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合伙人兼副總裁李政:在未來到來之前,36氪在做什麼?

2020-12-17 36氪

在未來到來之前,媒體的職責是什麼?在新聞業一片哀聲中,媒體的天花板要如何突破?36氪合伙人兼副總裁李政在未來峰會上分享了他對媒體新職責、新身份、以及媒體與公司間新合作形式的理解。

以下是李政演講全文:

首先對於到場的所有嘉賓表示感謝,36氪有兩年沒有在上海落地活動了,這一次活動我們看了一下報名的情況,比我們想像的好得多,大家可能也想了解一下36氪接下來要做的一些事情。所以今天利用主辦方的身份,跟大家做個小小的分享吧。

我記得2016年開始,焦慮這個詞變成一個高頻的詞彙,大家都在講某某機構在販賣焦慮,還有項目方說我們把解決焦慮當成商業模式,掙了很多的錢。為什麼這麼焦慮?我覺得也很能理解,大家看不清楚未來的趨勢,未來的走向是不明確的。

我們身處的商業世界變化非常快速。我們回顧一下過去三十年四十年,如果沒有那些頂級科技公司會怎麼樣?把範圍縮窄,單從中國來看,再把時間範圍再縮短一點,過去十年或者是過去五年,大家是否能想像,沒有淘寶沒有微信的生活是什麼樣?於我個人而言,目前簡訊一是提醒我快要過生日的工具,二是收驗證碼,基本上沒有其他作用了。沒有微信,沒有滴滴,我們會怎麼辦?我有一個朋友上周晚上回到北京,那天滴滴剛剛封了晚上的接單,他在機場排隊兩個小時才回到家,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已經多久沒有排隊等車兩個小時了?由於有美團,由於有餓了麼,大家有多久沒吃方便麵了?我每次到機場,就想到機場可能是我如今唯一會吃方便麵的地方了。

只需要將時間往回倒退三年,你會發現當時的生活簡直是原始社會,現在才是生活。

商業的整體發展正處在非常非常快的加速狀態,裡面產生了很多很多巨大的變化,這個速度造就了趨勢的重要性。到底重要在哪裡?我覺得有兩句話是最好的詮釋:第一句,贏了所有的競爭對手,但是輸給了時代,比如康師傅;第二句,當外部環境不變的時候,我們的長期積累是優勢,但當外部環境發生劇變的時候,我們的積累變成了劣勢,比如諾基亞。我曾經服務諾基亞很多年,我眼睜睜看著它一點點掉下去,斷崖式地衰落,然後與微軟達成合作想起死回生,最後跟微軟一起下落,整個過程令人辛酸。

看到未來趨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剛剛黃老師講了,所有的偉大的人都有一個看到未來的眼睛。馬雲看到零售的未來,程維看到出行的未來,張小龍看到社交的未來,他們在自己所在的領域,能看到未來的一些東西,並為之而努力。作為一個媒體,36氪也把「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當成我們的使命,因為我們通過報導幫更多人看到了未來,當我們第一個報導頭條的時候,當我們第一個把ofo商業模式寫清楚的時候。

我們發現創投圈層中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是科技,一個是資本。科技,在國內是一批以網際網路企業為代表的公司,他們在以很快的速度衍生和發展。資本,是以VC為代表的資本機構,他們在做幕後的推動者。36氪通過對這兩個群體的關注,把他們的信息傳導到了市場上,讓大家更多的看到了未來的情況,這是我們36氪希望做到的,是我們真正的使命。

有一些朋友問過我,36氪經常說要「探索媒體的邊界」,為什麼?除了自身媒體功能之外,我們希望把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洞見、機會,尤其是創業者對於未來的思考傳播出去。同時作為媒體行業的從業者,我們也在積極的探索媒體這個行業的未來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們想利用主辦方的這麼一個身份,給大家帶來一個小小的彩蛋——稍後有關於金融、出行、零售,很多關於零售的思考。今天我們利用這樣一個機會,讓大家看到媒體行業的未來有可能在哪裡。

