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4月9日,《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正式發布。
按照規劃,到2035年,北京將全面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全國文化中心功能更加系統完善,文化建設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更加強勁,大國之都文化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成為彰顯文化自信與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記者梳理了10個關鍵詞,帶你看懂北京文化中心的建設重點。
關鍵詞1
總體框架
「一核一城三帶兩區」
《規劃》提出,北京將按照「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打造全國文化中心,「一核」是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一城」是指北京老城,「三帶」是指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兩區」是指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
關鍵詞2
中軸線
「讓中軸線成為新的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中軸線由鐘鼓樓貫穿至永定門,約7.8公裡。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衛東在發布會上表示,「讓中軸線成為新的世界文化遺產」。
按照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要求,北京將遵循真實性、完整性原則,對中軸線遺產的核心構成要素以及發揮烘託、強化作用的城市水系、歷史建築和傳統四合院民居等進行整體保護。
接下來,北京將做好文物和歷史建築騰退保護工作,重點整治對中軸線視廊、對景觀造成破壞的不協調建築,綜合管控建築色彩、建築體量和屋頂形式,嚴控緩衝區內建築高度,逐步恢復歷史景觀的空間秩序。大力推動中軸線申遺,打造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的標杆。利用中軸線文物騰退空間,優先用於補充公共功能,因地制宜建設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藝術館、圖書館等文化設施。
關鍵詞3
老城
保護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
《規劃》提出,保護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打造沿二環路文化景觀環線,充分展示歷史人文遺蹟和首都風貌,再現世界古都城市規劃建設傑作。按照「一街一策」要求,精心打磨每個歷史文化街區,重點打造13片文化精華區。
北京將以皇家宮殿、園林、王府、壇廟、衙署等騰退修繕保護為重點,保留古都印記。突出胡同、四合院特色,打造保護傳承利用樣本,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加強對會館、名人故居等保護與利用,挖掘展示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和獨特價值。
關鍵詞4
博物館群
京報館等將打造成特色博物館
北京將發揮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國字號」帶動作用,提升首都博物館、孔廟和國子監等市級博物館影響力,打造京報館、京華印書局、湖廣會館、臨汾會館等一批富有老城文化內涵的主題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布局更多「小而美」的特色博物館。加強聯動策劃,精心開展豐富多彩的展覽展示活動,使老城成為一座處處散發著濃鬱文化氣息的歷史文化博物館。
關鍵詞5
大運河
打造國家5A景區
北京將以大運河為軸線,建設全線濱河綠道及重點遊船通航河道,結合大運河沿線不同特點,打造大運河文化展示區、大運河生態景觀區和疏解整治提升區,構建「一河兩道三區」的大運河文化帶發展格局。
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北京將加強路縣故城遺址和通州古城整體保護利用,在活態保護中留住漕運古城風貌。做好「三廟一塔」周邊風貌管控,優化提升旅遊配套設施和服務品質,積極創建集休閒、度假、體驗於一體的北京(通州) 大運河國家5A景區。
其中,「三廟」為通州區的文廟、佑勝教寺、紫清宮;「一塔」為燃燈佛舍利塔。
關鍵詞6
長城
開發新的長城旅遊線路
北京構建「一線五片多點」 的整體保護格局,以長城牆體遺存線為保護主體,打造沿河城組團、居庸路組團、黃花路組團、古北口路組團和馬蘭路組團等五個文化精華展示核心組團,對長城沿線衛城、所城等指揮中樞及關口、城堡、堡寨延續至今的村鎮進行系統保護。
規劃要求,從保護角度做好遊客分流,緩解開放景區遊客壓力集中的問題,開發延慶區古長城、水關、九眼樓,懷柔區慕田峪、箭扣、響水湖及密雲區古北口、司馬臺長城等國際精品旅遊線。
關鍵詞7
西山永定河
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將申遺
規劃要求,推動北京西山四道山嶺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為首都打造亮麗城市風景線,塑造優質城市背景輪廓。保護永定河、大石河、拒馬河生態環境,嚴守生態紅線,推進生態修復和流域治理。加強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將三山五園地區建設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傳承的典範地區和國際交往活動的重要載體。
北京將實施圓明園大宮門歷史風貌保護和功德寺景觀提升等工程,保護和展現御園宮門、古鎮、村落、御道等重要歷史節點。推動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做好東胡林人遺址、竇店土城遺址、金陵遺址和潭柘寺、雲居寺、南海子等重要文化遺產考古與展示,推動皇家園林、寺廟、傳統村落、京西工業遺產等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利用。
關鍵詞8
重點景觀
全市打造十片重點景觀區域,望京區域在列
規劃要求深入挖掘首都文化內涵,重點建設老城文化景觀區域(老城)、三山五園文化景觀區域(三山五園地區)、長城文化景觀區域(長城北京段)、大運河文化景觀區域(中國大運河北京段)、京西文化景觀區域(京西古道)、燕山文化景觀區域(明十三陵、銀山塔林、湯泉行宮等)、房山文化景觀區域(房山文化線路)、南苑文化景觀區域(南苑及南中軸森林公園地區)、國際文化景觀區域(北京商務中心區及三裡屯地區)、創意文化景觀區域(望京、酒仙橋及定福莊地區)等十片重點景觀區域。
關鍵詞9
「文化重器」
建設一批標誌性公共文化設施
規劃提出,聚焦城市副中心、城市南部地區、新首鋼地區等重要功能承載區,規劃建設一批標誌性公共文化設施。
其中,推動國家「文化重器」落戶北京,充分發揮中國國家美術館新館、國家工藝美術館等國字號設施公共文化服務功能。重點推動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劇院、博物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北京市文化中心、北京人藝國際戲劇中心、北昆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北京歌劇舞劇院、南部演藝中心、亦莊文化演藝中心等重點項目。此外,依託北京世園會園區、冬奧森林公園等重大賽會活動載體拓展公共文化服務。
關鍵詞10
「五都一城」
吸引更多中外影視作品在京首映首發
北京將建設設計之都、影視之都、演藝之都、音樂之都、網路遊戲之都和世界旅遊名城。同時,北京將建設藝術品交易中心和會展中心。
以影視來說,北京將加快完善影視投資、創意、生產、發行、放映、傳播、衍生品開發高度集成的產業鏈,規劃建設國際影視標誌性場所, 推動北京電影學院新校區、電影小鎮等項目建設,加快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中國(北京)星光視聽產業基地、中國(北京)影視譯製基地轉型升級,發揮中國電影博物館等國家級博物館資源集群優勢,打造影視特色文化休閒區,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優秀影視作品在京首映首發,讓更多的優秀影視作品從北京走向世界。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