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楞嚴論壇免費訂閱,每天19:06與您相伴!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 「楞嚴論壇」,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 享。
楞嚴咒讀本楞嚴咒吊墜
楞嚴咒手鐲楞嚴咒牆畫
楞嚴咒播放日用養身品
您可以點擊本文底部的「寫評論」發表下個人看法哦!
《楞嚴經》大綱(義貫目次解說)30 (建議在wifi下觀看 )
慧律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座視頻:
大綱(目次解說)30
(在此感恩辛苦為視頻編譯成文字版的師兄!)
現在要灌輸非常重要的唯識學的觀念,諸位要注意聽,這個八識和本性,到底怎麼個變化來的?要了解唯識的三能變。第一能變就是把清淨本性一念不覺,化作第八意識,也就是動念,這個是非常微細的。第二能變就是把第八意識化作第七意識,加一個我法二執,我執跟法執。第三能變就是前六識,從第七意識再延伸、輾轉,變化出來就是第六意識,還有前五識。所以,它切割變成三個段落,第一段落清淨自性一念不覺,就是變成第八意識,第一能變。第二能變,把第八意識執著為自我,延伸下來,我貪、我痴、我見、我慢、我愛,我法二執變成第七意識。第三能變,再往下,就是第六意識,然後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識就是第三能變。第七意識作為前六識的依靠。簡單講第六意識依靠第七意識,所以,第七意識叫做意根。第八意識執著,一念不覺。第二能變就變成一種執著性,妄動、執著變成第七意識(第二能變)。第三能變就是前六識。在五十種陰魔裡面,我們說行陰魔跟識陰魔,是這樣子一層一層的來斷、來進步,進趣於菩提。諸位!這是為了講解方便,所以,我們的觀念就認為說第七意識接下去第八意識比較微細,話這樣講是為了講解方便,在斷證的時候我們不是這樣子,不是說第七意識斷完了再來斷第八意識,這個觀念要徹底打破,在修證的過程當中,第八意識跟第七意識是一直緊扣住在一起的,第七意識是牢執第八意識的見分為自我,就是在精神起作用的時候,加一個我執、一個法執。他一直到成佛,金剛地的時候,第七意識如果斷,第八意識同時就沒有。
用二個來比喻,1、譬如說連體嬰,一出世就連在一起,七、八二識無量億劫來統統連在一起。如果有一天經過了醫生把他切割了,這兩個人同時自在,各人過各人的生活,同時沒有。第七意識跟第八意識也是這樣子,當斷證到等覺的時候,一念生相無明,這個也是微細的第七意識,執著第八意識所產生的後果。並不是說把第七意識全部斷完,再來斷第八意識,其實不是這樣子。而且第七意識跟第八意識一直相扣住。2、譬如說我的手是這樣子,(食指相勾)一邊是第七意識,一邊是第八意識,一放就二個統統放,統統沒有。所以,只要第七意識斷盡的最後一念那一剎那,第八意識就轉成大圓鏡智,第八意識、第七意識已經不復存在。所以,當第七意識的微細法執斷盡的時候,第八意識叫做大圓鏡智,第七意識叫做平等性智,第六意識叫做妙觀察智,前五識叫做成所作智。為什麼第七意識跟第八意識環環相扣,那一剎那一斷掉七、八識同時沒有,不是第七意識斷完,才斷第八意識。而第八意識本身並沒有執著,沒有東西可以斷,它本來就是清淨自性,只是因為妄動。
