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日軍頓頓有肉,國軍一天兩餐,看了我軍,你會心酸

2020-12-17 一小段歷史

提起抗日戰爭,我們所知的大多數都是書上看的,有的是長輩告知的,現在還在世的抗日老兵已經越來越少,但是出現的大量抗日劇也是讓我們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是不是有一天當最後的英雄逝去,我們的歷史會讓自己去改變。電視劇中我軍裝備優良,夥食充足,可真的是這樣麼?知道我們的紅軍吃的什麼,很多人都會落淚的。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們常常一頓不吃就會感到很餓,可是當時的戰爭年代哪有那麼多的糧食,日軍確實一天三餐,餐餐有肉,國軍也能保證每個戰士的溫飽,可是我軍,你們看到後真的會讓人感到一陣心酸。

日軍不僅裝備遠超我軍,在吃上他們也不會有一點兒馬虎,他們有良好的飲食計劃,後勤部隊給他們源源不斷的運送糧食,保證他們的作戰需求,其餘的不用說我們也知道,日軍每到一個地方都如蝗蟲過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老百姓們為了能活下來,只能把自己的口糧上交,這就使得小鬼子時刻都有充足的事物補充。

而國軍雖然在各個方面都比不上日軍,但還是基本上能保證戰士們的溫飽,每人每頓飯都能有3、4兩米,還有一些簡單的蔬菜,可是有這些,也能極大的保存戰士們的實力,雖然有肉的時候很少,但是在那個被侵略的年代,能有這些,是真的很好。

