己?
    孩子只知道這些道理,真的遇到被侵犯的情況時卻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來保護自己,一定程度上說明,父母在家裡給孩子的關於自我保護的教育並沒有做得足夠到位。孩子需要的不是知道,而是做到。二是家中父母比較強勢,對孩子的權益並不發自內心地尊重,孩子多數時候只能忍耐父母那些讓她不快的行為,只在不尊重程度過高時,才忍無可忍地奮起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是這樣,孩子對具有侵犯意味的行動,敏感度就會比較低,忍耐程度會比較高。
  • 孩子偷了東西,父母應該怎麼辦?
    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上了熱搜,是說一個七歲的女孩在超市偷了東西,不管媽媽和店員如何問,孩子都不承認他們認為偷東西這種不良行為,正是反抗父母權威的一種方式。還有一些孩子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認為策劃並完成偷竊這種「挑戰」性質的行為,能夠獲得自我獨立感。
  • 「我就是跟你鬧著玩的」:界限感教育,是你給孩子最好的教養
    導讀:「我就是跟你鬧著玩的」:界限感教育,是你給孩子最好的教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尊重孩子和溺愛孩子的界限在哪裡?
    當有一天父母心情好了,就想著跟孩子親近,可發現孩子早就習慣沒有你的時光了,也送你一句「一邊玩去,我有事。」如果一定要給尊重和溺愛找一條界限的話我覺得有兩個參考點可以考慮:看父母是不是尊重「孩子還是一個『孩子』」。另外看孩子發脾氣或者需求時,是因為能力的限制還是故意地發小脾氣。
  • 「許某馨」被罵上熱搜,千萬不要把孩子養成這樣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 這是熊瑩家庭學院原創好文」這兩天,一個叫許可馨的留學生火了,她以近百萬的搜索量被推上微博熱搜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她還沒有改國籍的話,那這句話是不是連自己都給罵進去了呢?再者,她的父母、爺爺、奶奶等長輩也都是中國人,這不是連自己的親人也罵進去了嗎?如果是,這樣在關鍵時刻不尊重祖國的人,或許才是真正的賤骨頭吧。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火上熱搜,這是什麼梗?網友:不要吵到我喝西北...
    最近的熱搜有些魔幻,前有小張一手撩發一手移門,帥爆浴室鋼化玻璃,後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火上熱搜,你朋友圈被TA刷爆了麼? 後來筆者發現 只要跟你對象說上一句暗號 「秋天的一杯奶茶」 並成功收到
  • 孩子怒打媽媽,如何制止?幼兒專家:建立與孩子的界限感
    等孩子情緒平靜之後,再與他講述事情的原委,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千萬不要在事情發生之後,一味地安慰孩子,這樣事情得不到解決還是會發生同樣的情況。談話結束一定要再次提醒孩子:「再生氣也不能打罵人,這不僅對別人不尊重,也會讓別人的心很受傷。」
  • 界限感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禮物
    03如果說新聞中的父母對子女絲毫沒有界限感我很羨慕他們這種氛圍,曾向大人討教過秘訣,他們給出的方法是尊重和聆聽。在他們看來,孩子的任何舉動都值得父母去關注,孩子的天性要得到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去忽略和壓制。在親子關係中,並非都是輕鬆和愉悅的,他們也出現過短暫的失衡,不過好在最後都及時的補救了。
  • 「爹味」「媽味」被罵上熱搜,中國式家長,已經變成了貶義詞?
    01「爹味」「媽味」被罵上熱搜,中國式家長,已經變成了貶義詞?最近正在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的伊能靜,因為一段採訪又被網友搬上了熱搜,還催生出了「爹味」「媽味」這兩被罵上熱搜的熱詞。何為「爹味」「媽味」?看看伊能靜在節目裡的做法,你會對這個熱詞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鳴。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會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由於對孩子的高度期望,很多強勢的父母對孩子都有過度的保護和幹涉行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範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 發現孩子偷東西,父母應如何正確處理?給你分享六個小妙招
    有時候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容易動起歪心思——偷。發現孩子偷東西,大家都會怎麼處理呢?是罵一頓,說教一頓,還是打一頓?最近有一則發生在佛山南海的新聞,主角媽媽發現孩子偷東西後,沒打沒罵,而是用了報警的方法解決。
  • 高中女生和父親全裸洗澡:不分界限的父母,令孩子有多窒息?
    然而這樣不分青白沒有界限感的父親一點也不少.譬如這位在高鐵上對女兒瘋狂撫摸不停親臉,不顧女兒的拒絕與反抗的父親:節目一播出,此事便上了微博熱搜引起了廣大網友熱議:「對於女孩兒來說,性別意識的培養真的很重要。」「就是啊,親臉頰多好,嘴對嘴太過了。」「成年人口腔菌群複雜,親嘴不衛生,包括餐具也應該給小孩子準備專用的。」「說的對,一是衛生問題,二是讓她知道爸爸媽媽都不能隨便親你的嘴,更別提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