妄動是哪兒引起?是因為第七意識,因為前面七識所引起的妄動。所以我們要清楚,當等覺菩薩斷一念生相無明,這一念生相無明,就是與生俱來的最微細的法執。所以,只要一斷,七、八識同時轉,同時不存在,但轉其名,不轉其體。但轉其名就是只有轉這個名相,他的如來藏性沒有轉,本來就不生、本來就不滅,沒有東西可以轉,入於無所入,本來就存在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沒有轉來轉去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理解,七、八二識是牢不可破永遠存在的。一切動物、昆蟲、人類,他一出生就是一直執著我執。眼睛一看就是什麼法統統執著—法執,包括學佛的人也是這樣子,所以,一直爭論不休。
我們為了解說,才有色十種陰魔,受十種陰魔,想十種陰魔,行十種陰魔,識十種隊魔,色、受、想、行、識這樣按照排列,是由粗往細。前面三個比較容易了解,而後面這個行陰跟識陰,其實是環環相扣。為了解說必須要排列順序。但是在斷證的那一剎那,斷微細的生相無明的時候,七、八二識同時不存在,不是第七意識全部斷完,再斷第八意識。象連體嬰一割同時自在,沒有所謂第七意識,也沒有所謂第八意識,也沒有所謂前六識,就化作一念無上清淨圓滿的覺性,是這樣子的,唯識學應當理解一下。
那麼本性跟第八意識是什麼關係呢?是非一也是非異,講一個不對,講異也是不對。清淨自性跟第八意識,你講一不對,清淨自性是不生不滅的。第八意識就是一念不覺。你講異也不對,若不同,第八意識不同於清淨自性,那麼永遠不能成佛了。你怎麼修都不能成佛,因為它不同嘛!所以清淨自性跟第八意識的關係,叫做非一非異。初能變是清淨自性化作第八意識,第二能變是第八意識變成第七意識的我法二執,第三能變就是第七意識再影現、輾轉變化出前六識。
識者能變也,什麼叫[識]?[識]就是會變,這個世間的特色就是會變。所以,你把它透視住,哪一個人背叛你,那很正常,因為他會變!這個人長的帥帥的,沒隔多久,糖尿病、洗腎,怎麼會變成這樣子,臉無血色呢?因為是變嘛,[識]就是會變嘛,這個就是會變的世間嘛,很正常的。好的會變壞,年輕的會變老,有錢的人會變窮,有時候窮人會變富有。你只要把這個世間搞清楚,因為它會變!所以,你只要盡力,盡已之力,竭已之心,只要盡你的能力,再來就看你的福報了。沒有盡人力不夠資格講聽天命,不能說渾渾噩噩、迷迷糊糊的過一生,隨緣~都沒有盡力,怎麼講隨緣呢?所以要講盡人力,才講聽天命,因為冥冥當中有個定數。我們唯識學稍微有一點點觀念,五十種陰魔,其實還是來自於自心,但莫貪、莫住著即得。
好了,因為我們要講到五十種陰魔,要三年後,所以我們一定要提前在這個楞嚴經大綱,就是目次,先把它很正確的瀏覽一遍,時間雖然是短,但是能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回向,,
第六節、總結五陰魔境。
一、五陰盡之境界,五陰盡就要入如來地了,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簡單來說:就是誰能夠看破這個身心是假相,而不住著,一切的痛苦就會止息。證入圓通、諸根互用、入如來地。[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這八個字就是修行的根本,圓滿菩提,歸無所得,這個畫雙紅線,尤其是後面那個[無所得]。諸佛菩薩悟到什麼而能成佛呢?就是悟到無所得。三藏十二部,一個字來講就是[空],當體證到萬法都空,你所到之處都得解脫。
