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圖丨改革開放40年之熱詞新說①這十個詞,個個都讓60後70後陷入回憶

2020-12-16 湖南頻道

  編者按: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迎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崛起。2018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累累碩果。我們回望過去,共同感受波瀾壯闊的四十年。紅網小編整理了4組4個時代的熱詞又進行了新的解讀,8月17日推出《熱詞新說》第一期,致敬過去的40年,更期待新時代的新輝煌!

  1、高考

  想當年:1977年,為加快人才培養,進行了唯一一次冬季高考,湖南等各省份均單獨命題。1978年,迎來恢復高考後錄取的第一批大學生,高考日期是當年的7月7-8號兩天,當時的考試科目,包括政治、語文、數學、歷史、地理和英語。1978年全國參考人數高達550萬人,錄取率不到5%。

  現如今:相比而言,現在的學生是幸福的。他們的高考總有父母始終的陪伴,不僅如此,高考那天為了學子們,有司機們默契的「靜音模式」;有守護學子進考場的交警們;有穿旗袍討「彩頭」的媽媽軍團;有為了慶祝女兒旗開得勝,第一次獻花的父親……

  2、自行車

  想當年:永久牌自行車是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自行車品牌。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自行車是高檔代步工具。那時,農村娶媳婦往往用「永久牌」接新娘子。隨著私家車、公交車、軌道交通等出行方式的多樣化,「永久牌」自行車淡出人們視線。

  現如今:時代更迭,看似窮途末路的自行車卻又「柳暗花明」。不久後,色彩絢麗的共享單車出現在國內各大城市街頭。清脆的鈴聲,又在人們耳畔迴響。摩拜單車於2015年1月成立,2017年2月14日,全球首創的智能共享單車項目摩拜單車正式登陸長沙。這也是摩拜單車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等城市之後進入的第17個城市。

  3、計程車

  想當年:「黃蟲」「面的」,是當年京津等地對黃色大發計程車的戲稱。數據顯示,從1984年9月至1999年,總共有30萬輛大發車出廠,其中有90%是供給全國各地的出租行業使用。北京在1992年時,已經有3萬輛大發計程車。這種結構簡單、既能拉貨又能拉人的小麵包車,迅速成為中國北方諸多城市的一道風景。

  現如今: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迅猛,滴滴出行大大方便了人們外出進行活動,使得出門打車變得平民化。目前,長沙已有神州專車、首汽約車、曹操專車、妙盛出行、長沙嘟嘟、斑馬快跑、快客出行、萬順叫車、先導快線等9家網約車平臺運營公司,其中妙盛出行、長沙嘟嘟、快客出行、先導快線為長沙本土品牌。

  4、喇叭褲

  想當年:上世紀80年代初流行的「喇叭褲」,曾掀起過一場「軒然大波」……在上世紀80年代,第一批穿喇叭褲的人,不是「男流氓」,就是「女流氓」。你只要穿上喇叭褲,你就會看到周圍的人對你指指點點,你會聽見他們罵你「不正經」!

  現如今:喇叭褲卷土歸來了。都說時尚是一個圈,幾十年後,時髦的年輕人又穿上了喇叭褲,最標緻的流行款式還是非喇叭褲莫屬,在輪迴中與上世紀自信、「叛逆」的青年們遙遙相望。現在,我們對喇叭褲鼓掌。

 

  5、手機

  想當年:1983年,上海開通國內第一家尋呼臺,BB機進入中國。傳呼信號隨時呼叫,到了後來,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徵,但此時的大哥大僅限於語音溝通。

  現如今: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通訊技術的進步給人帶來了史無前例的便捷,語音通話、發送簡訊已經是最基本的功能,現在可以上升到手機拍照、手機上網、視頻通話等等等等。

  6、霹靂舞

  想當年:八十年代,稍有一點錢的家裡,就有了「錄音機」,時不時傳來的「的士高」和「時髦青年」圍著錄音機跳起的「霹靂舞」大開眼界。時髦的男青年一邊跳著霹靂舞,一邊穿著喇叭褲,爆炸頭,截著蛤蟆鏡,成為那個年代的時尚。

