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衛生室「飛」來大學生村醫小「海燕」

2020-12-17 中國文明網

  

裴光鑫(右)和楊海燕(中)一起為村民看病。 楊威攝

  

裴光鑫正在為村民配藥。 楊威攝

  

楊海燕騎行在行醫路上。 楊威攝

 

  「咳嗽不要命,但菸酒還是早戒早好哦。」

  「您是害了『富貴病』,以後可不能光吃大魚大肉啦。」

  「您去山上摘點金銀花,當茶喝還消炎。」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樂坪鎮百年關村地處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村衛生室門口佇立著兩棵百歲有餘的榆樹。平日裡,看病的、過路的、閒敘的,經常三三兩兩聚在樹下。

  榆樹下的一棟兩層小樓就是百年關村衛生室,裡面不僅整潔明亮、設施齊全,還有兩位村民信賴的村醫——行醫50年的老中醫裴光鑫和23歲的大學生楊海燕。

  正像這兩株蒼老粗壯的榆樹無論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守望著錯落散居的山裡人家一樣,百年關村一老一少兩代村醫接力傳承、堅守崗位,守護著村民們的健康。

 

  老村醫:

  深山裡的「QQ救護車」

  「裴醫生,你今天在哦!快幫我看看我這個腰疼是怎麼回事。」在百年關村,幾乎沒人不認識老村醫裴光鑫,他在這裡當村醫已經50年了。記者見到他時,70歲的裴醫生身穿白大褂,正在村衛生室接診,精神矍鑠。空閒時,裴醫生打開了話匣子。

  「原本我是個民辦教師,看到農村缺醫少藥,便棄教從醫。」裴光鑫說,20世紀60年代末,他經過3個月培訓就當上「赤腳醫生」,用方言講,完全就是個「泥腿子」。

  「赤腳醫生」如何看病呢?裴光鑫伸出手指比劃道:「看病有『三土』:土房、土藥和土醫,吃藥有『四自』:自採、自種、自製和自用,還加上一個針灸治療。」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幹。」廣為流傳的順口溜,是農民怕生病、病不起的真實寫照。在裴光鑫行醫的早年間,村民們生病了,都是「小病拖、大病磨,病重了還喝不上藥」。村裡醫療條件有限,村醫也只能在山裡尋找一些草藥來為村民治病。

  守護村民健康的擔子不輕,為了當好村醫,裴光鑫沒少付出努力。他向周邊有名氣的醫生求教,又到宜昌市學習了5年。時間一長,裴光鑫在中醫治療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村民們都知道裴醫生看病「拿得準」「治得好」,許多人走幾個小時山路來找他,裴光鑫也經常背著藥箱入戶看病。

  2008年,裴光鑫買了一輛奇瑞QQ小轎車。人們不解:裴醫生家距離村衛生室不過百米,走路就能上班,何必買車?裴光鑫想的是,這樣他下鄉看病就方便了。

  村裡的貧困戶嚴萬美患高血壓多年,裴光鑫隔三岔五上門隨訪為她量血壓,叮囑用藥常識。如今,嚴萬美的血壓已經從180毫米汞柱穩定降到了120毫米汞柱。

  去年一天,宮頸癌手術化療後在家休養的嚴萬美,忽然感到腹部劇痛。緊急關頭,嚴萬美和家人第一時間想到裴醫生。接到電話後,裴光鑫立馬開上私家車,帶嚴萬美趕到縣醫院,又轉送市醫院,一刻不耽誤地進了手術室。

  「不是裴醫生不怕累送我,我怕是都活不成命了。」多虧及時治療,嚴萬美的腸穿孔已痊癒,提起這件事她仍感激不盡。

  行醫50年,村裡哪一戶哪個人有什麼病,誰家的媳婦什麼時候到預產期,誰家的孩子什麼時候該接種何種疫苗,裴光鑫心裡都有一本帳,明鏡兒似的。三更半夜、冰天雪地,裴光鑫24小時隨時驅車出診,護送救助了20多名命懸一線的重急病村民。村民們都說:「裴醫生不僅醫術厲害,還硬是把私家車開成救護車。」

  令裴光鑫欣慰的是,這些年政府的醫療政策好、投入大,村民都買了醫保,看病能夠按比例報銷。如今,村衛生室有了診療室、中藥房和基本檢查設備,還裝上了遠程診療系統,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市裡大專家的診療服務。「小病不出村、大病需轉診、急病要護送」,裴光鑫這樣總結自己的「行醫經」。

  不過,古稀之年的裴光鑫還有一樁「心事」:這麼多年來百年關村的村醫就他一人,10年前他就該退休了,哪天「超齡服役」的他真看不動病了,鎮衛生院路程又遠,村子裡沒有村醫可怎麼行?

