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專訪 | 英特爾資本:每年投資5-8家公司,最快盡調只要2周

2020-12-25 36kr

在進入中國 30 年後,英特爾資本開始在硬科技領域收割果實。

在4月初接受 36 氪等媒體採訪時,英特爾資本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總經理王天琳公布了英特爾資本的一份成績單:在英特爾資本投資過的1500多家公司中,已有超過200家上市,超過400家被併購,退出比例超過40%。

近日,英特爾資本再次宣布對國內兩家硬科技公司的投資,分別是對晶片設計工具 EDA領域的概倫電子進行A輪投資、以及對AI醫療領域的江豐生物完成B輪融資。

「不管經濟周期如何,英特爾資本每年都堅持投資5-8 家初創公司。」王天琳表示。

因為門檻高、成長慢,諸如晶片、To B、大數據一類項目始終被認為是投資領域的硬骨頭,與用戶量動輒在幾個月內翻番的 To C 項目相比,硬科技投資的回報充滿了不確定性。

不過,隨著科創板開閘,英特爾資本聚焦的硬科技領域有了新的退出渠道。2019 年,曾由英特爾資本參與投資的瀾起科技、樂鑫科技、卓易信息成功在科創板上市,王天琳更是對 36 氪直言:「現在對國內公司來說最大利好是科創板,尤其我們投的是一些硬科技公司,近幾年都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退出通道。」

與動輒每年投出幾十個案子的一線風投基金相比,英特爾資本的出手頻率不算高,這與其定位相關。不同於紅杉高瓴這種通過 LP 募資的基金,英特爾資本屬於集團的直投部門,其資金來源是母公司英特爾的業務利潤,因此,其投資風格需要兼顧戰略與財務的雙重回報。

這從英特爾的投資取向可見一斑,圍繞晶片處理器的主營業務,英特爾投資過晶片供應商瀾起科技、晶片設計廠商概倫電子、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樂鑫科技等,而隨著人工智慧、雲計算、5G等新的技術浪潮興起,英特爾資本也逐漸籠絡了智能零售廠商雲拿科技、VR 廠商當紅齊天等公司。

圖片來源:英特爾資本

「我們和財務投資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一定要跟公司有戰略相關性,以及通過投後對公司提供的幫助和資源會更多。」王天琳說到。

從 1998 年開始在中國投資算起,英特爾資本總計在中國投資了 140 多家公司,總額超過 20 億美元,平均每年投資 6 家公司左右,而與出手頻次「慢」相對應的,是英特爾資本決策時的「快」。

王天琳告訴 36 氪,由於英特爾的上市公司身份,財務審計較為嚴格,但即便如此,涉及對外投資的內部決策非常流程化,只需要「兩次過會、每次一小時」。王天琳以去年底上市科創板的卓易科技為例,其盡調用了 2 周,投資談判只花了 10 分鐘。

「我不認為英特爾資本的投資決策會比國內機構更慢。」王天琳說。

這種效率源於兩點。首先是對行業的了解,拿英特爾資本投資的半導體公司樂鑫科技來說,王天琳在盡調時只見了公司的創始人和財務總監,「這是投資機構不敢想像的」,之所以敢下這樣的判斷,是因為王天琳本身在英特爾的通信部門工作過十年,主打產品之一就是迅馳WiFi 晶片,對產品研發和行業趨勢都有深入的了解。

另外,英特爾資本的團隊架構也很值得玩味。

在2016年前後,英特爾資本進行了團隊調整,調整後的團隊架構極為扁平,除了作為中國區總經理的王天琳外,只有5位投資總監,沒有設置投資經理和分析師,這樣是為了投資總監與英特爾業務部門的密切合作。

在與36氪等媒體的採訪中,王天琳談及了英特爾資本的發展特點、對硬科技領域的投資心得、以及疫情下投資行業的動態,以下為採訪記錄,由 36 氪編輯後發布:

提問:在您看來,英特爾資本這樣以產業背景的機構與紅杉、高瓴這種傳統基金會有什麼差異?

王天琳:首先我們不是一個基金,是一個直投部門。最大的差異,就是我們的戰略布局和戰略資源,我們和英特爾公司都在一個生態系統裡面,大家會起到互相幫助的作用。

提問:英特爾資本去年有三家被投公司上科創板,能不能結合這三家公司,具體談談比如投資或者投後當中的故事?

