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媛媽
編輯/媛媽
如今的社會壓力巨大,因此家裡有了孩子後,父母仍然需要奮鬥在工作崗位,而在一些偏遠的地方,家長會選擇外出打工的方法來維持整個家庭的生計。
娟娟的女兒今年7歲,因為生小孩之後日常開銷越來越大,迫於生活壓力,因此爸爸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出去打工了,一年後回來一次,小孩跟爸爸有些生疏。
如今女兒7歲了,跟爸爸見面的次數少之又少,因此在今年暑假的時候,爸爸趁著工作不忙,決定回家一個月來陪陪孩子。爸爸回家之後,女兒每次看到就立馬躲回房間,自從女兒有這種表現之後,媽媽就感覺特別蹊蹺。
有一次趁著女兒與同伴出去玩耍的時候,她打算進孩子房間偷偷看一下日記,沒想到偷看日記後這位寶媽淚奔。
孩子小的時候,她的日記本上無一例外都寫滿對爸爸的思念之情,沒想到在爸爸回來的這幾天,女兒在日記上寫:爸爸已經很久沒有回家過了,我都快忘記他究竟長什麼模樣了。看到女兒的日記之後,娟娟才明白,原來小孩跟爸爸已經陌生成了這樣。
其實像娟娟這種家庭還有很多,為了生活,家長只能外出打工,又或者把小孩交給老人照顧,忽略了陪伴他們成長。
一:缺乏安全感
有些家庭在小孩剛出生沒多久之後,父母就外出打工,把小孩交給老人去帶。而小孩雖然從小有爺爺奶奶照顧,但父母的重要性無人可替代,因為沒有父母陪伴,他們的內心會缺乏安全感,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患得患失。
二:缺乏自制力
老一輩人帶娃都是比較溺愛的,很少會給小孩樹立規矩,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順著小孩,做事沒有原則底線。因此父母從小缺席孩子的成長,那麼他們的自制力就會很差,長大之後很容易會走上一些錯誤的道路。
三:性格變得叛逆
有不少家長會發現,小孩進入青春期之後就變得特別叛逆,而在小的時候,不由父母親照顧的小孩叛逆概率顯然更高。因為爸爸媽媽無法對子女的行為起到約束作用,孩子小時候的不滿以及成年之後的扭曲性格,都會在青春期爆發。
可見沒有父母陪伴的小孩,不僅會對他們的性格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對他們的人生起到很多負面作用。因此家長不管多忙,都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陪伴作用。
①、經常和他們表達愛
因為性格的關係,中國家長總覺得愛是含蓄的,不需要經常表達出來。但有時候我們不向小孩表達這份愛,他們就不知道,自己在爸爸媽媽心中有多麼重要。因此家長在平時生活中不妨主動向小孩表達愛意,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學會去接受,去回應父母的愛。
②、了解小朋友的內心
小朋友的內心世界是非常單純的,家長想要了解孩子,就應該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在與小孩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明白他們內心究竟在想什麼。通過溝通,家長就可以對小孩進行及時引導,而在小孩進入青春期之後,我們也可以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不至於讓小孩走上錯誤的道路。
相信對於絕大多數的家長來說,都不希望離開自己的孩子,有時候因為生活所迫,只能這樣去做。但不管怎麼說,家長也要抽出時間去陪伴他們,去關注小孩,積極的表達父母對他們的愛。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