傳統媒體的東西大家都了解,我們現在無非誇讚兩類,一類是特別有情懷的,另一類是活得還可以的媒體。在傳統媒體裡面,紐約時報是我們的前輩和榜樣。商業是非常現實的,錢是沒有情懷可以講的,紐約時報在這塊做得非常好,他們特別早就給客戶拍原生廣告,一條原生廣告可以收五十萬美金,是我們非常好的學習的榜樣。

國內的傳統媒體,掉得非常非常厲害,整個市場也掉得非常非常厲害。這裡就很辛酸了。因為36氪有很多傳統媒體人,加入36氪之後,除了讓一部分人看到未來之外,還懷揣著理想。當我們看到這些耳熟能詳的媒體休刊或是關閉的時候,我們心裡都很難過。媒體的問題在哪裡呢?在於模式的天花板。一說到媒體就跟廣告分不開,廣告就跟流量分不開,跟讀者分不開,媒體的天花板就很低。

我們反過來看一下現在新興的媒體。第一個是頭條,我剛關注的時候是13、14年左右,頭條整個收入水平跟36氪差不多的。但是短短的幾年他們做了什麼?它改變了人與信息的關係。如果把信息當成一個產品的話,它把原來的人找信息變成了信息找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重構。新零售也是同樣的重構邏輯。所以媒體角度來講,商業還是相通的,他們會做得非常非常的快。

第二個是微博,2013年之前,我一直在新浪供職。我見證了微博第一個快速崛起的階段。但是大家知道,13年是微博比較低谷的狀態。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幾年它有多快速的發展。它把每個人都是記者的狀態,變成了聚焦熱點和名人價值的社區。這是微博特別成功的變化。我們數據上可以看到,無論是閱讀量還是收入都產生了質的變化。

接下來是抖音,抖音太火太火了,火到不行。大家覺得抖音是視頻版的微博還是視頻版的頭條呢?其實都像,現在抖音是個智能的社交平臺。它更多的功能是社交。塑造這個平臺的背後是什麼?我們叫數字經濟或者是粉絲經濟。使用抖音的用戶現在都有感覺,抖音變成了睡眠殺手,本來是想要刷十分鐘抖音,然後十分鐘很快就變成兩小時,如果睡眠有焦慮的人對抖音會有不同的看法。

上面三個,我們發現每當我們以為媒體就這樣了,天花板就是這樣了,市場其實還是會有一些驚喜給我們,它們突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但是我們認為仍然存在一個問題,這三家公司已經站到了媒體的新高度,但仍然採用了媒體傳統的廣告變現手段。當然廣告對於這三個媒體來講,都是好的商業模式,但是大家知道,用戶不需要十個頭條,不需要十個抖音,不需要十個微博。所以對於媒體人來講,是沒有辦法人人都去做抖音,都去做頭條。用戶的需求多元化的,也需要36氪,還需要汽車媒體。那這些媒體怎麼辦呢?

說回商業模式,因為今天我想探討一下媒體可以用什麼樣的商業模式把自己做大做強。我們先辨別不好的商業模式是什麼?首先第一個,36氪不賣軟文,雖然內容產品是我們的產品之一,但是我們會有非常明顯的標識,我們做的是商業的策劃,我們不會直接賣觀點。出賣觀點對於一個媒體來講,是最容易掙的錢。但是我們認為這裡面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價值觀的掙扎,另外一個是經營。一旦開始賣觀點,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在客觀與軟廣間做到完美平衡。

另外一個36氪永遠不做黑稿,我們永遠抱著幫助創業者的心態。比如某一些創業者遇到巨大的問題,或者是某個行業遇到巨大的問題,我們的原則是不要落井下石。反過來一些行業風生水起的時候,我們會發一些稿,引導冷靜的思考。

