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何豔
中報窗口期,業績預計大增的大東南可謂春風得意,「喜事」不止一樁,公司早前還迎來新主並成功脫星摘帽,可謂在本輪牛市前掃除了諸多障礙。曾經五裡一徘徊,能否自此東南飛?讓很多投資者關注。
半年報業績預增近7倍
2020年7月7日晚間,大東南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800萬元至4500萬元,同比增長645.35%~782.65%。大東南這份業績扭轉了自身頹勢,可稱亮眼。從已發布中報業績預告的近500家公司財務數據看,大東南業績預增幅度擠進前20名。
此前的6月3日,大東南剛剛被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公司表示,目前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已顯著改善,持續經營能力持續增強。2019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46億元,同比增長12.08%;歸母淨利潤6019.88萬元,同比增長42.24%;扣非後淨利潤4744萬元,8年來首次年度轉正。
其實大東南早在2019年6月27日便已經提交撤銷風險警示申請,但時隔一年才被深交所審核通過。2018年5月2日起,該公司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2019年6月28日,*ST東南披露了2018年年度報告,稱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為4008.76萬元,追溯調整後為4232.09萬元,*ST東南觸及退市風險警示的情形已經消除。
在業內看來,大東南撤銷退市風險申請遲遲未被批覆,或與彼時公司正處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階段有關。2019年12月30日,大東南收到證監會的處罰決定書,經查明,大東南涉嫌未按期披露定期報告、存在資金被佔用未如實披露、存在對外擔保未如實披露、存在共同借款未如實披露等行為的違法事實。
目前,大東南已被撤銷退市風險警示,這對因公司虛假陳述而受損的投資者來說是一件好事。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如果投資者於2017年4月27日至2019年5月10日上午收盤前買入大東南,並在2019年5月10日下午開盤後賣出或繼續持有並曾產生一定浮虧(無論是否解套)均可發起索賠,您只需將姓名、聯繫電話與交易記錄(建議為Excel文件)發送到weiquan@hongzhoukan.com的郵箱,參與由《證券市場紅周刊(博客,微博)》「民間維權」欄目組織的索賠徵集活動,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廣大投資者在獲得賠償前無需支付任何律師費用。
大股東易主 經營存疑
近年來,大東南的主營業務發展波折不斷。資料顯示,大東南上市之初主營業務為塑料包裝薄膜,公司於2010年、2011年兩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將業務拓展至新材料新能源領域,開始嘗試第一次戰略轉型,瞄準了當時最熱門的鋰電產業;2014年,大東南又一頭扎進當時最熱門的遊戲行業,通過現金及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方式購買上海遊唐100%股權,由此也帶來了4.9億元的高額商譽。
財報顯示,2016年,大東南淨利潤巨虧1.86億元,同比下滑1312.93%,2017年繼續延續跌勢,淨利潤同比下滑205.8%,虧損5.68億元。經營不佳的同時,大東南還曾深陷控股股東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的漩渦。
2018年10月,大東南原控股股東大東南集團破產重整,2019年6月經由網絡司法拍賣公開競價程序,最終諸暨水務以12億元競價成功,成為大東南集團的重整投資者,並取得大東南集團所持有的上市公司5.24億股股份,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7.91%,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諸暨市國資委也由此成為上市公司實控人。
不過,雖然公司已經易主,但原控股股東「餘威」尚在。2020年5月26日即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大東南集團在資本市場的名聲太差了,公司應該立即改名,與大東南集團徹底切割,這是目前最迫切的工作。」
東南的原控股股東大東南集團也正是導致其走入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例如,2019年2月,大東南集團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同時因「失信被執行」事件還讓大東南陷入「連帶責任」的處境。而大東南集團的破產重組程序和被動減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大東南的危機。
同時,對於大東南「優秀」的中報業績,也引起了部分投資人質疑,2020年7月7日就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會不會是為了能摘帽把今年明年的利潤早早地都算到去年年報與今年一季報上去了?」
大股東易主,大東南能否迎來新生,公司經營狀況能否就此改善並扭轉,還是未知。不過,就當下業績表現和經營情況而言,投資者維權尚有保障,中小股民宜抓緊時間進行索賠。對於相關事項後續進展,《紅周刊》也將持續保持關注。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