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 改革試驗田 創業夢工廠

2020-12-20 法制網

▲前海灣天際線。莫範生 攝

    8年前,深圳前海是一片爛泥潭、亂灘涂;8年後,深圳前海是一座魅力新城、天翻地覆。「目前,我們正在打造『山海林城島港灣』生命共同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信心十足地告訴記者,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綜合效益最大化,是前海人追求幸福的終極目標。

    一張白紙,從零開始

    前海依山伴海,位於深圳南山半島西部,伶仃洋東側,珠江口東岸,土地及自然資源條件優越,面積約為15平方公裡,且緊臨香港國際機場和深圳機場兩大空港,半小時內即可抵達香港中環。

    記者在前海看到,一幢幢高樓正在拔地而起,一個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在1號線地鐵前海灣站B出口上面的「騰訊大廈」施工現場,機器轟鳴,吊車聳立,各種工程車來回穿梭,一片生機勃勃、熱火朝天的景象,讓人仿佛又回到了40年前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速度」。

    「一張白紙,從零開始。」最早參與並全程跟進前海開發的親歷者王錦俠回憶,1979年,深圳蛇口一聲炮響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2010年伊始, 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面向全世界徵集有關前海地區的概念規劃。

    「2010年的前海,到處都是亂泥潭,完全無法立足。」王錦俠說,當初深圳市有10多名幹部被組織上安排到前海工作,但由於種種原因,留在前海工作至今的就是他和另一位幹部。「那時連核心區域都沒有路,雖然與蛇口一山之隔,但往返需要2小時左右。」

    201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30歲生日當天,國務院批覆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利用前海深港合作平臺,推進與香港的緊密合作和融合發展,逐步把前海建設成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成為「特區中的特區」。

    2012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後離京視察,「第一站」就來到深圳前海。王錦俠幸福地回憶,那天,他和同事們作為參與前海開發開放的建設者,聆聽了習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前海要實行「比特區還要特的先行先試政策」「打造最濃縮最精華的核心引擎」,要「實現一年一個樣」的變化,「打造改革試驗田」。

    「『一張白紙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這是總書記的殷切希望也是對各級幹部的鞭策。」在前海展廳裡,王錦俠眼中充滿了信心。

    規劃先行,謀定後動

    在前海,一組由333個廢舊貨櫃組成的臨時建築群十分搶眼。「這是前海管理局辦公場所。」前海管理局工作人員解釋說,為方便企業就近辦事,該局用貨櫃在工地搭建了辦公室,雖然條件簡陋,但辦事效率和體制機制創新卻沒受到任何影響。

    2013年6月5日,深圳市政府發布《前海綜合規劃》,其目標定位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規劃理念創新為先導,促進粵港現代服務業緊密合作和融合發展,重點發展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

    2015年11月,為適應前海成為國家自貿試驗區的新形勢,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與前海管理局啟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綜合規劃》編制工作,研究內容包括空間規劃及產業發展、實施策略等,在更大範圍內研究自貿試驗區一體化協調發展。

    據了解,前海規劃以「前海水城」為核心理念,努力探索以濱水個性、產城融合、緊湊集約、高效便捷、低碳生態為特色,面向未來的城市發展新模式。在規劃理念中,注重打造活力水城和森林城市,營造多層級公共空間系統;以街坊為單位的整體開發;統籌空間布局,立體化開發地上地下空間;差別化土地供應,創新土地開發模式;高標準高星級,全面實施綠色建築等。

    同時,在編制前海綜合規劃、單元規劃、專項規劃以及重點項目的建築設計方面,還鼓勵引進全球高端規劃設計團隊共同打造高品質優秀成果。

    在前海青年夢工場裡,曾參與該項目建設的工作人員指著沙盤模型介紹,從空中俯瞰,這片建築像是書寫在大地上的一個繁體的「夢」字,預示著在這片土地上一場關乎夢想的孕育和創造。

    「這裡是化繭成蝶、點石成金、育苗成林的地方。」香港青年創新創業者代表鄭東說,藉助夢工場,能夠迅速地實現創意創新,而且還可以從這裡走向全國,對接世界,「真的好威水(了不起)」。

