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三門功夫,你學會了嗎?

2020-12-23 俏媽育兒心經

文|俏俏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已經就受到教育了。——(法)盧梭《愛彌兒》

由此可知,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那麼,如此重要的家庭教育中,有什麼是必須要注意和學習的嗎?

在此,我們來看看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登臺演講的首位大陸學生——何江的故事。

何江的父母與人不同,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他們放棄外出打工賺錢的機會。

而是選擇了陪伴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雖然他們家很窮,並不像那些出去打工的人家,幾年之後就是各種樓房、車子。

但有著父母陪伴成長的何江,卻比任何人優秀。因為何江的父親,無論颳風下雨,總是雷打不動的每晚給他講睡前故事。

在父親的故事當中,好好學習是主題,幾十年如一日的暈染,何江在這些故事中,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的夢想。

可以說,何江父親是最好的築夢師,他讓孩子的夢想在故事裡飛翔,而孩子則把夢想照進了現實。

最終何江成為了優秀的人,成為了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登臺演講的首位大陸學生。當天,與他同臺演講的特邀嘉賓是著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這是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譽。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不同的家庭教育可以培養出不同的優秀人才,然而人所受到的第一個教育就是來自家庭、來自父母。

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何等的重要。但,真的要把家庭教育搞好,有三門功夫是必須學的。

01、言傳身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娜仁那,是內蒙古草原上一名普通的牧民,但今年,她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情:和兒子陶拉嘎一起考上了大學。

兒子考了520分,是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蒙授生理科狀元,被內蒙古大學物理學專業錄取;她以404分的成績過了本科線,被內蒙古財經大學旅遊管理專業錄取。

關於和兒子一起高考的念頭,並不是一時頭腦發熱。

當年,娜仁那在臨近高考時,遇到母親病重,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她選擇輟學。

即使後來,她選擇當了一名普通的牧民,然後和普通人一樣結婚生子。

但平凡的生活並沒有消滅心中的大學夢。2011年,娜仁那報名要參加高考,然而現實原因再次被擱置了。

心中只要有夢,就一定會實現。娜仁那面對自己不能考大學的遺憾,就儘量在兩個孩子身上實現。

她把女兒培養成了大學生,又積極地讓兒子越來越優秀。

無論生活再多苦難,人生再忙碌,她都一直有著堅持閱讀的習慣。

「媽媽,和我一起參加高考吧!」兒子的一句話,點燃了娜仁那內心的夢想。

向來說到就做到的娜仁那,在答應和兒子一起參加高考後,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學習當中。

決定參加高考後,她報了高考補習班,每天學習十幾個小時,拿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今年,娜仁那以43歲的年紀考取了內蒙古財經大學旅遊管理專業。

言傳身教的娜仁娜,用自己的努力和孩子一起參加高考。

這樣的娜仁娜在孩子心中,是何等的偉大。

自然的,優秀的、有上進心的父母,比任何的說教都有用。

父母需要做的是以身作則,而不是每天對孩子耳提面命、狠狠訓話。

02、好習慣成就孩子好的未來

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自幼勤學。

他6歲開始學習,10歲起讀各種史書、文學名著。

在他11歲時,祖父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鑑》,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

他從這番話中領悟到了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

在顧炎武勤奮學習,努力研究下,他自創了「自督讀書」的方法。就是每天規定自己必須要讀完多少,讀完之後,還要認真的抄一遍。

正是在顧炎武這樣嚴謹自學的好習慣下,他不但學有所成,更是成為當時有名的思想家和學者。

好的學習習慣,真的能夠影響到人的一生。我們常羨慕別人的博學多才,可卻不知人家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多努力。

顧炎武因為有祖父的指引,養成了讀書好習慣,這難道不就是家庭教育中,培養好習慣可以成就孩子的未來嗎?

曾聽友人說過這樣一件事。

李先生今年五十來歲,事業有成的他,人前風光無限。

然而,他有一個兒子,從小缺少管教,對孩子的都是有求必應。久而久之,養成了孩子無法無天。

即使二十來歲了,仍無所事事。沒有錢就回家要,一旦不給就對父親李先生拳腳相加。

李先生被兒子打斷過手,肋骨被打斷過幾條,真的很殘忍!

每次看到這樣的家庭悲劇,就知道父母的教育沒有做好。

不但沒有養出好習慣,還變成了「養虎為患!」

一句話,好的習慣造就孩子的一生,不好的習慣毀掉孩子的一切。

03、溝通是最需要學會的一門功夫

在一個家庭裡,良好的親子關係,很重要。而良好的親子關係,都是通過溝通獲得。

那麼,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做到溝通無礙呢?

