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作者姓名:劉立軍
所在單位:陝西省鹹陽市乾縣乾陵初中
【摘要】: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通過課堂教學、誦讀欣賞等語文教學活動形成發散性思維、逆向思維等多元化思維模式,鼓勵學生善於思考、敢於質疑,培養他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
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性思維,又稱擴散性思維、輻射性思維、求異思維。它是一種從不同的方向、途徑和角度去設想,探求多種答案,最終使問題獲得圓滿解決的思維方法。
在2017年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過程中,除了引導孩子認識到「把大的困難化解為小的任務,一步一步實現目標」這一主題思想之外,我還為孩子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1、「我」明知道自己不能爬高,為什麼還要和那些孩子一起去攀爬懸崖?2、如何看待傑裡丟下「我」的行為,他是不是「我」最好的朋友?3、如果是媽媽來找「我」,現場會是怎樣的情景?4、爸爸為什麼不直接把「我」抱下去,他難道不怕「我」出現什麼危險嗎?5、如何看待其他那四個小夥伴的行為?通過這5個題目,結合目前學生在家庭教育、交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認真的思考分析、總結歸納,對學生進行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在課文《貓》一文教學過程中,我對第二隻小貓亡失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對其中的周家丫頭和偷貓的人進行了批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對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等非正義行為要堅決制止,勇於說不。
對於《散步》一文的教學,我積極引導學生多角度的認識這一文章的主題:1、讚美了兒女對於父母孝心的可貴,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是傳統的認識;2、蘊含了「人生無處不選擇」的人生感悟;3、表現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責任和擔當;4、家庭之間只有互諒互敬才能幸福和諧;5、表達了作者對於生命的認識和思考。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篇文章對於如何處理好「尊老」與「愛幼」的關係提供了借鑑和幫助。
二、大膽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在課文《貓》一文教學過程中,我組織學生對花白貓的悲劇原因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除了作者妻子的「欲加之罪」、作者的「主觀武斷」,眾人的推波助瀾外,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花白貓自己的表現。不僅長相不佳、性格憂鬱,而且很懶散,這就不對了。同時,作為食肉動物,老是盯著主人寵愛的芙蓉鳥看,也是一個很大的麻煩,「瓜田李下」的忌諱是必須注意的。這個角度的分析就屬於逆向思維,一般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大多關注的是前者,很少從後者的角度出發分析。只有從花白貓的角度出發分析,從主觀認識的角度分析,發現問題,不斷地改進完善,才能避免此類悲劇的發生。再如:在課文《陳太丘與友期》的教授過程中,如何評價陳太丘的行為,到底應該不應該原諒陳太丘父親的友人,我組織同學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辯論,引導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角度認識這個問題,鼓勵學生幫助同學樹立「文明、誠信、和諧、友善」的觀念。
三、引導學生善於思考、敢於質疑
在本學期初始,我就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語文,掌握學習過程的九字真訣「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對於任何一個新的知識的學習和接受都必須按照這個模式進行,不僅要知道「是什麼」,還要能夠知道「為什麼」,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對知識的應用「怎麼樣」,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實現「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在《狼》一文的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能夠客觀公正的多角度的認識問題,首先我運用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列舉含「狼」字的成語,「狼子野心、狼狽為奸、豺狼當道、狼煙四起……」,並和學生逐一分析其含義,經過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幾乎含「狼」字的成語都是貶義詞,是不是狼就是一種沒有任何用處的、可有可無的動物?結合小學所學習的《蛇與莊稼》,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食物鏈、生態平衡等概念,引導學生認識到狼在生物鏈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拓展,引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完成《懷念狼》(賈平凹)、《狼圖騰》(姜戎)、《狼王夢》(沈石溪)等文本的閱讀,引導學生樹立人文主義觀念,平等的對待所有的生命。
總之,每一篇文章可拓展的地方有很多,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賞析,教學時要因文而異,緊扣課文的讀寫訓練點,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把學生的思路引向各個不同方面,達到開拓創新的目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語文教學也只有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最終目的,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開創更加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