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雪潔
「板凳要坐十年冷」,吳梅筠近70年投身法醫學,孜孜不倦。無論哪一門學科,越是冷門,越需要默默無聞的付出和堅定如初的熱情。(據12月22日《人民日報》)
七十年,這是一個數字,也是一個時間段,更是一個人的一生。窮其一生,一心只做一件事,開始這件事可能是因為熱血與激情,而堅持這件事則需要足夠的耐力與信念。吳梅筠,用其一生的經歷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做堅持與奉獻,叫人感動,更令人敬佩!
吳老說法醫學是冷門專業,如今,全社會都在追逐「熱門」,乍一聽冷門覺得新鮮。但是,國家要建設,社會要發展,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有人在追逐熱門專業和行業,卻也有人默默選擇冷門學科與職業。「熱門」學科被追捧無可厚非,誰都有嚮往更好生活的權利,但筆者認為,那些選擇「冷門」學科並默默堅持的人更令人敬佩,敬佩他們不浮躁、不功利、不動搖。
他們腳踏實地,不浮躁。很多人評價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好像每個人都在奔跑和追趕,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追趕什麼,只是看別人跑自己就跟著跑。然而,沒有目的的跑是徒勞,沒有目標的忙是心亡,每一位像吳梅筠一樣窮其一生做好一件事情的人,哪怕他不是科學工作者,他沒有豐功偉績,但因為他認準一件事情,覺得有意義,便腳踏實地去開始,心甘情願去付出,不計回報去堅持,這樣的人生就值得尊重和敬佩。
他們淡泊名利不功利。「建設新中國,哪個行業不缺人才?我願意學這個冷門專業」,吳梅筠為了新國家的需要選擇了冷門專業。選擇了冷門專業就選擇了一輩子在艱難困苦中摸爬滾打;選擇了教授冷門就選擇了搬來一張桌子就授業解惑,拿工資為學校買專業書籍;選擇了研究冷門就選擇了用破舊的烤箱、孵箱改造代替,模擬實驗環境。除了吳老,中國還有一大批這樣淡泊名利與功利的人,他們「固執而倔強」,只專注眼下的事業,堅持而執著。
他們意志堅定不動搖。選擇做一件事情,物質方面的缺失是次要,精神方面的打擊才沉重,比如不被理解和認同,甚至被貶低和歧視。比如學哲學、考古學、殯葬學的人,這些冷門專業因為就業前景、內容枯燥、傳統觀念等影響,別說外人,有些都遭致家人反對。但如吳老所說,「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因此,我們由衷敬佩那些選擇了「冷門」並堅持下去的人才,是他們用自己畢生的經歷成就了「不平凡」,詮釋了「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