    短短3年,夢工場已累計孵化港澳創業團隊158個,為香港大學生提供了1500個實習崗位。

    小試驗田,成效驕人

    「前海是最小的國家級開發區。」在驅車參觀前海國際金融城、深港創新城、前海蛇口自貿城三大片區途中,記者不時被造型奇特的建築、綠樹成蔭的道路、五顏六色的花海所驚嘆,江西藉的「90後」青年小鄧告訴記者,他到前海工作3年有餘,已經越來越喜歡這片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熱土。

    「螺螄殼裡做道場。」在僅有15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前海如何做好土地這篇大文章?如何承載體制創新和未來發展的歷史使命?

    記者了解到,2012年5月,原國土資源部和廣東省聯合批覆《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前海肩負起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的歷史使命。

    從《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土地管理改革創新要點(2013-2015年)》獲悉,前海重點探索建立差別化的土地供應新模式、創新土地資源、資產、資本一體化運作模式、高水平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創新土地市場調控和監管機制以及完善土地管理體制機制。

    該要點明確,強化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監管效力,實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驗收制度,探索預防土地閒置機制,從源頭上防止囤地、炒地和土地閒置,建立用地退出機制。通過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的土地,原則上不得轉讓;確需轉讓的,前海管理局可以優先回購。

    2013年7月26日,前海推行彈性年期制,成功出讓兩塊土地使用權年限為20年的土地,首次打破了國內法定的「一次性出讓土地使用權年限40年」的制度,成為深圳「土改」的新樣本。

