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允許學生自由轉專業 培養跨學科人才

2020-12-25 環球留學

[摘要]除教育部規定和北大招生錄取時明確不能調整專業的情況外,北大在校本科生可以在第一學年末或第二學年末自主申請轉專業。北大將設立多層次的跨學科本科教育項目,培養跨學科人才。

日前,北京大學在該校校內信息門戶網站發布了《關於印發〈本科教育綜合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公布了該校《2016年本科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點(試行)》。

方案提出,修訂後的培養方案要加強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的融合,在專業教育中貫穿通識教育的理念。

從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除教育部規定和北大招生錄取時明確不能調整專業的情況外,北大在校本科生可以在第一學年末或第二學年末自主申請轉專業。方案明確,原則上,學生在學部內可以自由轉專業。在修訂完善專業培養方案的同時,北大將設立多層次的跨學科本科教育項目,培養跨學科人才。

相關焦點

  • 北大本科教育:設榮譽學士學位 學部內自由轉專業
    4月26日,北京大學在校內信息門戶網站發布通知,公布了《北京大學本科教育綜合改革指導意見》及《北京大學2016年本科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點(試行)》,首次提出設立「榮譽學士學位」、學部內可自由轉專業、在完成各專業畢業所需最低專業學分要求的基礎上可開展自主性深度學習等改革舉措。
  • 北大將設榮譽學士學位
    北京青年報記者27日從北京大學獲悉,北大已在校內信息門戶網站發布《2016年本科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點(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按照該方案,今年9月(含)以後入學的本科新生將有機會拿到「榮譽學士學位」。《方案》指出,北大在專業教育中貫穿通識教育的理念。
  • 林建華校長給北大留下了哪些東西?
    北京大學教師幹部大會現場(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培養「引領未來的人」在人才培養方面,北大開展了本科教育改革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和成長體驗,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北大既未照搬博雅教育模式,也未死守傳統的專業教育模式,而在探索一條「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道路:既通過通識教育,啟迪學生「懂社會、懂自己、懂中國、懂世界」,又充分發揮北大學科齊全、學術研究力量雄厚、學術氛圍活躍等優勢,在專業教育中提倡以發現和探究為中心的教學,鼓勵師生踏上「共同探索之旅
  • 轉專業是好政策,但不宜以此吸引學生報考
    萬一落選心儀專業,是否可以先踏入學校,再找機會轉專業?記者了解到,廣東不少高校均實行相關政策支持學生轉專業,並逐漸拓寬輔修條件,減少「高考定終身」的情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其個性化發展。進大學之後,如果對原來就讀專業不滿意,將有機會轉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這對學生來說,當然是好事。我國已有很多高校推出轉專業政策,這是擴大學生選擇權的改革,值得肯定。
  • 大學裡可以轉專業嗎?怎麼轉專業?看這裡
    2018年10月,教育部發布的「新時代高教40條」中提出,要擴大學生學習自主權、選擇權,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學習、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專業和課程。因此,大學可以轉專業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是如何轉?有何要求?每所高校各有其規則。
  • 強迫學生轉專業,學校的理由難以服眾
    由此,各地醫院、醫療機構關於醫療設備應用的專業枝術人才需求量很大,特別是那些既懂醫療設備的應用,又懂醫療學問的雙料醫生是很受歡送的。那麼,學生就業前景不好的結論從何而來?  退一萬步說,就算該專業知識難,學生就業前景不好,這些理由真的成立,那麼,學校當初設立這個專業時,為何沒有考慮到這些細節呢?學校有權確定設立什麼樣的專業,但並不表示可以隨意設置。
  • 春華秋實 星火璀璨 | 校級復語翻譯人才實驗班人才培養紀實
    校級復語翻譯人才實驗班校級復語翻譯人才實驗班,是根據我校《「十二五」期間本科人才培養發展規劃》的安排,對優秀學生進行重點培養的一項教學改革。全校符合轉專業規定的優秀學生通過選拔考試之後,大二進入實驗班學習。
  • 北大國發院經濟學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招生簡章
    二十餘年來,在學校領導和各方的關懷下,經濟學雙學位項目以科學的課程體系、一流的師資隊伍、標準規範的教學服務,受到廣大同學的歡迎,享譽北大校內外。從2003年秋季開始,為滿足校外非經濟學專業學生學習經濟學的迫切需要,經北京大學教務部批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國家發展研究院前身)開始招收校外在讀本科生及本科畢業生修讀。
  • 北師大:學生可跨文理大類轉專業
