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公益引領商業與公益運營新模式

2020-12-22 環球網

由人民日報《民生周刊》雜誌社主辦的2016「網際網路+公益」研討會於2016年11月24日在人民日報社隆重舉行。本次論壇針對網際網路+公益,行業自律和對社會負責的主題進行了探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長、曾任國家經貿委秘書長、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雲春,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九屆副主席、中國西部發展促進會理事長程路,中國SOS兒童村協會會長李進國,中國行為法學會廉政行文研究會副會長郝廣保,國家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宋洪遠,中組部機關事務管理局黨委原書記楊進福,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機關黨委原常務副書記劉更銀,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原副主任史銀良,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秘書長、《公益時報》總編輯趙冠軍,中國慈善聯合會戰略總監張曉青,中央民族大學基金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健, 北京長歌律師事務所主任任躍進,北京長歌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吳祖華,北京一點公益基金會辦公室負責人王立功,深圳前海中盛嘉鴻集團黨支部書記、副總裁李志分別做了交流報告;與會的其他專家、學者也分別針對以一點公益引領商業與公益合作新模式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益」的法律監管及可持續發展情況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對話。

網際網路+公益其實就是增強網際網路企業的社會責任,社會各界都有過各種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在此基礎上,「消費如何帶動公益」的思考進入了「一點公益」平臺創新者的全面論證階段,而維繫整個平臺系統的核心,即為「一點科技商家聯盟」,它利用網際網路連結消費者與優質商家資源——當消費者在線下實體店進行日常的點滴消費時,能獲得消費額99%的激勵,激勵款依託於每日龐大的消費折扣,即商家讓利部分,以此來刺激消費,拉動實體經濟發展,達到「可持續消費」的目的。據了解,「一點公益」項目在設計之初,創新性地將商業、公益以及網際網路技術結合在一起,目的是全面探索『公益四化』——全民化、系統化、痕跡化、持續化」。所謂全民化是指一點公益通過網際網路,讓網民輕鬆註冊成為一點公益的公益信使,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共同傳播正能量,共同關注公益事業,共同監督公益事業,共同參與公益事業;所謂系統化是指一點公益培養大量專業的公益人士,共同參與公益事業。通過專業的公益團隊,運用高科技網際網路技術進行公益事業的推動及監督,開辦「公益大學」,創辦「公益傳媒」等,讓公益事業能有序系統的展開;所謂痕跡化是指捐助者的捐贈,都將直接進入北京一點公益基金會,專款專用、專項管理,並接受基金會業務管理和財務審計及捐贈人的監督;所謂持續化是指一點公益將贈送出公益激勵信使豆給每一位公益捐贈者,讓每一位參與了公益事業的公益信使都在參與公益事業後得到激勵,持續參與公益,持續獲得激勵,使公益事業生生不息。這樣一來,整個公益事業的捐贈過程便擁有了全民參與、系統閉環、清晰可查、持續發展的鮮明特點,讓公益成為助力商業發展的動力源,讓商業成為支撐公益事業長遠發展的汩汩活水,實現「公益+商業」的相輔相成、協同發展。

「一點公益」的商業模式來源於公益全民化、持續化的理念,是為了實現大公益、全民生的美好願景。「一點公益」公益加商務模式以公益為初發心,並力求促進並繁榮蕭條的線下經濟,是為了全社會共贏的新興模式。當今世界,萬事萬物沒有一出現就能完全達到完美的事物,均有其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某某」等網約車電子商務出現的時候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爭論聲此起彼伏,虛假刷單現象比比皆是,即使到現在國家出臺辦法承認網約車的合法性,虛假刷單依然是不能避免的。據一點公益平臺高層表示,目前個別商家和消費者的虛假刷單行為是違法行為,「一點公益」平臺也是受害者,平臺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相關虛假刷單者的法律責任,並不斷完善模式控制和杜絕虛假刷單的情況。同時,針對個別商家和消費者一對一交易時串通的「加價」行為,一點公益平臺高層表示,消費者有消費自由的權利,一點公益沒有任何強迫交易的行為,如有商家加價,消費者可以選擇拒絕消費,也可以向平臺舉報,否則「加價」的責任依然由商家和消費者自行承擔,如果出現侵害平臺利益的,平臺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其法律責任。 此外,一點公益平臺高層表示通過推薦某一電子商務平臺獲得激勵是電子商務領域非常普遍的市場營銷模式,如各個網約車電子商務平臺,各個團購電子商務平臺等等;推薦者並不必然是消費者,並不是所有在一點公益平臺註冊的信使就必然通過平臺消費,也不存在只有推薦到一定數量的信使推薦人的消費才能返回。由此可見一點公益平臺的模式,並不存在任何特定的、固定的承諾;任何推薦人及被推薦人享有完全自由的消費權利。

