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規劃打造美麗鄉村 亮特色培育民宿產業

2020-12-25 中山網

2月20日,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開幕,多名政協委員提交了有關鄉村振興的建議,認為我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不斷完善機制、提升標準、強化措施,全面提升全市美麗鄉村建設檔次和水平,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取得了積極成果,但也存在規劃滯後、用地指標緊缺、建設進度緩慢等問題,委員們據此,提出今後鄉村振興發展的系列建議。

現狀

整體水平不高 產業空間偏小

政協委員陳雲華認為,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全市美麗鄉村建設仍存在整體水平不高、思想重視不夠、用地指標緊缺、規劃滯後、建設進度緩慢、髒亂差現象突出和產業發展缺位等共性問題,嚴重製約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她表示2018年跟隨市政協到山東省調研美麗鄉村的課題,包括淄博等城市,感觸很深,發現當地的資金投入大、規劃科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很有特色,相比之下,南朗左步村、南區曹邊村的特色也十分明顯,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政協委員周禮坤在提交的《關於以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為切入點,推進我市鄉村振興工作的建議》中指出,我市鄉村的生活、生產和生態環境三個方面存在很大短板。首先,產業空間,「小、散、亂」不利於發展。鄉村「自下而上」形成的村級工業區,表現出以空間無序擴張為主,空間碎片化,造成生活區、生產區功能混雜。鄉村工業區的發展主要依靠低價土地吸引企業入駐,缺乏對產業集群的培育和關注,企業的產業集中度較低,不利於整體競爭力的提升。第二,生活環境不佳,外來務工者和村民混合居住,鄉村特色風貌不凸顯。在我市鄉村地區中原有「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發展模式下,產生了依託村居形成外來務工者出租房與原村居混雜布局的特點。部分鄉村生活環境無序,鄉村原有的文化特色不顯著,風貌不凸顯。第三,生態環境承受生產與生活環境的壓力加大。傳統鄉村的發展路徑以空間無序控張為主,造成生活區、生產區功能混雜,鄉村內的工業區承載了大量低端的產業生產、加工職能。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造成部分鄉村的生態環境壓力增大,霧霾、水質惡化、土壤汙染等現象顯著。

建議

以科學規劃作指導 以產業發展促增收

陳雲華指出,2月19日,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發布,包括紮實推進鄉村建設、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短板,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等內容,與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是一致的。我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補齊短板。

首先,注重規劃,按規執行。創建美麗鄉村需要有科學規劃作指導,統籌精品點、精品線和精品區布局,著眼長遠,以人為本做好頂層設計。一是把合理布局、環境秀美、百姓宜居、生活富裕作為解決美麗鄉村建設長遠發展的根本,確保規劃的科學性、操作性和可持續性。二是注重全域規劃理念,把農業產業發展、村莊管理實施體系納入規劃的核心內容,多徵求本地專家、鎮區幹部和村民的意見,不搞一刀切、模式化,同時避免無序化發展,力求做到一村一方案,突出地方特色。三是相關職能部門要進行村莊規劃布局研究,確立需要重點建設的中心村、示範村,科學保護自然歷史文化價值的特色村。

其次,發展產業,促進增收。建設美麗鄉村,產業是根基,富民是核心。美麗鄉村需要有美麗產業,只有與產業發展統籌規劃,同步實施,才能提供美麗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一是培育精品農業,圍繞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引導農民採用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生產方式,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二是推進土地流轉,突破用地瓶頸,發展規模經營。加快優勢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生態養殖建設,推進專業化生產、品牌化建設,扶持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興起美麗產業。三是培育經營主體,拓展農民創業就業空間。

再次,健全機制,提升水平。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場涉及農村整體環境與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綜合性改革的革命,需要建立一系列鞏固和提升環境質量的長效管理機制,讓鄉村之美「永不凋謝」。一是堅持持續投入,在全市範圍內確定一批自然生態條件好,創建主體積極性高的典型示範村,按照集中資源、集中力量的原則,資金分配、項目安排、扶持政策都切實向典型示範村傾斜,並探索加大信貸、社會資金等各類有效資金向示範村傾斜。二是堅持市場導向,建立多方籌資,共建共享的投入機制。積極引導和鼓勵能人大戶、企業、外資等社會資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三是強化督促考核,提高管理水平。將美麗鄉村建設列入市委、市政府對鎮區的年度綜合考核,建立「一月一上報、一季一交流、半年一推進、一年一考評」的工作落實機制。

聲音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 培育民宿新興業態

政協委員吳永光提出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培育民宿這個新興業態,同時也為更多的本土青年提供了返鄉創業的機會。

吳永光表示,近年來,民宿這一新業態已在我市興起。2018年廣東省旅遊局舉辦了廣東首批十大最美民宿評比活動,南朗鎮的「禾田鄉野民宿」成功入選,民宿促進了旅遊業的繁榮,且市場潛力巨大。據他所了解,有不少社會資本正不斷湧入中山民宿行業。