王天琳:這三家公司,首先說一下瀾起科技,這兩位創始人非常全面,他們都是行業中備受尊重的企業家。英特爾資本先後兩次投資瀾起科技,第一次是在2006年,公司在2013年納斯達克成功上市,2014年公司被私有化回來,我們在2016年又再次投資,公司2019年在科創板首批上市成功,我們一起相伴15年,也見證了這個公司的成長和多次轉型。瀾起跟我們現在的伺服器部門、數據中心部門合作非常緊密。

第二家是樂鑫科技,樂鑫的創始人張瑞安非常低調專注,他對產品的打磨有極致的工匠精神,同時也有很強的商業頭腦。我們2016年就接觸,尊重創始人的意見,我們是商業合作、投資協議一起談,2018年才完成投資,公司2019年科創板首批上市,儘管談的過程很長,但實際上我們的盡調過程非常簡單,就是由於我們對產業的了解,我本人也是在英特爾做晶片出身,所以我們盡調中也沒有太麻煩公司,只跟公司創始人和財務總監做過溝通。

第三家是卓易科技,12月上市,創始人非常有戰略眼光,他和英特爾的軟體部門有長期合作。我們只用了兩周完成了盡調,投資協議談判10分鐘就搞定了。我們的投資幫助這三家公司加深了和英特爾的合作,提高了和英特爾的業務關係,也給雙方帶動了更長遠的布局。

可能是不恰當的比喻,投資過程可能像「談戀愛」,投資完成算是「結婚」,投資之後算是「婚後生活」。以這三家公司為例,其實我們的過程各有不同,但結局都挺好的。

提問:海外基金在中國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全球決策效率問題,你們怎麼提升這方面的即時性?

王天琳:我們是直投部門,作為一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是有一定的財務紀律,因此會有Global IC的存在,但是我們內部決策是非常流程化的,只要兩次過會就可以,每次一小時時間。

我做過最快的Case從開始接觸到最後打款不到兩個月就完成了,這是特例。但是我不認為現在和國內財務基金相比。我們的投資決策會比別人更長。舉個例子,剛才說的卓易信息,去年12月科創板上市的,我們盡調用了兩周,投資談判10分鐘,兩次過會就搞定了。

提問:為什麼我們可以做到,其他機構做不到。

王天琳:作為有產業背景的投資人,背靠英特爾公司深厚的資源和底蘊,是我們的優勢。比如我本人在領投樂鑫科技的時候,因為我曾經在英特爾做了十年WiFi晶片,對這個領域相對來說比較熟悉。即使是我個人不熟悉的領域,在英特爾基本上都能找到內部專家徵求意見,至少對技術的判斷效率和正確率會比較高。

提問:關於退出的問題,當下的行業環境,包括IPO窗口可能暫時關閉,退出路徑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英特爾作為CVC最深的獨特性您的感受什麼?對於當下戰略退出有哪些想法?

王天琳:關於退出路徑,境內架構的硬科技公司去年開始迎來了科創板的重大利好,我們也是受益者之一。相對而言,以前的赴美、赴港上市路徑可能現在回報上就會略遜一籌。

關於退出路徑,現在對中國onshore的公司來說最大利好是科創板,尤其我們投的是一些硬科技公司,是一個非常好的退出通道。海外來講,的確這兩年這種offshore退出的機會越來越少了,的確有一定影響,所以對國內硬科技公司來講,近幾年的退出通道可能還是以科創板為主的上市。

提問:疫情期間給被投企業提供了哪些落地的具體的支持或者幫助?

王天琳:大家可能對疫情比較關心,我也想借這個機會說一下投後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疫情當中。我們非常重視投後,剛才講了時間和優先級的保證就是我們團隊,正常情況下我們會把至少一半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幫助現有的被投公司,現在這個階段這種時間比例會更多一些。再一個,作為投資人要更加耐心,因為業績會延後。

我們做幫忙不添亂的合伙人,我個人感覺幫忙和添亂之間差別非常小,懂行的幫忙就叫幫忙,不懂行的幫忙就是添亂。作為投資人我們首先擺正自己的位置,大部分情況下還是企業家更了解他們所在的行業。

我經常和被投公司的企業家講,如果你碰到困難了,你不告訴我那是你的錯,如果你告訴我了我們幫不上忙,那是我們的錯。從公司層面來講,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開放性的生態系統,做大,讓所有參與者都受益。

提問:去年VC特別看重半導體行業,一些企業也拿到大額融資。在您看來中國晶片行業的發展是否有估值泡沫的嫌疑?英特爾投資在中國和美國對半導體領域的投資思路是相似的嗎?

