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美廚娘,閒逛菜市場是我日常必須的功課。這一日,看到魚販在賣新鮮的子魚,子魚正規的名字叫「鯔魚」,洄遊性魚類,可在海水和河裡自由來回,鯔魚肉質厚,味鮮美,營養豐富,含蛋白質達22%,無細骨,魚肉香醇而不膩,不但可登大雅之堂,作為飯店、酒家的宴席佳餚,也是平常百姓家的經濟美味。
鯔魚的魚卵做魚子醬那是絕對的珍饈,也是這個優勢,我們把此魚叫子魚。
「閩中鮮食最珍者,所謂子魚者也。」 ------宋 王得臣《麈史·詩話》。
「南方海物難具名,子魚珍美無與並。」------宋 梅堯臣 《和答韓子華餉子魚》
「水有子魚山荔枝,借我箸食前籌之。」------宋 葉適 《送王通判》。
古人喜歡子魚,閩人喜歡子魚,現代人也喜歡子魚,閩南人更是喜歡子魚,醬油炣子魚,那是相當的美味。
我借文人騷客的風雅,買一條一斤多的子魚,回家準備大煮一頓。
可在案板上殺魚那會兒,我怎麼越看越不像子魚呢?那個大腦袋,分明是烏仔魚!這回栽了,子魚和烏仔魚都分不清,還自稱什麼「美廚娘」?
如此嫌棄烏仔魚是有原因的,泉州人認為,子魚是好魚,味清美,而烏仔魚的口感味道比子魚差遠了,肉質較澀,不如子魚清甜,而且有「da」,「毒」的意思,是為發物。
就像泉州人嫌棄巴浪魚一樣,雖然巴浪魚富含胺基酸和不飽和脂肪,營養豐富,肉質鮮美,泉州人也視其為發物,嗤之以鼻!
我是喜歡巴浪魚的,尤其是巴浪魚乾,更是鮮香無比,每回巴浪魚上市,都要大吃它一季,也沒見巴浪魚把我毒死,還是生出無數的膿瘡。
想來烏仔魚也是條被誤會的魚,今天就來好好品嘗一下烏仔魚的美味,也為烏仔魚正正名。
我選擇用傳統的醬油炣魚的方式來處理這條烏仔魚。
準備材料:烏仔魚一條,醬油,料酒,油,菜晡,豆豉,姜,蒜頭,蒜苗和辣椒。
操作步驟:
1、魚去鱗片,去魚肚黑膜(這一步可以讓魚販代做)。由於我的魚碟較小,我把魚切對半。
2、烈油鍋,姜蒜辣椒爆香。
3、將魚下鍋。
4、加入菜晡、豆豉、料酒、醬油等一起小火炣。
5、待魚入味,放入蒜苗,起鍋,便是一碟美味的醬油炣魚。
我們來說說這道菜的滋味吧,魚肉細白嫩滑,有稍許土腥味,但依然鮮美異常,醬油、豆豉和菜晡滲透到魚肉裡,菜脯變軟了,不那麼鹹了,和魚超級搭配,也是相當好吃。
但這一切要排除烏仔魚對我們固有的印象,它沒有「da」,不是什麼發物,它一樣富含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B、維生素E、鈣、鎂、硒等營養元素,具有補虛弱,健脾胃的作用,對於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貧血等病症有一定輔助療效。
烏仔魚很便宜很經濟,千萬別因為便宜而嫌棄,好東西不一定貴,貴的也不一定是好物!大夥盡可大快朵頤!
這裡是草草啖鹽說蜜,圖文均為天心草(寸草天心)原創,每日一道美食,喜歡就轉發、點讚,歡迎留言評論,謝謝!轉載請與作者聯繫,杜絕盜圖、盜文、抄襲、洗文!原創不易,盜取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