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1000家機構站在一起的這一年,36氪做了些什麼 | 36氪投資機構...

2021-01-11 36kr

大環境趨冷、募資端持續緊縮、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創業「黃金時代」結束、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上演「冰與火之歌」……圈內主流投資人給予的描述構成了整個2018年創投環境的畫像。

而同樣的,流量退場技術為王、產業網際網路才是下半場、三四五線城市的持續下沉、出海開拓下一個「中國市場」、企業服務的暖春到了、醫療還在「黃金時代」等觀點也道出了資本對2019年謹慎但不失樂觀的心態和期盼。投出下一個阿里、騰訊仍然是一級市場投資人持續努力的方向。只是瘋狂不在,謹慎先行,回歸價值投資將成為接下來周期更為長久的主旋律。

2018年12月8日是36氪8周歲的生日,而2018年,也是36氪尤為不同的一年。如果說,過去7年,我們堅定地站在中國創業者的背後,去幫助他們獲取資本市場、用戶市場的關注度,那麼2018年,在36氪心中的主角,又增加了一個席位,那就是聚焦在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構。

2018年,36氪除了繼續加強對投資機構廣度和深度的內容輸出之外,我們正式啟動了「36氪VClub投資機構俱樂部」計劃,在這一年時間裡,我們有幸與中國近80%的主流投資機構建立了聯繫的同時也達成了或深或淺的合作契機,從募資、投資、投後管理、市場影響力等各個維度給予投資機構相應的支撐,一同幫助中國的創業者們抵禦艱難險阻,共同奮力向前。我們堅信,中國資本力量越強,中國創業者的環境才會變得越好。

所以,請允許我們給關心36氪的朋友們匯報下2018年36氪在機構內容報導、榜單、活動和VClub投資機構俱樂部運營上的一些小小成績吧:)

在機構內容報導上

2018年36氪投資機構報導部共計完成了160餘篇專訪和報導,其中《對話徐新》、《沙灘上的九鼎》、《騰訊投資生變》、《解密阿里投資:巨人的意志》等文章接連刷屏創投圈甚至出圈進入大眾視野,反響熱烈。

機構榜單方面

2018年36氪創投研究院共計完成機構類榜單18個大類,涵蓋機構垂直行業榜多個、最受創業者歡迎投資機構/投資人榜、第三方服務機構榜單等。從榜單流量上看,僅微信端流量已超過數百萬點擊。自此,36氪在機構板塊逐漸形成「垂直行業投資機構榜、最受創業者歡迎投資機構/人榜、最受LP歡迎投資機構/人榜以及36under36創投人榜」等矩陣式榜單IP,力求多維度、客觀公正展示中國投資機構的軟硬實力,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在影響力活動方面

2018年9月4號,36氪在北京舉辦了「資本大鍊金時代——2018年中國投資人未來峰會」,國內一線投資機構的百餘名明星投資人出席了此次活動,共話資本寒冬下創業者與投資人如何共同禦寒。峰會當晚,我們進行了「中國最受創業者歡迎投資機構/投資人Top100」及四大產業領域Top機構的榜單揭曉。我們精心籌備的投資人與創業者真情對話的紀錄片在活動當晚現場發布,讓許多投資人印象深刻。

今日資本總裁 徐新、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 周逵、晨興資本創始合伙人 劉芹、

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 符績勳等數百名明星投資人出席峰會。

在VClub投資機構俱樂部方面

我們在2018年收到了2000多家機構的申請,在此基礎上我們有幸吸納了近200家優秀機構成為首批36氪VClub會員(2019年,我們會繼續開放會員名額,歡迎非會員機構申請,點擊這裡進入申請通道);

我們共發布了87篇新資本報導,每一篇都是一家資本全貌的濃縮,讓這些資本新勢力能準確的讓創業者們知曉;

我們舉辦了12場項目與機構會員對接的精品投薦會,每場都有100位以上的投資人參會,將36氪分析師篩選出來的優質在融項目第一時間與我們的生態會員機構進行線下深度互動;

我們幫助了104家機構的463個項目完成了他們投資項目的融資首發,也幫助這些優質項目發射出下一輪融資開啟的第一槍信號;

