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會說第一個「不」起,你會發現他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開始常常挑戰家長的權威。如果只從結果來講,也許你會認為孩子喜歡「頂嘴」。
然而從行為的源頭分析,孩子並非故意與你作對,他們要「頂嘴」,其實是想告訴你這些潛臺詞…
潛臺詞1:「我長大了!」
當孩子頻繁抗拒爸媽的要求時,爸媽應該要感到欣慰。為什麼?因為這恰恰是孩子證明自己成長的方式。
想想吧,我們不可能養育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當孩子有自己的看法時,就是提醒爸媽,應該要換一種方式去對待他了。這個時候,爸媽就不要再包辦孩子的一切,而是採取商量的方式,多了解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當作一個有獨立意識的人吧。
潛臺詞2:「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
孩子頂嘴並不是無緣無故的,有時候就是因為自己爸媽的緣故。
吃飯的時候,本來孩子看電視,而爸爸卻以耽誤吃飯時間關掉了電視。結果下次吃飯的時候,爸爸自己反倒打開電視再看。
這樣的「待遇」,孩子自然會感覺的不公平,下次爸爸再光掉孩子看的電視,那孩子必然會反駁的。
爸媽在給孩子高要求的時候,同樣也應該高要求的對待自己,減少自己犯錯誤的機會,那孩子自然就會對爸媽是信服的。
潛臺詞3:「我就是喜歡鬧!」
如果孩子真的在胡攪蠻纏,亂耍性子,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就要警惕是不是平時太過溺愛孩子了。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不要著急,不要跟孩子比誰的聲音更大更激烈,而是停下來,用低語氣說:「我知道你現在情緒不好,但是有什麼事情,我們好好說。」或者是「我不喜歡你這樣講話,有什麼問題,你慢慢講,我覺得有道理的話自然會聽你的,好嗎?」
在孩子放鬆下來,點頭的時候,趁機摸摸他的頭,說:「你安靜下來了,爸爸/媽媽願意認真聽聽你的想法。」孩子也會感覺到,原來爸爸媽媽真的不喜歡自己吵鬧,自然也就會慢慢避免了。
爸爸媽媽們,當孩子和你「頂嘴」,好的解決方法不是通過打罵壓制孩子的情緒,使孩子服從和「聽話」。
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聽懂孩子的「潛臺詞」,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願意以平等的心態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這樣,你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擁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孩子。
潛臺詞4:「爸爸媽媽,快注意我!」
有時候我們忙於工作,忽略了對孩子的生活上的照顧,等意識到孩子出錯後,我們再去訓斥孩子,孩子更是會強烈反駁的。
其實,孩子那樣強烈的反駁,也就是在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畢竟爸媽太專注工作或是專注其他方面而忽視了自己的存在,這在孩子們看來是極其缺少安全感的。
為了在爸媽面前刷存在感,孩子也會劍走偏鋒的頂嘴爸媽。
爸爸媽媽們,重要的是耐心地幫孩子提高認知,合理溝通,而不是打罵孩子。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你說,而是孩子理解了什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也會理解家長的心態,成為懂事明理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