最後一點,其實我們不太會做特別重的東西,後面會做一些更詳細的分享。

剛剛說的是不好的商業模式,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我們現在做的嘗試,我們認為除了廣告和營銷之外好的商業模式。我覺得媒體未來的發展,一定要從一個傳統的新聞業變成真正的服務行業,才能把自己的商業價值真正的發揮出來。我舉個例子吧,比如說媒體諮詢的時候,大家想36氪是不是做FA諮詢。其實我們自己不碰的。曾經也嘗試過,後來我們發現,36氪做FA其實就是出賣觀點,我們不願意做這個。

我們會做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們跟寶潔、伊利、金佰利這樣的大公司合作,上上個星期也成為了戴姆勒公司的合作夥伴。我們做什麼形式的合作呢?舉個跟寶潔的合作例子。寶潔找過來說,你能不能幫我們做一些產品研發方面的工作?我們是媒體,為什麼他們會找我們呢?寶潔內部有研發部門的,大家發現寶潔內部的成本非常高,成才率非常低。他們在擅長的領域會非常的強,比如化工領域。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訴求。所以寶潔找我們探討這個事,我們發現這裡面有個機會。因為36氪有個幾十萬的優質項目的資料庫。而且36氪的分析師,對於這些項目的模式、產品、整個核心的競爭力都非常的了解,所以我們根據寶潔的需求,在資料庫裡面進行篩選,篩選了四家企業,這四家企業都不是做化工的,都是做計算機視覺的,這四家企業幫助寶潔做發質的檢測。如果它們找到傳統媒體,傳統媒體會做什麼呢?要麼做報導,讓寶潔被看到,但對於36氪來講,幫助創業者這件事情上,我們的報導不收費的。要麼是讓寶潔自己挑,每一個項目收多少錢,但這裡面有兩個問題,第一對於寶潔來說,它是很難真正的去篩選對它有用的項目方。我們實際上為寶潔挑出來的公司,之前他們互相都沒有意識到還能產生合作。第二,無論寶潔最終合作的項目金額多大,我們只能收一筆信息費用。

但當我們深度的參與到信息當中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大量的服務。我們把行業經驗,融入到服務當中去,我們成為合作的一部分。這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商業價值?帶來多少的佣金的部分?一下子打開了商業模式的天花板。這是其中一個例子。

另外,我們也跟政府合作,以商業中心落地為基礎,在商業中心裏面裝我們孵化的企業,幫當地的企業招商引資,把一些企業落地到那個地方去。把我們的報導、培訓、投融資對接都投到裡面,讓新經濟的企業落到地方去。一方面,幫助政府促進更多的新經濟企業落地;另外一方面,我們讓新經濟的企業和傳統產業產生化學反應,有可能是供應商合作、投資或收購。通過這樣,我們幫助整個地方政府達到盤活它新經濟的目的。

我們幫嘉興做了三場的項目的對接會,也幫嘉興做了很多的培訓,這個培訓是覆蓋整個高新區裡面的企業。我們做了三場對接會之後,上個月有個融資五個億的項目落到了嘉興的高新區。各方對於這個落地都很滿意。對於項目來講,找到了好的政策好的發揮空間,這也是一件好事情。