不過,他也指出我市發展民宿遇到的問題,比如國家和省已經出臺民宿發展的相關規定,但我市還未形成對接的規定,民宿行業處於自我探索的狀態。同時,各方合力不夠,「民宿到底是按旅業管理還是一種新業態?誰來監管?門檻怎麼定?」吳永光認為,民宿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旅遊、消防、公安、環保、市場監督、衛生等多個部門,仍需明確各方權責,協調發展。同時,中山目前已有的民宿特色還不夠突出,發展還很初級,同質化嚴重,文化特色不明顯,還存在消防、治安等隱患。

吳永光認為,民宿經濟是促進我市鄉村旅遊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要抓住機遇,更加注重規劃引領。他建議,優先在一些基礎資源好的村落試點發展,比如南朗崖口村、南區曹邊村等,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經營資格、開業條件、管理機構、服務內容等,同時要注重民宿配套建設,包括文化、生態環境、公共設施的挖掘打造。吳永光還建議,我市可以制定專門促進民宿經濟發展指導意見和行動計劃,結合鄉村振興的發展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同時加大對民宿村生活汙水處理、道路設施建設、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

相關焦點

  • 海陵島,「活化」鄉村院落,做強民宿產業
    全城旅遊活動海陵現場會召開後,海陵島試驗區積極落實會議精神,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海島旅遊資源,大力發展全區旅遊,在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同時,積極挖掘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推動「活化」農耕型鄉村旅遊,大力發展強海島民宿產業。
  • 打造特色「民宿村」!嶗山區東麥窯社區激發鄉村新動力
    近年來,嶗山區東麥窯社區以特色農旅一體化產業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統籌謀劃、科學推進,通過區級涉農資金統籌扶持,努力建設獨具嶗山特色的美麗鄉村。社區先後榮獲「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旅遊特色村」「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等榮譽稱號。
  • 發展民宿產業 打造「流量鄉村」
    駐村後,我發現村裡的產業單一,村民脫貧意願不夠強,勤勞致富的氛圍不濃厚。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歸根結底要培育貧困戶的自我「造血」功能。一開始,我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充分發揮政法委基層治理工作經驗,通過重建舞獅隊、成立「美星志願者」團隊,開展歌詠活動、「最美勤勞戶」「最美文明戶」評選、網格化治理等,激發村民的向心力和勤勞致富積極性。
  • 峨眉山市:打造特色民宿 助力鄉村旅遊
    峨眉山市因山得名,這座有著1400多年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城,利用當地優勢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圍繞世界「雙遺產」,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文旅興市、產業強市」戰略,加快建設「綠水青山典範城市」,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以旅興村、以旅富民、以旅助困,推動鄉村振興。
  • 特色民宿 產業深融 打響「深氧湖」鄉村度假品牌——江蘇省宜興市...
    洑西村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濃鬱的傳統文化和淳樸的鄉村民風,緊跟時代步伐,發揮優勢,乘勢而上,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調整經營思路,推進轉型發展,科學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奮力開創新農村發展新局面,逐步把龍山自然村發展成遠近聞名的特色民宿村,先後獲得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全國鄉村旅遊示範點、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生態文明示範村、江蘇省最具魅力休閒鄉村、發現
  • 美麗民宿 安鄉富民——安吉加快發展民宿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為了引導發展,安吉編制了《安吉縣休閒旅遊業規劃(2011~2020)》《安吉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規劃》《安吉縣鄉村旅遊發展專項規劃》,在全縣層面上科學指導鄉村民宿發展。  「縣裡還出臺了《安吉縣休閒經濟獎勵政策》,每年以不少於3000萬元的獎勵資金,用於獎勵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美麗鄉村示範村經營、鄉村民宿提升、鄉村旅遊節慶活動、鄉村人才引進等。」
  • 廣東四會:打造特色森林小鎮 構建生態文明美麗鄉村
    而這古韻靈秀的鄉鎮,如今則謀劃構建特色產業。「羅源要以產業振興帶動整體經濟發展,加緊制定農業產業規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羅源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焦亞邱表示,近年來,羅源鎮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不斷湧現,建有苗木花卉、特色蔬果、優質水產等五大農業產業基地面積4000多畝,初步形成特色農業產業格局。
  • 河北固安鄉村民宿打造「幸福引擎」
    2016年,北房上村引進楓林莊園有限公司,流轉土地近1000畝,採取「村街+企業+農戶」的模式,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以創新創造為徑,創建了集觀光度假、餐飲娛樂、科普體驗、戶外健身、養生養老、原生態田園生活為一體的多元化鄉村旅遊示範區,實現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打造農民增收致富的「幸福引擎」。
  • 聊城將打造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美麗鄉村
