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不完美」,佰特公益帶你探索公益產品化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在中國公益行業的發展歷程中,公益教育由起初的物資捐助發展到後來的助學扶智,經歷了質的飛躍,對受助人也產生了更加深遠的影響。

隨著公益組織的增多和信息渠道的聯通,越來越多的教育貧困地區能夠得到社會的廣泛援助,公益教育事業得到了發展,也因此面臨更多的挑戰和難題。

公益服務難落地,產品化成趨勢

為了讓更多偏遠窮困地區的孩子可以圓讀書夢,很多公益組織都加大了對公益項目的投入力度,並創建了許多能夠有效解決社會問題並且滿足社會需求的公益項目。然而,很多項目從啟動到落地,要經歷很多環節,也會浮現許多問題。

在實踐過程中,很多公益機構發現,後續推進難、成果呈現不明顯、資源有限等等因素都會成為公益項目落地的阻礙。公益服務想要追求專業、高效和規模化,勢必要解決這些「難落地」的問題,將公益服務從「瓶裝水」真正變成「自來水管」,才能從源頭上徹底解決「長期乾旱」的問題。

於是,「產品化」開始走進公益組織的視野,公益項目產品化成為公益組織發展道路上的助推器,公益服務的產品化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公益與產品碰撞,思維和實踐並行

近年來,一些公益機構嘗試著在公益項目中融入一些商業化的機制來提高效能,其中公益項目產品化正是不少機構正在努力的方向,佰特公益也正在積極探索和實踐中。然而,沒有標準化的定義和答案,很多ngo都在探索的過程中陷入了迷霧,難以找到正確的路徑。

自2009年成立以來,佰特公益就開始積極推進兒童及青少年的財經素養教育,也是國內最早從事青少年財商教育的公益組織,引領著國內的財商教育從無到有,從有到好。

2018年,佰特公益開始實行公益教育項目產品化,將產品化思維運用在公益項目中,在重重挑戰中積極調整團隊架構,回應用戶的反饋,保持與合作夥伴的溝通交流,不斷迭代研發產品,打造了「阿福童」系列產品,從阿福童盒子,到現在的奇樂小雞桌遊、阿福童財商雙師課、阿福童概念學校,秉承著精益創新的精神,一步步完善財商教育。

「看見不完美」,探索公益未來

產品化將會是很多公益機構未來的方向,但「摸著石頭過河」總是容易走彎路,在探索和嘗試階段,很多公益機構也發現了一些難題,渴望能夠通過思維的碰撞,找到產品化的標準答案。

為了與同行分享產品化經驗,在觀察美好的同時也發現不完美,佰特公益聯合南都公益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等夥伴發起了一場行業探討會,於12月11日-12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永福縣金鐘山假日酒店舉行,搭建起一個開放、平等的交流共創平臺,邀請所有關注公益項目產品化的人一起加入,分享嘗試、交流思考,在溝通的過程中碰撞出火花,梳理清楚過往,向著未來鑑定前行。

不用再孤身探索,集中起所有社會組織的力量,加入這場研討會,一起來探索甚至定義什麼才是公益產品化。在這裡,沒有嚴肅的討論,也不是單純的分享。在阿福童王國,可以現場參與小組共創、模擬沉浸式戲劇、展示館、共同繪製地圖等活動,沉浸式地感受「公益化產品」的魅力,並從中提煉出產品化的內涵。

從社會議題到產品地圖,「看見不完美」行業研討會已經蓄勢待發,12月11日會議內容將同步線上直播,在雲端帶你探索公益項目產品化的「前世今生」,深入體驗佰特公益打造的公益教育產品,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焦點