  現如今:除了早期的霹靂舞,自上世紀90年代中開始,全國各地青少年就已經開始習練街舞。北京、上海、廣州因為資訊發達,街舞開展比較早;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興起,街舞作為健身運動的一種也進入了各大城市的健身中心。在湖南長沙,有這麼一位街舞小子,他叫楊崇喆,今年雖然只有11歲,但獲獎無數,更是打敗過2位知名世界冠軍。

  7、肯德基

  想當年: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西式快餐——肯德基。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餐廳在北京前門繁華地帶正式開業。1996年6月25日,肯德基中國第100家店在北京成立。這是一個裡程碑,標誌著肯德基在中國進入了一個更加穩步發展的階段。

  現如今:2017年12月28日是肯德基進入中國三十周年,同時也是它進入湖南的第二十個年頭。從1家店到200家店,從長沙到13個市州,再到48個縣城,讓更多消費者們在家鄉就能品嘗到肯德基美食。

  8、可口可樂

  想當年:在中國開放剛剛破題的1979年,一個引人注目的變化就是,被認為代表「西方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可口可樂進入了中國。可口可樂當時的銷售對象嚴格限制在來華工作、旅遊的外國人當中,銷售地點主要是友誼商店。1979年的可口可樂大概是4毛錢一瓶。

  現如今:可口可樂成為了最 「普通」的飲料,也不再是新鮮玩意兒。國內飲料成為了現在更多年輕人的選擇。國內飲料產品層出不窮,每一種飲料都能按照顧客的心意,隨意添加各種配料。奶茶加冰淇淋、加珍珠、甜度、冰度隨你的心意,為你單獨定製一款只屬於你的飲料。

  9、春晚

  想當年:1983年,中央電視臺製造推出了春節聯歡晚會。春節聯歡晚會一經推出,令全國人民耳目一新,受到普遍的歡迎和稱讚。李谷一則成為了春晚正式登臺的第一位歌手,一曲《鄉戀》讓無數人留下深刻印象。從此,除夕的夜晚除了家人的陪伴,春節聯歡晚會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現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選擇,除夕的夜晚,我們在微信上搶紅包;玩著電腦;大人選擇打牌。而我們卻有一個不變的背景音,那就是《春節聯歡晚會》。

  10、錄像廳

  想當年:上世紀 80 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颳起的一陣春風,流行的港臺及歐美影視劇和音樂逐漸來到內地,並由此催生錄像廳文化、磁帶文化等,構成了一代人的記憶。

  現如今:到了現在,電影已經不再是稀奇的物品,它成為了大家最普遍的休閒方式。選擇的電影題材更多了,3D、IMAX、4D等立體影視覺效果可供選擇。截至2017年底,長沙市共有90家影院,遍布城市各個區域。除了電影院以外,還可以選擇一些私人影院觀看影片,據統計,長沙的私人影院超過200家。


策劃指導:陳海波 張廣蓉

監製:黎娜

編輯:高芹 李柯影

製圖:鄧琴 鄭玉晗 趙曼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來源:紅網

作者:高芹 鄧琴 鄭玉晗 趙曼

編輯:徐丹 實習生:秦玖利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8/17/828043.html

