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入真如本性就會綻放無盡的力量!

2020-12-20 佛光聖音

「地藏」有心地含藏之義,心地當中蘊藏的東西一旦顯現、所謂種種光明雲,「百千萬億大光明雲」。這裡有個前後順序,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如來含笑」是我們跟真理相契應的時候;有句話「回眸一笑百媚生」、「會心一笑」,笑有好多,比如兩個人之間比較默契、微微一笑就知道怎麼回事;這裡用「含笑」,是契入一個境界。為什麼稱如來含笑?能思維、能覺的心跟真理、自性絕對境界相契應了,「含笑」不是從外得,兩個人的默契是對著相視一笑;佛沒有衝任何東西笑,他含笑是對自己真如本性境界的互相契應,因為一旦契入真如本性就會綻放無盡的力量!

智慧真理顯現力量稱為百千萬億大光明雲,「百千萬億」是圓滿之數、沒有計量的概念,「大」充遍一切、「光」照了的功德、「明」悟了的功德,這是圓通境界(圓滿通達的境界)!去過普陀山知道,普濟寺有圓通寶殿,《楞嚴經》有二十五大聖圓通章,為什麼稱為圓通?心性功德完全展現,能覺悟的心跟所照了的境界完全契入、沒有任何隔礙,稱為大光明雲。無邊無際、沒有限量、沒有障礙稱為大,虛空你看不到、但是虛空最大;大還有包容義,一念心你看不到、但是這一念心體之大包容虛空!

具體又分出來「大圓滿光明雲」,雲有覆蓋之義、潤生義,有雲可以下雨、雨能潤生,雲從哪裡變來?覺悟真理以後五蘊之身變成方便妙用,覆蓋我們的心不至於被法性光明照得一無是處;我們的心碰到法性光真的無所遁形,有時候需要遮著太陽有點陰涼、這是對眾生來講,對佛本身來說不需要這樣,他自照自了、能覺照自己了達一切,所以「雲」是對眾生的慈悲義!

為什麼第一是大圓滿光明雲?我們做任何事都希求所謂圓滿境界,什麼叫圓滿境界?「圓」是沒有欠缺,入一實境界稱為圓,欠缺從哪來?從虛妄執著念頭生起來,心體沒有欠缺、虛妄執本身欠缺(因為它是病態的),怎麼理解?虛妄我妄執一切為自相,堅固認為不可得的一切是他的,這個緣起就不好,執著無常、不究竟,所以他所對的境界必然無常;他是顛倒妄想意識建立起來的,啥叫顛倒妄想?他認為自己應該是這個樣子、應該是那個樣子,首先由這個顛倒意識開始,然後加以胎形、成了顛倒妄想,建立的基礎是有漏之因、生滅法,這個緣起建立、所對境界生老病死,全是無常的。

虛妄我執、緣起法建立是業識,「無明緣行、行緣識」,沒有來由的無明是煩惱、不知道怎麼建立的,啥叫無明?過去的習慣、業識累積;無明緣行,無明開始起動的時候沒有來由、過去業力起動,然後建立所謂妄識(虛妄意識)、中陰身開始投胎,然後顛倒妄想(欲男想、欲女想)形成顛倒意識,然後開始輪迴。因為建立基礎就是無常、相對,所以所對境界必然是相對的,但是有個錯誤執受、在境界裡患得患失,這種境界也是自性圓滿。

眾生境界也是充遍一切的,在他的世界裡不會有別人,「所謂大、包容具足」,虛妄我執也有包容、「我的心容納天下」,妄想容納一切眾生,這個身體有無量眾生,他要不容納這些都沒法活,他「大」有。「圓」是什麼?他不欠缺,生老病死、遊戲他全都有,他自己喜歡,人們讚嘆「人間滄桑歲月」、「七情六慾就是人間」,他也「圓滿」;他並不覺著自己少什麼、心裡還挺美,一天天自己做遊戲一樣,本來一個人活著、然後找個人成家,稀裡糊塗幾十年,死時候跟夢醒了似的。其實沒醒,人說「我依靠誰」、結果誰也靠不住,不覺悟他所陷落的境界,一切眾生境界都顯現他應該有的「圓滿」世界,畜生界、天界,應其心量而顯現!

