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到來之前,媒體的職責是什麼?在新聞業一片哀聲中,媒體的天花板要如何突破?36氪合伙人兼副總裁李政在未來峰會上分享了他對媒體新職責、新身份、以及媒體與公司間新合作形式的理解。
以下是李政演講全文:
首先對於到場的所有嘉賓表示感謝,36氪有兩年沒有在上海落地活動了,這一次活動我們看了一下報名的情況,比我們想像的好得多,大家可能也想了解一下36氪接下來要做的一些事情。所以今天利用主辦方的身份,跟大家做個小小的分享吧。
我記得2016年開始,焦慮這個詞變成一個高頻的詞彙,大家都在講某某機構在販賣焦慮,還有項目方說我們把解決焦慮當成商業模式,掙了很多的錢。為什麼這麼焦慮?我覺得也很能理解,大家看不清楚未來的趨勢,未來的走向是不明確的。
我們身處的商業世界變化非常快速。我們回顧一下過去三十年四十年,如果沒有那些頂級科技公司會怎麼樣?把範圍縮窄,單從中國來看,再把時間範圍再縮短一點,過去十年或者是過去五年,大家是否能想像,沒有淘寶沒有微信的生活是什麼樣?於我個人而言,目前簡訊一是提醒我快要過生日的工具,二是收驗證碼,基本上沒有其他作用了。沒有微信,沒有滴滴,我們會怎麼辦?我有一個朋友上周晚上回到北京,那天滴滴剛剛封了晚上的接單,他在機場排隊兩個小時才回到家,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已經多久沒有排隊等車兩個小時了?由於有美團,由於有餓了麼,大家有多久沒吃方便麵了?我每次到機場,就想到機場可能是我如今唯一會吃方便麵的地方了。
只需要將時間往回倒退三年,你會發現當時的生活簡直是原始社會,現在才是生活。
商業的整體發展正處在非常非常快的加速狀態,裡面產生了很多很多巨大的變化,這個速度造就了趨勢的重要性。到底重要在哪裡?我覺得有兩句話是最好的詮釋:第一句,贏了所有的競爭對手,但是輸給了時代,比如康師傅;第二句,當外部環境不變的時候,我們的長期積累是優勢,但當外部環境發生劇變的時候,我們的積累變成了劣勢,比如諾基亞。我曾經服務諾基亞很多年,我眼睜睜看著它一點點掉下去,斷崖式地衰落,然後與微軟達成合作想起死回生,最後跟微軟一起下落,整個過程令人辛酸。
看到未來趨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剛剛黃老師講了,所有的偉大的人都有一個看到未來的眼睛。馬雲看到零售的未來,程維看到出行的未來,張小龍看到社交的未來,他們在自己所在的領域,能看到未來的一些東西,並為之而努力。作為一個媒體,36氪也把「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當成我們的使命,因為我們通過報導幫更多人看到了未來,當我們第一個報導頭條的時候,當我們第一個把ofo商業模式寫清楚的時候。
我們發現創投圈層中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是科技,一個是資本。科技,在國內是一批以網際網路企業為代表的公司,他們在以很快的速度衍生和發展。資本,是以VC為代表的資本機構,他們在做幕後的推動者。36氪通過對這兩個群體的關注,把他們的信息傳導到了市場上,讓大家更多的看到了未來的情況,這是我們36氪希望做到的,是我們真正的使命。
有一些朋友問過我,36氪經常說要「探索媒體的邊界」,為什麼?除了自身媒體功能之外,我們希望把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洞見、機會,尤其是創業者對於未來的思考傳播出去。同時作為媒體行業的從業者,我們也在積極的探索媒體這個行業的未來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們想利用主辦方的這麼一個身份,給大家帶來一個小小的彩蛋——稍後有關於金融、出行、零售,很多關於零售的思考。今天我們利用這樣一個機會,讓大家看到媒體行業的未來有可能在哪裡。
傳統媒體的東西大家都了解,我們現在無非誇讚兩類,一類是特別有情懷的,另一類是活得還可以的媒體。在傳統媒體裡面,紐約時報是我們的前輩和榜樣。商業是非常現實的,錢是沒有情懷可以講的,紐約時報在這塊做得非常好,他們特別早就給客戶拍原生廣告,一條原生廣告可以收五十萬美金,是我們非常好的學習的榜樣。
國內的傳統媒體,掉得非常非常厲害,整個市場也掉得非常非常厲害。這裡就很辛酸了。因為36氪有很多傳統媒體人,加入36氪之後,除了讓一部分人看到未來之外,還懷揣著理想。當我們看到這些耳熟能詳的媒體休刊或是關閉的時候,我們心裡都很難過。媒體的問題在哪裡呢?在於模式的天花板。一說到媒體就跟廣告分不開,廣告就跟流量分不開,跟讀者分不開,媒體的天花板就很低。
我們反過來看一下現在新興的媒體。第一個是頭條,我剛關注的時候是13、14年左右,頭條整個收入水平跟36氪差不多的。但是短短的幾年他們做了什麼?它改變了人與信息的關係。如果把信息當成一個產品的話,它把原來的人找信息變成了信息找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重構。新零售也是同樣的重構邏輯。所以媒體角度來講,商業還是相通的,他們會做得非常非常的快。
第二個是微博,2013年之前,我一直在新浪供職。我見證了微博第一個快速崛起的階段。但是大家知道,13年是微博比較低谷的狀態。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幾年它有多快速的發展。它把每個人都是記者的狀態,變成了聚焦熱點和名人價值的社區。這是微博特別成功的變化。我們數據上可以看到,無論是閱讀量還是收入都產生了質的變化。
接下來是抖音,抖音太火太火了,火到不行。大家覺得抖音是視頻版的微博還是視頻版的頭條呢?其實都像,現在抖音是個智能的社交平臺。它更多的功能是社交。塑造這個平臺的背後是什麼?我們叫數字經濟或者是粉絲經濟。使用抖音的用戶現在都有感覺,抖音變成了睡眠殺手,本來是想要刷十分鐘抖音,然後十分鐘很快就變成兩小時,如果睡眠有焦慮的人對抖音會有不同的看法。
上面三個,我們發現每當我們以為媒體就這樣了,天花板就是這樣了,市場其實還是會有一些驚喜給我們,它們突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但是我們認為仍然存在一個問題,這三家公司已經站到了媒體的新高度,但仍然採用了媒體傳統的廣告變現手段。當然廣告對於這三個媒體來講,都是好的商業模式,但是大家知道,用戶不需要十個頭條,不需要十個抖音,不需要十個微博。所以對於媒體人來講,是沒有辦法人人都去做抖音,都去做頭條。用戶的需求多元化的,也需要36氪,還需要汽車媒體。那這些媒體怎麼辦呢?