王天琳:半導體領域的確是最近投資比較熱,我們其實已經投了很多年了的。半導體領域投入成本很大,門檻高,周期長,風險非常多。我個人理解半導體產業發展,人才、資本、市場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現在資本是非常充足,市場也很大。所以對於創業者來說,現在應該說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種情況下,優秀的團隊受投資人追捧,估值水漲船高,這也是市場規律。

說到晶片這個比較熱的話題,我也想藉此機會給半導體的創業公司或者創業者們一些建議,不要一味的追求高估值。半導體創業是一場馬拉松,最好的方式是每一輪估值有比較合理的增長,這樣才能給公司引進最有戰略價值的投資人。

我們這邊從晶片的上遊,包括製造材料、設備到晶片的設計,軟體到下遊的應用場景,英特爾資本和英特爾有遍布全球的內部專家和外部生態一起進行評估和協作。我們不輕易出手,一旦出手之後就做好了和公司站在一起打持久戰的準備,因為晶片創業是馬拉松,沒有短平快。

提問:當下資本寒冬、疫情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您觀察當下股權投資行業有什麼變化?變化是什麼?當下您感受到的最大難點是什麼?預測行業會在什麼時間點、什麼條件下呈現好轉趨勢?

王天琳:首先大家感覺到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都有一個減慢的趨勢,對於我們工作開展的確有一些影響,我們的一個宗旨是,過去在中國20多年,我們堅持每年投資5到8家初創公司,不管經濟周期如何,是高速發展還是所謂的寒冬,還是暫時的疫情,我們肯定保持這樣的節奏,繼續在大部分投資當中作為領投,然後幫助公司的成長。

提問:我們基本以領投為主,特別重視對企業的賦能,但其實這些關鍵詞組合起來,會不會導致我們被投企業最後都是清一色的「英特爾氣質」?

王天琳:我剛才提到過我們的理念,我們投後需要做一個「幫忙不添亂的合伙人」,首先做投資人要擺正自己的位置,還是企業家更了解他所在的行業,投資人的優勢在廣度而不是深度,你的廣度在你的經驗和網絡,還是屬於如虎添翼,只有企業家做那隻老虎,幫忙不添亂的投資人可能做一個翅膀,如果倒過來這個企業不會成功。

