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日報《民生周刊》雜誌社主辦的2016「網際網路+公益」研討會於2016年11月24日在人民日報社隆重舉行。本次論壇針對網際網路+公益,行業自律和對社會負責的主題進行了探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長、曾任國家經貿委秘書長、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雲春,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九屆副主席、中國西部發展促進會理事長程路,中國SOS兒童村協會會長李進國,中國行為法學會廉政行文研究會副會長郝廣保,國家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宋洪遠,中組部機關事務管理局黨委原書記楊進福,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機關黨委原常務副書記劉更銀,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原副主任史銀良,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秘書長、《公益時報》總編輯趙冠軍,中國慈善聯合會戰略總監張曉青,中央民族大學基金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健, 北京長歌律師事務所主任任躍進,北京長歌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吳祖華,北京一點公益基金會辦公室負責人王立功,深圳前海中盛嘉鴻集團黨支部書記、副總裁李志分別做了交流報告;與會的其他專家、學者也分別針對以一點公益引領商業與公益合作新模式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益」的法律監管及可持續發展情況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對話。
網際網路+公益其實就是增強網際網路企業的社會責任,社會各界都有過各種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在此基礎上,「消費如何帶動公益」的思考進入了「一點公益」平臺創新者的全面論證階段,而維繫整個平臺系統的核心,即為「一點科技商家聯盟」,它利用網際網路連結消費者與優質商家資源——當消費者在線下實體店進行日常的點滴消費時,能獲得消費額99%的激勵,激勵款依託於每日龐大的消費折扣,即商家讓利部分,以此來刺激消費,拉動實體經濟發展,達到「可持續消費」的目的。據了解,「一點公益」項目在設計之初,創新性地將商業、公益以及網際網路技術結合在一起,目的是全面探索『公益四化』——全民化、系統化、痕跡化、持續化」。所謂全民化是指一點公益通過網際網路,讓網民輕鬆註冊成為一點公益的公益信使,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共同傳播正能量,共同關注公益事業,共同監督公益事業,共同參與公益事業;所謂系統化是指一點公益培養大量專業的公益人士,共同參與公益事業。通過專業的公益團隊,運用高科技網際網路技術進行公益事業的推動及監督,開辦「公益大學」,創辦「公益傳媒」等,讓公益事業能有序系統的展開;所謂痕跡化是指捐助者的捐贈,都將直接進入北京一點公益基金會,專款專用、專項管理,並接受基金會業務管理和財務審計及捐贈人的監督;所謂持續化是指一點公益將贈送出公益激勵信使豆給每一位公益捐贈者,讓每一位參與了公益事業的公益信使都在參與公益事業後得到激勵,持續參與公益,持續獲得激勵,使公益事業生生不息。這樣一來,整個公益事業的捐贈過程便擁有了全民參與、系統閉環、清晰可查、持續發展的鮮明特點,讓公益成為助力商業發展的動力源,讓商業成為支撐公益事業長遠發展的汩汩活水,實現「公益+商業」的相輔相成、協同發展。
「一點公益」的商業模式來源於公益全民化、持續化的理念,是為了實現大公益、全民生的美好願景。「一點公益」公益加商務模式以公益為初發心,並力求促進並繁榮蕭條的線下經濟,是為了全社會共贏的新興模式。當今世界,萬事萬物沒有一出現就能完全達到完美的事物,均有其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某某」等網約車電子商務出現的時候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爭論聲此起彼伏,虛假刷單現象比比皆是,即使到現在國家出臺辦法承認網約車的合法性,虛假刷單依然是不能避免的。據一點公益平臺高層表示,目前個別商家和消費者的虛假刷單行為是違法行為,「一點公益」平臺也是受害者,平臺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相關虛假刷單者的法律責任,並不斷完善模式控制和杜絕虛假刷單的情況。同時,針對個別商家和消費者一對一交易時串通的「加價」行為,一點公益平臺高層表示,消費者有消費自由的權利,一點公益沒有任何強迫交易的行為,如有商家加價,消費者可以選擇拒絕消費,也可以向平臺舉報,否則「加價」的責任依然由商家和消費者自行承擔,如果出現侵害平臺利益的,平臺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其法律責任。 此外,一點公益平臺高層表示通過推薦某一電子商務平臺獲得激勵是電子商務領域非常普遍的市場營銷模式,如各個網約車電子商務平臺,各個團購電子商務平臺等等;推薦者並不必然是消費者,並不是所有在一點公益平臺註冊的信使就必然通過平臺消費,也不存在只有推薦到一定數量的信使推薦人的消費才能返回。由此可見一點公益平臺的模式,並不存在任何特定的、固定的承諾;任何推薦人及被推薦人享有完全自由的消費權利。
人民日報《民生周刊》秘書長、中國行為法學會廉政行為研究會副秘書長馬海濤表示:去年10月底,國家頒布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該《建議》在提出健全商業性金融,發展普惠性金融的同時,還提出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圍繞商業生態圈建設,為個人、企業提供更多創業就業的可能;通過電子商務的發展,為金融注入經濟活力。我國正處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之中。目前,中國有6.7億網民、5.94億手機用戶,413萬多家網站,網絡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融入人民生活。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拓展網絡經濟空間的促進。同時「網際網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整個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和重要路徑,企業建立健全履行社會責任的機制也是企業自主創新的一種體現。」網際網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羅建忠、任富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