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金融的第一本書》的讀後感大全(上)

2020-12-13 陳思進

《看懂金融的第一本書》是一本由陳思進著作,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圖書,2020年6月出版,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看懂金融的第一本書》讀後感(一):關於金融的入門學

如今身處於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身邊最熱門的兩個專業名詞仍然是金融與網絡。金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金融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模式。作者陳思進告訴我們,在生活中,除了掌握金融學的基本知識,更需要學會透視金融背後的世界運行的規律。

金融一個和金錢掛鈎的東西。它看起來仿佛是一本十分有錢途的代名詞,它不止頻繁出現在財經新聞中,同時也常常被經濟學家掛在嘴邊,因為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和錢分不開,無論是日常儲蓄、銀行借貸,還是物價上漲、利率調整,有錢的地方就有金融。想要生活得更幸福,金融學是一門人人都應該懂、人人都能懂、人人應該用好的學問。

本書《看懂金融的第一本書》作者名叫陳思進,國際金融專家,央視大型紀錄片《華爾街》《貨幣》學術顧問。曾任美國銀行證券公司副總裁、瑞士信貸證券部助理副總裁、宏利金融財團資深顧問,目前任某國際金融財團風險管理資深顧問。著有《看懂財經新聞的第一本書》《看懂貨幣的第一本書》《金融讓誰富有》《絕情華爾街》等。

黃金到底能不能保值?信貸消費有怎樣的陷阱?投資的黃金法則有哪些?誰是金融市場裡的食人魚?在本書中,華爾街金融專家陳思進以簡潔易懂的語言普及了我們日常必知的金融學知識,從貨幣的誕生為開端到基金股票到外匯期貨,全面梳理了和金融相關的各種問題。

作為一名金融小白,《看懂金融的第一本書》真的可以說是再適合不過我了,讀完這本書之後讓我明白了許多關於金融的知識與道理,我以前一直沒有搞懂為什麼會有環京貧困帶,直到看了這本書之後,才逐漸明白。因為外部資產的大量衝擊,導致了當地物價格的虛高,變相的提高了當地人的生活成本。而此時的勞動關係並沒有因為生產力的提高而發生相應的變化,以至於有些人在不知不覺中就被甩下了高速行駛的車。

還有老一輩或者普通人一般有錢就會儲存起來到各地的銀行,但是其實每年持續的通貨膨脹,算下來加上銀行的利息,先還是一直處於貶值的狀態,以及買不買房的問題,作者都有從正反兩方面下手,給讀者做出了全方面的解答,書中的語言也是簡潔生動的,沒有太多讓人難懂的金融專業術語,所以說我認為這是金融小白入門的第一本書再合適不過了。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希望大家不要錯過。最後期望作者的下一本書!

《看懂金融的第一本書》讀後感(二):你的消費觀,真的需要重新審視一下

說到錢這個字,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理財,俗話說的好「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而理財方面的書我看的也不是很多,但是對於財務自由卻是抱著很大的期望,《小狗錢錢》是我看的第一本理財書,這本入門級的書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它教我們留住那只會下金蛋的鵝,運用基金或者開源節流等方法做到真正的財務自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正確價值觀,更確切的說是正確的理財觀。

而《看懂金融的第一本書》這本書對於金融方面的講述讓我覺得對於未來和消費觀需要重新思考和審視一下。

我們日常的生活中都離不開交易,那麼又是誰在操縱著這場交易呢?而這場交易對於我們來說或者對於我們的國家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呢?我想很多普通人都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那些我們認為不可或缺的東西真的就是不可或缺的嗎?還是我們都跳進了某些人為我們設置好的陷阱?

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還是會被很多東西蒙蔽雙眼,車子房子金子等等,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大家都一致的認為這些東西是我們身份的象徵,但是想一下,誰灌輸了我們這樣的思想呢? 購買黃金真的可以保值嗎? 現在的租賃比我們真的適合買房炒房嗎? 我們真的需要提前消費來滿足自己的物慾嗎?

作者帶著我們從一個國家的層面來分析這件事情的時候,會讓我有一種細思極恐的感覺,這就像是一場蝴蝶效應,由我們個人一些小方面的決定,而造成了一個國家大方面的一個變動。 答案告訴我們黃金是不會保值的,房價的泡沫化,還是租房子比較合適,並不是提倡大家不買房,而是讓大家用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來衡量房子對我們的作用。

其實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都在提前消費自己,這件事並不是一件好事,雖然看起來我們是在享受,但是對於未來一個長久的計算的話我們付出的更多,老祖宗的智慧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提前消費自己,要學會積累,積少成多。不要很輕易地陷入金融操縱手的圈套。