 

  「接班人」:

  「留在村裡有『三好』」

  老村醫的擔憂並不是個例。

  幾年前,宜昌市衛健委的調研顯示,全市鄉村衛生室普遍存在隊伍老化、後繼無人的難題。

  「五峰地處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又是深度貧困縣,2019年脫貧摘帽前,每3個貧困人口中就有1個是因病致貧。」五峰衛健局負責人介紹,作為農村群眾健康的「守門人」,鄉村醫生服務能力較弱,隊伍青黃不接,難以滿足村民的就醫需求。

  2014年,宜昌啟動大學生村醫定向委託培養計劃,在戶籍所在地縣市區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含中職生)中定向委託培養鄉村醫生。根據計劃,全日制3年的培養中,政府每年補助1萬元,免學費、補助生活費,對畢業的委培大學生村醫實行「縣聘鄉管村用」,回當地村衛生室工作不低於5年,期滿後可在本縣(市、區)範圍內流動。百年關村的「95後」小村醫楊海燕就是這樣上了崗。

  楊海燕本是五峯縣長樂坪鎮菖蒲溪村人,2015年高考後,她通過定向委培計劃在三峽職業技術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就讀,畢業後又到五峯縣人民醫院進修培訓,到2019年3月,小海燕回到五峯縣長樂坪鎮,「飛」進了百年關村衛生室。

  扎一個利落的馬尾,戴一副黑框眼鏡,23歲的楊海燕看起來稚氣未脫,接診時卻非常專業。

  「您最近感覺怎麼樣?頭暈不暈?我給您量下血壓,別緊張哦。」在村衛生室,楊海燕熟練地為80歲的曾慶秀婆婆測量血壓,還叮囑老人按時吃藥、注意飲食、補充營養。

  「小楊態度好、服務好,就跟自己的親人一樣。」提到這名「村醫丫頭」,曾慶秀婆婆豎起大拇指,「每次她上門看我,我都囑咐她騎摩託車小心點。」

  原來,和裴醫生一樣,為方便出診,2019年5月楊海燕就用頭兩個月的工資購買了一輛摩託車。村裡留守的老人多,楊海燕隔三岔五就騎摩託車上門提供血糖、血壓測量等公共衛生服務,一併帶去降壓藥等藥物,囑咐老人按時服藥。楊海燕說,一開始她還不會騎摩託車,經常摔得青一塊紫一塊,現在她已經是騎摩託的「高手」了。

  76歲的村民朱宏菊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因為兩個兒子在外務工,長期以來,家中只有她和兒媳婦及兩個孫兒留守。山路不便,田間農活又繁多,朱宏菊很少主動去村衛生室體檢就醫,卻也知道村裡來了位大學生村醫。「我們跟海燕蠻熟,她人蠻好,經常到屋裡來為我量血壓。」

  69歲的村民朱宏香提起楊海燕更是激動:「那次突發腦梗,多虧楊醫生及時趕到,我才撿回一條命。」

  原來,今年農曆正月廿三晚上10點多,朱宏香出現頭暈、發抖等症狀。正值疫情期間,家人都在外地,朱宏香試著撥通了楊海燕的手機。

  「好,我馬上到!」楊海燕二話沒說,冒雪趕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到朱宏香家,鞋襪都被雪水溼透。評估完病情,來不及歇口氣,楊海燕又攙扶著朱宏香一步步下山,轉診到縣醫院。

  一年多下來,楊海燕熟悉了村裡大多數村民的健康狀況,也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她感慨,「留在村裡有『三好』」。一是村民們真誠樸素,大家待她像親人一樣溫暖;二是村醫的工資待遇有保障,去年7月,她考取了鎮衛生院的編制,職業晉升還有提升空間;三是有師傅一對一指導,專業技能有長進,去年,她已順利考取執業醫師助理資格證。

 

  守村寨:

  「像師傅那樣紮根大山」

  楊海燕口中的師傅,就是老村醫裴光鑫。

  五峰採取輪訓、師帶徒等方式,對大學生村醫進行全方位培訓,只為年輕人能儘快提升技能、獨當一面。在百年關村,老村醫裴光鑫和大學生楊海燕結成了師徒。他帶楊海燕下村入戶,到每家每戶熟悉情況,尤其是對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裴醫生都叮囑楊海燕要多加關注。

  師傅傾囊相授,徒弟也積極奮進。儘管楊海燕家距離百年關村衛生室只有25公裡,她半個月才回去一次。來村裡一年多,楊海燕已經學會開中藥處方,「裴醫生將中醫方法一遍遍地教我,我現在針灸、拔罐都會了。」

  在師傅裴光鑫口中,這個徒弟很敬業:「小楊醫生工作踏實肯幹、認真負責,還幫著把全村的公共衛生資料整理到電腦裡。」令師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楊海燕經常周末也不回家,就留在村裡加班學習,「她不是一到周五就跑了,說明很安心在這裡,真心為村民服務。」

  楊海燕正在做的公共衛生資料整理,是為每個家庭建立電子健康檔案。與普通臨床醫生不同,村醫不僅要有臨床醫療知識,還要會基礎護理、基本公共衛生管理、衛生防疫及農村常見病治療等,尤其是發揮信息化方面的優勢,前移疾病預防關口,將「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織密基層健康網。

  大學生村醫的到來,讓裴光鑫的「心事」終於了了。「現在好了,衛生室有人值班,另一個人還可以上山出診,而且我們倆是一老一少、中西結合,合作得很好,山村衛生事業後繼有人了,可以更好地為鄉親們服務。」

  按照「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目標,截至目前,宜昌市已分批定向委培大學生村醫1275人,畢業上崗779人。宜昌市政府還出臺了《宜昌市村衛生室人事管理辦法》,明確鄉村醫生的身份管理、收入待遇、養老保障、職業發展、進退機制等,委培學生畢業後鄉村醫生經招聘考核後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內管理。實施鄉村醫生定向委託培養前後,全市35歲以下村醫佔比由11.5%上升到27.5%,大專學歷佔比由5.4%上升到31.83%,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人數佔比由11.6%上升到19.8%。以大學生村醫為突破口,宜昌已為全市30多萬農民建立了詳細的電子健康檔案,為全市20多萬老年慢性病患者籤訂了家庭醫生籤約服務。

  在實施定向委託培養計劃啟動前三年,宜昌市平均每年僅有4人進入鄉村醫生隊伍。如今,隨著定向委培村醫陸續畢業進入村衛生室工作,超齡老村醫可以有序安心退出,鄉村醫生隊伍逐步年輕化。此外,新進的鄉村醫生都具備全日制醫學大專學歷,一改過去低素質低水平的村醫補充機制,有效解決了村醫後繼無人、素質不高的難題,鄉村醫生隊伍走上職業化、專業化道路。

  「將村醫逐步由過去的半醫半農人員,轉變為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是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一大跨越,有利於補齊基層醫療服務的短板。」宜昌市衛計委負責人說,到「十三五」末,全市1392個行政村,每村都將有一名大學生村醫,履行全科醫生、健康教育師和公共衛生人員的職責,成為村民離不開的健康「守護人」。

  「現在我要發揮餘熱,帶出一個村民滿意的徒弟,繼續為大家服務,這樣我就能安心退休了。」裴光鑫這樣規劃未來。

  記者問楊海燕,5年服務期滿後,有什麼打算?

  她毫不猶豫地說:「我還是想留下來,像師傅那樣紮根大山。只要村民需要我,我就一直為村民服務。」楊海燕的目標很明確:「醫生是一個很嚴肅的職業,不進步就會落後。我要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爭取在兩年後考到執業醫師證,勝任村衛生室的工作,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回村發展。」