    市農業農村局針對每個提案均均進行了答覆,力爭到2020年年底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做到應編盡編村莊規劃,逐步打造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美麗鄉村。朱炳立在《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建議》建議,政府要承擔投入主體,著力重點解決農村安全飲水、汙水排放及垃圾處理三大問題。因地制宜,完善村莊規劃。找準產業定位,發展特色產業。抓好記憶傳承,豐富文化內涵。強化機制保障,確保常態長效。
  • 臨邑培育特色小鎮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臨邑縣重點打造的三產融合發展旅遊小鎮,林子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休閒旅遊。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臨邑縣充分發揮各鎮產業優勢,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小鎮建設,把特色小鎮作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加快農業轉型升級。
  • 美麗鄉村與民宿設計競賽啟動
    本報訊(記者劉豔)記者從哈爾濱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加快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和旅遊產業深度開發,以「民宿重拾鄉土,情懷融於自然」為主題的2017「哈爾濱·
  • 「美麗鄉村規劃設計」通知
    一、美麗鄉村七大規劃路徑(一)產業發展型模式產業發展型模式主要產生在東部沿海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鄉村,其特點是產業優勢和特色明顯,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實現了農業生產集聚、農業規模經營,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帶動效果明顯。
  • 連雲港:美麗鄉村建設提升群眾幸福度
    連雲港:美麗鄉村建設提升群眾幸福度 發布日期:2018-10-18 07:55 字體:[大 中 小] 夏末秋初,走進灌雲縣伊山鎮川星村,紅瓦白牆,花紅柳綠,籃球場、景觀亭在主幹道邊錯落有致地排列著
  • 創新打造鄉村振興「江夏樣本」 ,產業生態融合發展繪就美麗鄉村新...
    「鄉村美了、乾淨了、敞亮了,才能吸引市民下鄉、能人回鄉,在示範帶上完善基礎設施,打造美麗鄉村,是根本。」江夏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紮實築牢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綠色根基驅動形成示範帶上百家農企產業化集群去年,江夏區迎來一批來自北京的客人。
  • 婁火明:美麗鄉村要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愁
    二、怎麼幹第一,美麗鄉村美在規劃設計• 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支持各地加強特色村鎮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風貌等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加快修訂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大力推進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推動建築設計下鄉,開展田園建築示範。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和美麗宜居鄉村示範創建。
  • 普寧市廣太鎮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精品村,濃墨書寫美麗鄉村建設新篇章
    量多質優 產業發展勢頭強 為做大做強綠化苗木這一傳統產業,廣太鎮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養和技術型人才的引進,通過技術手段縮小區域苗木企業發展差距,實現全鎮綠化苗木產業整體發展;加快綠化苗木種植產業集群發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龍頭企業,走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發展路子,發揮地方苗木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提高鎮域綠化苗木產業的整體經濟效益;搭上「網際網路」快車,形成「公司+種植基地+網際網路」三位一體的綠化苗木種植貿易結構
  • 20份海南美麗鄉村特色民宿設計競賽方案獲獎
    &nbsp&nbsp&nbsp&nbsp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1月1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王全印)11月15日,記者從海南美麗鄉村特色民宿(民居)建築國際創意設計競賽頒獎儀式上獲悉,50份美麗鄉村特色民宿設計競賽方案,經過專家嚴格評審,20份獲獎。
  • 評上特色民宿最高獎勵30萬 長興重磅打造民宿產業
    「民宿」源自日本的Minshuku,在中國意指利用農民空閒房屋,為消費者提供配套鄉野休閒、養生的新生態酒店模式。近幾年,我省民宿建設如火如荼,帶動鄉村發展的同時亦遭遇了不少「成長的煩惱」。如何擴展民宿的多方觸角,讓顧客留得住、住得久,成為浙江大地上民宿從業者共同琢磨的課題。近日,長興縣出臺了《特色民宿發展暫行辦法》,結合本地特色和實際情況,大力扶持特色民宿產業。什麼樣的民宿才算特色民宿呢?
  • 山區特色+文化特色+時代特色 打造美麗村居青州樣板
    省級第一批美麗村居試點建設以來,山東省青州市以建設魯中西南地區特色民居為突破口,緊密結合整村搬遷和災後重建實際,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和時代三大特色,積極融入山區風貌、人文歷史、現代化生活元素,精心打造青州山區特色美麗村居,初步形成魯中山泉林田特色風貌區。
  • 涇陽:做強四色產業 培育新型農民 打造觀光農業
    涇陽:做強四色產業 培育新型農民 打造觀光農業時間:2015-05-06 16:23:04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編輯:韓睿     西部網訊(通訊員 李夢珂)近年來,涇陽一直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並以此為抓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強「黑白紅綠」四色產業,夯實農業後勁,培育新型農民,打造鄉村觀光旅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