我不一一講,大家也能夠發現,我們媒體整體來說還是起到了一個連結的作用。通過這一系列的嘗試,我們現在在多條線上布局了深度的服務。

相關焦點

  • 36氪副總裁李政:品牌創新要學會從「Inside-Out」到「Outside-in」
    【TechWeb】3月20日消息,日前,36氪副總裁李政在「重塑產業新格局」科技論壇上對外發布了產業創新解決方案,幫助傳統企業實現高效轉型和模式創新,向大企業輸出定製化的業務調整方案、規範化的管理與品牌升級方案。
  • 與1000家機構站在一起的這一年,36氪做了些什麼 | 36氪投資機構...
    2018年12月8日是36氪8周歲的生日,而2018年,也是36氪尤為不同的一年。如果說,過去7年,我們堅定地站在中國創業者的背後,去幫助他們獲取資本市場、用戶市場的關注度,那麼2018年,在36氪心中的主角,又增加了一個席位,那就是聚焦在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構。
  • 36氪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圓滿落幕 超170位嘉賓縱論新經濟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侯雋)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通過十年演講、十年對談、十年圓桌、十年榜單以及新經濟十年白皮書等內容,對新經濟的過去十年進行盤點、未來十年進行展望。
  • 36氪專訪|瓦當瓦舍賴國平:民宿業眼下失去的,要在未來市場找回來
    以下是36氪和賴國平的對話,文字經整理編輯: 36氪:疫情開始影響你們的業務,大概是什麼時候? 36氪:疫情對於住宿業現金流的拖累,會比餐飲業更漫長嗎? 賴國平:假設五一之前疫情能夠得到控制,但是人對出行、對旅遊安全的擔憂還是存在的。這種影響期可能需要半年才能恢復。 36氪:經營一家民宿的成本結構是什麼樣的,目前看是否有縮減的餘地?
  • 36氪獨家|熊貓資本生變,一家VC 2.0的時代浮沉
    但多位接近熊貓資本的人士向36氪表示,隨著熊貓二期基金的投資完畢,未來兩個團隊單獨募資的「可能性很大」。一個細節是:「以前都是四位合伙人和前臺會一起開會,但現在李論和他們兩個(梁維宏和李心毅)已經是單獨開會了。」
  • 普渡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濤 榮登36氪「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榜單
    昨日,36氪公布「36 under36」,即「2020年度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榜單,其中普渡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濤憑藉自身在智能配送機器人領域取得的成績榮登榜單。
  • 沙灘上的九鼎|36氪獨家
    向36氪回憶起九鼎當時的連環動作,上述人士停頓數秒後,吐出這三個字。在九鼎之前,還沒有過「新三板公司吃掉主板公司」的先例,作為首家登陸新三板的PE,九鼎又一次成為「首吃螃蟹者」。但他也指出,九鼎在「借殼」案中的表現,合法合規卻「不合情」,「邏輯在於,你用一個新三板的主體,套了一個主板的殼,典型的用大泡沫套小泡沫,但監管確實又沒明令禁止。」
  • 36氪獨家 | 阿里內部隱藏「P」序列職級,「高 P」光環或成過去式
    據 36 氪獲悉,阿里巴巴在昨日取消了內部系統的「P」序列職級顯示,員工在郵件、釘釘、內網等系統中已無法再看到彼此的職級,只能看到所屬集團部門。這是繼取消周報、不鼓勵低效加班/會議後,阿里內部採取的又一提升組織效率的措施。
  • 中國電子菸的機遇與未來|IECIE x 36氪
    來源:36氪電子菸改如何走向正規?行業參與者們應如何保證電子菸的安全,並賣給真正需要它的用戶?2003年,中國藥劑師韓力發明了電子菸;而在今天,中國擁有全球電子菸90%的專利、90%以上的產量,以及接近90%的出口。
  • 36氪專訪丨阿里犀牛CEO揭秘:大而難的製造業,阿里究竟想做些什麼?
    阿里合伙人方永新(花名大炮)跟我很熟,他是我進阿里的介紹人,通過他和逍遙子聯繫上了。 36氪:你們這個團隊是向誰匯報? 36氪:怎麼切入新製造這個領域,關鍵路徑是什麼? 伍學剛:我們最終選擇的是從垂直行業切入。
  • 「雲端分析師」計劃啟動,和36氪一起看見未來!
