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一】
鮮石榴飲。
材料:鮮石榴適量。
做法:取1個鮮石榴,洗淨去皮後將其搗爛,加適量溫開水調勻,取石榴汁塗在小兒口腔裡。
【偏方二】
綠豆苦瓜粥。
材料:綠豆100克,苦瓜50克,薏米15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將綠豆、苦瓜、薏米、大米分別洗乾淨,放入鍋中一同煮成粥,放涼後給患兒食用。
【偏方三】
外敷法。
材料:吳茱萸30克。
做法:將吳茱萸研成細末,用陳醋調和成糊狀,分成2等份做成餅,每晚睡前貼於足底湧泉穴,穿襪子以防脫落,第二天早上取下,連敷5~7天。
【問診記】
到中午了,我終於忙完門診裡的病人,騰出時間喝口水,這時一樓掛號臺的同事燕妮上來找我。
「夏姐,今天病人那麼多,一定很累吧!不好意思,我這還得打擾您,跟您請教個問題。是這樣的,我家寶寶現在1歲多了,可是還一直流口水,下巴都被口水淹得紅紅的。您說,這一直流口水是不是一種病啊?」
「其實啊,『流口水』是人們平時一種俗稱,醫學上稱之為『滯頤』,也稱小兒口角流涎症,是指小兒口中的唾液不自覺地從口內溢出來的一種病症,多見於3歲以下的孩子。我們知道,哺乳期的嬰兒往往都有流口水的現象,這是因為嬰兒用力吮乳,使兩個腮部的肌肉非常發達,在口腔頰部形成了脂肪墊,造成口腔容積減少,寶寶不能及時咽下口中的唾液,使唾液不由自主地流出口腔。但隨著一天天的生長發育,孩子的口腔容積漸漸增大,加上分泌的唾液能夠自行吞咽下去,在1歲左右,流口水的現象會明顯減少或消失。這是一個正常的發育過程,媽媽不必焦慮。但如果孩子超過2歲還在不停地流口水,或在某一時期突然大量地流口水,同時還伴有其他一些症狀,那就屬於疾病的表現了。」
「那我家寶寶現在都1歲多了,還在流,是不是不正常了?夏姐,都有哪些因素會導致寶寶流口水?」燕妮焦急地問道。
我耐心地向她解釋寶寶流口水的幾個原因。
1.乳牙萌出。孩子在出生後3個月至1歲時,由於乳牙開始陸續長出,牙齦受到刺激而發癢,或出現不適感,這時孩子會不自主地向口腔外流口水。只要孩子的精神狀態正常,飲食、睡眠不受影響,家長就不必過於擔心。因為隨著乳牙陸續長出,孩子流口水的現象會逐漸消失。
2.口腔患皰疹性咽峽炎。患有口腔皰疹性咽峽炎時孩子常常表現為發熱不退,在口腔黏膜及懸雍垂(俗稱「小舌頭」)周圍有1~2毫米大小不等的紅色皰疹。皰疹潰破後由於疼痛刺激,因此孩子會啼哭不停,流涎不止,這是受到病毒感染的最常見疾病之一。
3.缺乏B族維生素或微量元素鋅。如果孩子長期飲食單調,或有偏食、厭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就會造成體內缺乏B族維生素或微量元素鋅,使舌面及口腔黏膜潰爛成口瘡,導致劇烈的疼痛,寶貝煩躁、哭鬧、流涎。不過,這種情況引起的流口水,一般不會伴有發燒,不願進食和反覆發作是一個特徵。
4.患了手足口病。小兒手足口病是一種發疹性傳染病,主要是感染柯薩奇病毒引起的。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病,但是以氣候炎熱的季節發病最多,以3歲以下的孩子患病最多。患手足口病時孩子的手、腳、口、膝蓋等處會出現散布的紅色丘疹或皰疹,並常常伴有發熱。這種病的傳染性較強,經常會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引起流行暴發。
「西醫總是有這麼多病因,那中醫方面是怎樣辯證治療流口水的?」
【小偏方】
從中醫上論述,小兒口角流涎主要分為兩類:實熱與虛寒。實熱引起的流涎,主要表現為口水黏稠或口中有異味,口角發紅潰爛,小兒啼哭煩躁,口渴多飲,小便少,尿色黃,大便乾燥。而虛寒引起的流口水,則表現為口水顏色清亮無味,伴有小兒面色蒼白、口唇淡紅、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質淡紅、舌苔白等不適。
中醫防治小兒口角流涎的偏方很多,若是脾胃積熱引起的,則不妨試試鮮石榴飲汁液。取1個鮮石榴,洗淨去皮後將其搗爛,加適量溫開水調勻,取石榴汁塗在小兒口腔裡。石榴含有蘋果酸和檸檬酸等,具有抗菌作用。據《名醫別錄》記載:榴果味甘酸,無毒,主咽喉燥渴。酸實殼,療下痢,止漏精。對防治小兒口角流涎有很好的效果。
還有個好方法,就是經常給孩子喝綠豆涼粥。取綠豆100克、苦瓜50克、薏米150克、大米100克,將綠豆、苦瓜、薏米、大米分別洗乾淨,放入鍋中一同煮成粥,放涼後給患兒食用。綠豆煮湯有消暑益氣、清熱解毒等食療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還具有增強免疫力和抗炎作用。綠豆涼粥,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功效,還能起到排出體內毒素的作用,是防治小兒口角流涎症的食療妙方。
還有個外敷方子,配合起來效果更好:取吳茱萸30克,研成細末,用陳醋調和成糊狀,分成2等份做成餅,每晚睡前貼於足底湧泉穴,穿襪子以防脫落,第二天早上取下。連敷5~7天後,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