第二「大慈悲光明雲」,何謂慈悲?慈能與樂、悲能拔苦!這種力量從哪來?從自性,沒有外緣能給你快樂、是自性解脫力,誰能一味順從你?不可能,只有你自性一味順從你所有要求、所有希望都是自性心裡衍化出來、全部是心性變現出來的,啥叫變現?由觀念而生出想法所建立的行為產生力道,自然有效果,這叫變現!由心念的觀而產生想法,由法而產生行為,所產生的力量自然顯出結果,這就是變現。一般理解變現是什麼?「嗖」變出來一個,錯了,佛說的心地變現不是無中生有、那不符合因果道理,因為有這樣的緣起力,通過自性不可思議的作用力,「無作妙力」自然顯現結果,不需要行為造作。

只是需要建立緣起,緣起建立、觀念想法同時產生!這已經俱足信願行三資糧,也就俱足產生一切結果的根本,這是所謂大慈悲光明雲!解脫痛苦的根本所在,必須依著自己的真如本性,何謂真如本性?一切看待真實。你自己不明白,一定要請教善知識,那樣對自己是最負責任的;按照你自己的認識,思維妄想、行為判斷的時候一定產生錯誤的結果,因為你不認識自己內心的基質作用力,「慈」是這意思,「大」是自性功德,在所有境界之中都能把你的苦解脫。

