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4月25日訊 4月23日,91歲的腦梗患者韋德和在家人陪伴下,來到鹽城大豐區新豐鎮泰興村衛生室,進行每月一次的保養。「村衛生室環境好,技術也好,我願意來看病。」韋德和高興地說,看病跑大醫院,一耽擱就是大半天,而在家門口看病,花錢不多,又快又好。泰興村有50多名腦梗患者,他們現在都像韋德和一樣,到村衛生室就近診療。
泰興村衛生室佔地220平方米,診療室、輸液室、預防保健室、中醫治療室、藥房等一應俱全,抽水馬桶、洗手臺、消毒液一樣不缺,還有空調、彩電等現代化設施。該衛生室室長陳光鈞告訴記者,過去的村衛生室冬冷夏熱,醫療條件簡陋,不論大病小病,都不是老百姓就診的首選,「2013年新衛生室建成使用後,就醫環境、醫療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現在日平均就診40人次左右,相比以前翻了近一倍。」
近年來,我市堅持基層醫療體系建設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截至目前,全市像泰興村衛生室功能齊全、達省標準化建設要求的村衛生室有2143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77個,佔比全市現有村級衛生機構近97%,基層衛生面貌煥然一新,群眾就醫獲得感明顯提升。
今年,全市各地計劃投資5335萬元,對78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標準化建設,對91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提檔升級,為1302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增添設備11551件,再創100個省示範村衛生室。
「彎腰垂臂,以兩臂為槳做划船狀……」在亭湖區南洋鎮曙光村衛生室,醫生崔國富正為肩周炎患者做理療。「胳膊不怎麼疼了,也能用上力氣了。」當聽到患者對自己醫術的肯定,崔國富感慨道,得益於我市開展實施的村醫培養計劃、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鄉村醫生業務培訓和編制管理創新等措施,鄉村醫生素質普遍提高,「診斷更有底氣了,群眾更願意來了。」
據了解,我市於2015年出臺了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政策,2016年和2017年兩年招錄數均列全省前列,今年計劃數已報上級部門審核確定。全市現有在崗鄉村醫生6463名,23名基層醫務人員被表彰為全市優秀基層醫師,一人被表彰為全國先進衛生工作者、一人被評為全省優秀基層醫師,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得到有效加強。
我市還重抓鄉村一體化管理,所有村衛生室全部由鄉鎮衛生院領辦,建立網上管理系統,全面推行鄉村醫生籤約服務工作,在1148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建成中醫閣,提升了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同時,我市還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和財政補貼方式,建立醫療責任險,妥善解決年老離崗鄉村醫生生活保障問題,村衛生室運行活力得到充分激發。
曾幾何時,由於村醫業務水平不高、診療設備簡陋,村衛生室成了「擺設」,村民生病後往往陷入「城裡看病路遠不便,村衛生室看病不放心」的兩難境地。而現在村衛生室從當初的「雞肋」到如今的「首選」,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改善生活的迫切要求,也更折射出我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取得的新實效。
下一步,我市將以建設「健康鹽城」為目標,進一步加強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統籌組織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繼續鼓勵各地積極實施「村醫培養計劃」,組織在崗鄉村醫生學習培訓進修,建立適宜人才準入制度,提高鄉村醫生崗位津貼補助,加強規範管理、落實保障政策,不斷提升村衛生室建設和管理水平。(王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