什麼是空呢?在《楞伽經》,釋迦世尊叫我們作如是觀想:你見到一切相的時候,把那個相碎為微塵,觀照一下,我們就會發現,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就會了解若見諸相——種種的相,非相就是當體就是空,就是空相。你貪愛的東西是什麼?把它碎為微塵,我們會發現所有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只是化學元素所構成的而已。而我們活得如此的迷茫,竟然不自覺知,大家總是貪愛這個有相的東西。對於內心的解脫,從小學到大學也沒人教。除非這個人很有福報,碰到佛法。有相的東西,看得到的東西,大家都喜歡。而尋求內心裏面的解脫和自在,開佛陀的大智慧,大家比較不去重視這個。師父宿世也是有一點善根,從小我就會想到說我們活著是為什麼?讀到高中的時候一直說生命是什麼?我一直想念臺大的哲學,我爸爸說你念臺大的哲學,去哪裡上班呢?去精神病院裡面當精神醫院的院長嗎?你去哪裡賺錢呢?他就硬要我念醫生。念醫生又要去解剖,上生物要解剖,師父前世可能也是修行人,對這個解剖就沒什麼興趣,宿世有一點善根。
到大學的時候,就聽到了佛法,大一的時候就聽到一個朱居士來逢甲大學演講,才第一堂課,他說人生有八苦。我就被這一句話非常震驚!對啊!人一出生他就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我為什麼活到大學,還不知道生命是一種痛苦呢?為什麼我沒有辦法體會呢?我現在聽到了佛法,知道這是究竟。死後還要六道輪迴,一下子就接受這個思想和觀念,我認為我的生命找到了!所以,雖然沒有考上臺大,但是到臺中卻親近到李炳南老居士,因緣就是這樣子。親近了懺公,因為他在中部嘛!普覺佛學社常常請一些法師、居士來大學裡面演講,我就發現,這個才是我們要的。所以,宿世有善根一下子就契入。
統三藏十二部經典,眾生都著相,可是三藏十二部經典只有一個字講[空],兩個字講[放下],統統要放下,放下再放下,徹底放下。第一個字放下,你得到小快樂,第二個字再放下,你得到中等的快樂,最後一個徹底放下,你就成佛!原來生命是一種妄想、是一種顛倒、是一種錯覺。學佛的人不是沒有知識的,佛法是非常符合科學的,也超越一切哲學的、形而上的東西,超越一切邏輯學的,logic,邏輯學是理則學,也就是人類用經驗去推論存在的一種論法,可是到最後還是爭論,除了釋迦牟尼佛最了不起:法無定法。這個學佛有著宿世的善根,還要後天的努力。所以我一直認為我有先天性的善根。
讀大學的時候,我們那個教授跟我談,他覺得這個學生的反應為什麼會這麼快?有一次到教授休息室來跟我談,他就問你在高中智商多高?我說158。他說我看你智商最少170,你的反應實在是太快!去念南普陀佛學院的時候,廣化律師是江西人,江西是贛州,湖南到江西有一條叫做湘贛公路,[湘]就是湖南,[贛]就是江西。他說:我辦了這麼多屆的佛學院,沒有看過一個法師,像你這樣絕頂的聰明跟反應。當時候,我只有想到說,把臺灣的佛教振興起來,我有願力只有這樣子。因為臺灣當時候,二、三十年前,國家也不重視佛法。三十年前叫出家人都是叫和尚、叫菜姑,沒有人尊重出家人,那時候,出家的時候大家都誤會。所以,師父下定一個決心,就是要把臺灣的佛教,盡我的能力,當然必須要靠諸山長老的合作,靠我一個人沒辦法,可是我盡力。
那時候,一貫道的特別的興盛,基督教、天主教也是很興盛。師父發現佛法這麼好,我覺得身負有重任,有必要做大型的演講。因為在臺灣,講自由民主、言論自由,你再幾萬個人都沒有關係,集會自由。好!就從基隆這樣子一直演講,新竹、臺中,剛開始,我還沒有在各地方做大型演講的時候,都在大學裡面上課,從臺大一直教到高雄醫學院,教了二十幾所大學,就是這樣奔波。那時候身上也沒錢,當一個小和尚也沒人供養,像現在經濟好的話,師父!您坐飛機!那個時候哪有錢坐飛機!大學教授一個鐘頭的鐘點費才一千塊,算一算,大學教授鐘點費,一個鐘頭才一千塊,兩個鐘頭才二千塊,坐個飛機,你根本就不夠,就坐公路局的,想到師父很可憐的,便當都在公路局上面吃,臺大上完,要到清華大學上課,要坐公路局的,省錢。哪像現在日子這麼好過?但是,我覺得這樣做是值得的,因為空、放下、無所得。