這本書讓我對於極簡有了一個更好的認識,極簡併不是扔掉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而是不提前消費自己,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雖然我們個人覺得自己浪費一點東西不算什麼,但是積少成多,中國十四億人口,對國家就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對於一些不能再生的能源的消耗也需要我們做到極簡,減少車輛的出行,減少不能再生能源石油的消耗,還我們一個青天白雲,造福我們的子孫後代,為他們也留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是我們可以約束自己,讓我們生活在一個更加理智、更加美好的世界裡。

相關焦點

  • 看懂金融的第一本書的讀後感大全(下)
    《看懂金融的第一本書》是一本由陳思進著作,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圖書,2020年6月出版,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看懂金融的第一本書》讀後感(五):金融與生活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建國初期的吃不飽穿不暖發展到現在,講究吃得有營養、穿得體面,出行也從步行為主發展到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代步車。不得不說,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中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個人的消費能力購買能力都在逐步提升。
  • 為大家推薦一本書《看懂財經新聞的第一本書》
    來源:陳思進作者| 禾本來源 | 知乎為大家推薦一本書《看懂財經新聞的第一本書》,本書作者是資深華爾街人士陳思進,深諳金融圈賺錢之道。他在此書中教人們如何看懂財經新聞,如何區分投資與投機,分析財經新聞背後利益關係,揭露一些華爾街內幕。
  • 語文閱讀能力的差距分層,體現在如何寫好讀後感,取決你在哪一層
    關於語文閱讀能力的差距分層,主要是有沒有看進去,是否掌握了閱讀的技巧以及寫沒寫讀後感。愛閱讀和語文成績好有沒有關係?是有的,但是愛閱讀不是每天拿著一本書看,首先是要看得懂,也就是把書看進去。其次是,閱讀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有的同學一整個學期就看一本書,有的同學一整個學期能看幾十本書,這就是差距分層。
  • 簡簡單單,一本書的讀後感
    [愛心]一本一言難盡的書——Against interpretation and other essays內心有個小人說:這本書讀後感要不然不寫吧?另外一個小人反駁:堅持了這麼久的事情,怎麼可以說不做就不做了?
  • 靜下心讀一本書,再用3個訣竅分享精彩讀後感
    阿根廷作家阿爾維託曾說:「閱讀使我們能過一種逆流而上的生活,我們不必自己經歷過一種生活或錯誤甚至喜悅,而從他人的書寫裡先探得生命的可能。」顧名思義,讀後感重點在「感」字,感想、感悟,心得、體會,凡是讓你產生了問題和想法,啟發了你的思考,值得你用口頭或是書面表達出來的,都是讀後感。
  • 一本關於讀書的使用說明——《如何閱讀有效一本書》讀後感
    但是我覺得就我們目前而言,或許線上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我的理由是:第一,在線上買書能夠節省我們的時間。去書店又是找書又是排隊,還得專門跑一趟,很麻煩。第二,現在在網上我們依然能夠通過各種途徑對一本書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 讀書月 同讀一本書《關鍵對話》讀後感
    上月,大家微信投票選出了《關鍵對話》這本書來共同閱讀,可見親們對語言藝術的追求,對溝通技巧的重視,對IQ與EQ的結合應用都是有相當高的要求。經過一個月的閱讀,不少的親都認真抒寫了自己的讀後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享和學習這本書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我們又學到了哪些呢?
  •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後感這樣寫,資深教師建議學生收藏備用
    很多學生不清楚讀後感到底要怎樣寫,它不是一本書的簡單介紹,也不能只寫書中主要的內容,就讓資深教師告訴你到底寫讀後感要注意哪幾點吧。首先在標題的選擇上,可以是單標題,也可以是雙標題。上面寫文章的中心,就是你感受最深的內容的一個提煉,下面寫書名,別忘了書名加上書名號哦,後面加上讀後感。
  • 《快速閱讀術》讀後感:讀一本書,只為遇見一行文字
    我自認是一個愛學習的人,當看到一個理念說輸出是最好的輸入時,我覺得每認真看完一本書,都需要寫一篇讀後感。自從有這個念頭之後,看書卻越來越慢了。所以看到這本書名叫《快速閱讀術》的書時,簡直是如獲至寶。這本書字數不多,所以一向看書很慢的我,這次居然很快就讀完了,並且覺得獲益匪淺。作者是印南敦史先生,曾經也是一個讀書很慢的人,自嘲讀一頁書需要5分鐘,後來因為工作的需要,他成了一個書評人,每個月寫60篇書評,一年可以讀700本書。
  • 小學生怎樣寫好讀後感