相關焦點

  • 60、70、80、90後都說自己是「18歲」這是什麼梗
    確實,時間過得太快了,隨著千禧年前出生的最後一波人成年,60、70、80、90年代的人也都回憶起了自己的18歲。在朋友圈上,我們只能通過照片的新舊來看出來自不同年代的稚嫩面孔;那麼在他們各自的腦海中,都有怎樣的18歲回憶呢?
  • 詞頻分析來了,讀懂習近平改革開放40周年講話這些熱詞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發表了長達一個半小時、一萬三千多字的講話。  講話全面回顧和總結了這不平凡40年,也吹響了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號角,信息量非常大,需要全面領會理解,高效地學習掌握。今天,我們就用數據幫你分析,講話中出現了哪些高頻詞?這些熱詞都有什麼講究?
  • 改革開放40年 青年「熱詞」盤點(1978-1987)
    這些「熱詞」的變化,表面看來僅僅是「話語變化」,但是每一個詞語產生和演變的背後,都體現出社會時代的變遷;同時,青年新觀念、新意識的出現,也對社會進程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推動改革開放的深化。我們盤點了改革開放四十年每一個十年的部分青年「熱詞」。這些詞都生動地涵蓋了不同時期青年的生活狀態。回顧這些青年熱詞的變化,我們可以發現,青年文化常常因其鮮明個性而引人注目,但青年文化總是預示著社會發展的未來。
  • 改革開放,讓他從工人變身為英語翻譯(紀念改革開放40年)
    「感謝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讓我能順應改革開放的需求,通過自學英語改變命運。」近日,家住高新區厚和德小區的馮小川激動地說,他看到晚報在徵集改革開放40年的難忘故事,便想和大家分享他的人生經歷。近日,家住高新區厚和德小區的馮小川激動地說,他看到晚報在徵集改革開放40年的難忘故事,便想和大家分享他的人生經歷。  聽到實施改革開放的消息,  他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  馮小川,1955年生於湖北省武漢市。
  • 十幾首「阿卡貝拉」版老歌,串起改革開放40年幾代人回憶
    1978年至2018年,無數優秀歌曲誕生、傳播,成為時代經典,成為幾代人的回憶。8日晚上,來自上海、廣州、臺灣兩岸三地的老中青少阿卡貝拉音樂愛好者用阿卡貝拉重新演繹40年經典歌曲,音樂會以「中國心」、「時代風」、「未來夢」、「家國情」四個篇章,用十幾首歌串起幾代人的回憶。「80年代我們最熟悉的流行歌曲就是鄧麗君的歌了。」
  • 改革開放40年 川外人的英語夢
    、抄寫,到海量電子外刊可隨時隨地查閱;從拉著長長的天線接收外語頻道廣播,到手機廣播、教學視頻等一應俱全;從在口語角練習口語,到模擬聯合國、模擬APEC、外交外事禮儀大賽等內容豐富的全國賽事……改革開放40年來,川外人懷揣不同的「英語夢」,走進同一所高等學府,用盡方式方法勤勉學習。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之40位人物訪談錄」之十五
    他的人生,與改革開放法治建設相伴而行。改革開放40年,近三十年時間他在從事立法工作,參與了包括繼承法、民法通則、物權法、著作權法等20多部法律的制定工作。   思緒翻騰,往事湧現。這位已達古稀之年的鄰家長者向記者娓娓道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他所親歷的中國法治建設點點滴滴。
  • 60後、70後、80後、90後的懷舊美食大搜羅,那些忘不掉的童年回憶
    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伴隨著孩子們的零食也在不斷變化,而每種零食都無一例外能夠勾起一代人的童年回憶。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60後、70後、80後以及90後童年時代那些獨特的美味。60後·溫飽之外的奢侈品在物質匱乏的60年代,大部分家庭幾乎都還在為生計而奔波。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特刊 - 新聞熱詞 - 東南網
    時任福州市電信局局長的張奇萍回憶,當時福州電信局辦了8期培訓班,為兄弟省市的郵電員工講解程控技術,他總共接待了21個省市的主要領導。廣東省委領導參觀福州電信局機房後,當場拍板:廣州也要裝,要裝就裝26000門!並電話指示相關負責人趕緊組織人來福州取經,急迫的心情一覽無餘。當時程控機房每天都有大量的參觀者前來學習經驗,用人滿為患來形容也毫不誇張。
  • 改革開放40年,這些公路熱詞了解一下
    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這些公路熱詞了解一下?語言是溝通的工具,是意願和情感的載體,各個民族、各個地區甚至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表達意願與情感的特有方式,各個行業也有自己特有的語言方式。改革開放40年,我們試著用40句(條)對行業和社會影響深遠的公路語言,來回顧行業40年的奮鬥史。這些語言有的質樸,有的簡練,都表達了公路交通人特有的意願和情感。
  • 【生態文明·現場】十大維度、四十大關鍵詞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
    四十年後的今天,究竟哪些關鍵詞,能夠折射世界眼中的貴州新印象?7月7日下午,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十周年之夜上,「四十年四十詞——世界眼中的貴州」大型國際調研成果發布。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十周年之夜現場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貴州省委宣傳部開展了「四十年四十詞——世界眼中的貴州」大型國際調研活動,通過十大維度,四十大關鍵詞,全景展示了世界眼中的新時代貴州印象。
