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回鄉創業青年的「蘋果故事」

2021-02-18 宜川縣人民政府網

 「無論在外面打拼有多艱難,都絕不會再回到宜川。」大學生趙迪眼中,家鄉延安市宜川縣曾經是落後的、甚至讓自己有些「討厭」的小縣城。而就在今年2月,這個剛剛從吉爾吉斯斯坦留學回來的宜川女孩,卻放棄了繼續讀研究生的打算,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到宜川賣起了蘋果。

  吸引趙迪返鄉的是一家名叫「三物」的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去年7月趙迪回家時,在高速路口看見一家果蔬體驗店。從小看慣了家鄉的蘋果,卻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體驗店。趙迪發現這家體驗店不僅售賣鮮果,還有蘋果脆片等一系列衍生產品。

  「當時,我和公司的總經理李江聊了很久,聊到家鄉蘋果和國外蘋果的不同,聊到他的創業規劃,他對未來的設想。他下一步要做外貿的打算非常吸引我。」此後,趙迪經常在李江的朋友圈看到他的創業動態——無論是線上、線下結合進行產品推廣,還是積極參加各類展會,都讓趙迪相信,李江是一個有想法、有能力的公司領導。抱著「跟對人,做對事」的想法,趙迪在畢業後選擇回到宜川,加入三物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做電商運營。

  「有能力」「有想法」是很多人對李江的評價。這個宜川三物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的「掌門人」個頭不高,卻顯得十分精幹。自年少時輟學外出打拼,十幾年來,在山東已經發展得頗具規模的李江卻在2017年回到家鄉,自籌資金創立了宜川三物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李江坦言,是2014年父親出的一次意外,讓他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我父親曾經一直是我們村的村幹部,上世紀80年代帶領全村通電、通自來水,走出了『煤油燈時代』。但是在2014年,他卻因為幫助村裡聯繫修路的事情出了車禍,差點成為植物人。」李江覺得,不僅需要多花點時間陪伴父母,更重要的是還要完成父親未完成的心願:只有路通了,村裡的蘋果等各類農產品才能賣得更好。而這條路,不僅是讓物流更暢通,也要讓蘋果的銷路變得更寬。

  但讓李江沒想到的是,當他提出要在家鄉建廠做蘋果深加工產品時,卻遭到了眾人的反對。「當時連最親近的家人、朋友,都覺得我的想法是異想天開,好好的蘋果不吃,誰會去買蘋果脆片呢?」然而,生性倔強的李江卻不那麼認為:「越是別人做不成的事,我越要做成,只有拿出了成果才能證明給他們看。」

  目前,三物公司通過線上與線下融合銷售的方式,已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建成9家直營店,全面開展產品進超市、社區、學校、民航、高鐵等營銷策略。公司成立一年來銷售鮮果400餘噸。

  不僅如此,圍繞著「網際網路+」的模式,三物公司還打造了「網際網路+公司+合作社+協會+農戶+基地」的生產方式,緊緊圍繞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個性包裝、冷藏冷運、推廣銷售和品牌宣傳,延伸宜川蘋果的產業鏈條,提升蘋果產業後整理水平。「通過蘋果脆片等深加工的方式將一顆蘋果分解開銷售,不僅解決了品相一般的蘋果的銷路,而果農也可以從一斤蘋果上多賺3到5分,甚至可以高達一毛錢。」李江說。

  李江與壺口鎮坪佐村、馬家村、桑柏村的141戶貧困戶籤訂股權協議,組織成立了宜川三物農林科技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剛開始做的時候,一家一戶去遊說果農,實際加入合作社的人卻並不多。但是我承諾的事情,第一年全部都實現了。」李江說,有一次自己下鄉收果子的時候,遇到一位阿姨,一聽旁邊的人說他是合作社的負責人,二話沒說就用衣服兜了最紅的蘋果讓他吃,「這種能被認可的感覺讓我很滿足。」

  和趙迪一樣,被蘋果產業吸引返鄉的,還有在陝西果業集團宜川有限公司負責氣調庫和選果線管理的90後小夥兒高波。

  第一次接觸4.0智能選果線的時候,高波和他的團隊就遇到了一隻「攔路虎」。技術的空白加上盛夏季節廠房的悶熱、牛虻的叮咬,讓高波和他的團隊成員一籌莫展。

  這些困難都沒有讓這個宜川小夥兒選擇放棄,而是從零開始,跟著廠家派來的技術人員,從擰好每一個螺絲釘開始學習。糖度、黴心病、外觀瑕疵等每一個模板的編寫都需要通過自己的實際測量來完成,一點微小的偏差都會導致選出來的蘋果質量千差萬別。但他們不僅完成了一系列的技術原創,將年選果量提高到了5萬噸,還把廠家原計劃的60天工期縮短到了45天。