    「讀後感」意思是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的感受。我們每讀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說時心理常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變化,或者猜測人物心理、評價人物品質、性格,有時還會把身邊人物或者自己代入文中,去與文中人物做一番對比。把以上這些東西寫下來就是讀後感。讀後感也叫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文體。
  • 讀後感作文 讀後感作文範文匯總30篇
    讓我們歌頌生命也向死亡獻上莊嚴的敬禮!  《一片葉子落下來》讀後感範文八  這本書很薄,我花了一個多小時就讀完了。這是一本關於生命的書,書中提出的問題有很多。比如,你從哪裡來?你會去哪裡?為什麼要活著?死是怎麼回事?其實這本書是寫給那些經歷過生離死別的孩子,也寫給那些對生死無法解釋的大人。但是我還是忍不住要翻翻。
  • 《波普先生的企鵝》讀後感
    理順邏輯,看清架構,找到重點,再加上寫讀後感的完整思維導圖,一篇基礎的讀後感才出爐了,發自內心、豐富多彩。對於高年級的孩子,要求拔高,要學習引用前言後記中的恰當句子,一步步升級換代。聯繫現實,體會文章給自己的真情實感在現實中的作用,更加適於讀後感的質量提升。
  • 小學語文讀後感的概念及寫法
    其次,寫讀後感,有它一定的規矩,有的書上把它歸納為「引、議、聯、結」,四個字,想公式一樣。對於這些規矩我們不可以不學,考試時只要內容有創意, 套用這種公式未嘗不可;但我們也不要受其所限,寫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嘗試在結構上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個性。
  • 二、2020高考作文猜想之2:整本書閱讀 ——「讀後感」「推介信」「書評」示例
    要求:選好名著,選好角度,明確文體(從「讀後感」「推介信」「書評」選定其一),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押題依據】「整本書閱讀」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熱點,推動得如火如荼,並且學界已經取得了共識,皆認為是提高中學生人文素養的最佳方法。
  • 有沒有一本書,迅速幫助我們讀懂經濟金融類英文報導?
    有人推薦你讀一些專著。可是,現在讀經濟金融類的專業書籍,門檻有點高。那怎麼辦?那我們就從簡單的入門讀物開始!一次吃不了一個胖紙,我們可以只吃一個瘦子嘛。本次推薦的經濟金融入門書籍,就是一個瘦子。雖然瘦,但絕對能幫到你。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內容呢?
  • 我為什麼勸你一定要寫讀後感
    我每讀完一本書,必須通過寫文章來整理自己零碎的思考和感悟。單位裡有同事看到我經常寫讀後感,很不解的問我寫它幹嘛,又不像是上小學時老師要求一定寫的,我笑說,「不寫總覺得少些什麼。」一篇讀後感中,我會記下作者的簡介和背景,寫下自己接觸到這本書的契機,自己的讀時的認識和感受、啟發與思考、評價等等,最後完成一些語句的摘抄。對我來說,寫完讀後感才算真正讀完了一本書。
  • 深圳作文培訓 | 寫讀後感
    當我們獲取知識,增長信息時,當我們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一首詩、一段語錄,當我們看完一幅畫後,我們的心靈會產生一些共鳴和震蕩。當我們把這些點點滴滴的感想記下來的時候,便成了一篇讀後感。  二、讀後感: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 語文同步學1對1作文批改《幻想語文大戰冒險島》讀後感
    這是一篇讀後感,那麼讀後感需要注意的步驟是:一、題目:格式一般為《讀xxx有感》(xxx為書名),或者直接寫&34;也可以;第一段:簡述這本書的書名,作者等基本情況,再講一下讀了這本書的感受。二、然後中間簡述(概括)書中主要內容,注意是簡述,越精煉越好,因為這個不是文章主要內容,只是為下文的感想作鋪墊;讀了這本書的感想,這是全文最重要的部分,要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 晨媽分享:教孩子寫《讀後感》作文掌握八個結構技巧解決
    可以是讀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一句名言,甚至可以是一首歌詞,一首古詩等等,內容選材可以豐富不設限,但必須有自己具體的感受和得到的收穫才能成文。對於孩子們來說,一般寫的就是「書」和「文」的讀後感,所以今天只詳細說說如何寫好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讀後感。首先要寫的是「讀了什麼」。「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
  • 復旦經院金融431如何複習?復旦金融專業課139詳細經驗分享
    反正我認為首先你得把這四本書看到理解了它所有內容(包括一些小角落、腳註什麼的)的地步。這裡的「理解」指的是除了數學推導之外的所有內容能全部明白他的邏輯,舉個例子,為什麼這樣會造成匯率貶值、為什麼這樣會改變項目的NPV。這也就是把書讀厚的意思,在這個階段不用達到用自己的話說出內容的地步,只用把書上內容看懂就好。一般而言,要麼就是先粗略的看一遍,再細看第二遍;要麼就是慢慢地、仔細地只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