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重慶「老外貿」圓了百強夢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渝歐跨境電商旗下寶媽時光品牌展示店。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重慶12月31日電 題:改革開放40年 重慶「老外貿」圓了百強夢

作者 陳茂霖

12月31日,重慶新途外貿董事長王敬春約上長期在外經貿戰線工作的錢兆剛在內的幾位重慶「老外貿」一起,來到朝天門碼頭,拍下一張頗具紀念意義的照片。

憶往昔內陸城市外貿艱難起步

「我80年代初就開始在重慶做外貿工作,當年重慶給國家換外匯的物資就是從這裡通過長江送到沿海城市出口的。」王敬春記憶中,地處西部的重慶與其他內陸城市一樣,在發展對外貿易方面沒有什麼優勢。

衣索比亞工人正在重慶企業的新車間裡熟悉設備。 嚴歡 攝

「主要是物流成本高,不管什麼產品,加上運費還有運輸損耗,首先在價格上就要吃虧。」錢兆剛說:「除此之外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和人才匱乏也是制約重慶外貿發展的重要原因,我還記得1984年左右的時候,由於外語人才少,全重慶所有外貿企業都只能在統一的翻譯室收發外貿的相關文件,翻譯室裡的傳真機和四通打字機也都是重慶當時最先進的外貿設備。」

「改革開放初期的重慶雖然也能夠向海外出口一些諸如化工原料藥、棉紗、工具機等產品,但基本上還是處於『有啥賣啥』的初級狀態,再加上地理條件、人才結構等因素的限制,外貿經營權放開後,很快就被沿海城市拉開了差距。」王敬春說:「沒想到短短幾十年間,重慶就能將進出口總值做到4508.3億,還能有包括重慶對外經貿(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重慶對外經貿集團』)在內的三家企業衝進中國對外貿易100強。」

換思路主動求變成就「全球買賣」

傳統外貿模式不佔優,那麼身為內陸城市的重慶,該如何打破傳統外貿模式的限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眾位「老外貿」將關鍵落到一個「變」字上。

「地理條件是先天的,只能根據國家規劃建設來逐步改善,但是時代發展的機遇不會等,地方和企業的發展也不能等。」重慶對外經貿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周才兒說。

周才兒所在的重慶對外經貿集團是由重慶第一批走出國門的外經外貿類企業組建而成,近年來不僅主導建立了重慶最大的全國性跨境電商平臺「寶媽時光」,以及西部地區成熟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渝貿通」,還在國外完成了120多個工程項目,並援助建設了約旦巴卡醫院等大型援外建築項目46個。

「黨的十八以來我們提出了『船頭朝外』的發展戰略,在傳統貿易基礎上做渠道、做平臺、做集成,並且在香港設立投融資結算中心。」周才兒說:「如今重慶對外經貿集團已發展成為重慶市委、市政府定位的全市擴大開放、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綜合平臺。」

「我們立足重慶,服務全國,主要從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生產資料進口、服務於產業轉型升級的先進設備進口,以及服務於消費升級的消費品進口,在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中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周才兒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發展,重慶對外經貿集團已成為重慶開放型經濟的主力軍和領頭羊,而循著這條「全球買賣」的道路,2017年重慶對外經貿集團進出口總額達到38.5億美元,成為重慶近年來首家邁入中國外貿500強前100位的國企。

迎機遇重慶企業主動擁抱全球市場

在老外貿們看來,重慶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是這座城市外貿發展的又一歷史機遇,重慶不少企業已經先行一步,有的憑藉工匠精神,讓產品在海外打響了知名度,有的則直接在國外建廠,讓企業發展走向藍海。

「實際上在過了『有啥賣啥』的被動階段後,重慶又經歷了根據客戶需求去迎合市場的第二階段,以及從迎合市場到主動向外開拓市場的第三階段。」錢兆剛認為,這個過程讓重慶在不同時期出現了一些相對優勢產品,而這個過程中重慶也主動通過結構性調整,將傳統產業引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大幅度提升了重慶外貿進出口水平。