    幾年來,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已成為前海快速成長與優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註冊企業營業收入首次半年就突破5000億大關,實現稅收收入增長38.1%;實際利用外資22.6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4.6%;累計設立500強投資企業344家,持牌金融機構229家,高新技術企業437家,註冊港資企業8938家。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讓他從工人變身為英語翻譯(紀念改革開放40年)
    「感謝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讓我能順應改革開放的需求,通過自學英語改變命運。」近日,家住高新區厚和德小區的馮小川激動地說,他看到晚報在徵集改革開放40年的難忘故事,便想和大家分享他的人生經歷。近日,家住高新區厚和德小區的馮小川激動地說,他看到晚報在徵集改革開放40年的難忘故事,便想和大家分享他的人生經歷。  聽到實施改革開放的消息,  他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  馮小川,1955年生於湖北省武漢市。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宋志平:國企改革的守望者
    原標題:【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宋志平:國企改革的守望者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這些站在時代潮頭的企業家們,為我們的讀者鋪開過去40年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 與改革開放40年同步成長的宋志平,並非天生,而是時勢所造。在他看來,改革的每一步都是倒逼的。 他並不喜歡改革,因為改革意味著面臨困難,不得已而做。扛在肩上的,是艱難的擔子,要麼是發不出工資的工廠,要麼是債主臨門的公司,每次都是臨危受命。宋志平認為改革不是鮮花爛漫,而是荊棘密布,每走一步都意味著風險。
  • 改革開放40年我國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考察
    作者簡介:田景正,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長沙 410081)。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每一階段的改革都促進了課程理念的更新和幼兒園科學化教育實踐的推進。不同改革階段所頒發的國家課程文件既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的成果,又引導並促進課程改革實踐的深化。
  • 艱苦奮鬥再創業 改革開放再出發
    艱苦奮鬥再創業 改革開放再出發——四十位代表委員熱議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篇】關於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改革開放近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
  • 「僑」見江蘇·改革開放四十年③丨錢福卿:創新是改革開放的一把...
    江蘇是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較早投資興業的省份之一,現有200萬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改革開放40年來,他們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開拓者、貢獻者和見證者,為國家實施市場多元化、走出去戰略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 改革開放40年 重慶「老外貿」圓了百強夢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重慶12月31日電 題:改革開放40年 重慶「老外貿」圓了百強夢作者 陳茂霖12月31日,重慶新途外貿董事長王敬春約上長期在外經貿戰線工作的錢兆剛在內的幾位重慶「老外貿」一起,來到朝天門碼頭,拍下一張頗具紀念意義的照片。
  • 【改革開放40年】江蘇諫壁發電廠發展紀實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我國經濟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中國成就」。作為振興經濟的基礎保障,我國電力事業發展駛入了快車道,江蘇公司諫壁發電廠,這家鑄就了十年全國最大火電廠輝煌的企業,在這段中國電力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諫電揚起了風帆,插上了翅膀。
  • 改革開放成就了我的「教育夢」
    資料圖片本期僑商:蔡國贊,祖籍中山古鎮,中山市榮譽市民,中港英文學校董事長,1993年回鄉創辦中港英文學校。25年前,隨著家鄉改革開放政策的推進,在香港教育界已成就一番事業的他懷揣著700萬港幣回鄉投資。與別的鄉親回鄉開廠辦企業不同,他選擇的是家鄉的教育事業發展,開辦起中山第一間民辦學校——中港英文學校。
  • 從深圳發展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
    開欄的話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砥礪奮進,40年眾志成城。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億萬人民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輝煌的成就和生動的實踐,印證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宋志平:國企改革的守望者
    (宋志平在北大未名湖畔 圖片來源:受訪者) 編者按:1978年,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徵程。40年來,中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偉大變革。
  • 改革開放40年|小崗村往事:分田到戶「生死狀」為啥會有三個錯別字?
    編者按:改革開放,激蕩40年。40年前,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徵程。改革開放,成為過去40年中國發展變遷的最強音,和不同年代國人記憶中共同的關鍵詞。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也取得了累累的碩果。下面是一些不錯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與作文範本,僅供參考。相關新聞:<<<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一  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 改革開放40年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改革開放40年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2018年12月03日 08:3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宏波 字號 內容摘要:改革開放40年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褚時健:最問心無愧的是沒有庸庸碌碌地生活
    (圖片來源:褚橙莊園官方微博)  編者按:1978年,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徵程。40年來,中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偉大變革。
  • 東莞40年:「世界工廠」的進與退|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出發地⑦
    40年間,作為改革開放先行者的東莞,從珠江東岸一個普通的農業縣變身為「世界工廠」,這個漫長的故事流淌在歷史的長河中,看似波瀾不驚,但見證者和親歷者而言,卻難以忘懷。1大雨過後,河仔村的悶熱被洗刷一空,黃昏中的珠江顯得有些灰暗,像一張老照片。
  • 改革開放40年 川外人的英語夢
    四川外國語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12日17時58分訊(李婷婷 實習生 王哲)從一所學校僅有幾十臺收音機,到人手一部手機;從單一的學習工具到功能眾多的APP;從圖書館借書、抄寫,到海量電子外刊可隨時隨地查閱;從拉著長長的天線接收外語頻道廣播,到手機廣播、教學視頻等一應俱全;從在口語角練習口語,到模擬聯合國、模擬APEC、外交外事禮儀大賽等內容豐富的全國賽事……改革開放
  • 繼往開來 邁向復興——從改革開放40年看中國未來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題:繼往開來 邁向復興——從改革開放40年看中國未來新華社記者王敏、王希、王炳坤這是風雲激蕩的40年——中國人民以無與倫比的勇氣和智慧,寫下光輝精彩的篇章,創造出改變中國和影響世界的偉績。
  • 改革開放40年成功實踐的重要經驗與啟示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引領人民披荊斬棘、砥礪奮進,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
  • 人民日報重磅文章紀念改革開放40年: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
    然而,對於近14億中國人而言,這是一段我們共同見證和參與的歲月,大時代的宏大敘事背後,是無數個體命運的巨變,而無數中國人向著未來充滿激情的進發,也如涓滴入海匯聚成改革開放的時代巨浪。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 省僑聯舉辦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分享會 讓我們一起傾聽僑胞與江蘇...
    19日,南京金陵飯店博愛堂內,江蘇省僑聯舉辦的「僑瞧四十年 追夢赤子心——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分享會」正在舉行,10餘位與江蘇有著深厚緣分的華人華僑,深情講述他們與江蘇改革開放的精彩故事。  江蘇現有200萬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改革開放40年來,他們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江蘇是海外僑胞較早投資興業的省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