人民日報《民生周刊》秘書長、中國行為法學會廉政行為研究會副秘書長馬海濤表示:去年10月底,國家頒布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該《建議》在提出健全商業性金融,發展普惠性金融的同時,還提出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圍繞商業生態圈建設,為個人、企業提供更多創業就業的可能;通過電子商務的發展,為金融注入經濟活力。我國正處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之中。目前,中國有6.7億網民、5.94億手機用戶,413萬多家網站,網絡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融入人民生活。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拓展網絡經濟空間的促進。同時「網際網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整個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和重要路徑,企業建立健全履行社會責任的機制也是企業自主創新的一種體現。」網際網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羅建忠、任富麗)

相關焦點

  • 心商店:創造公益發展新模式
    原標題:心商店:創造公益發展新模式其售賣所得全部進入基金會帳戶,用於扶貧濟困、敬老救孤、恤病助殘等慈善項目和教育、生態、強村等公益項目,為慈善公益和志願服務事業持續性、常態化發展創立了新機制。「心商店」是慈善公益與商業運營跨界融合的產物,充分體現了慈善公益和志願服務理念、模式、文化的創新。以「可持續」為核心,創新公益理念。
  • 探底「一點公益」
    2016年9月5日,張茅在「一點公益」貼吧發了一個帖子:「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平臺?」在網友的回覆裡,幾乎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還有評論讓他惶惶不安:這可能是個騙局。多位學者和公益觀察人士認為,一點公益的經營模式,難以擺脫龐氏騙局和傳銷的嫌疑,且非真心實意做公益。對此,南方周末展開了全面的調查。「創新」與「共贏」「我們不叫返利,叫激勵。」
  • 公益與商業如何「相安無事」
    那麼,公益慈善與商業之間有哪些必須要釐清?如何釐清?   「在公益專業化、組織化和法制化之前,公益與商業的關係根本不是一個疑難問題,那時更糾結的是宗教與世俗慈善之間的關係問題,即便以公益為名沽名釣譽,行為人所遭受的也自有社會輿論與來自道德的責難和矯正。」
  • 水滴籌模式引央媒關注 公益與商業真要涇渭分明?
    公益與商業一定要涇渭分明?圍繞此次事件,有一種聲音指責「籌款平臺利用公益賺錢」,認為籌款平臺不該以籌款業務獲客,轉化後為保險業務牟利。這種聲音就認為,公益與商業是涇渭分明的,公益的歸公益,商業的歸商業,二者是割裂對立的。這確實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媒體的觀點和網友的聲音。
  • 田螺·六助公益市集「解鎖」志願公益新模式
    於是本周六由東錢湖鎮政府發起組織了田螺·六助公益市集。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集不但集結助潔、助困、助醫、助婚、助學、助老等志願服務項目,更統籌東錢湖志願者,如田螺姑娘服務隊、兵小二特色服務隊、「桑榆」志願服務隊等共同助力田螺六助公益市集,為社區居民志願服務,讓愛傳遞。如助困,則是集結當地生產農副產品的菜農們進行社區現場售賣,切切實實為菜農和百姓做實事。
  • 打造智慧公益新模式,福袋生活助力殘疾人輕鬆創業
    、成都啟航助殘公益服務中心、逐夢眾創空間、四川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運鴻助殘基金、中國電信成都分公司、福袋生活主辦,旨在集結與弘揚有才藝、有故事、自強自立的殘疾人,推動川渝殘疾人事業一體發展,助力兩地殘疾人脫貧奔康,打造公益產業鏈閉環以及可以全國範圍內複製落地的新模式。
  • ...趨勢及運營模式研究報告》發布 公益組織運營電商要有七方面能力
    《公益電商行業趨勢及運營模式研究報告》發布 公益組織運營電商要有七方面能力 2018-12-19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張龍蛟 報告顯示,目前公益電商的發展尚處於初期階段,公益組織運營電商要具有七方面的能力。
  • 「一點公益中國行」走進貴州公益巡演
    (編輯:羅建忠 文稿:於軍 攝影:羅建忠)近日,「一點公益中國行」走進貴州公益活動在金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完美收官。據悉,有江濤、東來東往、陸海濤、劉悅、莉娃、田丹等眾多明星歌手用動聽的歌聲為一點公益奉獻一份愛心,並給社會帶來公益正能量。
  • 女性公益有什麼變化?公益和商業如何有效地融合?鳳凰網行動者聯盟...