說回商業模式,因為今天我想探討一下媒體可以用什麼樣的商業模式把自己做大做強。我們先辨別不好的商業模式是什麼?首先第一個,36氪不賣軟文,雖然內容產品是我們的產品之一,但是我們會有非常明顯的標識,我們做的是商業的策劃,我們不會直接賣觀點。出賣觀點對於一個媒體來講,是最容易掙的錢。但是我們認為這裡面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價值觀的掙扎,另外一個是經營。一旦開始賣觀點,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在客觀與軟廣間做到完美平衡。
另外一個36氪永遠不做黑稿,我們永遠抱著幫助創業者的心態。比如某一些創業者遇到巨大的問題,或者是某個行業遇到巨大的問題,我們的原則是不要落井下石。反過來一些行業風生水起的時候,我們會發一些稿,引導冷靜的思考。
最後一點,其實我們不太會做特別重的東西,後面會做一些更詳細的分享。
剛剛說的是不好的商業模式,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我們現在做的嘗試,我們認為除了廣告和營銷之外好的商業模式。我覺得媒體未來的發展,一定要從一個傳統的新聞業變成真正的服務行業,才能把自己的商業價值真正的發揮出來。我舉個例子吧,比如說媒體諮詢的時候,大家想36氪是不是做FA諮詢。其實我們自己不碰的。曾經也嘗試過,後來我們發現,36氪做FA其實就是出賣觀點,我們不願意做這個。
我們會做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們跟寶潔、伊利、金佰利這樣的大公司合作,上上個星期也成為了戴姆勒公司的合作夥伴。我們做什麼形式的合作呢?舉個跟寶潔的合作例子。寶潔找過來說,你能不能幫我們做一些產品研發方面的工作?我們是媒體,為什麼他們會找我們呢?寶潔內部有研發部門的,大家發現寶潔內部的成本非常高,成才率非常低。他們在擅長的領域會非常的強,比如化工領域。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訴求。所以寶潔找我們探討這個事,我們發現這裡面有個機會。因為36氪有個幾十萬的優質項目的資料庫。而且36氪的分析師,對於這些項目的模式、產品、整個核心的競爭力都非常的了解,所以我們根據寶潔的需求,在資料庫裡面進行篩選,篩選了四家企業,這四家企業都不是做化工的,都是做計算機視覺的,這四家企業幫助寶潔做發質的檢測。如果它們找到傳統媒體,傳統媒體會做什麼呢?要麼做報導,讓寶潔被看到,但對於36氪來講,幫助創業者這件事情上,我們的報導不收費的。要麼是讓寶潔自己挑,每一個項目收多少錢,但這裡面有兩個問題,第一對於寶潔來說,它是很難真正的去篩選對它有用的項目方。我們實際上為寶潔挑出來的公司,之前他們互相都沒有意識到還能產生合作。第二,無論寶潔最終合作的項目金額多大,我們只能收一筆信息費用。
但當我們深度的參與到信息當中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大量的服務。我們把行業經驗,融入到服務當中去,我們成為合作的一部分。這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商業價值?帶來多少的佣金的部分?一下子打開了商業模式的天花板。這是其中一個例子。
另外,我們也跟政府合作,以商業中心落地為基礎,在商業中心裏面裝我們孵化的企業,幫當地的企業招商引資,把一些企業落地到那個地方去。把我們的報導、培訓、投融資對接都投到裡面,讓新經濟的企業落到地方去。一方面,幫助政府促進更多的新經濟企業落地;另外一方面,我們讓新經濟的企業和傳統產業產生化學反應,有可能是供應商合作、投資或收購。通過這樣,我們幫助整個地方政府達到盤活它新經濟的目的。
我們幫嘉興做了三場的項目的對接會,也幫嘉興做了很多的培訓,這個培訓是覆蓋整個高新區裡面的企業。我們做了三場對接會之後,上個月有個融資五個億的項目落到了嘉興的高新區。各方對於這個落地都很滿意。對於項目來講,找到了好的政策好的發揮空間,這也是一件好事情。
我不一一講,大家也能夠發現,我們媒體整體來說還是起到了一個連結的作用。通過這一系列的嘗試,我們現在在多條線上布局了深度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