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南陽訊 (周若愚 時樹菁)「在南陽師院的四年,對於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人生經歷。」畢業10多年來,每提起母校,東莞市賓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李國亮總是飽含深情地說。
李國亮是江西撫州人,他和南陽師院的緣分很奇妙:2004年,還是高三學生的他從一張報紙上了解到有南陽師院這所本科院校,便抱著試試的心態在高考志願表上填報了這所高校,沒想到還真被南陽師院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錄取了。
時至今日,那份報紙的名字李國亮早就忘記了,但在南陽師院求學的經歷仍歷歷在目。
入學不到一個月,新鮮勁兒還沒過,李國亮就給自己確立了清晰的目標:提升個人綜合能力,讓自己優秀起來。多年後,他在電話那端笑著對記者說:「我個子不高,不到1.6米,貌不驚人,無論在學校還是走向社會,要想獲得別人的認可,讓人選擇我、接受我,只有靠能力。」
李國亮找到班級輔導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輔導員鼓勵他參與班幹部競選。為了讓新同學了解自己、投自己的票,李國亮主動找同學聊天、展示自我。他的口才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得到了輔導員的肯定,大一、大二,李國亮擔任了班級的團支書。大三、大四,他進入系學生會,先後擔任學生會副主席和學生會黨支部書記。
南陽師院管理嚴格,在李國亮的記憶裡,學校有早操、早晚自習,還有各項規章制度需要遵守。除了抓好自身的學業外,學生幹部李國亮的主要精力用來管理班級、組織學生黨員活動。每天6點多起床看早操看出勤,晚上要抓晚自習查宿舍;每周還要組織召開班會,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認知,鼓勵大家努力學習;還曾協助低年級輔導員抓班級管理、為運動會、聯歡會拉贊助……大學生活過得豐富又充實。因為積極組織、參加各類活動,除了系裡的老師,全系1800個學生,他認識了至少1000人。
「我要提高到什麼地步?我能提高到什麼地步?」每次遇到困難,李國亮都把克服困難當作磨礪、提升的機會。憶及大學生活,他從不以起早貪黑為班級服務為苦,更不以物質匱乏為苦。
農家子弟李國亮入學時一個月的生活費不過兩三百元,這是父母能夠給予他最大的支持。雙休日推銷旅遊票、平日裡打掃學校宿舍和馬路,成了他賺取生活費的主要途徑。輔導員看到自己的得意門生在打掃馬路,心裡很難受,把他調到機房打掃衛生。李國亮心裡卻一直很坦然:只要能減輕父母的負擔,憑自己的勞動賺錢,在哪兒幹都一樣。
也許李國亮天生具有商人的敏感,他很快尋到了商機:當時mp3、mp4等電子產品在年輕人中很流行,而南方這類產品品種豐富且價格便宜。李國亮便與南方的親友聯繫,由他們代買產品,自己在學校銷售。李國亮每月因售賣電子產品產生的收益,少則五六百元,多則千餘元。大學畢業,在老家一所民辦學校短暫當過一陣子老師後,李國亮毅然辭職南下廣東,和姐姐一起創立了東莞市賓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以生產、研發耳機、充電器、數據線等手機配件為主。顯而易見,售賣電子產品的經歷,對於李國亮後來的創業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在公司,李國亮先是主抓銷售,後來負責生產和研發。無論主管哪一塊,他都踏實勤懇,率先垂範。公司很快走上軌道,並在全國有了一定的影響力。10年前,賓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耳機銷量就佔據國產品牌前五名,「當時南陽火車站工貿那兒賣的都是我們生產的耳機。」李國亮說,「現在,除了耳機,公司自主研發的各類產品在市場上都佔有一定份額。」
每過一兩年,李國亮都會回南陽一趟——這位當年的系學生會黨支部書記後來娶了同系的一位南陽妹子。每次探望嶽父嶽母,只要有時間,他都會回學校轉轉看看,「師院是我的母校,是我人生的一個新起點,而南陽,是我的第二故鄉」。
「大學四年的時光很美好,千萬不要虛度。」結合自己的求學經歷和近年來的招聘經驗,李國亮誠懇地寄語師弟師妹:一是對自己要有準確定位。有定位則有努力方向,學習生涯不至於渾渾噩噩沒有長進。二是掌握一門吃飯的技術。師院學風嚴謹,師弟師妹們都能夠學到一定的專業知識,要學會把專業知識轉化為實用技術,比如學計算機的,要精通一門計算機語言;學體育的,考個教練證、裁判證……總之,要掌握一定的實操能力,這樣畢業後更易於就業、在社會上立足。
編輯:齊傑
初審:周若愚
終審:柏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