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作為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
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智育不過關出次品,體育不過關出廢品,而德育不過關則出危險品!因此,社會主義的學校教育,必須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把立德樹人作為重中之重,持之以恆地抓下去。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幾點認識。
一、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由於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元化,一些領域道德失範,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活動有比較猖獗;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沉渣泛起,成為社會公害;一些成年 人價值觀發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以權謀私等消極腐敗現象屢禁不止,這些都給未成年人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特別是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以及智慧型手機的普遍使用,在給人們開闢了新的學習和娛樂渠道的同時,腐朽落後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過網絡傳播,腐蝕著未成年人的心靈。在各種消極因素影響下,少數中小學生精神空虛、品德滑坡,校園違紀、校園霸凌、校園傷害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面前,無論是社會、家庭,還是學校,對末成年人的德育教育仍顯得相對滯後與薄弱,存在許多不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和消極因素:
學校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的現象依然存在,部分學校的德育教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一些家庭對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的教育不嚴,方法不對,或溺愛驕慣,或包辦代替,給未成年人教育帶來新的問題,使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面臨一系列新的困難, 務必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須遵循的原則。
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與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標相一致、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原則。
既要體現優良傳統,又要反映時代特點,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
二是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中小學生的原則。
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普遍規律,又要適應中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循序淅進。多用鮮活通俗的語言,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進一步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是堅持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
既要重視課堂教育,更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注重自覺實踐、自主參與,引導中小學生在學習道德知識的同封,自覺遵循道德規範。
四是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不斷完善思想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自律與他律相互補充和促進的運行機制,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導中小學生的思想,規範他們的行為。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 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是:
1、從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深入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教育,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傳統,了解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和中國人民進行的英勇鬥爭,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中小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
要對學生進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與國情教育,引導中小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聯繫在一起,為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準備。
3、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培養中小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在中小學生中大力普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積極倡導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大力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係。
4、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要努力培育學生的勞動意識、創造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和進取精神、科學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觀念,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引導他們保持蓬勃朝氣、旺盛活力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大膽實踐、勇於創造,使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四、學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
學校教育是對中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1、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思想道德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中小學教育的全過程,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德育資源,深入研究中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特點,把愛國主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機統一於中小學課程之中。
2、要積極改進中小學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和形式,採用中小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教學,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合起來。
3、要積極探索實踐教學和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的有效機制,建立科學的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綜合考評制度。
4、要因地制宜,積極開展各種富有趣味性的課外文化體育活動、怡情益智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勞動,培養勞動觀念和創新意識,豐富課外生活。
5、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6、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使二者有機統一,相輔相成。
7、要在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珍惜生命、遠離毒品、遠離水庫」教育和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邪教教育,堅決防止毒品、邪教進校園。
8、要採取堅決措施,改革課程設置、教材和教學方法,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為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創造良好條件。
9、要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學校全體教職員工要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責任感,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程中的主力軍作用。
10、要完善學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視班主任工作,選派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
同時,學校各項管理工作、服務工作也要明確育人職責,做到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結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無疑,學校德育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各基礎教育學校一定要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不放鬆,畢竟,思想道德素質,是素質教育中,需要對學生培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質!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敬請轉發,評論,關注,點讚!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