我們紅軍,經歷了我們無法想像的苦難,我們的武器裝備,人員素質都比不上日軍、國軍,但是我們有信仰,有做人的底線,我們不會去搶老百姓的救命口糧,若是有人贈予一些飯菜,對於我軍將士來說就是一頓美餐,大多數,戰士們只能喝點兒稱之為粥的水,因為裡面的米你根本找不到,因為實在是太困難了,沒有糧食,戰士們只能去挖野菜,認識的吃完了,就挖不認識的,可是有些野菜是有毒的,有「神農」之稱的甘泗淇將軍就很次都第一個嘗這種不認識的野菜,在紅軍走長徵過雪山的時候,戰士們更加的艱苦,穿著單薄,吃的東西更是難以尋找,有的戰士苦中作樂,抓一把雪,撒上糖精就能當雪糕來吃,而更多的人則是靜靜的沉睡在這片大山中。他們在經歷苦難時可以笑得出來,我們常常將對人對物要感同身受,但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感同身受,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我們無法感受,只能理解和尊重,他們經歷了苦難,贏得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向這些可愛的人致敬。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日軍吃雞鴨魚肉,國軍一日兩餐,看了我軍夥食,你會鼻酸
    提起抗日戰爭這件事,如今大部分的人都是通過一些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來了解,然而電視劇因為劇情需要總是會有一些杜撰的成分在裡面,別說真實的還原當時的情景了,能不拍成「抗日神劇」就已經算是合格了,咱們的紅軍戰士們甚至用上了AK47,吃的包子還能當手榴彈
  • 抗戰時期,俘虜一名日軍,我軍能繳獲多少戰利品?
    在內戰停止之後,中國國軍和紅軍連起手來共同抗敵,從1931年到1945年期間,中國人民戰勝了日本侵略者,摘下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但是如果要問中國軍隊當時在抗日戰爭中有多卑微,大家切勿不要是在抗日神劇中去找答案。因為很多影視劇都是過分渲染中國民族意識有多強烈,而忽略了歷史本真的狀態。過分的把日本軍隊的實力渺小化了很多。
  • 抗戰中,我軍拼刺刀能不能幹過鬼子?老兵:有一個部位刺了就倒地
    抗戰時期大量裝備冷兵器的部隊往往都是槍彈武器稀缺,但以肉搏為補充,刻苦練兵的部隊,這些部隊往往有系統的劈刺訓練,甚至有些部隊早就引進日式護具作為拼刺與劈刀的對抗用具了,這樣不論是冷兵器這塊的基本功還是對抗經驗都不遜於鬼子了。
  • 八年抗戰時期,國軍都經歷了哪些敗仗,以及傷亡人數又是多少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八年時期的浴血抗戰,最終以中國軍民取得這場偉大的勝利,但同時也付出了慘痛代價。畢竟整整打了八年,在這八年時間內,中國軍民沒有假期,沒有節日,沒有休息,每天都要與侵略者進行戰鬥。
  • 戰爭時期、八路軍帽子上兩個扣子有何作用?抗戰老兵告訴你
    相信大家通常在看帶有抗戰題材的影視劇時,都不會特意去注意一些細節問題。如果看影視劇太較真了,便會失去我們想要找尋的樂趣。 眾所周知,在早期我軍的抗戰隊伍即便是一日三餐的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跟不要談穿著裝扮。但在那個年代,日軍侵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無奈之下只能兩軍合作,共同抗戰。
  • 二戰時期國軍的戰時口糧,美國專家制定,每天能吃到一小塊肉?
    國軍當時沒有這樣的條件,很難做到這樣的食物封裝,所以戰時口糧更像是一個夥食標準,讓各部隊遵守,至於能不能達標,就得看部隊情況了。就像前面說的,這只是夥食標準,實際上肉罐頭對當時的國軍來說,同樣是不經常吃到的東西,所以聽到有肉罐頭吃,士兵們才會嗷嗷往前衝。
  • 我們接受戰俘,但心中有氣!抗戰中被國軍打得鼻青臉腫的日軍戰俘
    其實平心而論,在整個抗日戰爭的階段之中,被俘的日軍士兵的數量相比於我方被俘的數量要遠遠的低得多的,這裡面有很多的原因。有我們當年與日本在軍事方面的巨大的差異。但是既然是兩兵交戰,就算是實力差距比較大,也會互相有自己的戰士被敵軍抓住的,這也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所以在抗戰期間被國軍抓住的日軍戰俘也是有的。從廣義的範圍上來說,我們當年對待日軍的戰俘相比日軍對待我軍的戰俘態度而言,我們的態度要寬宏大量很多。
  • 抗戰時期,中國生產一顆手榴彈多少錢?真實情況讓國人感到心酸
    眾所周知,在抗戰時期的時候,我國的經濟水平是比較低下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國士兵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也比較落後。再加上在彈藥方面十分的缺乏,所以士兵們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子彈可以進行射擊練習,因此在長達八年的抗戰中,我國使用最多的是手榴彈。
  • 抗戰時期,我軍繳獲了很多日本軍大衣,為何很少有士兵穿上?
    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說個問題,在抗戰時期,我軍繳獲了很多日本軍大衣,那麼,為何很少有士兵穿上呢?首先,在戰場之上,戰局瞬息萬變,八路軍戰士在繳獲了敵軍物資後,通常來不及轉移到自己的陣地。那麼,對於軍大衣這種戰略性物資,我軍肯定不可能將其白白留給日本人的,於是大多採取就地燒毀。其次,當時中日雙方水火不容,八路軍戰士對日本人更是痛恨萬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肯定不可能去穿日本軍大衣。一般來說,這些被安全運回的軍大衣會被後勤人員抽出其中的棉花,重製成一件中國軍大衣,再運到前線去給將士們使用。
