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作為父母真正能夠把控的環節也只有家庭教育。
可是現實中,還有很多父母根本扮演不好家長的角色。這些家長應該會問為什麼?為什麼老一輩能夠把我們養大成人,為什麼我們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原因就是:時代變了,孩子接觸的東西更加多元化,孩子的思想不斷更新,但是,家長教育理念還源自老一輩,家長教育方式更新速度跟不上孩子的變化速度,「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顯然已經不適應了。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
請問,誰能代替你(家長)教育你的孩子?你(家長)能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其他任何人嗎?
相信你(家長)心中早已有了明確的答案。
孩子自出生到上幼兒園這階段,首先接觸的是家庭,父母正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師。在經過兩三年的家庭教育後,孩子開始接受學校教育,你會發現,孩子的一言一行,正是家庭中父母教育結果的外在表現,孩子表現出來的問題,排除病理問題,一定可以從家長身上找出原因。比如:孩子膽小內向,不愛說話,你會發現父母中會有一人平時也是寡言少語。如果,父母兩人都是樂觀開朗的,他們的孩子也會是外向愛笑的。
孩子讀小學、初中、高中,不管是學習上、人格塑造上,你沒法指望老師關注到每個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在於使孩子成人,學校教育重在使孩子成才。
請家長思考孩子「成人」和「成才」哪一個更重要?
二、夫妻關係直接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幼時留下的陰影,也許當時沒有表現出來,但早晚會被重新觸發,就像一顆沉睡的炸彈。
夫妻關係不和諧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其一,易造成孩子的緊張情緒。當夫妻雙方出現衝突時,自身的情緒處於極大的緊張狀態,無法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情緒急躁,言語粗魯。如果衝突過後雙方處於「冷戰」狀態,家庭氣氛定會蒙上一層陰影。這樣的環境會使孩子也處於情緒緊張狀態,猶如驚弓之鳥,導致各種情緒障礙。其二,易形成孩子的不良性格(自卑,內心敏感)。夫妻一旦出現衝突,不明智者有可能把對另一方的不滿和憤怒轉嫁給無辜的孩子,其結果是對孩子採取極端錯誤的教育方式。
如果,夫妻關係真的出現了矛盾,也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打架。另外,夫妻關係不和睦,在家庭中總會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孩子也會從細微之處觀察到,即便他沒有說出來,但他多少知道父母之間出現了問題,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有危害的。
所以,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請父母維持好夫妻關係!
三、家庭教育中父母普遍認知錯誤
我們相信,為人父母,大多數都是真心疼愛孩子。你會發現不少家長,當孩子對抗家長提出的要求時,父母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這還不是為你好!正是這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緊固了家長的發展思維。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不是所有孩子都必須成為偉人,家長的作用是保證孩子不觸碰法律,朝向一個正能量人格健康發展。
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所有的事情,孩子必須按照家長的想法去做,稍有不聽,那就是孩子的錯;
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其實是家長想要孩子成為家長心中的那類人,而不是孩子想成為的人。
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家長把一切都為孩子安排的明明白白,孩子只是被動地接受,以後也會失去自己的主見。
如果把孩子比喻為一棵樹,家長只要保證這棵樹健康的長大,定時為它驅蟲,澆樹施肥,保護它不被外界力量破壞,修剪那些妨礙其他樹木成長和存在潛在危險的分支,至於其他分支,就讓存在著吧,那是它為了今後獲取能量努力生存的保障。
四、父母教育孩子的原則
1.「無微不至」不等於「替代發展」
孩子缺乏主動性,這與家庭中成人過度包辦替代以及人際交往局限於家庭中的成人不無關係。因此,一定要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我負責的意識;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在孩子的交往中,避免以保護者的姿態出現,營造平等氛圍,讓孩子積累正常的社會交往的經驗。
2.「親子平等」不等於「不尊重長輩」
很多年輕父母注重對孩子講究民主、平等、尊重,卻發現孩子變得沒大沒小,難以教養。尊敬長輩的美德是孩子應該具備的基本教養。人與人之間的身份關係不同,與不同的人相處需要遵守不同的規則,這是教育孩子學會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
3.「無條件的愛」不等於「無條件地嬌慣」
在家庭教養中,很多家長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任何事情都以孩子為中心,致使孩子的自我中心無法克服,變得自私霸道、嫉妒心重、唯我獨尊,影響社會適應能力的正常發展。因此,父母要採取恰當的措施正確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的樊籬。
五、父母應該扮演的角色
1.守護者——保護孩子不被外界力量傷害
作為孩子的守護者,大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照顧好孩子,在這裡說的照顧並不是事事代勞。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遇到了一點困難就忍不住插手,這樣其實是讓孩子錯失了很多鍛鍊自己的機會。這裡並不是要父母撒手不管,在管之前先對這件事情的難度有一個簡單的評估,如果存在危險,或者孩子自己無法完成的,父母可以做一些指導。
2.伯樂——發掘孩子身上的無限可能性
當今社會孩子成績優秀並不算什麼優勢,還要讓孩子有特長。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獨一無二的的特質,家長一定要認真觀察孩子發現他們身上的特質,並且把這個變成孩子的優勢。家長可以每天都表揚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自信,這樣孩子們會變得更加優秀,但是表揚孩子的時候一定是發自內心的,不能讓孩子覺得大人表揚只是一種敷衍。
3.人生導師——發揮引導、榜樣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也是孩子的生活導師,是孩子成長過程的榜樣和引路燈。在做孩子的導師之前,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讓孩子知道,父母完全是為了自己好。做孩子的導師不能過於武斷,不要覺得自己有百分百的權威,就給孩子立規矩、定條件,我們就是給孩子提供建議的,和孩子是平等的,這樣孩子才能聽進去大人的建議。
4.成長夥伴——和孩子一起面對成長路上的煩惱
大人也有小時候,回想一下我們自己是不是也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呢?孩子也需要一個成長的夥伴和他一起分擔成長中的煩惱。父母一定要扮演好孩子的夥伴,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和孩子一起面對,共同商討應對策略。
六、家庭教育要從小抓起
打個簡單的比喻,大學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一顆大牙中間缺了一個小口,平時吃飯會塞點東西,當時沒在意。過了幾年後,越來越感覺吃飯礙事,以為是旁邊的一顆智齒在作祟,也發現那個牙洞變大了,但也沒管他。在之後,拔掉了智齒,沒過一個月,那個牙洞直接爛到了神經,有次一粒米進到了牙洞裡面,疼了我一個下午,身體都在發抖。
你可以對比一下,孩子教育是不是也是這個道理。當孩子小時候出現問題時,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糾正改變,等他長大後,孩子的問題是不是會引發其他更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