    「雲端分析師」招募計劃上個世紀羅斯福說「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而在今天,「不做總統就來創投圈」。這並不誇張,高密度的認知體系、陡峭的成長曲線,已經讓創投行業成為不少 90 後、 95 後年輕人的工作選擇。
  • 36氪獨家|復星集團原CFO王燦出任美菜CFO,但美菜IPO或將延期
    36氪獲悉,美菜在內部信中宣布,復星集團原CFO王燦已於7月1日正式加盟,出任美菜公司新業務總裁兼財務長(CFO)。王燦2012年加入復星,2015年接棒丁國其擔任復星國際CFO,隨後成為復星國際最年輕的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是郭廣昌口中的「準80後少壯派」,也是復星2016年宣布的首批18位全球合伙人之一。加入復星集團以前,王燦曾先後任職於金蝶、普華永道、渣打銀行及華住酒店集團。
  • 來36氪和我們一起吃午飯
    在36氪的前沿科技午餐會上,你可以能定期的看到這些人: 石亞瓊:36氪 編輯部 公司新聞組 高級作者, 關注AI、機器人、VR、AR、物聯網、智能硬體、商業航天等領域,在36氪寫過超過1150篇文章 張希媛:36氪編輯部 公司新聞組 作者,材料學碩士,主要做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報導與研究
  • 36氪首發 | 聚焦少兒數學思維做產品化轉型,「新升力」完成數百萬...
    36氪獲悉,我們曾經報導過的早教品牌「新升力」近日完成了 XVC 領投的數百萬美元 Pre-A 輪融資,2018 年 6 月,團隊曾獲得過源碼資本的數百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在上輪融資之後,新升力就開始從內容製作公司(CP)向在線教育方向轉型。
  • 中國電子菸的機遇與未來 | IECIE x 36氪
    相關政策及規定的出臺,將會促進電子菸行業的良性發展,在本次IECIE電子菸展聯合36氪舉行的電子菸論壇上,來自於不同企業的電子菸從業者或相關行業從業者們,也發表了各自的見解。那麼,電子菸改如何走向正規?行業參與者們應如何保證電子菸的安全,並賣給真正需要它的用戶?本次論壇給到了從業者們一些經驗與建議。
  • 36氪首發 | 人工智慧量化交易平臺DeltaGrad獲眾海投資數百萬元融資
    據36氪此前報導,DeltaGrad是一家基於人工智慧的量化投資公司,成立於2017年10月,致力於將AlphaGo技術應用於量化投資領域,其特色是沒有預先設定的交易邏輯,而是用原始數據直接訓練神經網絡,實現機器自主的量化交易,想做量化交易界的Deepmind(研發阿爾法狗的團隊)。
  • 36氪APP用戶需求分析
    編輯導語:36氪一直以來通過全面、獨家的視角,為用戶深度剖析最前沿的資訊,致力於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今天,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就對36氪APP的用戶需求進行了分析,看看36氪在滿足用戶需求上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 |36氪專訪
    阿里巴巴副總裁、C2M事業部負責人汪海(花名:七公)向36氪講述了這個低價商品的來由。他透露,目前下沉市場的消費者並未對溼紙巾產生深刻的品牌認知,怡恩貝看到了這個機會市場。為將使用門檻大大降低,怡恩貝將產品價格定為2元,這個定價頗具競爭力。
  • 36氪專訪|日談公園創始人李志明:播客破圈是遲早的事
    以下是36氪與日談公園創始人李志明的對話,略有刪減: 2017年之前,中國幾乎沒人全職做播客 36氪:最早做播客,是想記錄一些什麼東西嗎?那幾年其實是一個原始紅利期,只要上線一個節目,從視覺到內容做得還不錯,能穩定更新,基本上就能夠覆蓋國內為數不多的播客人群。 36氪:第一次覺得自己火了是什麼時候?
  • 醫聯王仕銳入選36氪「36UNDER36」
    日前,36氪公布了2020年度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榜單、新經濟之王十大領域企業榜單。醫聯創始人、CEO王仕銳入選「36UNDER36」,同時醫聯榮獲「2020年中國新經濟之王最具影響力企業」。4年前,36氪開啟36UNDER36系列評選,旨在嘉獎「在眼界、格局和創新上遠超同輩」的36人,針對「投資人&創業者」採取雙年輪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