首先,要有耐心,學會傾聽

是地,教育孩子不是隨便說說,也不是父母想怎樣就怎樣。

面對孩子,我們父母要有絕對的耐心,陪伴孩子成長。

無論孩子屬於哪個階段,做父母的都要認真地學會傾聽,彎下腰來,和孩子一起平等對待。

面對孩子成長的煩惱,我們要懂得用心去感受孩子,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其次,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在出現親子關係緊張時,要懂得輕重緩急,懂得反思,營造一個很好的氛圍和環境,然後靜下心來,好好的溝通。

最後,要跟孩子定期交流。

無論工作再忙,也不能不關注孩子。

即使做不到隨時隨地的關注,但也要做到定時的交流溝通。

這樣不但促進親子關係,更讓孩子的成長更加健康快樂。

結語

言傳身教、培養習慣、加強溝通,這三門功夫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作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教育中要做的事情很多。

關於家庭教育,你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

這裡有育兒乾貨的分享和教育觀點的碰撞,期待你的關注,點讚,收藏,轉發。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 | 疫情當前,此刻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麼?
    相信大多數父母都在這個假期摸索了一套與孩子的相處之道海亮教育集團總校長葉翠微認為此時此刻我們的家庭教育最需要的是聊起來、動起來、思起來那麼,家長與孩子聊什麼怎麼聊以及做哪些思考和行動?一起來看大疫當前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眾正面臨一場重大的考驗由此引發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家庭教育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話題我們怎麼應對?
  • 疫情當前,此刻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麼?
    疫情還未結束, 開學時間一再推遲,家庭教育如何繼續給力?相信大多數父母都在這個假期摸索了一套與孩子的相處之道。海亮教育集團總校長葉翠微認為,此時此刻,我們的家庭教育最需要的是聊起來、動起來、思起來。那麼,家長與孩子聊什麼怎麼聊,以及做哪些思考和行動?一起來看。大疫當前,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眾正面臨一場重大的考驗。由此引發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
  • 家庭教育中,如何教育好孩子的,三個重要的建議
    通過這麼長時間的關注孩子的教育,我們發現學校教育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一個孩子真正的教育,重點在於家庭的教育。所以說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線.那麼你可能會問了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我現在根據很多專家的總結得出了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比較好的家庭教育。首先呢,要給孩子多關愛,多鼓勵,多肯定。
  • 家庭教育很重要!掌握好這些家庭教育口訣助您事半功倍
    要讓孩子從小就明白:人生道路不會永遠一帆風順,成長路上總會遇到一些大風大浪,要學會勇敢面對,不能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甚至採取一些極端做法。現在我們看新聞不時能夠看到一些孩子因為一點點事情不順心就走極端,實在是不應該,如果家庭教育中強化了對孩子的挫折教育,類似的悲劇或許就能避免。
  • 家庭教育,實際上是一門「動心」的藝術
    、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
  • 家庭教育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一項事業。好的童年治癒了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我要你怎麼做,你就得怎麼做。」、「我是你爸/媽,你必須聽我的」…這類環境成長的孩子:有規矩但沒有自由,缺少自我選擇。2.驕縱方式(沒有限制),現在很多家庭是一個孩子,4-6個家長呵護,很容易由於過度關愛而無限制的給孩子選擇。「寶貝,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寶貝喜歡什麼就給你買什麼」…所以孩子很容易形成有自由沒有規矩的習慣。
  •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親子陪伴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幼小的生命總是被動的需要呵護陪伴,在父母的早期陪伴中逐漸長大的同時也在逐漸的形成自身的性格,進而決定著一生的命運。也就是說人的命運取決於生命的早期:脾氣是看護者帶出來的、觀念是陪伴者嘮叨出來的、殘忍是被粗暴地對待出來的、無恥是被溺愛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性格比智力更能決定命運!
  • 家庭教育在教育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為核心的
    教育主要分為三大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家庭教育對於一個人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最為核心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問我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呢?那麼在這我發表一篇文章簡要談談我的看法。
  • 家庭教育,你的狀態比你的教育更重要
    面對孩子不管出現任何狀態的時候,保證母親情緒的平和,這是你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很多媽媽很實在,看孩子的時候一眼能看出來三個問題,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來,這不是母親的內涵。母親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和缺點的時候都不要動,因為他的優點需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只有母親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不露聲色的時候,才能賦予孩子內心的成長動力。第二個字是「弱」。母親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強勢媽媽的孩子很難自信,孩子的自信會在你這種狀態裡面一點點的削弱。
  • 一門三院士,九個子女都是國家棟,梁啓超的家庭教育堪稱當代典範