我們幫助了85家機構編輯審核並發布了326篇他們對於市場、賽道深度分析後的乾貨分享文章;

我們給163家機構共計1032名投資人新開通了投資人內參帳號,讓投資人們第一時間能夠共享36氪平臺篩選出來的優質在融項目源。

除此以外,我們也很開心在2018年與一些優秀的機構會員開展了更為深入且有價值的合作:

還有很多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總之千言萬語感謝這一年來所有選擇36氪的機構夥伴們的信任。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36氪「沒想到未來城」

康佳之星啟動儀式上,

華僑城資本集團副總經理 宋家俊、創世夥伴資本創始主管合伙人 周煒進行高端對話。

元璟沙龍上,元璟資本合伙人 劉毅然與餓了麼創始人 張旭豪對談。

2019年,我們的計劃

從創造優質創投內容的角度上,2019年36氪會繼續在機構的關注度上狠下功夫,並逐漸將視角從VC逐漸擴展到PE、戰投、母基金、券商等,逐漸豐富36氪的機構多樣化生態,共同為中國的創新力量添油助力;機構系列榜單也將持續籌備並逐步豐富化,同時保持我們一貫的客觀公正;

從搭建創投生態的角度上2019年36氪VClub投資機構俱樂部將繼續擴大會員數量歡迎非會員機構點擊這裡申請加入36氪VClub),我們會拿出更多36氪的優質資源繼續助力中國優質資本力量的健康發展,因為我們深知,沒有你們的推動,就沒有中國創新的未來;

從服務創投生態的角度上,2019年36氪將繼續提供並持續打磨更為高效的方式,連接資本與資本、資本與創業者,賦能機構投後的同時,給創業者提供更為高效的融資對接方式;

是的,2018年就這樣結束了,伴著諸多困難、疑惑和不確定性,卻又讓2019年變得更加清晰、理性、堅定和永懷希望。於創業者、投資人、我們36氪自己,都一樣。

最後,歡迎還沒有加入36氪VClub投資機構俱樂部的機構加入我們,如需更多VClub及合作信息,請點擊這裡進行申請。

2019,我們一起攜手度過吧!

