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0日影院復工以來,電影市場逐步回暖。根據燈塔數據顯示,截至撰稿,2020年度總票房已超過60億。其中復工之後的票房分別為7月2.16億和8月33.98億,後者為全年單月最高。
然而,隨著《奪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等新片陸續定檔國慶。不出意外,10月的總票房必將打破8月的紀錄。那麼在此之前,9月的票房表現會是如何呢?
眾所周知,今年的檔期屬性不同於以往。受到疫情影響,新片方面,8月僅有《八佰》以及「七夕特供片」作為支撐。而進入9月,儘管有《信條》《花木蘭》《阿凡達》三部大製作陸續定檔,但是由於期間無假日以及高校執行封閉式管理,總票房依然有待於觀察。
當然,即便是過渡月份,9月的票房數據同樣重要。因為越是「淡季」,越能說明市場的基礎下限。對此,烹小鮮(Pengxx01)整理出9月份14部具有一定體量的影片,進行市場前瞻。
從定檔信息看,9月25日之前,每周各有一部大製作登陸全國院線,三部電影均為海外作品,分別為兩部新片《信條》和《花木蘭》,以及一部復映影片《阿凡達》。顯而易見,9月的總票房大多數取決於它們的市場表現。
最先與觀眾見面的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信條》,影片定檔9月4日。這部被全球影市給予厚望的「燒腦大作」,或許國內的票房差強人意。
究其原因,一是內容口碑,《信條》有一定的觀影門檻,影響力難以下沉至三到五線城市;二是檔期空間,相較於《八佰》有長達三周的輻射期,《信條》只有在首周無新片對手。
這樣看,《信條》的票房還是會不錯,只是不會太爆而已。畢竟,諾蘭在國內已經形成了大眾向的口碑,而且市場對新片有較高的需求。預測該片的最終票房為6.3億左右。
其次是迪士尼的《花木蘭》,影片由劉亦菲、甄子丹主演,鞏俐和李連杰特別出演,定於9月11日登陸內地院線。該片的公映可謂一波三折,由於疫情發生,檔期從3月改為了現在的9月,成為全球首部「院網同步」的大投資電影。
據了解,《花木蘭》將最先於當地時間9月3日在克羅埃西亞公映,隨後在9月4日15:00以29.99美元的單片付費價格上線迪士尼旗下的流媒體Disney+,覆蓋北美、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並於同日登陸包括中國臺灣在內的全球部分電影院線,而在9月11日至9月17日之間,影業會陸續在中國內地、波蘭、比利時、韓國等地區公映。
基於流媒體比院線更容易產生盜版,毫無疑問,這樣的發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國內的票房產生影響。不過憑藉耳熟能詳的故事和迪士尼的製片能力,《花木蘭》在國內還是有些基本盤。只要口碑沒有嚴重崩盤,票房數字可以期待。預測該片的最終票房為5億左右。
第三是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復映影片《阿凡達》,影片大概率定檔9月18日。十年前,此片在國內公映豪奪13.28億的票房,是內地市場首部邁進10億元俱樂部的影片。
對比《星際穿越》1.21億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1.88億的復映票房,《阿凡達》的復映成績存在較大變數。其一是影片的檔期處於市場回暖期,並且同日暫無新片,其二是在IMAX的匹配度上,直到國慶檔也有強大的競爭力。
回看近十年的市場環境,初步判斷,《阿凡達》的復映表現未必能達到2012年《鐵達尼號3D》公映的成績,後者在當年斬獲9.48億的票房。
三部大製作之外,中小體量的影片也是9月市場的組成部分,只是票房佔比較很小。我們選取了淘票票「想看」超過4000的11部影片,從製片地區上分為兩類做比較分析。
第一類為中小體量的國產片。從主創陣容看,這裡面有兩部影片可能「突圍而出」,而它們的公映日期均為9月17日。
一部是由郭富城、楊千嬅、萬梓良主演的《麥路人》,影片根據真實的社會事件改編,曾在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包括最佳電影在內的10項提名。併入圍了第32屆東京電影節的亞洲未來競賽單元。目前的豆瓣評分為7.0,質量有一定的保證。
另一部是由任素汐、李岷城主演的《通往春天的列車》,影片入圍了第24屆釜山國際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但是目前的豆瓣評分僅有6.0,質量有待於觀察。自出演的《驢得水》大受好評後,任素汐成為了眾多青年的女神,這批人形成了的固定影迷群。
相較於《麥路人》和《通往春天的列車》會有些許水花,其他四部影片很可能遭遇「一日遊」或者「三日遊」。
其中,愛情片《誰說我們不會愛2》的前作曾於2014年情人節上映,在大熱檔期僅取得2147萬票房;包貝爾、辛芷蕾主演《我的女友是機器人》翻盤自日本同名影片;《藍色防線》講述了維和部隊的事跡;《火山地獄》則主打懸疑元素。
第二類為垂直類的海外小眾片。分別是9月4日公映的《假面飯店》、9月11日公映的《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與9月18日的《鄰裡美好的一天》。與同期中小體量的國產片做比較,三部海外片擁有強卡司,並呈現出明顯的粉絲屬性。
由木村拓哉、長澤雅美主演的《假面飯店》根據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改編,堪稱是日系影迷的福利,影片與《信條》同日公映,大有「你吃肉,我喝湯」的性質。不過當前的數據並不客觀,首日票房還不足百萬。
《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改編自赤坂明的同名漫畫,是為原IP的衍生品。因此影片的受眾也多為漫畫的二次元粉絲,「出圈」概率極低。
對比而言,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鄰裡美好的一天》可能在商業表現上,高於兩部日本電影。因為演員本人具備良好的口碑和國民度,以及影片獲得了包括奧斯卡在內的多個大獎提名,對資深影迷有一定的吸引力。
此外,國慶檔的《奪冠》和《急先鋒》選擇在9月30日公映,先發制人的想法昭然若之。與此同時,其他同檔期的影片也絕不會甘於人後,必定將有作品在9月開啟大規模點映。這些票房也都是9月總票房的一部分,單片的相關數字或許高於部分中小體量的影片。
總體而言,作為沒有重要節日的「過渡月」,9月的電影市場相對穩定,再加上前半段《八佰》餘威尚在,後半段「國慶檔」的影片「搶灘登陸」,整體可以為Q4電影市場的表現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