「比如重慶的神馳機電,就在美國市場打響了渝企自主品牌的名頭,還有長安、宗申、威馬、潤通、力帆等大批企業在海外市場有不錯的表現。」王敬春告訴記者,此外重慶A股上市企業三聖股份也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到衣索比亞投資建設建材廠和藥廠,並贏得了當地人尊重,企業董事長潘先文還與阿里巴巴、華為等中國企業一起,受邀參加2017年12月舉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第十七屆大會,並在大會邊會「第三個非洲工業發展十年」活動上登臺演講,分享投資非洲的經驗。

「企業在非洲投資,為當地帶來稅收、就業還有比較現代的工業管理模式,而當地則為企業提供土地、工人,更有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這是一個互相成就的事情。」三聖股份黨委書記黎偉說:「現在我們在非洲的工廠80%都是用的當地員工,企業也得到當地政府採購的訂單,拉動了重慶原料藥的出口。」

「重慶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是難得的歷史機遇,而重慶面對這個機遇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如果再有一個能統合全市外貿數據的智慧平臺,重慶服務於外貿的通道建設、口岸建設、平臺建設、市場主體建設和營商環境建設等相信都會進一步得到提升。」周才兒說。

相關焦點

  • 十幾首「阿卡貝拉」版老歌,串起改革開放40年幾代人回憶
    12月8日晚,「乘風破浪.匯夢想」2018上海市民文化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知識大賽百強頒獎暨阿卡貝拉主題音樂會舉行。活動現場用阿卡貝拉演唱改革開放40年歌曲改革開放40年間,也是中國文化藝術快速發展的階段。
  • 改革開放40年 川外人的英語夢
    、抄寫,到海量電子外刊可隨時隨地查閱;從拉著長長的天線接收外語頻道廣播,到手機廣播、教學視頻等一應俱全;從在口語角練習口語,到模擬聯合國、模擬APEC、外交外事禮儀大賽等內容豐富的全國賽事……改革開放40年來,川外人懷揣不同的「英語夢」,走進同一所高等學府,用盡方式方法勤勉學習。
  • 重慶大學師生觀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後談感受:我們生活在一個...
    華龍網12月18日18時10分訊(記者 林楠)今(18)日上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上午10時,重慶大學師生在主教學樓、學生活動中心、實驗室、宿舍等場所通過多種形式積極收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認真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 改革開放40年 | 改革試驗田 創業夢工廠
    在1號線地鐵前海灣站B出口上面的「騰訊大廈」施工現場,機器轟鳴,吊車聳立,各種工程車來回穿梭,一片生機勃勃、熱火朝天的景象,讓人仿佛又回到了40年前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速度」。    「一張白紙,從零開始。」最早參與並全程跟進前海開發的親歷者王錦俠回憶,1979年,深圳蛇口一聲炮響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 湖南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對歷史的最好紀念,是創造新的歷史   ——湖南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湖南日報記者   12月10日,湖南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長沙舉行,回顧湖南改革開放40年走過的光輝歷程,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把改革開放推向深入
  • 改革開放史詩追憶,讓重慶在新時代砥礪前行
    2017,黨的十九大作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部署,明確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改革開放,一個40年來和每個中國人息息相關的名詞。40年前她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的出現,幫助這個國家走上高速發展的道路。
  • 在馬蜂窩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的變遷
    前言:1978年,中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旅遊業作為啟動改革的突破口,開始肩負起從外交事業向經濟產業的轉變。然而,彼時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旅遊」還只是一個生僻詞。2018年,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世界第一大國際旅遊消費國,旅遊業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僅在上半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已達28.26億人次,說走就走的旅遊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以黑馬速度實現起跑、趕超和跨越,中國人的步伐走遍大江南北,走向全球各地,中國文化也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得以傳揚,這些巨變,凝聚在了一篇篇的遊記裡。
  •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也取得了累累的碩果。下面是一些不錯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與作文範本,僅供參考。相關新聞:<<<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一  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 改革開放40年成功實踐的重要經驗與啟示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引領人民披荊斬棘、砥礪奮進,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
