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南陽訊 (周若愚 張君明)「難得的機遇、難忘的平臺、難能可貴的師生情誼。」憶及母校南陽師院,國家行政學院機關黨委原常務副書記、知名人力資源管理專家、書法家賈德臣深有感觸地說。
1982年,賈德臣考入當時的南陽師專就讀。此前,他已在原鄧縣一所學校當了8年代課教師。賈德臣極為珍惜這個能夠解決學歷和身份問題、同時提高和豐富自己的學習機遇,如饑似渴地汲取著專業知識,成績常常在班內奪冠。他期望日後成為「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先擁有一桶水」的那種老師。
和賈德臣經歷類似,他所在的歷史專業82(1)班,40多名學生都曾做過民辦老師或代課老師,26歲的賈德臣是他們中較年輕的一位。他積極為同學們服務,後來擔任了系學生會副主席,經常組織演講活動、參觀活動和運動會。「母校鍛鍊了我組織協調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賈德臣說,這為他日後從事人事工作、從事人力資源研究奠定了基礎。
賈德臣他們這一屆,是南陽師院搬離梅溪河畔、移師臥龍崗後招收的第一屆學生。當時崗上還比較荒涼,每天早晚僅有一趟班車供教師上下班;校園內也只有一棟教學樓,物質條件簡陋,但學習氛圍濃鬱,師生們課上課下都在一起,關係融洽,親密無間。星期天,老師還會邀請留校的學生到家裡就餐,賈德臣就曾不止一次去過不止一位老師家裡吃飯。
賈德臣在南陽師院北京校友會上與校友們交流
兩年的學習生涯很快過去,賈德臣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師院的領導和老師有意留他在南陽工作,但當時的政策明確要求這批學生必須回生源縣工作。賈德臣清楚記得,7月份炎熱的天氣,他的班主任硬是從南陽跑到鄧縣教育局,向局領導極力推薦自己的優秀學生。當年,賈德臣被留在了縣教育局教研室,承擔全縣高中政治課教研工作,第二年,他負責的全縣高中政治課高考成績名列前茅。
1985年,賈德臣專升本,考入河南大學就讀;兩年後,又考取人民大學黨史專業研究生。兩次升學經歷,「與我在師院打下的紮實的知識根基有關。」賈德臣說。
研究生畢業後,作為國內改革開放後第一撥自主擇業的大學生,賈德臣通過考試錄用進入原人事部工作。在工作中,賈德臣事不避難,愛崗敬業,勤於鑽研,10年的時間內,他從工作實際出發,著力研究國內外歷史上的人事制度改革,積極參與國家人事制度的研究與改革方案的頂層設計,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行政管理、組織人事等報刊上發表相關文章數十篇,成為國內知名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他的專著《競爭上崗理論與實務》,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人民日報發表書評,認為該書「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把理論探討與制度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在理論上有所創新、實踐上有所應用方面作了積極嘗試」。
1999年,賈德臣調入國家行政學院,先後在學院人事局、辦公廳、機關黨委工作。繁忙行政工作之餘,他勤練書法,成效顯著,出任了「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協會」理事和「行政文化書畫院」副院長。他數十年如一日,習練毛體書法,這與他幼時村裡鄉裡多處可見毛體書法有關,更與他在南師學習的歷史專業特別是近現代史不無關係。他從毛主席詩詞和毛體書法中不僅領會到歷史風雲,感受到偉人藝術魅力,而且還領略到了時代的發展變遷,深感受益無窮。當問及如何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中能堅持學習毛體時,他真誠地說,出於對毛主席的敬仰。他特別說道,寫毛體書法得到大家的喜歡和認可,是沾了毛主席的光,他時刻告誡自己,永遠做一個學生、做一個毛體書法的習練者。去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賈德臣榮獲了「毛體書法優秀傳承七十人」榮譽稱號。
畢業多年,賈德臣始終不忘母校培育之恩,時刻關注母校的上升、發展,早在20多年前,就曾在專升本等問題上提建議、出主意、幫呼籲。他也非常關注學子們的成長,此次他特意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過的金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以毛體書寫了一幅作品,與南陽師院各位校友共勉,亦請各位方家雅正。他說,這句話不僅現實感好,而且傳統底厚,源自《後漢書·虞詡傳》,原文為「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說的是立志不貪求容易實現的目標,行事不躲避風險困難。他說,這是他在工作學習中的真切感悟,願與南陽師院不負韶華的校友們共享。
編輯:齊 傑
初審:周若愚
終審:柏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