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由華北電力大學國學研究中心和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主辦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華北電力大學國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日前在華北電力大學舉行,來自中國內地、澳門和韓國的八十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12日上午,大會開幕。開幕式由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孫平先生主持,華北電力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何華先生,華北電力大學國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威威教授,北京大學道家研究中心主任陳鼓應先生和北京大學哲學系李中華教授致辭。何華書記表達了學校對國學研究中心的支持,希望國學研究中心能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貢獻力量。王威威教授表示,國學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十餘年來厚積薄發的成果,對中心未來充滿信心。陳鼓應先生兩度發言,抒發家國情懷,闡釋文化傳統,勉勵國學中心成長,並提議在華北電力大學開展多樣的經典研習活動。李中華教授對國學研究中心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對中心寄予厚望。
隨後的大會報告由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蔡利民教授主持。中共中央黨校文史部李文堂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馬俊峰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王中江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梁濤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曹峰教授、韓國慶北大學漢字研究院張泰源教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郇慶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崔唯航研究員,分別以文化自覺、自信與自強,哲學自覺的話語維度,文化自覺與文化自強——現代中國公民文化建設的幾個問題,老子學中「道」的難題某種尋解,清華簡《厚父》與中國古代「民主」說,道家「帝師」類文獻初探,當代韓國《朱子語類》研究概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的傳統文化元素為題進行發言。報告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問題有深入的探討。
本次學術研討會圍繞儒家經典與思想的現代詮釋、道家核心觀念的發展脈絡及其現代轉化、法家的法治思想及其現代形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傳統文化資源等主題,分設四個論壇。
第一分論壇關注儒家經典與思想的現代詮釋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傳統文化資源的主題。論壇中,台州職業技術學院陳國峰、湖北紡織學院王菊英、華北電力大學國學研究中心吳高歌、北京大學儒學院李暢然、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楊勇、中山大學哲學系王小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蜜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匡釗、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王心竹、浙江師範大學彭榮、華北電力大學國學研究中心鄭洪曉、山東大學高等儒學研究院王小婷、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覓泉、澳門大學楊兆貴、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彭宏偉、聊城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劉偉、華北電力大學國學研究中心蔡利民進行發言。他們就《中庸》的教育哲學、孔門後學分派及曾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君子儒」與「小人儒」、孟子仁義並舉與社會分工視角下的君民君臣關係、《鹽鐵論》與孟子思想、《大學》「在新民」背後的伐薪隱喻、董仲舒春秋公羊學的思想淵源、「趙氏孤兒」的「大復仇」與考古學兩個面相、理一分殊及其現代價值、朱子的體用動靜說、王龍溪的心學思想、黃宗羲對陽明心學的維護、儒家心性論的現代化、國學復興背景下的國學大師經典論評、傳統的「差序格局」與民間資本的民族性、習近平新時代傳統文化觀「新」之管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等論題展開了討論。
第二分論壇關注老子、孔子和《周易》核心思想的發展脈絡及其現代轉化的主題。論壇中,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馮兵、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保定)張乃芳、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趙建功、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杜軍明、中山大學哲學系張豐乾、中山大學哲學系李巍、北京大學哲學系苗玥、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文化教育中心周耿、武漢理工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楊傑、天津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趙建永、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所聶清、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所李海峰、中山大學哲學系宋德剛、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譚明冉、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胡士潁進行了發言。他們就禮的自然哲學意蘊、孔子「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孔子老而好《易》的思想史意義、《易經》詮釋的特徵與現象、《老子》的思想主旨及其現代意義、老子的「無」觀念、《老子》的「無知」、《老子·三十八章》中「上…」的內涵、道家主旨的典範演變、道家核心要義的自然觀念及現代意義、道家無為觀與文化對話、道家思想中「道」的內涵及其當代價值、先秦諸子哲學中的「己」與「自」、儒道二家之起源與老孔的理想、湯一介《周易》解釋學的哲學突破與經學轉向等論題展開了討論。
第三分論壇關注對莊子的核心觀念的探討,同時涉及道家傳統及其現代意義的主題。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李延倉、周口師範學院老子暨中原文化研究中心高恆忠、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郭美華、中山大學哲學系(珠海)劉黛、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羅祥相、北京大學哲學系許家瑜、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劉嬌嬌、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姊威、南開大學哲學系葉樹勳、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鄧聯合、深圳市社會科學院中國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方映靈、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張玉傑、信陽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程林、武漢大學馬麟進行了發言。他們就《莊子》的生態觀、《莊子》的遊與詩化人生、《莊子·馬蹄》對仁義和政治的批判、《齊物論》的「八德」、莊子的「性不可易,命不可變」、《莊子》萬物的真實、莊子的「物化」思想、莊子的心學思想、郭象「自然」觀念的內涵及其相關問題、王船山《莊子解》的政治思想、道家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呂氏春秋》音樂思想、中國哲學從合法性疑惑到主體性自信的轉變、《嚴群文集》補遺等論題展開了討論。
第四分論壇關注對法家、荀子及黃老的思想觀念討論。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任健峰、華北電力大學國學研究中心王威威、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高專誠、北京大學哲學系馬天威、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史學研究所李銳、廈門大學哲學院李若暉、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趙威、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四達、北京師範大學哲學院王楷、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劉亮、北京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孫偉、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黃國輝、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白奚、《江淮論壇》編輯部吳勇、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袁青、天津中醫藥大學蘇曉威進行了發言。他們就《商君書》的「大國小治」之道、商鞅與韓非思想中的德治與法治、《韓非子》中的孔子、韓非子「身」觀念、隆禮重法與秦漢的國家治理、中華政制要論、從中國古代的天道信仰看權力倫理的系統建構、荀子的天人觀、《荀子》「性樸」說的陷阱、荀子對儒家德福觀的反思與進展、「三綱」理論的形成、《文子》的成書年代問題、《文子》法哲學中的矛盾、伊尹與早期黃老之學、《鶡冠子》的黃老思想等論題展開了討論。
大會閉幕式由曹峰教授主持,北京大學哲學系許抗生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唐文明教授和北方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加才教授分別以老子道家「道」思想的演變與發展、儒教與儒學和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與新時代文化創造為題作了報告。最後大會由蔡利民書記致辭。陳鼓應先生在閉幕式上再次發言,以「電力」二字借喻老子的「有生於無」,對華北電力大學國學研究中心的未來充滿期待。
為了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匯聚人才隊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拓展發展空間,提升華北電力大學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的軟實力和影響力,學校於2017年6月1日成立了華北電力大學國學研究中心。此次國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與學術研討會同時舉行。此次大會是華北電力大學60周年校慶的系列學術活動之一,大會的勝利召開標誌著學校在國學研究領域邁上了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