相關焦點

  • 36氪聯合50家LP,「中國最受LP認可投資機構」暨「中國黑馬...
    36氪製作的投資機構相關榜單是36氪創投研究院依託36氪數據平臺,通過問卷調研、採訪、數據核實、評選為流程,採用專業、客觀的排名標準,發布的中國股權投資行業榜單。36氪通過數據調研、採訪3700家投資機構和中國頭部50家母基金,整理分析了3000個融資項目、近5000個融資事件,結合數據調研和母基金訪談,36氪發布中國創業投資/私募股權行業黑馬獎和白馬獎以及有限合伙人獎項。
  • 36氪合伙人兼副總裁李政:在未來到來之前,36氪在做什麼?
    36氪通過對這兩個群體的關注,把他們的信息傳導到了市場上,讓大家更多的看到了未來的情況,這是我們36氪希望做到的,是我們真正的使命。有一些朋友問過我,36氪經常說要「探索媒體的邊界」,為什麼?除了自身媒體功能之外,我們希望把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洞見、機會,尤其是創業者對於未來的思考傳播出去。
  • 【36 氪指數投融資周報 3.21-3.27】機構欲藉助淘實惠獲千倍收益...
    阿米巴資本,華睿互聯、啟賦資本、中信資本、王亞偉等多家機構與個人聯合投資。天使輪投資機構啟賦資本董事長傅哲寬有信心獲得 1000 倍收益。騰訊斥資千萬元投資了匿名社交軟體 「誰 iswho」,產品特色是通過定位等發現用戶的習慣愛好相似性,如擦肩而過的地點。
  • 36氪獨家|對話黎輝:瑞幸咖啡的劇本寫了一年半,大部分人看不懂新事物
    在「為企業提供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的驅動下,2017年黎輝創立了大鉦資本,這家PE機構打算「用投資驅動變革」,在投資的企業中起到更大的影響力。大鉦資本的另一名合伙人林雷告訴36氪,大鉦的投資風格「聚焦而且高效」,「高效源於對事物本質的準確把握,這是大鉦資本對企業產生影響力的核心」。
  • 沙灘上的九鼎|36氪獨家
    一個典型例證是,在2015年的前11個月中,僅12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累計融資就已佔到新三板發行融資總額的近1/3。半年後,更嚴苛的「私募八條」出臺,股轉系統要求掛牌的私募機構在一年內整改,不符要求的將予以摘牌。一時間,新三板上的PE個個如坐針氈,到2017年底,包括中科招商在內的5家PE相繼摘牌。
  • 「雲端分析師」計劃啟動,和36氪一起看見未來!
    「雲端分析師」招募計劃上個世紀羅斯福說「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而在今天,「不做總統就來創投圈」。這並不誇張,高密度的認知體系、陡峭的成長曲線,已經讓創投行業成為不少 90 後、 95 後年輕人的工作選擇。
  • 來36氪和我們一起吃午飯
    作為36氪的一名作者,寫下這句話的時候,既不是在說法拉奇那本廣為流傳的人脈紅寶書,也不是想把 GetLunched 這家午餐社交公司的模式複製到中國。 我們只是想約你來36氪一起吃午餐。 這個想法我們一直都有,只是作為創投行業中的一員,我們深知這個行業裡的每一個人的忙碌與辛苦,不忍添堵。當然,這個不忍心的代價就是我們經常被人打上 「高冷」的標籤。
  • 36氪創投陪伴計劃|蜂巧資本:專注於中早期新消費的新銳風險投資機構
    蜂巧資本(Borchid Capital)成立於2018年底,是一家專注於中早期新消費的新銳風險投資機構。 LP均來自國內一線專業機構出資人和國內外知名TMT及消費領域的上市公司及擬上市公司。其核心創始人屠錚和常欣均來自國內外一線創投,擁有十年以上投資經驗,並且成功投資過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近幾年在C端新消費領域,蜂巧創始人是POP MART、NEIWAI內外、pidan、派派、叨叨、美間、飯來、端木良錦、moody tiger、YIN等國內知名新興品牌的早期獨家投資人。
  • 36氪創始人劉成城:泡沫對於社會來講是一個褒義詞
    在即將過去的一年裡,虛擬貨幣比特幣從單個不足1000美元的價格突破19,000美元大關,暴漲幅度高達1900%,而一項來自路透社的技術分析表明:比特幣價格上漲勢頭明顯,突破20000美元關口指日可待。從2009年提出比特幣的概念至今,仍舊有很多人搞不清楚,算法怎麼會產生貨幣?用電腦挖礦,是類似於小遊戲《黃金礦工》裡的操作嗎?比特幣一次次地分叉又是什麼鬼?
  • 36氪專訪|瓦當瓦舍賴國平:民宿業眼下失去的,要在未來市場找回來