  • 抗戰期間,我軍小米加步槍,只有這支部隊頓頓牛肉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文化文章字數|1135字,閱讀約3分鐘說起抗戰時期的我們軍民,條件相當艱苦,風裡來雨裡去。戰場環境十分惡劣,經常衣食無著,一雙草鞋走遍了神州大地。最能反映抗戰艱苦條件的是我軍的夥食。由於日本全面封鎖中國海岸線,外國貨物無法入境。此外,滇緬公路被日軍破壞,通往外界的唯一生命線被切斷。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在戰爭時期根本不可能種地。我軍的夥食相當差,因為外面沒有補給,裡面也沒有補給。那時,吃樹皮,煮皮帶鞋充飢是正常的操作。
  • 從紅軍到解放,我軍武器哪裡來?靠「供應商」,有個運輸大隊長
    到了抗戰時期,國共合作了,國軍的貨是訂不到了。八路從改編時的三萬多人,擴充到抗戰結束時的一百萬,新四軍從改編時的一萬多人擴充到二十多萬。這時我軍有了根據地,有了自己的地盤,可以建兵工廠了,但是材料設備的原因,產量質量都不高,不能成為主要的武器來源,所以還是靠著進貨為主。起初,我軍的供應商是日軍,不過日軍的生意不好做。
  • 國軍被俘後,很多傷兵在醫院裡欺負醫護人員,我軍如何處理
    在民國時期,長期兵荒馬亂,當兵的隨處可見,尤其是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的總兵力達到了800萬之多,加上各種輔助性的地方民團、匪兵,人數多到難以計數,可以說「遍地兵老總」。這些部隊普遍紀律渙散,橫徵暴斂是常態,巧取豪奪也不新鮮,老百姓深受其害。
  • 日軍頓頓都有肉吃,可肉從哪裡來的呢?小孩都知道大人卻不承認
    日軍頓頓都有肉吃,可肉從哪裡來的呢?小孩都知道大人卻不承認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經在我國方下了很多滔天惡行。儘管如今距離當年已經過去了70多年的時間了。可也沒有,因為兩國早就已經握手言和,當代人就可以完全的原諒日本人,甚至很多日本人至今都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我國人又談何原諒呢?
  • 抗戰時期,國軍第二十二後方醫院遷居常山
    1942年5月,浙贛戰役暴發,醫院撤離常山,第二十二後方醫院在常山接收治療抗戰傷兵近六年之久。醫院撤離時,為了減輕負擔,有計劃地將一些行走困難,不便轉移的傷兵留在常山,疏散於民間,並留下部分醫護人員,合併於當地衛生部門,對留下的傷員進行就地隱蔽監護治療。
  • 抗戰時期,我軍一個團能對付多少日軍?事實很殘酷
    眾所周知,抗日戰爭非常艱苦,在小初中進行學習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初步了解到抗日戰爭的作戰過程有多麼艱苦。隨著大量歷史資料在新聞報導中出現,我們開始真正理解當時的艱難作戰境況,畢竟當時的中國太過落後,此前的腐敗生活已經讓普通民眾收了很多苦,而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更是讓中國差點走上「亡國」的境地。
  • 國軍抗戰三部曲:《我的團長我的團》,《一把青》,《戰長沙》
    我們看到的抗戰劇大部分都是以我軍作為正面形象來宣傳的,一方面有政治正確的需要;另一方面此類劇也確實出了不少好片,比如《亮劍》、《紅色》、《人間正道是滄桑》等,這些劇刻畫戰爭年代的殘酷和時代背景下的人物都非常形象到位,堪稱經典之作。
  • 抗戰時期,日軍截獲我軍電報,所有字都認識,連一起卻不知啥意思
    其實和我們中華文字有關的小故事有很多,筆者今天要為大家講的這個文字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在那時,中華文字曾經為我們的抗戰做出過貢獻!各位讀者想知道背後的原因嗎?眾所周知,二戰期間,中國一直是日本法西斯企圖攻佔的地方。在當時,日本可以算得上是亞洲第一大國,無論是他們的軍事實力還是經濟發展程度都遠遠的勝過於當時的中國。
  • 全面抗戰時期,徐向前被任命為副師長,真的是大材小用嗎?
    其實徐帥我軍中的地位十分特殊,他是唯一一位擔任過軍委副主席、總參謀長、國防部長的人,成為名副其實的當過全軍三個最高軍職的元帥。而且在紅軍時期徐向前更是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也是當時最年輕的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沒有參加南昌起義,但是卻參加了廣州起義,在他30歲的是他就成為紅四軍的軍長,幾個月之後紅四方面軍成立後,他就成為了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手握幾十萬大軍,創造了我軍軍事史上的奇蹟。在他的領導下,紅四方面軍迅速壯大,鄂豫皖根據地也迅速擴大,他指揮部隊打敗敵20萬的六路圍攻,展現了其軍事才能。他還獲得了紅星獎章(被譽為免死金牌)。
  • 國軍將領中的三個學霸,抗戰時期都很厲害,內戰則一個比一個慘
    國軍將領中的三個學霸,抗戰時期都很厲害,內戰則一個比一個慘 戰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構成,並非是單純的軍隊之間的較量,它永遠都是作為政治和經濟的外延,包括軍事鬥爭、政治博弈、經濟基礎等多方面的因素。
  • 衛立煌路經延安,我軍好吃好喝招待,一些人很不理解,後重禮饋贈!
    衛立煌雖然早期對待剿我軍問題處理得不是太理想,但對待抗戰問題,他卻是國軍內部為數不多的「抗戰派」。他明確表示,凡是抗戰的部隊,在軍糧、彈藥等軍餉的補給上都一視同仁,37年10月,衛立煌組織指揮忻口戰役,在作戰過程中他經常和八路軍將領聯絡磋商,協調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