你不曉得沒有聽到佛法,不知道它的可貴。一聽到佛法會讓人心非常震憾的!我去臺北師範大學演講的時候,有一個老教授六十三歲,我去講禪,講感性與理性的平衡,感性、理性後面要加上一個智性,他就坐在底下,聽了兩個鐘頭禪的演講,非常的感動!下來的時候,牽著師父的手,我跟他說老居士啊!你這麼虔誠!他說我不是居士,我是第一次來聽演講,是我朋友告訴我說有一個年輕的法師要來演講。我說你聽了這個演講覺得怎麼樣呢?教授!因為他自我介紹嘛!他說太讓人家振奮、太讓人家感動!為什麼我活了六十三年,從來沒有如此的震憾和震動?為什麼你才三十幾歲,能夠講超越我們六十幾歲人的思想?我說這是拜佛陀之賜!他是非常的感動,感動得掉眼淚。他說我年歲太大了,才聽到佛法!六十三啦!教授教授,就是愈教愈瘦(開個玩笑),每天都是對著學生,Open page one,打開第一頁,怎麼樣教,後來聽到了佛法。
所以說當我們了解到正法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很幸運,念念消歸自性,歸無所得。後來二、三十年來,除了師父,當然還要蒙諸山大德、一切的護法居士團結合作,把整個臺灣的佛教帶到一定的水平,出家人素質也高,佛學院也多,居士的水平也高,不再迷信了,不再批評、抨擊佛教的思想,神佛都分得很清楚了,哪個是正信、哪個是邪信,哪個是迷信、哪個是智信,已經有能力去分辨了,我心滿意足了。後來發現,全世界的華僑,認為師父所講的這個演講,非常適合他,後來就到各個地方去做大型的演講,最高的記錄,就是四天來了十幾萬,就是林口體育館。所以師父認為,我可能是有任務,或者是有善根,來到貴娑婆世界,作佛陀的使者,傳佛陀的正法,我也很歡喜!所以,這個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就是你現在要保持的心境,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就是無所得,你有所得就錯了!人一定會變成一堆骨灰。佛陀講生命只有一種工作要做,就是四個字:提早覺悟!
注釋:[諸根互用]:此即於內不隔,故六根能互用。不但互用,且每一根皆可兼具其他五根之用,此即圓通的體用無隔之境。此當圓教初住,這是藏、通、別、圓,在天台宗,天台的《教觀綱宗》,我們已經講過了。圓教初住,圓通之位,體用一如,這個[如]就是畢竟空,體畢竟空,用畢竟空。理事圓融。五陰既盡,色、受、想、行、識,身心統統放得下,唯一剩下一個清淨自性。即解六結(六根之結),越三空(我空、法空、俱空,或人空、法空、空空),連那個空的觀念統統要放下,最後那個空空,第一個當作動詞,第二個當作名詞。動詞就是破除、放下,連那個空統統要放下。一切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即當此時。這個寂滅現前有什麼好處呢?就是見到凡所有相,都是虛妄,萬法不起情緒上的變化作用,不起嗔恨心、不起我慢心、不起狂妄心、不起貪、嗔、愚痴。為什麼,他寂滅,就是心已經達到最高境界了,如如不動,佛陀的境界。他每一種事情,統統叫做享受,所有的創傷,他認為這是一種增上緣。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所有的心痛都是成長的開始,他不怕逆境,也不會執著順境。