    主要講一講,梁啓超在子女教育方面,是如何做到當今家庭教育的典範。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棟梁。梁啓超的九個子女,在他的教導下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2016年,梁啓超第五子梁思禮在北京去世,生前有人採訪他:你從你父親那裡繼承下來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他的回答是:愛國。短短兩個字令人動容。
  •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我列舉一些現象來說明,家有兒女正成長的朋友可以對號一下,我們一起探討。我認為,如何做人包括:責任教育、感恩教育、行為習慣教育、為人處世教育。1.責任教育。比如:吃飯是你自己的事,就不要別人餵;垃圾應該丟在垃圾桶裡,就不要亂丟;爸爸媽媽工作是責任,你就不要去影響。孩子大一些了,就要讓孩子明白,做好自己的學習是責任,就要自覺點;保護好自己是責任,就不要長時間玩手機,就不要挑食,就不要結交不三不四的朋友等等。2.感恩教育。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孩子從小就該接受的教育。
  • 一個家庭中對一個孩子的教育有三點最重要
    對孩子的教育除了學校的教育方式以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請各位家長不要以學習成績的好壞評判孩子的成功與否。除了關注孩子成績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關注以下幾點:1、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自己慢慢成長學習獨立。很多孩子從讀幼兒園開始,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報了一大堆,而很多都不是孩子自己喜歡的,根本不想學,而各位家長又非逼著孩子學習不可,然而根本沒有溝通的餘地,反而讓孩子厭煩。
  • 從外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來看,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從外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來看,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美國「給孩子制定一個家務勞動計劃。」;英國「給孩子失敗的機會。」;加拿大「讓孩子學會玩。」;德國「讓孩子與大人爭辯。」。國外家庭教育,這裡主要指西方家庭教育,他們的著眼點是培養孩子具有適應各種環境和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基於這種觀念,西方國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培養和自身鍛鍊。一個良好的習慣,往往會讓孩子受。你是否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也許我們一些父母正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孩子天性和國:「給孩子失敗的機會。」孩子做某件事失敗了,英國人的觀念不是索性不讓孩子去做或家長乾脆包辦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機會。
  •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建築孩子的人格長城
    母親決定一個家的溫度,更在潛移默化中決定著孩子的人性溫度 很多父母認為,家庭教育就是開發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讓孩子從兩三歲開始背唐詩,四五歲學英語,上學後要請家教、上輔導班,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將來一定要上名牌大學。
  • 家庭教育中,父愛不可缺席
    ,有你嗎?一項針對日本、美國和中國的青少年的問卷調查,調查的問題是「你心中最尊敬的人是誰?」 對於這「心中最尊敬的人」中前三位,調查結果是:日本學生回答:父親、母親和日本的著名歷史人物坂本龍馬;美國學生回答:父親、球星麥可喬丹、母親;中國學生的回答,父親排在第十位,甚至不如一位電影明星。
  • 心理學:家庭教育中如何讚美孩子
    家庭教育中如何讚美孩子:讚美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家庭教育中尤其要運用好這門學問  讚美和批評是家庭教育的兩個重要內容,聰明的家長往往都是批評與讚美並施。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適當的批評是必須的,當孩子做對了事情時,讚美也很重要。那麼,家庭教育中如何讚美孩子呢?  激勵和讚美是孩子成長的加油站,家長不應吝嗇對孩子的讚美,但讚美要實事求是,必須真誠。想「誇」出好孩子,要做好三個方面:  首先,實事求是地認識孩子。
  • 練成左右互搏術的只有3個人,哪個人從這門功夫中獲益最多?
    空明拳和左右互搏術,都是最上乘的武功。尤其是左右互搏術,極有新意。練成這門功夫的,只有郭靖、小龍女,以及周伯通本人。郭靖練成左右互搏術之後,經常是左手降龍掌,右手空明拳,不同的招式夾擊對手;而周伯通面對強敵時,則是一手空明拳,一手大伏魔拳法,同樣是一柔一剛、一虛一實地與敵人周旋。
  • 你認為家庭教育什麼最重要呢?
    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是孩子人生啟航的地方,家庭教育注重挫折教育,才能讓孩子在以後的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迎接挑戰和磨難,笑對人生,我認為家庭教育最重要做好兩點:一、規則意識教育許多家長,只踐行讚揚式教育,對孩子百依百順,甚至包庇。
  • 一門三博士,分布於哈佛、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家庭教育功不可沒
    接下去我們要聊的這戶人家,家長叫黃克智,他是中科院院士,他膝下育有三子,高考恢復之後,黃克智長女黃瓊(老大)以高分考入清華大學,清華畢業後去海外深造,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長子黃永剛(老二)在39年前考入北大,成為北大力學專業的高材生,從北大畢業後他前往哈佛深造,獲得哈佛的博士學位,黃永剛不僅是美國工程院的,還是歐洲科學院院士,更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一身光環非常耀眼;次子(老三)黃永強的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層次的文憑都是在美國的史丹福大學獲得
  • 北大教授:中國家庭教育中的這三個問題,一定要重視起來!
    北大教授:中國家庭教育中的這三個問題,一定要重視起來!「子不教,父之過」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道理。可見,那個時候的古人也知道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尤其是到了現代,家裡的獨生子女更是寶貝兒,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