相關焦點

  • 英特爾資本:每年投資5-8家公司,最快盡調只要2周
    在進入中國 30 年後,英特爾資本開始在硬科技領域收割果實。在4月初接受 36 氪等媒體採訪時,英特爾資本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總經理王天琳公布了英特爾資本的一份成績單:在英特爾資本投資過的1500多家公司中,已有超過200家上市,超過400家被併購,退出比例超過40%。
  • 與1000家機構站在一起的這一年,36氪做了些什麼 | 36氪投資機構...
    2018年12月8日是36氪8周歲的生日,而2018年,也是36氪尤為不同的一年。如果說,過去7年,我們堅定地站在中國創業者的背後,去幫助他們獲取資本市場、用戶市場的關注度,那麼2018年,在36氪心中的主角,又增加了一個席位,那就是聚焦在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構。
  • 36氪專訪|專訪雪球創始人方三文:股價不能解釋一切,投資的核心還得...
    一手締造了雪球這個高黏性的投資社區,方三文在創業這條路上得出了哪些經驗?疫情對股市是考驗也是機遇,緊隨市場熱點,在雪球平臺上,用戶討論著醫藥股、造車新勢力、蘋果產業鏈、順周期······對於這些市場熱議的投資決策類話題,方三文怎麼看?帶著這些疑問,36氪對方三文進行了專訪(以下對話經過36氪整理)。
  • 9點1氪 | 理想汽車公布IPO募資額,高瓴資本擬認購3億美元;貝殼集團...
    大公司 理想汽車更新招股書:最多募資14.73億美元,高瓴資本擬認購3億美元 36氪獲悉,7月25日凌晨,理想汽車更新招股書,發行價區間為8-10美元,IPO募資區間為8.74-10.93億美元,其中高瓴資本擬認購3億美元。
  • 36氪聯合50家LP,「中國最受LP認可投資機構」暨「中國黑馬...
    36氪製作的投資機構相關榜單是36氪創投研究院依託36氪數據平臺,通過問卷調研、採訪、數據核實、評選為流程,採用專業、客觀的排名標準,發布的中國股權投資行業榜單。36氪通過數據調研、採訪3700家投資機構和中國頭部50家母基金,整理分析了3000個融資項目、近5000個融資事件,結合數據調研和母基金訪談,36氪發布中國創業投資/私募股權行業黑馬獎和白馬獎以及有限合伙人獎項。
  • 8點1氪丨高瓴資本5億美元投資好未來;易到大股東韜蘊資本無力支撐...
    大公司 高瓴資本向好未來注入5億美元股權投資 經二級市場的多方信源確認,36氪獨家獲悉,高瓴資本與好未來教育集團之間已經完成了5億美元的股權投資,交易完成後,高瓴的股權佔比達到7%。 阿里回應入股中金公司:以港交所披露信息為準 針對入股中金公司一事,當阿里被問及為何要入股中金公司,以及為何不是通過螞蟻金服等問題時,阿里表示,港交所規定,投資人持股超過5%需要在三個工作日內披露,具體信息以在港交所披露的為準。
  • 36氪首發|「開思」獲5000萬美元C2輪融資,已服務1600多家汽配供應...
    36氪獲悉,開思宣布完成5000萬美元的C2輪融資,由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領投,泰合資本繼續擔任獨家財務顧問,融資主要用於技術研發、平臺基礎設施建設、市場業務拓展。開思成立於2015年,曾獲得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順為資本、源碼資本、復星銳正、華業天成、灃源資本等機構的投資。
  • 沙灘上的九鼎|36氪獨家
    2009年10月,創業板開閘後迎來了首批28家上市企業,金亞科技和吉峰農機位列其中。同時押中這兩家公司的九鼎,瞬間名聲大噪,但它同時也引來爭議——原本從行研、項目盡調、談判、評審到決策等流程,都是投資機構和個人展示狙擊打法和精準眼光的環節,但九鼎一律將之格式化、流水線化。
  • 36氪獨家|熊貓資本生變,一家VC 2.0的時代浮沉
    嚴格來說,熊貓資本目前尚不能算「分家」:其品牌、中後臺共用(中後臺歸李論管),「費用平攤」。但多位接近熊貓資本的人士向36氪表示,隨著熊貓二期基金的投資完畢,未來兩個團隊單獨募資的「可能性很大」。但李論向36氪否認了上述說法:「自原合伙人毛聖博離開後,未發生其他關鍵人事變動,三位創始合伙人李論、梁維宏、李心毅共同主導熊貓資本的日常投資工作,在賽道上有所分工,但原IC(投委會)決策機制不變,基金的日常管理各有分工。」梁維宏則並未回應36氪的採訪要求。
  • 【36 氪指數投融資周報 2.15-2.22】奧飛動漫領投遊戲開發商 TVR...
    (原標題:【36 氪指數投融資周報 2.15-2.22】奧飛動漫領投遊戲開發商 TVR,多家技能兼職平臺獲早期注資)