    「壹基金就像上市銀行,人家可以知道你的錢到哪裡去了,用市場的原則配置公益資源。」2015年11月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成立,馬蔚華執掌的這五年中,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一直致力於成為引領財富向善和社會進步的精神家園,成為現代慈善家和慈善專業人才成長的黃埔軍校。
  • 樹新型商業模式標杆,黃祥泓引領中食安泓脂20品牌乘風破浪
    一、政策春風,解綁企業發展模式之困9月21日,國務院印發了一份重磅文件《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充分肯定了以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徵的新型消費對於中國經濟的促進作用
  • 萬達兒童公益音樂會在線過百萬人觀看 開創企業公益新模式
    7月16日,首屆萬達兒童公益音樂會在全國190座萬達廣場正式起航,同時,活動現場還組織了公益市集、公益拍賣等愛心活動,共吸引了全國2.4萬位兒童參加,表演節目超6600個,籌得善款130萬元,每一位獻愛心的小朋友還獲得了一份由中華慈善總會認可的愛心證書。
  • 阿里公益平臺和螞蟻金服公益平臺首次聯合運營
    而兩個平臺的聯合,初步是協同運營以提升服務水平,讓兩個平臺的商家和用戶深度參與;進一步便是品牌聯合,以及共同推動公益帳戶,希望人人都有一個「愛帳戶」;最後希望能夠聯合合作夥伴發起更有影響力的創新項目,並通過兩個平臺以及大阿里生態體系內的資源共同創建一個更好的公益形態。
  • 讓綠色公益循環起來
    □ 本報記者 鄭建玲日前,華潤怡寶飲料(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華潤怡寶)攜手合作夥伴北京盈創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盈創回收)、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物美集團),在北京聯合舉辦了主題為「尋找環保幸運星 共同守護綠色未來」新聞發布會。
  • 米樂英語探索「教育+公益」新模式
    《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8》顯示,當前全球正處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突破爆發的歷史交匯期,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成為引領創新和驅動轉型的先導力量,正在加速重構全球經濟的新版圖。
  • 百度:病種類貼吧停止商業合作,只對公益組織開放
    百度:病種類貼吧停止商業合作,只對公益組織開放 中新網 2016-01-12 12:40 來源:澎湃新聞
  • 商業公益化、公益商業化 ——長江商學院朱睿教授受邀出席WeBelong...
    由法國WeBelong公益組織主辦的第四屆WeBelong論壇於10月12號和13號在北京舉行。50多家國內外創業公司、領軍企業的帶頭人匯聚於此,積極討論如何重新定義消費模式,並創造屬於未來的商業模式,推動創新和可持續消費積極發展。朱睿教授出席了論壇,並發表了題為「商業公益化、公益商業化」的主旨演講。
  • 國際公益學院揭曉2019年十大公益輿論熱詞
    12月25日,國際公益學院在京舉辦益論沙龍——中國論「益」年終盛典。沙龍盤點了2019年中國公益慈善事業進展,並對新年進行展望。沙龍上,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黃浩明首先揭曉了2019年十大公益輿論熱詞。入選熱詞包含:可持續發展金融、民間互助、科技慈善、善經濟、社會扶貧、體育公益、慈善走出去、社工+、她力量以及家族傳承。
  • 2021首屆「知識公益」頒獎典禮 | 暨首次公益型企業家推選與選拔
    而中國經濟正面臨從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型,國內步入科技興國轉型之際,如何將商業與公益有機結合,用商業反哺公益,公益推動商業發展,商業與公益形成閉環,才可以助力公益真正健康持續發展,公益才能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通過110期的直播,我們關注到中國企業家內部已初顯一個嶄新的群體——公益型企業家,這些人已將商業與公益完美融合併形成閉環,達成商業和公益的共贏。
  • 探索浙江海寧南關廂素食館公益造血新模式
    這家素食館由一群義工發起創辦,在民政部門註冊了民辦非企業單位,初衷是通過商業運作模式,為公益活動「造血」。「海寧義工沒有財政撥款,但是做公益需要經費。」南關廂素食館股東理事組陳建龍說。打算通過商業手段解決問題的海寧義工,沒有特意去申請補助。「既然要推到市場上去,我們也不想用道德綁架別人。」陳建龍說。    不過,素食館從籌備之初,就匯聚了眾人愛心。
  • 支付寶的種樹、養雞,單純為了公益?恐怕不是
    螞蟻森林也好,螞蟻莊園也罷,都只不過是以公益慈善為誘導,本質上為了商業利益而服務的產品運營新模式。螞蟻森林也好,螞蟻莊園也罷,都只不過是以公益慈善為誘導本質上為了商業利益而服務的產品運營新模式。拋開公益性質,以下僅對其背後的商業邏輯分享一些個人看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