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裡不聽話。經常老師管不了,特別是任課老師管了之後呢,根本聽不進去。這裡面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老師上的課,孩子不喜歡聽,有時候有也可能是孩子今天狀態不對等等,但是大部分原因,你像有些孩子,他經常不聽老師的話。非常的難管。
這部分孩子他們在上學方面一般都存在著一定的心理障礙。因為總體來講,現在的孩子在家裡都是一個寶,但是你到了一個大班級裡面,你根本不會成為一個寶孩子,在裡面肯定成為一個很普通的一個分子。他就發現自己的行為啊,自己的語言行動。方法都可能得不到及時的反饋,不像在家裡。反饋啊,這樣的孩子呢,一般來說他有一種心理失衡。
這種心理失衡,從小學一年級一開學就能夠非常明顯的體現出來。比方說一年級的小孩子在新生入學的第1、2個月都是紀律非常難管焦慮不安的,主要是孩子們在家裡和在幼兒園裡,他們都是那種非常自由自在的,喜歡有自己的語言行動就能夠讓家長家長馬上就跑過來,幼兒園老師馬上就跑過來的照顧他們關心他們。
但是在小學裡面呢,上了學了之後,比如身上癢了,書包掉了,鞋帶散了,不可能馬上就會得到班主任老師和其他老師的回應的,因為一個班裡50個人,老師不可能專門去盯著每一個小孩的每一個細節。老師也是人,那碰到這種情況呢,孩子的心理上他適應不了從家裡的那個地位,到學校裡的那個地位的改變,很多孩子在教室裡面故意創造奇怪的行動,吵啊不聽話呀,這樣的話呢,行為上就反映出來不遵守紀律。
就是小孩子那種幼小的焦慮的心理體現,這部分孩子確實比較難管,那怎麼辦呢?
第一,家長針對這部分孩子,可以跟孩子呢講清楚或者平時家庭裡面不要去太溺愛他,太以孩子為中心,這樣對孩子是一種傷害,溺愛是一種傷害。另外呢,跟孩子多講一些道理,到了教室到了學校你真正的行為習慣應該是怎麼樣,要像遇到困難要怎麼去做,要跟孩子多教導多講解。
過一段時間孩子他能感受到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讓他明白提早明白一些道理,家長要學會跟孩子溝通,要心平氣和地講,千萬不要訓斥孩子。
因為往往在學校裡管不了的孩子,在家裡溝通都是有問題的,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說學校裡有問題的孩子,在家裡肯定也不是很聽話的那種孩子。那麼從這也可以看出,更大的責任是在家庭方面出了問題。
第二,家長一定要樹立自己的正確的觀點,跟孩子講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且每天呢有時間呢就要重複的講,不要怕重複。像在學校等公共場合,我們不但要自己舒服,還要照顧別人的感受,因為那不是家裡,就讓孩子能夠明白家跟外面不一樣,家長多做示範,那麼也讓孩子明白道理。孩子知道規則非常重要。
第三,家長可以採取跟老師互相交流。在交流過程當中去回過頭來再去理解自己的孩子,我多問問他為什麼,多關心孩子的心理上的問題,就是你的孩子在學校裡生活是沒有問題的,很多家長都擔心學校在學校裡傷了手啊,或者說飯吃不飽啊,都是關心生活上的問題。
其實我們家長更要關心孩子心理上的問題,多問問他,你今天在學校裡啊,覺得什麼事情最開心啊,你在學校裡作業做好了,你一般是怎麼樣打發時間的,是給直接給老師批還是什麼樣的,進行平等的交流,每天交流十分鐘,就是每天要學會,就像閒聊似的,讓孩子多說一說學校裡的生活,每天交流個10分鐘以上,每天如果有半個小時的交流,這樣的家庭教育孩子肯定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