  • 改革開放40年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改革開放40年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2018年12月03日 08:3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宏波 字號 內容摘要:改革開放40年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 【改革開放40年】江蘇諫壁發電廠發展紀實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我國經濟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中國成就」。作為振興經濟的基礎保障,我國電力事業發展駛入了快車道,江蘇公司諫壁發電廠,這家鑄就了十年全國最大火電廠輝煌的企業,在這段中國電力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諫電揚起了風帆,插上了翅膀。
  • 改革開放40年 十大金句
    改革開放40年來,出現了許多經典的理論名句,這些句子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讓人很快記住,入腦、入心。這裡輯錄十個耳熟能詳的理論金句。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1986年,「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這句話被登在美國《時代》周刊上,「貓論」也隨之成為世界人民知曉的名言。這句風趣幽默、釋理簡明的話語把改革面臨的諸多複雜問題化繁為簡。
  • 號百控股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大浦東》築寫東方金融夢
    作為國內首部以金融視角透視全局的改革開放 40 周年獻禮劇,該劇用以點及面的寫實手法,記錄了浦東從「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棚戶區,到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金融中心之一的轉變過程,不僅浦東新區深化改革的史實側記,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宋志平:國企改革的守望者
    原標題:【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宋志平:國企改革的守望者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這些站在時代潮頭的企業家們,為我們的讀者鋪開過去40年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 宋志平:國企改革與改革開放同步,到今天為止也經歷了40年。國企改革是世界性難題,全世界圍繞國有經濟和市場的結合問題都下過功夫,做過探索,西方人搞過國有化,也搞過私有化。從中國來看,我個人感覺,經過40年的摸索,國企改革的道路已經清晰了,難題已經基本破解了。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歷程回顧
    重溫40年改革開放昂首闊步新徵程  曹庭瑞在致辭中談到,改革開放的浩蕩浪潮,讓中國融入廣闊世界,讓世界發現新的中國。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改革洪流中,中國紡織工業主動融入全球化潮流,把握住了機遇,也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發展。今天,站在全新的歷史關口,面對新的、複雜的內外形勢,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艱巨程度更甚於40年前,需要我們繼續付出加倍的努力。
  • 時代性互文互動: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紀錄片的發展譜系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內容提要:從媒介生態角度出發,梳理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紀錄片的發展譜系,分析了40年來中國紀錄片的觀念、話語、美學變遷和與時代的互文、互動關係,以及紀錄片在
  • 繼往開來 邁向復興——從改革開放40年看中國未來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題:繼往開來 邁向復興——從改革開放40年看中國未來新華社記者王敏、王希、王炳坤這是風雲激蕩的40年——中國人民以無與倫比的勇氣和智慧,寫下光輝精彩的篇章,創造出改變中國和影響世界的偉績。
  • 改革開放40年圖書發行業致敬盛典:打造閱讀新業態
    中國網11月1日訊 (記者 蘇向東)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圖書發行業致敬盛典」11月1日在濟南舉行。順應讀者需求,探索、打造閱讀新業態,成為與會業內人士致敬改革開放、深化出版發行業改革的熱門話題。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攝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舉辦「中國發行業改革開放四十年致敬活動」,全面總結中國出版發行業取得的巨大成績,展示中國發行業影響力企業和人物風採,傳播出版改革經驗,激勵發行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開展新一輪改革創新具有重大意義。
  • 從「打開國門」到「全方位開放」,這些關鍵詞見證改革開放40年巨變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重要時間節點上,回望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從理論的接續創新到實踐的不斷向前,從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戰略到深刻改變生活的小細節,從物質上逐漸富足到精神上愈發自信……中華民族在復興徵程上刻印下一個又一個「關鍵詞」。
  • 改革開放成就了我的「教育夢」
    資料圖片本期僑商:蔡國贊,祖籍中山古鎮,中山市榮譽市民,中港英文學校董事長,1993年回鄉創辦中港英文學校。25年前,隨著家鄉改革開放政策的推進,在香港教育界已成就一番事業的他懷揣著700萬港幣回鄉投資。與別的鄉親回鄉開廠辦企業不同,他選擇的是家鄉的教育事業發展,開辦起中山第一間民辦學校——中港英文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