[菩薩金剛乾慧]:[金剛],即金剛三昧。[幹慧],即前所述之幹慧地。以幹慧地親依金剛三昧而立,故幹慧地菩薩得名為金剛。[圓明精心]:[圓明],圓滿明徹。[精心],精純無妄之妙心。此即圓通之體。[於中發化]:[於中],於其中。[發化],頓發無量德行之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淨琉璃]指圓明精心之體所現之相。[內含寶月],此即密教之月輪觀或阿字觀之所示者。說到這個阿字觀,有個笑話,我在念南普陀佛學院的時候,在臺中每天睡覺以前,都念阿字觀:阿~~~。隔壁一個比丘不知道,第二天就跟人家講,我昨天好象有聽到鬼魂很痛苦的在叫,阿~~~。我說那個不是,是我在修阿字觀,所以這個常常會讓人家誤會的。蓋本經系顯密合轍,從初發心之以神咒救護、中經結壇持佛心咒,乃至於幹慧地得金剛名,而證圓通時即現深秘阿字觀之成就境界,下文菩薩十地亦稱金剛十地,這個金剛就是見真如本性的意思,意思就是有悟了,大悟了,稱為金剛,見如來藏性了。所以,初發地即成等正覺,就是這個意思。因為用的是不生不滅的清淨心修行。在在皆示本經外顯內密,顯密一體並修之境。
[歸無所得]:[無所得],指真如本體,一真法界,本自具足,非有一法從外而得,一切法皆是自心現量,本性中事,故實無所得,所以大悟悟什麼?悟無所得。亦無所失。意思就是說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我們從來沒有擁有過任何東西,你認為你擁有任何東西都是錯覺!你所有的房地產、汽車、兒女、最親的人,都要離你而去。或者是你要先走,一個都逃不掉!你認為你來到空上世間,你擁有是一種錯覺,你認為有所失去也是一種錯覺。本來就無得,哪裡有失呢?萬法總是畢竟空。
義貫:[識陰若盡,則汝現前]之[諸根]即得融通[互用],且[從]此諸根融通[互用]、體用一如之[中],即 [能]從三漸次位[入菩薩]之[金剛]三昧[幹慧]地,[圓]滿[明]徹、[精]純無妄之妙[心],即[於]其精心[中]能頓[發]顯[化]無量智德,身心猶[如淨琉璃],且[內含寶月],故光明通徹;[如是乃]至能從幹慧地一路直[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以及一切[菩薩所行金剛十地]逮至[等覺圓明],而[入於如來]所證之[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於真如本性、一真法界、本自具足、[無所得]之真如本體。所以,《大乘起信論》講:離一切念頭,就是我們法界一總相,離念就是離執著的念。佛陀有沒有言說?佛所有的言說,都是緣起如幻的東西,等於沒有言說。所有的行住坐臥,這個是相,就其本體,也是不可得,沒有這樣子。(未完)
您身邊的善知識!往期精選善知識
菜單處回復下面文章前
紅色數字即可接收相應文章
600:十四種不花錢的放生方法 轉一次等於放生1次!
601:此文,一般人看不懂,看懂的人不一般
602:昔日大明星,今成苦行僧,曾資產百億,現隱居禪林
603:他釣上來一條大魚,準備收杆時水中發生了令人驚異的一幕
604:回魂夜,亡母從地獄回來告訴女兒一個秘密
605:人性與愛的25張照片,看到第一張就受不了!
606:治咳嗽的一個小方子,一天見效,轉發一次幫人無數
607:實拍:放生後,甲魚跳舞感恩
608:出生三個月就修行,一個瞌睡萌倒眾生,泰國小和尚第二波來啦
609:持續吃素90年竟然是這樣啊!太驚人了!
610:9歲來報恩的女孩,看完你就明白什麼是三世因果來報恩的子女!
611:觀音變老奶奶,值得一看!
612:千年一見的菩提樹開花,見者得福!
613:一位風水師傅喝醉後說出的秘密.最好背下來!
614:《西遊記》的意境極高,真正看懂的人寥寥無幾!
615:你知道嗎?風水不在祖墳,也不在住宅