  • 追問︱公益項目產品化?「坑」你沒商量!「避坑」指南來了
    如何避免失敗,失敗了如何應對…… 12月11日至12日,在「看見不完美」公益項目產品化行業研討會上,來自佰特公益、一公斤盒子公益創新機構、西安市光源助學公益慈善中心、成都童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慢學校、北京歌路營慈善基金會等教育類公益機構,以及中國扶貧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恩派(NPI)公益組織發展中心、悅享新知等支持性機構的實踐者,分享了各自試錯的過程,展現了探索路上的那些不完美
  • 博世X佰特公益賦能甘肅鄉村學校,為1200名學生提供「財商教育賦能包」
    郭老師是通過阿福童財商網絡課和佰特公益結緣的,他帶動班級學生積極參與線上課程,通過打卡積分,為孩子們贏的財商桌遊,這次的分享也是他實踐中的經驗之談。 期待這批種子教師把財商教育帶進鄉村孩子的課堂陪伴孩子更好成長
  • 打造公益IP 虎牙探索「直播+公益」新路徑
    此外,虎牙長久以來致力於扶貧公益行動,重點打造了「虎牙『益』家人」等公益助農IP,不斷探索拓展公益助農新路徑。2020年4月,主播「孤影」參加了「虎牙『益』家人」第二期公益助農活動,線上推廣家鄉特色農產品—「中國菠蘿之鄉」徐聞菠蘿。截至活動當天下午6點,累計收到訂單超過十萬單,訂單價值總額340餘萬元。
  • 百事公司「2019把樂帶回家·媽媽製造」 探索創新「持續造血」公益...
    百事公司「2019把樂帶回家·媽媽製造」 探索創新「持續造血」公益模式 2019-02-02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徐輝 2019年1月28日,百事公司大中華區(以下簡稱「百事公司」)在廣東省乳源縣為「媽媽製造廣東省遊溪鎮瑤繡合作社」落成揭幕,並正式開啟「2019把樂帶回家·媽媽製造」新春公益項目
  • 2020同遠728親子節「看見美好」公益論壇:央視名嘴交鋒美院院長
    2020年7月27日,同遠集團第二屆「看見美好」公益主題活動在渝開幕,再度引起了廣泛關注。作為兒童攝影行業頭部企業,同遠集團於2019年搭建了藝術與商業進行跨領域對話的思想平臺,並在同年成功舉辦以「看見美好」為主題的公益活動。
  • 探索公益訴訟的中國方案——公益訴訟單獨立法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湛中樂從2005年《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提出探索公益訴訟制度的構想,到2012年民事訴訟法實現立法突破,再到201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試點,直至2017年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修改,檢察公益訴訟全面施行,我國公益訴訟的建構經歷了一個分類別、分類型、漸進發展的過程
  • 第五屆完美公益影像節用影像致敬最美追夢人
    12月9日,第五屆完美公益影像節年度盛典在中山市舉行。活動以「我們都是追夢人」為主題,用鏡頭講述十個平凡人的追夢故事,謳歌小人物的大情懷,奏響時代精神的主旋律。活動現場募集公益基金用於青少年發展、關愛女性、禁毒、華文教育等多個領域的公益項目開展。
  • 張衛華:短視頻上叫賣公益產品,說明了什麼?
    你刷抖音時,如果刷到一款這樣的「產品」,你會不會「查看詳情」去購買?這是個公益組織的籌款廣告。對習慣了網購的你來說,這很不適應,因為這不是必需品,甚至相當長時間內都不是產品,長期以來一直靠「賣慘」「誘捐」「強捐」來維持生存。
  • 公益產品哪家強?
    通訊員 付金鳳 文/圖在以法興善、全民慈善的新格局下,公益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公益組織展示、銷售公益產品的渠道有限,很多公益產品不為人知;社會公眾樂於通過簡單的購買行為參與公益,可選擇的公益產品卻乏善可陳;團購和企業捆綁等銷售模式大行其道,公益產品卻沒能搭上順風車。
  • 中國好公益平臺啟動 公布首批22個優質公益產品
    中國網新聞11月23日訊 11月23日,在上海東方萬國會議中心舉辦的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2016年會上,由阿拉善SEE基金會、愛德基金會、陳香梅公益基金會、恩派、中國扶貧基金會等聯合共建的首個「中國好公益平臺」正式啟動。
  • 好街探索可持續公益 實用、創新、共贏是關鍵詞
    對於公益,許多人存在一些迷思,覺得公益是有錢人才幹的事,做公益就是自我犧牲,只有天災人禍才做公益。尤其是在社區做公益,更是執行難度大,居民參與少。   然而,在杭州綠城楊柳郡,你卻可以感受到人們對公益活動的參與熱情。