  現在,公司的4.0智能選果線可以按蘋果的大小、形狀、糖度、著色度、黴心病、外觀瑕疵等指標實現精細分級,而且分選效率高、操作簡單、損傷率低,為宜川蘋果佔領高端市場和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助力宜川蘋果產業後整理能力和水平跨上了一個新臺階。

  「以後如果身邊的家人和朋友說,因為我的這份工作,讓更多人知道了宜川蘋果的品牌,就是最大的滿足。」趙迪正一邊學習電子商務知識,一邊思考如何為宜川蘋果走向世界市場出一份力;李江又趕往了新的目的地洽談蘋果深加工的新產品開發,他希望日後能夠有更多返鄉大學生加入自己的創業團隊;高波堅守在選果線上,琢磨著怎樣更大程度提高選果的精細化……這些地地道道的宜川青年,正帶著夢想,為家鄉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視頻|寧陽青年孫有利為啥選擇回鄉創業?
    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孫有利得知家鄉有招引人才回鄉創業的計劃後,毅然決定回鄉創業。在鎮政府的幫助下,不到2個月就順利辦完各種手續,趕在年前開業了。「不僅幫助商場落地,鎮裡還利用春節前後人員在家多的時候,主動幫忙宣傳招工。既解決了企業用工問題,也幫助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就業。」萬達互惠百貨商場總經理孫有利說。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 80後瑤鄉青年回鄉創業 種茶讓他嘗到成功的喜悅
    2017年04月27日 11:21 來源:桂林生活網-桂林日報 作者:景碧鋒 蘇慶勝 編輯:利雪娟 「80後」瑤鄉青年何旭回鄉創業
  • 皇甫宜川:《半條棉被》是紅色的故事也是中國的故事
    參會嘉賓皇甫宜川教授從影片共鳴,影片寓意與角色塑造三個角度將《半條棉被》內核進行了生動的闡述。 皇甫宜川: 小題材大情懷、小角色演小人物,風格很質樸,反思了當下的創作,跟國外好萊塢電影相比,我很喜歡這部電影,這是一個既悲壯又溫暖的故事
  • 黃陵人在宜川學方言的經典故事
    方言,在宜川從教過程中便有了一個個不懂宜川方言的經典故事。故事之一:蛇與啥張老師看見一名幼兒畫的畫,問同事像個啥,同事說像個蛇 ,張老師反覆問像個啥?寧老師反覆答像個蛇 ~~~原來是宜川方言把蛇就讀sha。
  • 唐河縣湖陽鎮回鄉青年趙磊:創業路上追夢人
    央廣網南陽12月28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陳炳謙)在湖陽鎮有一個回鄉青年叫趙磊,三十多歲,中等身材,張灣村人,因辦廠生產手套而出名,當地群眾戲稱他「手套大王」。他生產的山地自行車專用手套品種齊全、設計新穎,遠銷全國各地,深受客戶們青睞,產品供不應求。
  • 遊走宜川,讓感官帶你上路!
    公元前220年,秦在今日宜川境內置定陽縣。南北朝時的公元537年,西魏置丹州並轄義川等縣。唐時名將渾瑊在宜川封王。天寶年間全國人口4500萬,其中丹州就多達8.76萬。宋代為避太宗趙光義名諱而改義川為宜川。元、明、清各代宜川屬延安路、延安道、延安府,民國時直屬陝西省,1948年3月宜川解放,隸屬延安市至今。所以,僅從西魏起,宜川已有1500多年歷史。
  • 「一帶一路」青年故事會舉行 多國青年分享創業故事
    「一帶一路」青年故事會舉行 多國青年分享創業故事 2020年12月22日 10:26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杭州臨安這場論壇喚醒返鄉青年綠色創業夢
    在「黨建領航、共話夢想」2019清涼峰鄉村振興青年創業創新論壇活動上,臨安區委組織部、區團委、鎮黨委政府等負責人和100多位回鄉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等返鄉創業青年,齊聚在秋天的田野中,共話返鄉創業。臨安區清涼峰鎮位於浙皖兩省交界之地,是臨安的西大門,也是「浙西門戶」。
  • 青年創業中國強 馬雲指點淘寶網商王小幫
    7月19日晚上,《青年創業中國強晚會上,馬雲作為創業導師與淘寶網商王小幫直接對話,給予指導和鼓勵。王小幫從城市回到農村,在淘寶網上開店賣農產品的故事,鼓舞青年人釋放創業激情,用踏實肯幹的作風實現夢想。他外出打過工,回鄉拉過煤,如今經營著一家名為「山裡旺農家店」的淘寶網店。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將一家賣紅棗、核桃、五穀雜糧等土特產的淘寶網店經營得有聲有色。
  • 三位土家青年美食創業,創新創業不簡單!
