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反省,是過好日子的剛需
韓寒在《後悔無期》裡曾說過一句話「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數年來各種勵志書,成功人士的傳記看了不少,生活卻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是為什麼?英語學習資料買了不少,牛人的學習方法也閱了無數,多年下來,英語能力也依然沒有明顯進展,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身而為人,總有一些事情是一直想做好,卻一直沒做好的。但這不是宿命,畢竟這個世界總有一些人是能通過努力達到自己想達到的境界,不然《刻意練習》的書籍不會暢銷,而那個17歲前沒有上過學,後來寫出《你當象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也經過重重困難,爬過橫跨在她童年裡的那座大山到達她人生的理想境界(塔拉17歲前未上過學,通過自學考取楊百翰大學,是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再回頭看看我們那些曾經的童年玩伴或曾經共事過的同事,總有一些平平無奇的人慢慢成為自身領域裡的佼佼者。
把目光過多的放在外面,就會忽略自身的聲音,一昧地怨天尤人則會削弱自身的翻轉力,而反省我們的現狀才是突破的根本。
02以自我為軸心,主動成長
能做好和依然沒做好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區別,這無關出生背景、外貌身材、智商的數值。畢竟我們要確信這個世界的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變成不那麼普通並沒有什麼秘密,而是有部分普通人通過生活的磨練,有意識踐行自己願意付諸嘗試的理念,致力於不斷地靠近自己的理想狀態。所有的這些磨練,這些踐行,這些努力,其實只是「成長」,而這是主動的「成長」,不是隨著年月被動的「成長」,這些真正的成長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
主動的成長,以自我為軸心,時常回歸初心,不斷的反思別人的經驗與自己踐行之間的距離,不斷的打磨和提升,在柴米油鹽的縫隙中去一點點突破。這些主動成長,要打破自我的慣性、思維、甚至價值觀,要不斷的打造自學力,要在日復一日中學習、學習、再學習。
03學習是值得持續一輩子的事情
學習是值得持續一輩子的事情,學習力的提升可以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工作、各種人際關係、生活技能,無不需要學習力的加持。學習能力是值得每一天都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琢磨的能力,畢竟學習力只關乎自己,是否確實掌控學習力自己的內心總能如實感知,而學習力的提升是否造就人生的幸福總能收到時間的回饋。
意願很重要,我們若想通過學習突破自己的瓶頸,我們就可以提升學習力;我們若想實現學習力的突破,我們就要安心潛修學習力的提升,我們甚至要內化這種學習意願,並愛上學習這種行動。我們要把自己想要的理想狀態投射到我們每天的生活學習中,並跟隨這個理想去行動。
04學習方法那麼多,踐行才是根本
從孩童時期我們就主動或被動地開始學習,小時候的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理論,模仿是我們能做好的唯一,而正是這種本能的模仿讓我們迅速地掌握成長的必須技能,無論是走路、說話、唱歌、寫字、情緒表達……成長過程中我們開始注重別人的經驗,我們主動或被動地接觸著各種經驗,我們力爭站在別人的肩膀上迅速的成長。
技能的習得靠學習,能力的轉化靠踐行。只有通過實踐我們才能真正知悉方法是否得當,才能在行動中去領會那些語言或文字不能道清的細微。而往往正是這些細微成就人與人的不一樣。還記得關於朗讀對英語習得的意義,李陽主張瘋狂英語,即把英語的口語練到極致,不斷的重複,大膽的去說。但只有在不斷的朗誦中才知道,真正的朗讀不是讀,不只是簡單的重複,而是用心模仿。通過口腔的模仿,語音語調的模仿,在朗誦中把最標準的音內化,讓嘴巴的肌肉習慣正確,這才是朗讀幫助英語提升的根本。如果沒有日復一日的實踐,並通過實踐去思考和調整,是不可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差異的。
學習這件事值得我們花一輩子的時間去踐行和磨練。一輩子很長,長到我們需要擁有長期投資的心態投入,不在乎短期的收益與否;一輩子也很短,短到我們要以天為單位去衡量我們的投入,去反省我們的踐行。
學習這件事,我打算花一輩子的時間持續。你呢?那些值得你持續一輩子的事情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