  • 公益產品如何提質增量
    南都公益基金會供圖   在外省路演結束後,四川社會組織負責人回答公益夥伴提問。省群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供圖   中國好公益平臺探索的六方聯合共建機制。  1月23日,南都公益基金會項目總監黃慶委介紹中國好公益平臺時如此定義。  2016年底,南都公益基金會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等15家公益機構共建中國好公益平臺,旨在有效對接優質公益產品與社會需求,加速公益項目的產品化和規模化,爭取大規模解決社會問題。
  • 調查顯示中國開始了公益休閒時代-公益 救援隊 看見長城 NetTouch...
    「在玩中學,在玩中做公益。」早上抵達森林公園,先聽林場的工作人員講解山上的植物知識,然後一隊人馬沿著沙石路,一邊欣賞自然風光,一邊撿拾路上的垃圾。  「沒覺得累,公園的環境特別美。」鄭馨竺沿著一個直立起來的木梯,爬上了一座小山,看見長城就在不遠處,「有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  最近她還參加了一次「自然之友」組織的「綠色希望行動」。
  • 一點公益引領商業與公益運營新模式
    網際網路+公益其實就是增強網際網路企業的社會責任,社會各界都有過各種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據了解,「一點公益」項目在設計之初,創新性地將商業、公益以及網際網路技術結合在一起,目的是全面探索『公益四化』——全民化、系統化、痕跡化、持續化」。所謂全民化是指一點公益通過網際網路,讓網民輕鬆註冊成為一點公益的公益信使,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共同傳播正能量,共同關注公益事業,共同監督公益事業,共同參與公益事業;所謂系統化是指一點公益培養大量專業的公益人士,共同參與公益事業。
  • 高校聯手基金會探索長三角公益慈善教育
    (原標題:高校聯手基金會探索長三角公益慈善教育)
  • 樂元素——探索「健康+遊戲」公益,好玩又科普
    原標題:2020遊戲公益典型案例——科普教育 探索產品價值升級 科學普及是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的核心。我國公民通過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獲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遠超於除電視外的其他傳統媒體,而遊戲憑借其豐富的表現形式和較強的互動性,更易於民眾特別是少年兒童接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
  • 老牛兒童探索博物館——看公益如何促進學前教育
    老牛兒童探索博物館的獨到之處與國外兒童博物館大多依賴純民間公益性捐贈為主的模式具有顯著區別的地方在於,老牛兒童探索博物館這一項目,首先得到了中央和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兒童公益項目。
  • 超威貝貝健昆蟲探索樂園公益課堂完美落幕!
    為提升全民驅蚊防護意識,超威貝貝健走進全國100家幼兒園,開展「守護童年•綠色天使——昆蟲探索樂園公益課堂」,通過知識科普、角色扮演、科普漫畫、標語張貼、線上7天無蚊挑戰等多種形式,向150萬名幼兒及其家長普及防蚊驅蚊的重要性,致力為更多兒童的成長提供無蚊健康的成長環境。
  • 澎湃·責任踐行者年會明日舉行,聚焦提升公益效能塑美好商業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春之際,新冠疫情突發。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民萬眾一心抗擊疫情,許多企業也勇於擔起社會責任助力抗疫。澎湃新聞作為新型網際網路主流媒體,長期對中國公益保持觀察和介入並專設「公益湃」欄目集合呈現。
  • 米樂英語探索「教育+公益」新模式
    在教育公益領域,積極利用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應用、新平臺以及跨界協同等方式推動「教育+公益」事業發展尤為重要。 米樂英語隸屬於米絡星集團,作為業內優質在線少兒英語品牌,一直以來熱心公益事業,利用自身產品與技術優勢,弘揚教育正能量,為中國教育公益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