  • 120個熱詞「秒懂」95後:風趣幽默喜歡自黑
    95後在說什麼的60後、70後和80後們差點「感受到一萬點傷害。」資料圖:年輕人參加活動。 殷立勤 攝  昨天,騰訊QQ指數攜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舉辦了《95後熱詞》新書發布會。基於QQ指數大數據,120個95後高頻用詞被收錄其中。這些乍看起來令人不知所云的新詞彙背後,真實地記錄下了95後的新文化生態。聽懂他們的語言,走進他們的內心,了解年輕一代的真實想法,已經成為全社會的迫切願望。
  • 改革開放40年家經濟報導丨這40年中國人都在哪兒買的家具?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裡家裡的板凳變成了舒適、時尚的沙發,水泥的地面也有了瓷磚、木地板的裝飾,而牆上花花綠綠的獎狀和掛曆也被各種色調和圖案的壁紙、壁布所取代。人們的生活充滿了消失和改變,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正在不斷刷新。但隨著口袋裡的錢增多而不斷變化的不只是家具,還有家具的購買方式。今天,讓我們一起回顧,那些與「如何花錢」有關的故事。
  • 2015年習近平的20個「新熱詞」
    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原標題:盤點:2015年習近平的20個「新熱詞」  【熱詞】政治規矩  【例句】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一條根本的「政治規矩」。  【背景】2015年1月13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上,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出了「政治規矩」一詞,由此這一提法走進了公眾視野並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習近平在講話中十餘次提及「規矩」一詞。他強調,黨章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章程,也是總規矩。黨的紀律是剛性約束,政治紀律更是全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動方面必須遵守的剛性約束。國家法律是黨員、幹部必須遵守的規矩。
  • 改革開放40年之百年名藥片仔癀的堅守與革新
    2014年至2017年淨利潤累計27.96億元;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為217.96%,市值增長4倍左右。  改革開放40年,片仔癀公司從民間作坊到公私合營製藥廠再到如今的上市公司,始終堅持傳承匠心,在革新中堅守,用大國工匠精神做國家品質,以創新創業意志鑄長盛產業,有效地突破了多個發展瓶頸,逐步成長為一株繁花盛錦的古樹。
  • 改革開放40年 | 改革試驗田 創業夢工廠
    在1號線地鐵前海灣站B出口上面的「騰訊大廈」施工現場,機器轟鳴,吊車聳立,各種工程車來回穿梭,一片生機勃勃、熱火朝天的景象,讓人仿佛又回到了40年前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速度」。    「一張白紙,從零開始。」最早參與並全程跟進前海開發的親歷者王錦俠回憶,1979年,深圳蛇口一聲炮響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 「打工人」「後浪」成年度網絡熱詞,這些詞說到你心坎了嗎?
    流行原因分析:「吹哨人」一詞在今年被大眾廣泛熟知及應用,與李文亮醫生密切相關。2019年12月30日,李文亮醫生在微信上與同行交流時,認為出現類SARS病毒並提醒同行注意保護,因而成為最早向外界披露新冠肺炎病毒的醫療人員之一,被視為「疫情吹哨人」。
  • 大數據篩選120個熱詞「秒懂」95後:風趣幽默喜歡自黑
    後在說什麼的60後、70後和80後們差點「感受到一萬點傷害。」這主要是因為95後將三八婦女節的稱呼改為了女神節。「很多人都說95後對國際重大時事並不關心,但是我們發現,電影《戰狼2》上映期間的熱議量為400多萬,十九大這一話題熱議量500多萬,遠比美國大選高出許多。95後對於自己國家的發展和國家強大還是非常關注和有自豪感的。」
  • 中國政治改革40年之政治學理論內涵
    經過1924年—1974年高速增長50年後,蘇聯出現了經濟危機、社會停滯、政治僵化、領導人接班等一系列問題。  美國危機。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有兩個運動:一是民權運動。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凡是有人居住的城鎮都有黑人暴動。直到70年代中期,黑人問題基本告一段落。與民權運動幾乎同時,反越戰運動風起雲湧。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創造歷史的偉大變革
    過去40年裡,很多國家、地區也都進行過改革或是開放,但是失敗的多、成功的少。從世界範圍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從計劃經濟或類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大約有30個歐亞國家,涉及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直到1997年,絕大部分經濟轉軌的國家官方統計GDP都沒有恢復到1989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