相關焦點

  • 地處武陵山區的湖北宜昌百年關村兩代村醫接力守護村民健康——村...
    原標題:地處武陵山區的湖北宜昌百年關村兩代村醫接力守護村民健康——村衛生室「飛」來大學生村醫小「海燕」(眾生相)在裴光鑫行醫的早年間,村民們生病了,都是「小病拖、大病磨,病重了還喝不上藥」。村裡醫療條件有限,村醫也只能在山裡尋找一些草藥來為村民治病。守護村民健康的擔子不輕,為了當好村醫,裴光鑫沒少付出努力。他向周邊有名氣的醫生求教,又到宜昌市學習了5年。
  • 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吃住都在衛生室,每天24小時值班
    1998年,毛紹瓊得知毗鄰老家的團結村衛生室缺少醫生,村民看病很不方便,便從當時的正陽鄉衛生院二門診部,來到團結村衛生室,成了村裡唯一一名村醫,一幹就是20年,從沒離開過團結村。團結村位於群山之中,村民散居、交通不便,毛紹瓊吃住都在衛生室,每天24小時值班。為村民診療只收藥費,不收手續費和出診費,被村民親切地稱為「咱們的貼心醫生」。
  • 2020年常州武進區招聘「備案制管理大學生村醫」「駐村護士」公告
    「大學生村醫」工程實施意見(2014-2018年)的通知》(武政辦發〔2014〕139號)、《區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關於建立武進區駐村護士制度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武政辦發〔2016〕146號)的精神,經研究,武進區面向社會公開招聘50名備案制管理大學生村醫、52名駐村護士,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招聘條件
  • 河北衡水農村實現村衛生室和村醫全覆蓋
    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河北新聞網11月25日訊(河北日報記者焦磊)今天,記者在衡水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衡水市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以來,該市完成了766個「空白村」村衛生室建設任務,全市農村實現村衛生室和村醫全覆蓋。
  • 河北衡水:農村衛生室和村醫實現全覆蓋
    農村衛生室和村醫實現全覆蓋今年已完成766個「空白村」村衛生室建設任務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日前,記者從衡水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衡水市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
  • 村衛生室「用藥荒」 基藥制度改革後遺症
    目前,村衛生室基藥情況究竟如何?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鎮建城村衛生室村醫李同強告訴健康界,目前,基藥配送周期長、環節繁瑣,招標過程中村衛生室部分基藥消失,再加上基藥補償不到位,農村藥品荒依舊存在。一旦村醫無藥,很容易就會耽誤農村患者的治療。更多的情況則是,患者根本不願意等待太長時間,而是直接去衛生院和縣醫院看病,限制了村衛生室功能的發揮。另外,由於基藥配送機制不靈活,退換貨也不方便,村醫計劃採購的藥品經常被隨意掉包、更換,甚至串貨。很多配送來的基藥臨床根本用不上,導致部分基藥長期積壓甚至過期,而有些基藥送來後,就已經臨近失效期了,這些損失最後都要由村醫來買單。
  • 村醫能離開村衛生室執業嗎?權威解答在這裡
    點擊查看 來源:基層醫師公社整理鄉村醫生能在註冊的村衛生室以外的醫療機構開展診療活動嗎?衛生監督執法機構給出了權威解答。在此,小社特整理出來,提醒各位村醫朋友注意。
  • 鹹寧啟動「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招生招收,200名鹹寧籍普通高中畢業生今日開始填報志願
    本報訊(記者 龐贇 通訊員 鄭靜 姚國薇)昨日,記者從鹹寧市衛健委了解到,我市2020年「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招生工作已經全面啟動,於今日上午8時開始填報志願。 據介紹,經省教育廳批准同意,2020年我市「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項目,將繼續招收200名鹹寧籍普通高中畢業生(參加2020年普通高考)。錄取的學生需籤訂《鄉村醫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協議書》,享受3年免費的全日制普通大專教育(在校期間學生每年享受1萬元補貼政策,其中學費補貼5000元,生活補貼5000元)。
  • 道縣橋頭鎮衛生院開展村衛生室績效考核
    第一考核組來到坦口村衛生室,對村醫熊祖軍和王華德進行考核。隨著國家醫改逐步推進,村衛生室實行基藥制度,村醫主要收入來源逐漸轉變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基藥補助。為了確保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基本藥物制度落實到位,根據道縣衛健局印發的《道縣村衛生室管理制度(試行)》,村衛生室績效考核由各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織實施完成,道縣衛健局負責對考核結果覆核。
