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看問題
很多同學在做這類題時,往往先看材料,然後再看題目,其實這樣會比較費時,應該要先看問題,帶著問題去看材料,這樣在閱讀材料時就會比較有針對性。
2.聯繫相關知識點
當看完問題後,就要想一下相關知識點有哪些?如「請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王老師的教學行為。」在這個題中,答題要點就是教育觀的相關內容。那麼對於教育觀,主要知識點就是素質教育五點內涵和新課改的教學觀(四點)。
3.閱讀材料,匹配知識點
所謂材料分析,就是要結合材料進行分析,不能脫離材料無中生有,找一下材料中具體體現了哪些知識點。
4.呈現答案
答題時要注意4點:①分點作答,簡潔明了。②最有把握的要寫在最前面。③是知識點回答要全面。④條理清楚、字跡工整。
例題
材料
崔老師真是一個「懶老師」!就說作文課吧,很多老師都有不成文的程序。首先,來個開場白,接著念幾篇範文,發一通評論,再布置一篇作文,附帶一堆提示…….崔老師卻不這樣,他經常找一些文章,說閱讀對於寫作很重要,要大家自主閱讀,然後叫大家交流閱讀感想。同學們往往爭得面紅耳赤,忙得不亦樂乎,他卻顯得逍遙自在。在此基礎上,學生順利地完成作文。崔老師真懶!崔老師建議同學們自主評選「班級之星」,並走「星光大道"。班上42個同學,同學們都說自己能評「星」,紛紛上臺展示自己的風採。最後居然評出了各種各樣50顆「星」,他也沒有反對。崔老師負責學校宣傳欄。起初,他叫幾個能寫會畫的同學幫忙,後來竟把組稿、繪畫、編排等工作全交給同學們。最要命的是,他自己不做,居然還要求大家每次必須有新意、有亮點,大家絞盡腦汁,他最多只在關鍵時刻點撥一下。有時大家忙活了半天,他只說一句,「哎,還是沒有新意。」同學們又得想辦法。時間長了同學們發現自己很有進步。
問題
請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崔老師的教育行為。
答題要點
崔老師的教育行為是恰當的,符合「以人為本」學生觀的理念。
(1)「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發展的人,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崔老師放手讓學生做,作文課自主閱讀,溝通交流閱讀感想,完成作文。學生們還一起想創意、亮點。通過這些實踐鍛鍊不斷地成長進步。
(2)「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獨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獨特性。班級學生自主評選班級之星,每名學生都被評上了「星」,展現出了學生各種各樣不同的風採。
(3)「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獨立意義的人,是不以教師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材料中,崔老師將學校宣傳欄的各種工作都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們集思廣益,尊重學生們的想法,並督促學生們要有創意、有亮點,自己從旁指導,充分發揮了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向崔老師學習,不包辦代替,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其實再多的答題技巧,都是建立在知識點的基礎上的,知識點都不清楚,什麼技巧都沒用!
學生觀、教育觀、教師觀、教師職業道德這4個知識點,是綜合素質材料分析題高頻考點,幾乎每年都考,同學們一定要牢牢記住,不記就白丟分了!
教育觀
(一)素質教育觀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二)新課改的教學觀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學生觀
(1)學生是發展的人。
(2)學生是獨特的人。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教師觀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
(2)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二)教師行為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與讚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教師職業道德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4)教書育人--教師天職和道德核心。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科目二,德育原則、德育方法、教學原則、教學方法這四個方面也是材料分析常考的,同學們要掌握好哦!
備考時,有時間多看真題,多總結,考過的題不會原題出現,但是會考過的考點會重複出現。掌握重點考點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