    現在的經濟飛速發展,創業也有了新形勢。現在的創業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業的舞臺十分寬廣。一群創業者敢於擔當,懷揣夢想,對創業的執著追求讓他們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就這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熱潮在在地處渝東南武陵山區腹地的酉陽掀起。
  • 聽十國青年講述「一帶一路」創業故事-青年參考
    聽十國青年講述「一帶一路」創業故事 本報見習記者 袁野   青年參考  ( 2020年12月25日   02 版)
  • 創業在萬達,財富故事(3):「蘋果」找到樂園了
    引言:創業不僅需要勤奮和勇氣,更需要平臺和資源。都說成功沒有捷徑,但是選對了平臺,無疑將事半功倍。在中國,萬達已經成為各種企業創業的最佳平臺之一,跟著萬達創業,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萬達品牌的強大影響力,萬達廣場的旺盛客流,萬達商管的專業運營,可以使創業者少走很多彎路,大大縮短成功的時間。下面我們將分篇講述發生在萬達的精彩財富故事。
  • 《2009創業英雄會》:"青年創業中國強"主題宣傳
    一個初中文化的山裡小夥子,8年前懷揣3000元遠離家鄉,做過賣菜小販,當過混凝土小工,系過保險懸高空作業,2008年帶著一臺筆記本電腦回鄉在淘寶上開起網店「山裡旺農家店」專營家鄉特產農副產品,獲淘寶創業先鋒獎。  方毅:28歲,杭州。浙江大學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的優秀畢業生。
  • 青年歸國返鄉創業,繁育500多萬株蔬菜苗保春耕!山東鄉村「好青年...
    從現在來看,我們通過實施鄉村振興『好青年』,選出了一大批立足鄉村、立足農業、頗有作為的好青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青春力量。」在7月8日上午舉行的「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工作媒體通氣會上,共青團山東省委副書記劉少華介紹了「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工作的開展情況,來自淄博、青島的兩位鄉村「好青年」分享了自己回鄉創業的故事。
  • 一封「家書」召喚 大同眾多青年企業家返鄉創業
    近日,山西晚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大同籍回鄉創業青年企業家,記錄了政策扶持下他們在民營企業發展道路上堅實、從容的步伐。歸來吧,浪跡天涯的遊子,大同已經吹響了新時代的號角,一系列好政策的出臺將為青年回鄉大顯身手、實現抱負提供廣闊的舞臺。」  與此同時,全市各級團組織圍繞「文化認同·鄉情故土」主題,開展青春興同行動,為青年回鄉創業創新搭建平臺、提供服務。在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客運站點開展了「青春志願行·溫暖回家路」志願服務活動,涵蓋了諮詢引導、旅客幫扶、政策宣傳等多項內容。
  • 回鄉築夢補助斷 臺灣農村青年心寒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農業主管部門推動「農村再生青年回鄉築夢計劃」去年底突然喊停,改成「青年回留計劃」;但補助斷炊,讓返鄉青年頓時失業,各小區和返鄉青年抱怨,政策說砍就砍,令人心寒。   據報導,農村再生青年回鄉築夢計劃執行後,各地出現質疑聲浪。
  • 本土彝族青年創業故事改編勵志電影《秋實》開機
    原標題:本土彝族青年創業故事改編勵志電影《秋實》開機 根據貴州本土彝族青年創業故事改編的原創勵志電影《秋實》,於9月12日在貴陽開機拍攝。影片全程在貴州高坡景區取景拍攝,主創人員力爭把貴州的風土人情及獨一無二的文化特色融入電影中,讓觀眾知道貴州,讓世界了解貴州,劇中的大部分演員也是貴州本土的優秀演員,是一部極具貴州特色的草根創業勵志電影。該影片投資150萬元,預計一個月拍攝完畢。
  • ...故事,傳播好青年創業者正能量!縣委統戰部走訪調研青年創業商會
    講好「青創」故事,傳播好青年創業者正能量!9月1日,慈利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李勇帶領縣委統戰部、縣工商聯領導班子一行赴慈利縣青年創業商會開展走訪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