  • 河北對14801個村衛生室實行「六統一」管理
    河北新聞網12月10日訊(記者張淑會)今天,記者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鄉村一體化管理試點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省有633家鄉鎮衛生院與14801個村衛生室實現了「六統一」管理,鄉村兩級醫療服務能力水平明顯提升。
  • 運城芮城縣2020年公開招聘大學生村醫公告
    其中:  陌南鎮東夭村第二衛生室1名;  東壚鄉坑北村衛生室1名;  西陌鎮柏社村衛生室1人;  南磑鎮成村衛生室1人;  古魏鎮漢渡村衛生室1人;  學張鄉神西村衛生室1人;  永樂鎮嶽崖村衛生室1人;  大王鎮上坊村衛生室1人;  陽城鎮新村衛生室1人;
  • ​定州市對29個村衛生室實行「六統一」管理
    記者從定州市衛健局獲悉,截至目前,定州市有李親顧、東亭2家鄉鎮衛生院與29個村衛生室實現了「六統一」管理,鄉村兩級醫療服務能力水平明顯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著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重任,是分級診療的網底,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定州市對此高度重視,將鄉村一體化管理納入市政府20項民心工程。
  • 村衛生室五年消失23439家,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鄉村醫生注意了
    鄉村醫生所在的村衛生室,承擔著三級醫療網底的重任,也是基層群眾在患病後第一選擇,但近年來村衛生室的數量卻一直呈現出下降趨勢,在群眾健康需求不斷提高的現代,矛盾也越發尖銳。近五年內,村衛生室五年消失了23439家!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作為鄉村醫生來講,還有哪些出路可以選擇?
  • 遠程智慧醫療走進海南鄉村衛生室:5G助診「神器」讓村醫有底氣
    遠程智慧醫療走進海南鄉村衛生室5G助診「神器」 讓村醫有底氣東方市板橋鎮好瑞村村醫蘇地海,利用智慧醫療設備為患者診療。侯賽 攝■ 海南日報記者 侯賽1月5日,在東方市板橋鎮好瑞村村衛生室,65歲的葉大爺體驗了一把該村衛生室新配備的智慧5G醫療設備。
  • 追蹤|被貼封條3個月,村衛生室終於可以正常使用了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東方)今年 4 月 5 日,衡水武邑縣趙橋鎮馮牛八陣村衛生室被村委會貼上封條,直至 7 月 22 日一直無法使用,給村民就醫帶來了諸多不便。本報及本報融媒體對此進行報導後,23 日,該村衛生室已經被除去了封條,可以正常使用了。
  • 河北633家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實現「六統一」
    12月10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試點工作新聞發布會。寧曉娜攝河北新聞網12月10日訊(記者楊雅婷、劉學敏)今天,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試點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河北省推進300家鄉村一體化管理試點工作,重點抓好「一個突破、三個保障、六個統一」。截至目前,河北省共有633家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實現「六統一」管理,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滿意度顯著增強。
  • 鹽城各地擬投資5335萬對78個村衛生室進行標準化建設
    中國江蘇網4月25日訊 4月23日,91歲的腦梗患者韋德和在家人陪伴下,來到鹽城大豐區新豐鎮泰興村衛生室,進行每月一次的保養。「村衛生室環境好,技術也好,我願意來看病。」韋德和高興地說,看病跑大醫院,一耽擱就是大半天,而在家門口看病,花錢不多,又快又好。
  • 國家財政部基藥補助來了,明確向村衛生室傾斜!
    支持基層醫療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共下達2020年基本藥物制度補助資金91億元,資金分配向村衛生室適當傾斜。 自基藥制度實施以來,確實給基層醫生帶來了挑戰: 1、村衛生室基藥價格虛高,還持續上漲,部分甚至翻倍; 2、村衛生室的基藥品種不全,一般也就十來個品種,一些常用的廉價藥基本進購不到; 3、價格波動較大,同一品種、同一廠家,兩種價格
  • 陝西部分農村衛生室缺少投入 無人進駐(圖)
    大苗溝沒有村醫,崔飛找來找去,找到了臨近一個村的村醫張平山。張開始也不肯搬,崔飛做了幾次工作,張才答應。 「怎麼說服他的?」 「忽悠!」崔飛說,張平山的女兒嫁在大苗溝,與村支書是親家關係,大家一起做工作,才說動他。
  •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回應關於村衛生室補貼等問題留言
    人民網北京8月23日電  日前,河北省一名網友給省長留言,希望能加大對農村衛生室的投入和關注,解決鄉村醫生遇到的各種問題並享受相關政府補貼。對此,河北省政府辦公廳作出回應,從村衛生室建設補貼、村衛生室村醫補助等方面進行了政策介紹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