相關焦點

  • 讀佛經,看如何契入「真如」?
    由於萬事萬物都具有「畢竟空」這個共相,因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佛性的具體顯現;世界現象雖然豐富多樣,但最後的精神實體只有一個,即真如佛性。《金剛錍》裡雲「萬法是真如,由不變故」,指出真如佛性貫徹於一切事物之中,這個不變就是萬事萬物的共相---「畢竟空」。
  • 佛法:修行假真並觀之道,可令修行者迅速契入真如佛性
    假真並觀是佛祖在佛經中慈悲為我們開示的修行方法,教我們所有的修行之人,該怎麼來認知這個世界的一切假相,告訴我們大家怎麼才能因著對假真兩個方面的同時觀察,而迅速的契入佛法的真理,如果不能夠將真假的觀念分辨清楚,就不可能證入佛祖所說的那個真如之中,既然假真並觀如此重要,那麼他是怎麼說的呢
  • 痛苦源於不通人性,照見真如本性,業障都是空的
    人每做一件昧心的陰事,身上就會增加一股陰氣,時間越久身體上的影子就越黑,慢慢就會把病災苦厄招感來。這也是人遭受黴運的因果真相。通人性,不做虧心事,人就不會有兇禍突然臨頭,但凡懂一點因果的人,就不會輕易殺生害命。因為做這種事,現報最快。今年天災人禍,來得非常兇猛,非常時期朝聖五臺山的人特別多,每天都突破歷史記錄。人心不古,良知淡薄,這就是人類災難的根源。
  • 佛學中的「真如本性」是什麼該怎麼理解
    學習佛學的同修大多都聽說過或者在讀經的時候知道「真如本性」這幾個字,那麼真如本性到底是什麼呢?是一件東西呢還是代表一種什麼含義。真如本性這個確實讓修學同修很難理解,不能說真如本性大小,不能用形狀來說明,也沒有什麼顏色,也沒有什麼方所,沒有來去,生滅更是談不上,這很難體會。
  • 「120」卍表示真如本性有無量的功德!
    佛陀慈悲開示如何來悟入寂常心性的方法。(分二:壬一、現瑞許說。壬二、正示見性。)壬一、現瑞許說。佛陀是先顯神通,把見性的道理表法。真如本性為什麼從胸口的卍字呢?因為真如本性本來具足無量的功德,我們只是把它開顯出來而已,我們有成就無量波羅蜜的可能性。卍字表示真如本性有無量的功德,它是一個無窮的寶藏,修行只是把它開發出來。
  • 校園辯論賽|無盡的欲望是否人的本性
    人無盡的欲望就像「戈爾迪死結」一般,人人都知道其重要,卻不知道它是什麼。開宗明義,欲望是指一般的不足感覺以及想滿足這種不足感覺的想法,而人的本性是指人的固有性質。今天雙方探討無盡的欲望是否為人的本性,其關鍵點在於判斷人類對於欲望的追求是否是永不停歇、永不放棄的。我方認為無盡的欲望是人的本性,理由如下。
  • 揭開蓋子,對治自身,照見真如本性
    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對一些理路沒有整理清晰,就像在大鍋裡邊煮好了初禪,煮好了禪定,但是鍋上面有幾個蓋子,我們得把它一一揭開,拿掉以後,我們的「定」就會現出來了,其實就這麼簡單的。隋朝智者大師的《童蒙止觀》中,大師講到了修禪有五蓋,這個蓋就是蓋覆,讓禪定不能現前、顯露。障礙我們禪定生起的是哪五個蓋呢?
  • 這就是「傳佛心法在世如來」所講的真如本性!
    離開水你就會被渴死的!你身體的溫度不是太陽光在反射的嗎?萬物生長靠太陽,離開太陽你還存在嗎?骨肉為土,你這身體是什麼在維持著你的生命啊?不是糧食在維持著你的生命嗎?離開糧食還有生命嗎?這叫四大活合。喘氣為風,血脈為水,熱量為火,骨肉為土。哪是你啊?你找著你了嗎?你要說身體是你?
  • 這念心寂然不動、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就是「真如法界」
    而無思無慮的境界又不一樣了,契入無思無慮這念心之體,就是頓悟自心、直了成佛。這裡的佛是指覺性,這個覺性人人都有,是本具的,時時刻刻都存在,沒有任何時候不存在,就看自己覺悟到什麼程度?修行如果沒有依著覺性起修,最多就是思維修,透過思維,證到一個空的境界。〈信心銘〉講「真如法界,無他無自」,這就是實相境界,是一個平等、絕對待的境界。
  • 念的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啊!
    念的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我們每一個人都具足什麼?都具足三顆靈魂。咱小時候頭頂上呼嗒呼嗒的那下面駐的那顆靈魂。叫頂灌靈魂。咱心裡還駐著顆靈魂,那叫心性。咱的身體呢?地、水、火、風合成。喘氣為風,熱量為火,血脈為水,骨肉為土合成的這個身體。合成的知覺呢?就是四大的精華。身體就是物質。
  • 真如本性,無需虛偽
    為人處事,真如本性,無需虛偽。
  • 佛教:真如本性是什麼,為何說它不生不滅
    舍利子在僧團中威望很高,本來世尊涅槃之後應該是他來帶領僧團的,只不過他不忍心看見世尊離開,所以寧願選擇先走一步,就在佛陀入滅前三個月,他先涅槃而去,由此也可見他已經達到了生死自如的境界。而這裡觀音菩薩和舍利子說法,也證明了他的智慧很高,畢竟心經乃是般若部的經典,智慧很高,大乘佛法的代表,一般的小乘根器是很難領悟的。
  • 大願法師:圓滿的大慈悲是真如本性的性德
    圓滿的大慈悲是真如本性的性德,也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沒有條件的。慈能予樂,悲能拔苦,諸佛從他自己親證的境界之中知道,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一個自己,一體, 所以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只有度眾生才能夠圓滿自己的性德,自他不二,生佛一體。所以比父母親照顧兒女還要更周到、更細緻。為什麼?
  • 真如本性是空空,無塵無垢,無須去洗
    龜山寺人的真如本性是空空的,無塵無垢,無須去洗!無痛無病,無須求醫!這就是無處不法身,是「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的。
  • 《綻放吧,百合》湖北開播 姚芊羽綻放生命力量
    6月20日,女性勵志成長大劇《綻放吧,百合》登陸湖北衛視長江劇場播出,該劇由姚芊羽、朱曉漁、李成儒、李鳳緒、李肖寧、林冶等知名演員領銜主演,講述性格倔強堅強的女知青百合的成長故事,她一生命運坎坷,但始終懷抱希望,戰勝一個個困難,最終從絕境中走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勵志向上的情感內核,綻放出堅如磐石的生命力量。
  • 迷人漸修,悟人頓契,各種因緣頓契佛性,再看禪宗公案庭前柏樹子
    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本來正教」指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正教,指的是釋迦拈花迦葉微笑,由是代代相傳,一直傳到達摩祖師,一直傳到六祖大師的正教。正跟邪是相對的,正教實際上是什麼?就是真如之教、真心之教,就是本來自性清淨心、涅槃妙心之教。
  • 相對的大小是虛妄不實的,一切歸到真空、真性、真如中,是廣闊的
    譬如,一般人看到小孩子,因為自己個子比他高大、年紀比他大,所以就會覺得他很小;如果對方長得又高又壯,就不會認為對方是一個小孩子了。所以,大與小是相對比較得來。又如,灌木叢跟小樹苗比起來,就像一棵大樹;但如果和參天大樹比起來,又變成了小樹。相對的大小是虛妄不實的。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26)| 生滅去來五陰虛妄,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若因空生,則諸十方無盡虛空,成無盡流,世界自然俱受淪溺。若因水有,則此瀑流,性應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若即水性,則澄清時,應非水體。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是故當知,行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阿難!譬如有人,取頻伽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裡遠行,用餉他國。識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如是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如是,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