    (一)國家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實驗班 國家遴選19所高水平大學優勢學科承擔,是國家實驗班,目標是培養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基礎學科領域拔尖人才,促進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 我校通過直接招生和入校後遴選,組建基礎理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人文學科(漢語言文學、歷史、哲學)兩個拔尖學生培養實驗班。
  • 北大教授建議留學生可自由轉學至國內大學,是留學生高人一等嗎?
    又有北大的知名學者發文章了,這次是針對我國在國外留學生轉學的事:《自由留學轉學利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核心觀點是建議建立留學生自由轉學制度,讓中外合作辦學與公立高校拿出2%-10%的學位來容納因疫情無法出國的留學生們。
  •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學生可自由轉專業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大學生最怕選錯專業。但今後,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的學生再無此煩惱。因為該學院今年開始將進行系列「民辦高校教學改革」。其中,學院明文規定,今年起實施全校範圍內的自由轉專業,只要本人申請、家長同意,你便可輕鬆進入轉專業的節奏,不限成績,亦無需考試。這種大手筆的改革,在全國高校亦屬創新之舉。
  • 如何評價北大國發院「經濟學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雙學士學位項目設立於1996年,以科學的課程體系、一流的師資隊伍、標準規範的教學服務,受到廣大同學的歡迎,享譽北大校內外。從2003年秋季開始,為滿足校外非經濟學專業學生學習經濟學的迫切需要,開始招收校外在讀本科生及本科畢業生修讀。
  • 北大將設「榮譽學士學位」
    昨天,《北京大學本科教育綜合改革指導意見》、《北京大學2016年本科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點(試行)》公布,北大本科教育改革自此開始。    目前,北大學生在自主選擇和跨學科學習中受到諸多限制,個性化發展需求未能得到更好滿足。
  • 招生|北大國發院經濟學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招生簡章
    二十餘年來,在學校領導和各方的關懷下,經濟學雙學位項目以科學的課程體系、一流的師資隊伍、標準規範的教學服務,受到廣大同學的歡迎,享譽北大校內外。從2003年秋季開始,為滿足校外非經濟學專業學生學習經濟學的迫切需要,經北京大學教務部批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國家發展研究院前身)開始招收校外在讀本科生及本科畢業生修讀。
  • 湖北高校跨學科融合交叉培養會計人才
    湖北日報訊 (記者龔雪、通訊員呂洪雁)8月15日,湖北省第四屆會計專碩發展論壇在江漢大學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隨著新經濟、新技術發展,我省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發生了變革和創新。此次會議採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30多所高校近百位師生、行業知名企業現場與會,其他相關代表線上參會。
  • 北大開設36個雙學位專業
    北大教務部部長傅綏燕介紹,北大共有26個招生大類方向,提供36個專業作為雙學位選修方向,並有57個可供自主學習的輔修計劃。今年,北大啟動強基計劃招生,將在數學類、物理學類、化學類、力學類、歷史學類、考古學、基礎醫學(八年制)等十個大類招收優秀學生,並以博雅學堂建設持續提升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質量。
  • 南開伯苓智慧書院開班 培養跨學科拔尖創新人才
    作為新型智慧書院的新探索,伯苓智慧書院由物理科學學院牽頭,數學科學學院、化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經濟學院、歷史學院六個學院合作共建,針對拔尖計劃的學生制定培養方案,聘請十多位導師,跨學科指導,使每個學生都可以獲得與不同專業學科背景的名師以及優秀的學友面對面交流機會,著力打造「師生共同體」。
  • 誠邀加入高校跨學科社會創新課程聯盟,一同開啟社會創新人才培養新路徑的探索之旅!
    ◆ 學生較局限在自身所選專業範圍內,與不同專業的學生交流與學習的機會相對有限。 ◆ 很多專業偏重理論學習,與真實社會脫節,學生解決社會中真實問題的能力不足,無法「學以致用」 ◆ 學生缺乏跳出校園環境考慮自己與社會的互動關係,對社會問題的興趣、敏感度不高,很少主動思考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
  • 淮海工學院自由轉專業 修滿學分即可畢業
    在導師的指導下,淮海工學院的學生四年有三次自由選專業的機會;學生可以從4000多門課的課程庫裡自由地選擇自己的課程;教師實行掛牌上課,學生可以自由選教師。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自由選學制,三年內修滿180個學分可以提前畢業……  4月17日,《中國教育報》「走進高校新聞特別行動」以「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為題,頭版頭條報導了淮海工學院學分制改革的成果。
  • 特色培養項目簡介 | 光華創新人才實驗班
    「光華創新人才實驗班」在5個學院設置,包括5個跨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實驗點,分別為金融學院的「光華創新人才金融與理財實驗班」、工商管理學院的「光華創新人才金融服務與管理實驗班」、統計學院的「光華創新人才金融統計與風險管理實驗班」、經濟信息工程學院的「光華創新人才金融智能與信息管理實驗班」、經濟數學學院的「光華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