  • 36氪專訪|理想汽車投資人黃明明:偉大的項目早期總是反共識,有一個...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投資是尋求一定範圍內的共識,特斯拉市值一路躥升,投資人聽得懂、喜歡聽的故事是做一個「中國版特斯拉」。李想的獨闢蹊徑讓他在融資上屢次碰壁。「我們的每輪融資都不容易,即便是王興領投的C輪融資,也是先去找了大量機構。」理想汽車投資人、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告訴36氪。
  • 36氪專訪 | 陸奇:奇績創壇創業營以Office Hour為主,「手把手」幫...
    去年秋季,YC中國從1700多份申請中選出22家公司進入第一期創業營。同年11月,YC中國宣布獨立運營,由奇績創壇接棒,其第二期創業營在今年5月啟動,入選項目數量尚未對外公布。但陸奇告訴36氪,第二期的申請數量比第一期增加了超過20%,申請團隊的質量「整體與上一屆相當,但在某些子領域,質量還更好」。
  • 36氪專訪 | Pico創始人周宏偉:4000元的VR設備,一年賣5萬臺就不錯了
    文 | 李振梁 編輯 | 蘇建勳 2020年,5G的高速發展給長期燒錢的VR頭顯創業公司們,帶來了實現盈利的希望。但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卻意外潑了一盆冷水。 接受36氪專訪時,Pico創始人周宏偉表示,Pico原本計劃要在今年實現盈利,但由於疫情,這個目標能否實現現在有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 36氪獨家|快手預計明年2月5日上市,承銷商將預期目標提升至500億...
    36氪從多方獲悉,快手赴港上市日期擬定在明年2月5日,有相關人士稱,快手港股IPO的承銷商近來表現活躍,有承銷商透露,預期目標直指500億美金估值並持續加溫。此前有香港方面消息稱快手招股時間為明年的1月4日到8日,依照慣例,IPO敲鐘時間為招股時間一周之後。至於快手IPO為何超時?
  • 一周融資 | 三家人工智慧公司獲得近5億元融資;四家便利貨架公司...
    汽車交通車和家A3輪融資共募集資金6.2億元,李想等12名投資人投資近日,車和家宣布A3輪融資共募集資金6.2億元,由包括創始人李想在內的12名投資人共同出資。據公告顯示,車和家本次融資的目的是為SUV的研發生產及第二生產基地籌集資金。
  • 36氪創投陪伴計劃|蜂巧資本:專注於中早期新消費的新銳風險投資機構
    蜂巧資本(Borchid Capital)成立於2018年底,是一家專注於中早期新消費的新銳風險投資機構。 LP均來自國內一線專業機構出資人和國內外知名TMT及消費領域的上市公司及擬上市公司。其核心創始人屠錚和常欣均來自國內外一線創投,擁有十年以上投資經驗,並且成功投資過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近幾年在C端新消費領域,蜂巧創始人是POP MART、NEIWAI內外、pidan、派派、叨叨、美間、飯來、端木良錦、moody tiger、YIN等國內知名新興品牌的早期獨家投資人。
  • 濟峰資本:「八二法則」 投資醫療創業
    尤其逆勢生長的是,業內顯然給予了他們這次創業極好的預期,首期人民幣和美元兩支基金均超募,分別達到 5.55 億人民幣和 2.1 億美元。「我們已經投出了十幾個項目,只是燃石醫學(1.5 億人民幣 A+ 輪融資,濟峰資本、紅杉資本)被媒體披露出來了。」 看起來,餘徵坤行事顯得頗為低調,但仍然像大多數創業者一樣很 nice,開始就一口應下了我們的約訪。
  • 36氪首發|月子護理品牌「聖貝拉」完成B輪融資,獲新鴻基獨家戰略投資
    36氪獲悉,月子護理品牌「聖貝拉」及其母公司「貝康國際」(PrimeCare)宣布完成 B 輪融資,本輪由香港上市公司新鴻基獨家戰略投資,融資後估值近一億美元。創始人向華表示,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門店擴張,線上家庭健康管理,以及全產業鏈數位化的持續升級。此前,貝康國際曾獲得唐竹資本、高榕資本等知名機構共計數千萬美元的兩輪投資。
  • 大公司晨讀:瑞幸CEO和COO被暫停職務;英特爾資本1.32億美元投資...
    英特爾資本:1.32億美元投資11家顛覆性科技初創公司英特爾公司的全球投資機構英特爾資本今日宣布,向11家科技初創公司投資,投資總額為1.32億美元。這些公司在人工智慧、自動駕駛計算和晶片設計等領域為市場帶來了突破性的創新。
  • 8點1氪|瑞幸咖啡終止CEO和COO職務;京東達達提交招股書;拼多多市值...
    (澎湃新聞)熱門中概股漲跌不一,拼多多市值超京東36氪獲悉,美股三大股指集體收跌,熱門中概股漲跌不一,其中阿里巴巴跌2.48%,百度跌2.09%,網易漲1.27%;京東漲0.66%,市值為690.69億美元;拼多多盤中一度創下60.6美元的股價新高,最終收漲5.26%,報57.83美元,市值為692.59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