    我們旅遊行業對這類變化還是很敏感的,當時就覺得它不是個短時間的事。 36氪:發生在春節,對你們的打擊似乎更大。 賴國平:春節本來是旅遊旺季,像我們在香格裡拉這種景區的門店,春節收入佔到全年1/6肯定有的。因為收入集中,你有什麼工程款要付,有什麼第三方的錢要付,都會在年前後。中國人過年回家都需要錢的,即使年前沒付,你也會承諾年後付掉。
  • 36氪專訪 | 英特爾資本:每年投資5-8家公司,最快盡調只要2周
    在4月初接受 36 氪等媒體採訪時,英特爾資本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總經理王天琳公布了英特爾資本的一份成績單:在英特爾資本投資過的1500多家公司中,已有超過200家上市,超過400家被併購,退出比例超過40%。 近日,英特爾資本再次宣布對國內兩家硬科技公司的投資,分別是對晶片設計工具 EDA領域的概倫電子進行A輪投資、以及對AI醫療領域的江豐生物完成B輪融資。
  • 36氪專訪丨阿里犀牛CEO揭秘:大而難的製造業,阿里究竟想做些什麼?
    36氪:你們這個班子怎麼搭的,招些什麼樣的人才? 伍學剛:逍遙子給了我們兩點建議:要有一群算法科學家來做這個事兒;做這個事兒你要獨立編制,我要有自己的業務、技術、開發、產品,類似於一個獨立的公司。 36氪:獨立編制在阿里不常見。
  • 36氪獨家|熊貓資本生變,一家VC 2.0的時代浮沉
    但多位接近熊貓資本的人士向36氪表示,隨著熊貓二期基金的投資完畢,未來兩個團隊單獨募資的「可能性很大」。一個細節是:「以前都是四位合伙人和前臺會一起開會,但現在李論和他們兩個(梁維宏和李心毅)已經是單獨開會了。」
  • 36氪專訪|日談公園創始人李志明:播客破圈是遲早的事
    過去幾個月,李志明密集接觸TME(騰訊音樂集團)、喜馬拉雅、網易雲等多家企業的戰略投資部門,聊的話題多是內容合作,這在以前幾乎無法想像。在知識付費最火熱的那幾年,播客連想要在音頻平臺上線付費節目,都大概率要遭到無情拒絕。
  • 36氪「企服聯盟」生態新增合作夥伴,共同賦能ToB企業家
    由36Kr EClub和全球商學院精英校友平臺「EMBA國際聯盟」、貿大校友眾創平臺「優博眾創」、風雷匯ToB企業家俱樂部,聯合IDG、紅杉、達晨,經緯,源碼,梅花創投等30家頂級風投機構,聚焦產業網際網路,剖析產業生態全圖景,為全方面助力ToB創業者共同打造新ToB企業家社群。
  • 36氪專訪|理想汽車投資人黃明明:偉大的項目早期總是反共識,有一個...
    36氪:在造車這件事上,哪些體現出李想對中國市場和用戶的理解? 黃明明:在做整個新能源汽車加自動駕駛大賽道布局的時候,我們應該是研究最深的投資機構之一。我們堅信,電池技術和中國市場的真實需求才是決定當下走純電還是增程路線選擇的關鍵。
  • 【WISE 1.0現場】36氪VP周尤:網際網路讓信息更透明,這事兒誰也阻擋...
    加入36氪之前我是一名投資人,現在變成了網際網路創業者(參見:我為什麼來36氪)。今天的演講題目是從投資到創業,我想就是和大家聊聊網際網路、創業和投資。所以,我們做了氪加。創業者過去通過36氪的報導讓大眾了解,現在可以在氪加上掛牌融資。給你一個舞臺,頂尖的投資人都在,他們不僅能看到你,還能和你聯繫。
  • 「36氪開放日」3周年回顧,We Did It And Will Do Better
    可謂彈指一3年,不曉天地歲月,這是網際網路的力量!3年前的4月23日,我們在車庫咖啡舉辦了第一場活動,正式開啟了「36氪開放日」這個活動品牌。根據當時的記錄,有276位來自投資創業以及各行各業的觀眾參加了那次活動,活動可以說取得了極大成功。
  • 【36 氪指數投融資周報 2.15-2.22】奧飛動漫領投遊戲開發商 TVR...
    本周 36 氪共獲悉投資、併購上市事件 26 條,其中醫療健康與企業服務領域數量齊平。(文末附 36 氪指數最具爆發力公司 Top10 及融資事件匯總表。)行業分布技能兼職行業或將迎來洗牌,共有 3 家平臺獲得融資:本地職業技能服務共享平臺任務兔獲得朗瑪峰創投獨家數千萬元 A 輪注資;一站式的兼職服務平臺兼職地帶獲 A+ 輪融資;而主打學生兼職的服務平臺100kuai 一佰塊兼職獲得由澤清資本領投,雨潤、宏圖、中海三家家電賣場跟投的億元
  • 36氪專訪 | Pico創始人周宏偉:4000元的VR設備,一年賣5萬臺就不錯了
    以下是Pico創始人周宏偉接受36氪專訪的對話,經36氪編輯整理: 新品 36氪:最近我們發了新品Neo 2,對這款產品的銷量有什麼預期,2020年的銷量能達到多少? 36氪:價格到3000元的話,我們還能賺錢嗎? 周宏偉:如果現在到3000塊的肯定是不賺錢,但未來我覺得隨著量的增加、成本的優化,即使賣3000多塊錢,我們還是有一定的利潤,這是可能達到的。 36氪:國內的這種6 DoF的頭顯,年銷量到100萬或1000萬臺,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