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第一批美麗村居試點建設以來,山東省青州市以建設魯中西南地區特色民居為突破口,緊密結合整村搬遷和災後重建實際,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和時代三大特色,積極融入山區風貌、人文歷史、現代化生活元素,精心打造青州山區特色美麗村居,初步形成魯中山泉林田特色風貌區。
、
(風景秀麗的青州市王墳鎮上白洋村一角)
因村制宜提升村居品質品位
該市立足西南山區生態資源豐富、歷史文化濃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等特點,在美麗村居試點村莊建設中採取「整村遷建提品質、舊村改造提品位」兩種模式,打造西南山區美麗村居試點。
(青州市王府街道井塘古村文化藝人在演唱民間小調)
突出新村村居建設與景區打造相結合,構建桐峪溝「景村融合」發展的村居典範。依託九龍峪景區建設,將桐峪溝老村整體遷建為佔地53畝的新村,新建102套兩層式庭院、118套單元樓房;新村在整體風貌上堅持「灰瓦白牆」建設理念,對村居建築院牆、屋簷、屋脊等細節實施立面改造,增加魯派元素,完善村莊道路、汙水、綠化、亮化、燃氣等基礎設施,打造魯派民居。突出繼承保留老村原風貌、原生態發展民宿村。依託老村舊房子、老建築進行保護活用,從外觀上重塑村居的「形」和「魂」,內部裝飾上,配套新設施,讓斑駁的老宅成為時尚與古韻兼備、建設風格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的特色民宿。
打造侯王村「文化為魂」的魯派村居樣板。將災後恢復重建和文化傳承作為抓手,挖掘利用歷史文化、傳統文化等特色資源,打造「文化鑄魂、以孝治村、內秀外美」的魯派村居樣板。突出災後基礎設施優化建設,提升防汛排澇能力。對受損村莊道路、綠化等設施進行恢復,建設假山、排水管道、景觀水系、青磚擋土牆等防汛設施,將垃圾成堆的河道建成村民休閒娛樂的濱水綠地,提升防汛排澇能力。突出文化為魂,在村居建設中注入文化元素。實施鄉村記憶、文化展示工程,利用鄉村材料和物件打造街頭小品和微景觀,打造農民畫中心、孝文化展覽室、四德一條街等獨具特色的文化體驗旅遊體系,整個村居「文化味道」更加濃厚,「以文促旅、興旅富民」初見成效。
三個結合實現村居共建共享
實施景村共建、村企共建等創新模式,推進村居建設與環境整治、產業發展和典型引領相結合,實現美麗村居建設共享共發展。
(遊客在青州市王府街道井塘古村遊玩)
村居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堅持美麗村居先從改善人居環境入手,桐峪溝村、侯王村兩個試點村按照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率先組織實施,第一批通過省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驗收。
村居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以美麗村居建設為依託,加快土地流轉,大力推進產業發展,實施的九龍峪田園綜合體項目和集有機果蔬種植、農產品採摘體驗、鄉村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村民就近就地實現就業,帶動年人均收入、村集體年收入快速增長。
村居建設與典型引領相結合。以點帶面加大推廣,推進美麗村居在青州遍地開花。井塘村、聖峪口村等60個村莊開展A級景區創建,按照原生態、原風貌新建民宿11家,精品民宿達到41家,很好地借鑑適用了試點模式。
統籌資源健全完善推進機制
堅持群眾參與。問計於民、問需於民,邀請村內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幹部、老工匠參與村居規劃研討和建設全程,庭院花壇、小菜畦、窗戶等充分徵求民意進行規劃設計。
(青州市彌河鎮桐峪溝村村民行走在乾淨整潔的大街上)
強化政策支持。制定《支持工商資本下鄉參與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鼓勵工商資本投資參與,九龍峪等3個項目入選濰坊市田園綜合體專項扶持項目庫。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三個一」推進機制和周調度機制,堅持一條主線抓到底,切實把美麗村居建設抓緊抓好。通過試點村莊以點帶面、連片打造,全面鋪開我市美麗村居建設,努力走在打造「魯派民居」新模式、加快「三生三美」鄉村發展前列。
(青州市融媒體中心 孔莉 王海磊 張新麗)
[ 責編:楊亞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